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纪萍;王广发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以不可逆的慢性气道阻塞和肺气肿为主的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慢性疾病。目前全球每年受COPD困扰的患者多达6亿,居全球死亡原因的第4位[1]。COPD临床表现主要为咳嗽、咳痰和渐进加重的活动后呼吸困难。虽然多数患者经过戒烟和规范地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和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后,喘憋症状有所改善,但是因为肺气肿的不可逆性,重度肺气肿患者的呼吸困难仍然不能改善,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作者:李楠;王广发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比较分析不同临床治疗方法对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为选择佳治疗模式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临床治疗的膝关节骨关节炎中老年患者140例,以奇偶分组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药物疗法进行临床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取手术疗法进行临床治疗,详细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同时对其进行随访调查,评价其远期生活质量。结果进行对照治疗后,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比较其临床治疗效率发现,观察组有效率为97.1%,显著优于对照组(85.7%,P<0.05);此外对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调查,观察组患者的远期生活改善优良率为94.3%,同样优于对照组(84.3%,P<0.05),相关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膝关节骨关节炎作为中老年常见疾病之一,选择手术疗法进行临床治疗,可以有效保证治疗效率与远期生活质量,在临床上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李清社;陈国良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近年来,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成为全球政府和公众重点关注的问题。流行病学证据显示暴露于大气中的污染物尤其是颗粒物质(particulate matter,PM)与人群死亡率增加有关[1],大气污染每年可导致约4万人死亡,占全球人群每年总死亡率的6%。PM还可引起心肺疾病的发病率增加,如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心肌梗死和冠心病等[2-4]。除了心肺系统,大气污染对神经系统、生殖系统、血液系统等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5-7]。本文就近年来文献报道的PM基本特性及我国细颗粒物污染的现状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综述。
作者:赵璨;廖纪萍;王广发 刊期: 2014年第02期
肺癌是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和病死率高的恶性疾病。约20%~40%的肺癌患者会发生中心气道阻塞(central airway obstruction,CAO)[1,2],食管癌、甲状腺癌的局部浸润、肾癌等恶性肿瘤的肺转移也可引起中心气道狭窄,导致呼吸困难、呼吸衰竭、阻塞性肺炎,甚至危及生命。对恶性中心气道狭窄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选择手术治疗或气管镜下的介入治疗。对于可以根治的情况应首选手术治疗。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仅有少数患者可以接受手术治疗,如气道狭窄段过长、肿瘤转移、严重基础疾病、既往手术失败等。对于这些患者而言,支气管镜下的介入手术可以有效缓解中心气道阻塞,改善生活质量,并且使患者有机会接受进一步的放化疗。支气管镜下介入手术治疗恶性肿瘤引起的中心气道狭窄多为姑息性治疗,应该采用快速有效且相对安全的方法,尽量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3]。
作者:张红;王广发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简称慢阻肺)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病死率较高,并给患者及其家庭以及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我国对7个地区20245名成年人进行调查,结果显示40岁以上人群中慢阻肺的患病率高达8.2%。据“全球疾病负担研究项(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估计,2020年慢阻肺将位居全球死亡原因的第3位。世界银行和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表明,至2020年,慢阻肺将位居世界疾病经济负担的第5位。为了规范慢阻肺的诊治,保证医疗质量,提高临床工作水平,从而更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病痛,提高生命质量,降低病死率,减轻疾病负担,1997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曾组织我国有关专家参照国际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规范(草案)”。在此基础上,参照2001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Global initiative for chronic obstructive lung disease,GOLD)颁布的第1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处理和预防全球策略”(Global strategy for the diagnosis,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于2002年制定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并于2007年发布了该指南的修订版。上述文件对提高我国慢阻肺的临床诊治水平以及促进与慢阻肺相关的临床研究工作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作者: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血浆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水平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辅助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本院收治的ACS患者89例,设为ACS组,选取同期本院收治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90例,设为稳定型心绞痛组,选取同期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90例健康志愿者,设为健康组,比较3组研究对象的血浆H-FABP水平及不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病变支数、ACS患者的血浆H-FABP水平。结果 ACS组患者的H-FABP水平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和健康志愿者组,并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冠状动脉狭窄重度ACS患者的H-FABP水平显著高于中度、轻度ACS患者,并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多支病变ACS患者的H-FABP水平显著高于2支、1支ACS患者,并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通过对血浆H-FABP水平的检测可以很好地判断ACS患者预后水平,对于该病的辅助诊断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索蒲霞;闫军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伴t(1;19)/TCF3-PBXl的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ALL)的临床及生物学特征。方法分析17例t(1;19)儿童ALL患者,包括细胞形态学、血常规、TCF3-PBXl融合基因及临床特征。结果17例TCF3-PBXl阳性的儿童ALL占同期儿童ALL的5.57%;男8例,女9例,中位年龄6.4(1~13)岁,完全缓解率为100%;平衡易位6例,不平衡易位9例,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儿童t(1;19)/TCF3-PBXl阳性的ALL有着独特的临床和实验室特点,治疗缓解率高。
