学术投稿

超早期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护理

曾兰

关键词:动脉溶栓, 脑梗死, 血管闭塞, 再通, 护理
摘要:目的 探讨超早期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护理.方法 对25例脑梗死的患者进行超早期动脉溶栓治疗,并给予相应护理.结果 17例血管闭塞的患者中溶栓后有10例完全再通,4例部分再通,3例未再通.结论 早期动脉溶栓治疗的有效护理是保证溶栓成功的关键因素.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相关文献
  • 显微镜下泪小管断裂不置管吻合术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显微镜下外伤性泪小管断裂不置管吻合的疗效.方法 利用手术显微镜寻找泪小管断端,采用血管吻合方法行3针外翻缝合吻合泪小管两断端,不置管,一次性吻合成功31例.结果 术中一次性吻合成功31例,术后随访6个月至7年,冲洗泪道均通畅,除1例因下睑轻度瘢痕性外翻偶有溢泪外,其它病例无溢泪.结论 显微镜下泪小管断裂不置管吻合术后外观和功能良好,术中精确操作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黄继琴;潘昌艳 刊期: 2009年第25期

  • 泽泻丹参汤对慢性盆腔炎大鼠自由基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泽泻丹参汤对慢性盆腔炎大鼠自由基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苯酚胶浆注入大鼠子宫内膜的方法建立慢性盆腔炎大鼠模型,以生化法测定大鼠血清SOD、MDA的浓度变化.结果 泽泻丹参汤组大鼠血清TNF与MDA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 泽泻丹参汤治疗慢性盆腔炎作用机制与其自由基代谢相关.

    作者:安艳;丁雨;李燕;景运花 刊期: 2009年第25期

  • CT诊断肝脓肿60例分析

    自CT应用于临床以来,肝脓肿的术前诊断正确率显著提高.CT对典型肝脓肿的诊断不难,但对部分不典型肝脓肿的诊断仍有一定的难度.笔者搜集2000年5月至2008年5月间手术病理或临床证实的肝脓肿60例作一分析,探讨肝脓肿的CT表现及病理基础,不典型肝脓肿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作者:郭之泉 刊期: 2009年第25期

  • 分娩期应用分娩镇痛12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分娩期应用分娩镇痛的意义.方法 随机对分娩期未采取任何措施组(对照组)和应用分娩镇痛方法组(观察组)的疼痛程度、产程平均时间、分娩方式、新生儿评分及窒息率、产后出血量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疼痛程度、总产程时间、分娩方式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分娩期应用一对一的陪护服务模式和适时吸入笑气的方法,二者起到了协同的分娩镇痛作用,消除产妇不良情绪、缩短产程,从而降低剖宫产率和新生儿窒息率,使产妇舒适、安全顺利的结束分娩.

    作者:马琳 刊期: 2009年第25期

  • 甲状腺手术后并发症与护理

    笔者所在医院2001年11月至2007年3月收治甲状腺瘤300例,手术治疗290例,现将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早期观察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蔡宝裕;朱玲玲;张梅清 刊期: 2009年第25期

  • 股静脉穿刺置管术在临床应用中的护理体会

    股静脉穿刺置管技术在危重症患者急救领域中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对于抢救危重患者、大面积烧伤患者、休克患者、紧急输液、输血、长期大量静脉补液、给药患者可建立良好的静脉通路.浅表小静脉反复穿刺易造成静脉炎,且输液速度慢,不能定时治疗,药物在体内不能达到规定的血药浓度.颈内静脉穿刺难以在得到患者配合的情况下进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危险性大,易形成血肿压迫气管引起呼吸困难、血气胸.针对这些问题,股静脉穿刺具有安全迅速、简便、易于观察、固定、局部感染少、痛苦小,疗效可靠,值得推广.

    作者:王俊杰 刊期: 2009年第25期

  • 辛伐他汀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43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治疗心力衰竭的预后及疗效机制.方法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辛伐他汀片,随访观察治疗1年,治疗前后查血糖、血脂、超声心电图,用药过程中记录心率、心衰症状及体征变化.结果 辛伐他汀组LVEF明显提高,LVEDD缩小,NYHA心功能分级改善.结论 辛伐他汀能使慢性心衰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王玉霞 刊期: 2009年第25期

  • 浅谈临床尿液常规检验分析

    尿液常规检验是传统的三大常规检测项目之一,在泌尿系统疾病及一些全身性疾病的诊疗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是各级医院必做的常规检验项目.尿常规检验包尿的颜色、透明度、酸碱度、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管型、蛋白质、比重、尿糖定性、尿胆原、胆红素、亚硝酸盐、隐血、抗坏血酸.

    作者:肖英著 刊期: 2009年第25期

  • 脑卒中寒冷季节发病机制及干预措施的研究

    脑卒中是脑血管破裂出血或血栓形成等脑血管意外的俗称.2006年5月至今收治的80例脑卒中患者,其中寒冷季节发病占70%,故针对脑卒中寒冷季节发病机制作综合分析,现综述如下.

