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亦平;符新春;王华庆
目的 研究腔镜下行甲状腺肿瘤切除术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84例甲状腺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手术指征,且经评估均可耐受手术及麻醉.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取传统切开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腔镜下甲状腺肿瘤切除手术,比较2组手术一般情况、术后甲状腺素及钙离子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较对照组,观察组甲状腺手术使用的时间更长[(48.2±3.6)min比(35.2±3.1)min],但出血量[(74.1±20.5)mL比(84.5±24.2)mL]及平均住院时间[(5.3±1.5)d比(8.2±1.6)d]均较短(P<0.05);术后1 d、7 d、30 d、60 d甲状腺素含量及血液中的钙离子含量整体水平要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腔镜下切除甲状腺肿瘤切实可行,手术创伤小,有助于恢复,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吴贤江;戴磊;王耀宗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军队离退休干部医院-家庭过渡期照护意愿,为进一步构建军队离退休干部医院-家庭过渡期照护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北京、石家庄、昆明地区230名军队离退休干部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制照护意愿调查表对其照护需求、意愿进行调查,主要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健康状况、照护意愿、支付意愿四个方面.结果 有效问卷208份.完成调查的208例军队离退休干部年龄为65~106岁,平均年龄(84.2±7.4)岁,大部分合并多种疾病,患3种以上疾病的有178例(85.58%),5种以上疾病的有130例(62.5%),95%的人有医院-家庭过渡期照护需求,接受医院-家庭过渡期照护服务的愿望强,愿意接受医院-家庭过渡期照护服务的人占84.13%,69.23%的人愿意选择在家中接受多种结合的、身心健康、安全兼顾的医院专业照护人员的指导.结论 绝大多数军队离退休干部有需求、愿意选择在家中接受医院-家庭过渡期照护服务.
作者:郑伟;陈鑫;孟文文;高红;王建荣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干燥综合征(SS)合并中轴型脊柱关节炎(axSpA)的临床相关因素,从而提高对此类疾病的认识.方法 收集SS合并axSpA的31例患者临床资料,并选择113例同期收治的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患者为对照,从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多系统损伤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SS合并axSpA患者组关节表现和内脏损害多,该组关节痛、红细胞沉降率升高、C反应蛋白增高、抗Ro-52抗体阳性、肺部损害、肾损害和血液系统受累的比例均高于pS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口眼干、抗核抗体(ANA)、抗SSA抗体、抗SSB抗体、腮腺造影、Schirmer试验、角膜染色、心脏损害、肝损害和神经损害,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S合并axSpA患者关节表现和内脏损害多且严重,尤以肺部、肾脏和血液系统明显;同时病情活动度高、进展快.
作者:周荣伟;赵丽珂;王钱;穆冰瑶;黄慈波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老年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患病率,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永康市健康体检年龄大于60岁的老人进行调查,通过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对老人的认知功能进行评估,统计老年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病率,并记录所纳入的研究对象基本资料,如吸烟、饮酒史、经济情况、年龄等,分析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研究对象820人,被确诊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有93人,老年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病率11.3%.经分析,患者年龄、婚姻情况、吸烟、饮酒及经济状况均为老年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病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吸烟史、饮酒史、经济状况差、非在婚、年龄均为老年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病危险因素,临床可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范德康;李琼爱;施俊霞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三种不同的全身麻醉药物使用方法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96例患者.根据麻醉药物使用方法的不同,分为A组(34例,注射咪达唑仑0.25 mg/kg、芬太尼4 μg/kg、维库溴铵0.1 mg/kg)、B组(30例,注射丙泊酚2 mg/kg、芬太尼4 μg/kg、维库溴铵0.1 mg/kg)、C组(32例,注射咪达唑仑0.05 mg/kg、丙泊酚1.5 mg/kg、芬太尼4 μg/kg、维库溴铵0.1 mg/kg).分别于术前、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测试.结果 与术前相比,A组患者术后1 d、3 d、5 d、7 d的MMSE评分下降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B组患者术后3 d、5 d的MMSE评分下降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7 d后有恢复的趋势;与术前相比,C组患者术后1 d、3 d的MMSE评分下降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 d、7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三种不同的麻醉药物使用方式对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的认知功能障碍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以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与维库溴铵麻醉的影响程度较大,影响持续时间也较长.但丙泊酚联合芬太尼与维库溴铵和丙泊酚、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与维库溴铵麻醉患者的认知恢复功能快.