作者:赖长城;傅睿;李艳红;梁昌达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1月本院神经外科收治的80例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危重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收治的80例行股静脉穿刺置管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一次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治疗费用和导管留置舒适度。结果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75%(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7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P<0.05)。观察组治疗费用为(2950.76±308.85)元,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74.36±336.27)元(P<0.05)。观察组导管留置舒适度为8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25%(P<0.05)。结论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提高了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减少并发症,降低治疗费用,提高导管留置舒适度。
作者:许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2型糖尿病的发生具有增龄效应,年龄因素是影响糖尿病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严重,预计至2050年全球老年人口比例将从现在的15%上升至25%。老年糖尿病患病率的持续增加使之成为糖尿病防治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年糖尿病患者病情复杂、发生并发症的风险高、器官功能逐渐衰退。因此,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而言,治疗方案需更有针对性、更符合个体情况、更重视安全性。
作者:戴婧;郭立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居全球死亡原因第4位,是一个可以预防和治疗的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近年来其发病率和病死率不断升高,根据世界银行/世界卫生组织(WHO)发表的一项研究,预计至2020年COPD的全球经济负担将跃居所有疾病的第5位。1998年,美国国立心、肺和血液研究所(NHLBI)、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和WHO联合发起成立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Global Initiative for Chronic Obstructive Lung Disease,GOLD),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对COPD的认知,引起对COPD早期发现、管理及预防的重视。2001年GOLD第一次发布了共识性文件,即COPD诊断、治疗及预防的策略。此后,GOLD科学委员会每年对相关文献进行审阅,提出新的推荐意见,不断进行更新,并于2006及2011年进行了全面的修订。2011年的修订版延用原报告形式,增加了急性加重和并发症两个章节,强调了COPD治疗的目标既要快速缓解和减轻症状,也要注意降低未来不良健康事件的发生风险,也就是强调了医生对于COPD给患者造成的短期和长期影响都必须重视[1]。同时一个重要的变化是在对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评估中,不再仅依据单一的肺功能进行评价,而是结合了肺功能、症状评分及急性加重风险进行综合评估。发布于2013年1月和2014年1月的更新报告[2](在www.goldcopd.org上公布)基于2011年的修订版,延续了其框架和中心内容,参考了2011年后完成发表的学术论文,进行了一定的更新,更加强调了COPD 的评估必须是基于患者的症状水平、未来急性加重风险、肺功能异常严重程度的综合评估,以及对并发症的识别诊断。2014年更新版指南的主要变化是在原第6章COPD 与并发症中增加了关于支气管扩张的内容。并新增了第7章,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ACOS)。
作者:金哲;王广发 刊期: 2014年第02期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成为政府和公众关注的焦点。随着我国雾霾天气数量的增多,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而且空气污染的影响已经逐渐高于吸烟的影响[1],成为影响人体健康的一个重要环境因素。雾霾的主要成分之一即为大气中的颗粒物质(particulate matter,PM)。而在颗粒物质的诸多种类中,PM2.5(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由于表面积大,在空气中存留时间长,其表面吸附的有害物质多,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大[2],成为环境研究的重点。流行病学研究显示PM暴露与慢性炎症性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有关,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哮喘、心血管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3-6],推测肺脏是全身炎症的发源地,这个过程涉及一系列复杂的免疫反应。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报道的PM暴露引起的肺部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反应机制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赵璨;廖纪萍;王广发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48例脑积水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腹腔镜下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Kamofsky评分及双侧脑室额角、颞角宽度变化。结果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60.42%;治疗前患者的平均Kamofsky评分为(44.32±12.15),治疗后评分为(73.24±14.23),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同时,治疗后患者平均双侧脑室额角、颞角宽度较治疗前明显缩小,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腹腔镜下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缩小患者双侧脑室额角、颞角宽度。
作者:杨宏静;马丽华;蒲东升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肌酐(A/C)比值对大血管功能及损害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24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A/C比值检测,按患者A/C分为A/C异常组与A/C正常组,对两组患者股动脉、颈动脉及冠状动脉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两组患者血管内中膜厚度及粥样斑块形成比例。结果 A/C异常组患者股动脉、颈动脉、冠状动脉左支及右支内中膜厚度高于A/C正常组,A/C异常组患者股动脉、颈动脉、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形成比例高于A/C正常组。结论糖尿病患者A/C与大血管结构损伤密切相关,A/C检测对大血管的损害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作者:张若兰 刊期: 201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