    作者:王燕妮;王永霞 刊期: 2009年第25期

  • 手性药物的药理作用类型及其制备技术研究进展

    手性药物是当前研究的热点,近十年来发现了许多特异性的催化剂,使不对称有机合成蓬勃发展,能选择性地导向一种对映体的产生.另外,随着现代分析技术的进步,手性分离方法也不断涌现,技术上使供应单一手性药物成为可能.本文阐述了手性药物的概念、药理作用类型及研究制备方法.

    作者:宁中军;韩延峰;潘秀芹 刊期: 2009年第25期

  • 甲硝唑致迟发性严重头昏1例

    甲哨唑在临床上应用范围较广,使用普遍,不良反应以消化道表现占多数,笔者遇1例迟发性严重头昏反应,报道如下.

    作者:杨更生;高岚 刊期: 2009年第25期

  • 中医学生创新素质探析及重塑

    创新型医学人才已成为社会对医学人才的首要选择,中医院校是培养高素质中医人才的基地,应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转变传统教育观念,树立创新教育理念,采取一系列措施培养中医学生的创新素质.

    作者:苏娜娜;王军强 刊期: 2009年第25期

  • 鼻内镜手术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48例

    目的 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的疗效以及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2月至2008年2月经鼻内镜手术治疗的儿童慢性鼻窦炎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8例患者随访6~12个月,治愈33例,好转10例,无效5例,有效率为89.6%,手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鼻内镜手术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疗效良好.

    作者:黄业武 刊期: 2009年第25期

  • 玩具枪子弹致眼外伤26例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玩具枪子弹致眼外伤的临床症状及并发症的处理方法.方法 对26例眼外伤患者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26例眼外伤患者中,1例为眼睑裂伤,25例为角膜挫伤,其中15例合并前房积血,3例合并外伤性瞳孔散大,2例继发青光眼,2例并发白内障,3例合并视网膜震荡.结论 合理的药物治疗配合必要的手术治疗可以提高伤者视力,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但同时更应禁止生产和销售此类玩具枪,教育家长和青少年加强安全意识,以减少眼外伤的发生.

    作者:王淑芳 刊期: 2009年第25期

  • 温盐水、胰岛素、山莨菪碱、庆大霉素治疗糖尿病足临床观察

    目的 评价温盐水、胰岛素、山莨菪碱、庆大霉素配合其他综合治疗措施治疗糖尿病足的效果.方法 按1997ADA诊断标准选择糖尿病并糖尿病足患者63例,给予温盐水、胰岛素、山莨菪碱、庆大霉素局部处理,联合控制饮食、适量运动、控制血糖、调节血脂、改善循环、抗凝、营养神经等综合治疗措施,疗程2~4周,于治疗末按统一标准判断疗效,并计算有效率.结果 治疗63例患者总有效率95.2%.结论 温盐水、胰岛素、山莨菪碱、庆大霉素配合其他综合治疗措施对糖尿病足治疗效果良好,具有疗程短、治愈率高、不良反应少、方便就医等特点.

    作者:王延平;隋海英 刊期: 2009年第25期

  • 18年围生儿死亡情况分析

    从1990年9月至2008年底,笔者所在医院共分娩11 085名新生儿.围生儿(孕满28周至产后1周)死亡107名,死亡率为0.96%.其中死胎52例(占49%),死产10例(占9%),新生儿死亡45例(占42%).

    作者:齐岩;石红;石芳鑫 刊期: 2009年第25期

  • 浅探如何避免溃疡性结肠炎的复发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直肠和结肠炎性疾病,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近年的研究认为,本病是易感基因、免疫系统异常、感染、精神因素、饮食因素等交互作用所致,与传统中医对本病的认识有很多相似之处.中医认为本病为禀赋异常,感受外邪,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倦内伤所致.近年来,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率明显上升,且极易反复发作,有癌变倾向,已被WHO列为现代难治病之一.

    作者:刘贤明 刊期: 2009年第25期

  • 探讨信息化时期优化医院档案收集工作

    伴随信息化全面实施,以及人们对网络技术的普遍运用,已经打破固有的环境和时空限制,唤醒了人们对信息潜在的渴求,即对档案信息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档案信息化建设赋予新时期档案工作崭新的内容,档案的利用者产生了广泛性、多层次性和多样性的需求.所以,收集完整丰富的档案和有效的资源配置显得十分重要.建立一个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管理科学、有效服务的档案服务业是档案事业发展的目标.

    作者:薛明霞;赵玉玲 刊期: 2009年第25期

  • 固尔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符合标准的38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19例采取综合治疗(包括机械通气),治疗组19例在相同综合治疗基础上应用固尔苏,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血气分析结果以及两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住院天数、存活情况等.结果 治疗组在应用固尔苏后皮肤颜色明显转红,动脉血氧分压(PaO2)升高(P<0.01),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下降(P<0.01),pH值上升.两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住院天数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固尔苏对NRDS有明显疗效,能快速有效改善患儿的肺通气、换气功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减少住院天数,降低病死率.

    作者:贾静伟 刊期: 2009年第2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48例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视网膜静脉阻塞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 将确诊的9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纯用西药,治疗组中西药同用,进行疗效对比观察.结果 治疗组显效19例,有效22例,无效7例,有效率85.4%;对照组分别为12例,16例,19例,有效率59.6%,两组比较统计学有极显著差异(P<0.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安全有效.

    作者:张相斌 刊期: 2009年第25期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