作者:邓新;孟文文;罗萍;杨红旗;侯艳卡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应用疾病风险评估系统对健康体检人群进行疾病风险评估预测,结合评估结果分析高危个体的肿瘤发病风险,指导风险干预.方法 在健康管理师指导下进行问卷调查,结合主要医学体检指标,使用健康风险评估软件对健康体检者进行肺癌、肝癌、胃癌、肠癌患病风险评估,并按年龄、性别分组统计分析.结果 各年龄组肺癌、肝癌、肠癌的高危风险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胃癌各年龄组的高危风险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胃癌、肝癌、肠癌的高危风险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肺癌各年龄组的高危风险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疾病风险评估,针对常见肿瘤疾病的高危因素,将体检人群按风险分层分类管理,可为慢性病的健康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张桂兰;刘芳;邹永光;黄容;陈叶坪;郭刚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强化健康教育对肝性脑病患者及照护者的远期影响.方法 选取肝性脑病患者及照护者共100例做为研究对象,将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入院的42例患者及照护者作为对照组,将2013年2月至2014年12月入院的58例患者及照护者作为干预组.对照组使用常规的健康教育,干预组使用强化健康教育方式,随访12个月,使用统计学方法对两组患者结局、照护者焦虑状态及护理能力进行比较.结果 (1)干预组患者不良结局的发生概率要低于对照组(x2=4.657,P=0.031);(2)干预组照护者焦虑状态改善情况要优于对照组(x2=11.332,P=0.001);(3)干预组照护者的护理能力水平下降速度低于对照组(x2=7.808,P=0.005).结论 强化健康教育作为对照护者在患者住院期间临床护理科学的补充形式,可以有效地减少恶性结局的发生率、提高照护人员的自我护理能力、减轻照护人员的焦虑情绪.
作者:陈付萍;陈桂花;徐丽红;关亚萍 刊期: 2017年第02期
有研究[1-2]表明,老年患者动脉血管壁增厚、硬化程度显著增加,且自身调节能力降低,且常合并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故拔管期间若未能稳定血流动力学,则可能发生心脑血管不良事件,降低苏醒质量.
作者:杨亦平;符新春;王华庆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利舒康胶囊治疗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ND)的临床疗效.方法 通过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选取126例VCIND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利舒康组和对照组.比较治疗前后MMSE、MoCA评分总分和认知功能亚项以及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等变化.结果 治疗前,两组VCIND 患者血清SOD值较正常值明显减低(P<0.01),但两组间血清SOD值、MMSE 和MoCA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两组血清SOD值、MMSE 及MoCA 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利舒康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对MoCA各认知功能亚项评分分析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利舒康胶囊治疗组在提高VCIND患者视空间与执行力、注意力、延迟回忆以及抽象能力方面评分更明显 (P<0.01).结论 利舒康胶囊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够改善VCIND患者认知功能.
作者:李志军;邹为;唐娜;杨渊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通心络联合倍他乐克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应用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PEDro、NTIS、CNKI、VIP和万方数据库等电子数据库,查找所有通心络联合倍他乐克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16年3月31日.由2名评价员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选择文献并提取资料,交叉核对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估,应用RevMan5.2软件对所提取的数据进行Meta评价.结果 共纳入13个随机对照研究,1183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通心络联合倍他乐克组临床疗效、心电图改善效果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R(95%CI)分别为1.34(1.26~1.42)、1.23(1.15~1.32)、0.64(0.28~1.46).结论 现有证据表明通心络和倍他乐克具有协同作用,能有效改善心脏供血,增加心肌细胞活力,降低复发率,显著提高临床症状疗效和心电图疗效,安全性较好.
作者:林新铎;唐俊明;杨建业;张蕾;曹腾;姜峰波;张旭阳;王家宁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苯磺酸氨氯地平对老年人收缩期高血压的治疗效果,并对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总结分析.方法 将120例老年收缩期高血压患者纳入此次研究,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60例,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进行治疗,连续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收缩压均明显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相比,收缩压下降幅度差异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舒张压下降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左室舒张早期充盈峰值流速与心房收缩期充盈峰值流速比值(E/A值)、射血分数(EF)、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明显提升,但其左室重量指数(LVMI)、尿微量清蛋白(MAU)均明显降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显效27例,有效20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高达78.33%;对照组显效28例,有效17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为76.67%.两组降压效果均明显,但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老年收缩期高血压效果确切.
作者:张文芹;刘风琴;黄春广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评估陆军干部心血管疾病发病危险,为下一步实施有效个体化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心血管疾病流行病学调查表,整群调查年龄在24~59岁的陆军干部695例,分析军队干部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流行现状,评估缺血性心血管疾病(ICVD)10年发病危险度.结果 695例陆军干部吸烟率、肥胖率分别为30.79%、9.50%,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糖尿病患病率分别为8.49%、5.61%、0.86%和0.58%.吸烟率、肥胖率和高血压患病率位居前三位.自30岁开始,肥胖率、高血压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不同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危险因素患病率不同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硬化斑块和内膜中层厚度(IMT)增厚总患病率分别为8.78%、4.46%,在30~59岁之间,随着年龄的增长,颈动脉斑块和IMT增厚患病率显著增多,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陆军干部ICVD 10年发病危险度:35~39岁年龄组低于参考标准的低危险值,其他年龄组均低于参考标准的平均值,55~59年龄组的发病危险度高为3.02%,也仅为平均危险值的0.84倍,属于极低危.结论 军队干部ICVD 10年发病危险度明显低于参考标准值,属于极低危.但自30岁开始,心血管疾病发病危险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作者:尹秋生;冬兰;赵倩;李桐烨 刊期: 2017年第02期
近年来,糖尿病与肿瘤的发病率逐渐升高,成为严重威胁人类生存和健康的两大重要疾病.大量研究表明,糖尿病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一方面多种肿瘤可同时伴有糖尿病,另一方面糖尿病可增加多种肿瘤的发病风险,但其中的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因此,探讨糖尿病与相关肿瘤的关系及其潜在的机制,对指导临床诊断、治疗及预防相关疾病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就近年来糖尿病与肿瘤的关系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以期为临床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相关疾病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夏洪淼;唐世琪;白玉杰;吴凌云;蒋雨玲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真核生物mRNA的生物合成包括细胞核前体mRNA转录后修饰、mRNA的出核转运以及监控过程.剪接后的mRNA可与外显子连接复合体结合,外显子连接复合体(EJC)参与协调某些 mRNA生物合成的下游步骤.作为EJC核心蛋白之一的RBM8a,与其他核心因子一起参与无义介导的mRNA降解以及增强翻译过程.此外,RBM8a还参与其他的细胞进程,RBM8a基因突变或异常表达可导致生理异常及病变.
作者:邹东华;吴原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虫草益肾颗粒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肾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肾性贫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纯应用EPO改善贫血,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虫草益肾颗粒.两组均予慢性肾衰竭一般治疗,并补充铁剂、叶酸、维生素B12.EPO注射液(3000 单位/支),按100 U·kg-1·W-1,每周分2~3次皮下注射.为了及时调整EPO用量,每2周检测1次血常规.血红蛋白(Hb)达到115 g/L时EPO适当减量,两组病例均以8周为1疗程,观察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血红蛋白(Hb) 、红细胞比积(HCT)、血肌酐(Scr) 、尿素氮(BUN) 变化情况.结果 与同组治疗前相比,治疗组治疗后Scr及BUN 数值降低(P<0.05),Hb水平升高(P<0.05),HCT明显升高(P<0.01).对照组治疗后 Scr及BUN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及HCT水平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升高Hb、HCT及降低Scr及BUN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虫草益肾颗粒联合EPO治疗肾性贫血较单用EPO疗效更好.
作者:金丽霞;金丽军;宋立群;马艳春;宋业旭;贠捷 刊期: 2017年第02期
主动脉夹层是指主动脉内血液通过主动脉内膜裂口流入主动脉壁中层,形成夹层血肿[1].主动脉夹层是一种非常凶险的心血管急症,起病急,进展快,死亡率高[2].如未及时正确诊断及有效治疗,患者发病48 h内,病死率以每小时增加1%的速度增长,1周时达到70%,3个月可高达90%[3].现代社会饮食结构的不合理使高血压的发病率逐年增高,而高血压正是主动脉夹层发生发展的重要诱因[4],主动脉夹层较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
作者:朱冰;姜有金;范文辉;邹恒娣;干军;李珺;严斐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75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AMI)和不稳定心绞痛组(UAP).同时选取接受体检的健康成年人作为对照.观察三组血清TGF-β1、HGF水平,炎症细胞因子和血脂水平的差别,同时分析冠心病患者TGF-β1、HGF水平与炎症细胞因子和血脂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三组血清TGF-β1水平由高到低分别为对照组、UAP组和AMI组,HGF水平由高到低分别为AMI组、UAP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组白细胞介素18(IL-18)、白细胞介素6(IL-6)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由高到低分别为AMI组、UAP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水平由高到低分别为AMI组、UAP组和对照组,HDL-C水平由高到低分别为对照组、UAP组和AM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冠心病患者的TGF-β1水平与IL-18、IL-6、hs-CRP、TG、TC、LDL-C水平负相关,与HDL-C水平正相关;HGF水平与IL-18、IL-6、hs-CRP、TG、TC、LDL-C水平正相关,与HDL-C水平负相关.结论 冠心病患者的TGF-β1水平较低,HGF水平较高,且与患者血清炎症细胞因子和血脂水平密切相关.
作者:梁玉莲;李传松;蒋跃绒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影响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股骨头坏死的相关危险因素,为股骨颈骨折的治疗和预后提供支持.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治疗且资料完整的145例患者病例.分析患者年龄、性别、骨折类型(Garden分型)、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前牵引治疗、术后下地时间、内固定是否取出等因素对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股骨头坏死造成的影响.结果 患者术后随访15~61个月,30例(20.7%)患者术后发生股骨头坏死.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性别、手术时间、手术方式对术后发生股骨头坏死无显著影响,而骨折类型、术前牵引治疗、负重时间、内固定取出与否对股骨头坏死有显著的影响.进一步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现骨折类型、术前牵引、负重时间、内固定物的取出与否是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发生股骨头坏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骨折类型、内固定物的取出与否、术前牵引、负重时间是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发生股骨头坏死的危险因素,应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降低股骨头坏死的发生.
作者:朱海泉;刘子敏;刘晓光;张宏;孟祥圣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腹部不加切口的完全腹腔镜下空肠造瘘术的操作方法,探讨腹腔镜下空肠造瘘在微创食管癌Ivor-Lewis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腹部不加切口的完全腹腔镜下空肠造瘘术的279例患者临床资料,观察空肠造瘘术中完成情况、空肠造瘘口渗液、造瘘口局部皮肤感染、管道堵塞、脱落、肠梗阻、二次手术等发生率.结果 27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空肠造瘘置管,平均手术时间(16.7±3.2)min,带管时间(30.2±3.6)d,空肠造瘘术后并发症为20.1%,其中造瘘口渗液7例,造瘘管脱落3例,造瘘管堵塞2例,肠梗阻4例,二次手术1例.结论 腹部不加切口的完全腹腔镜下空肠造瘘术,是一种可行、较为安全的手术方法,是建立肠内营养途径的有效方法.
作者:戎保林;梅新宇;吴显宁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老年住院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相关深静脉血栓形成(PICC-DVT)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行上肢PICC置管的老年住院患者564例,PICC术后发生上肢深静脉栓塞的141例为PICC-DVT组,未发生上肢深静脉血栓的423例为对照组.通过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数据,探讨老年住院患者PICC-DVT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老年住院患者PICC-DVT发生率为2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房颤动(OR=2.15,95%CI :1.298~3.433),动脉粥样硬化(OR=2.72;95%CI:1.715~4.372),置管期间手术史(OR=3.23,95%CI:1.358~7.584),静脉血栓史(OR=7.68,95%CI:4.513~13.311),是老年住院患者PICC-DV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老年住院患者是PICC-DVT的高危人群,心房颤动、动脉粥样硬化、置管期间手术史、静脉血栓史是PICC-DVT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刘芬;刘德军;徐月;刘心菊;李燕;侯惠如 刊期: 201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