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俊秋;李莉;伊美娜
目的:探讨卡培他滨维持化学治疗(化疗)治疗晚期胃癌和术后复发转移胃癌的效果。方法:运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9月收治的80例晚期胃癌和术后复发转移胃癌患者,依据治疗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研究组(n=40)和对照组(n=40)。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给予研究组患者常规治疗基础上的卡培他滨维持化疗治疗。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60.0%(24/40)、85.0%(34/4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40.0%(16/40)、60.0%(24/40)(P<0.05),中位生存期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1年、2年生存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卡培他滨维持化疗治疗晚期胃癌和术后复发转移胃癌能够有效提高患者耐受性、延长生存期。
作者:黄印强;吴清艺;朱英霞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颈内静脉置管血液透析的使用情况、透析疗效、并发症及处理、影响因素。方法:对58例血液透析患者行颈内静脉置管,观察留置时间,感染、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处理结果。结果:导管总体使用情况良好,常见的并发症有栓塞、血流量不足、感染,能够通过加强护理、抗感染等处理改善,未见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结论:颈内静脉置管透析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加强护理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延长留置导管时间。
作者:王莉;徐博;陈淑媛;赵杰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微型种植体支抗与传统的正畸方法应用于口腔正畸治疗的疗效。方法:将2010年5月~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口腔正畸治疗的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正畸治疗方法不同分为采用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的观察组和采用传统强支抗治疗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X线测量项目的差值、咀嚼功能以及牙龈情况。结果:治疗前与治疗后6周时,两组患者A-RL、U6A-RL、U6S-RL、U1A-RL、U1E-RL差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咬合力、咀嚼效率均以及牙龈指数、出血指数、菌斑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型种植体支抗可以取得与传统强支抗相当的固定效果,且能够更为有效地改善咀嚼功能和牙龈情况,是口腔正畸治疗的理想方法。
作者:杨英双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高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白蛋白的表达水平及其对预后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154例高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103例)和死亡组(51例),检测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血浆白蛋白水平,并对其贫血和低蛋白血症发生情况进行评估和比较。结果:经检测和比较,死亡组在血红蛋白水平以及血浆白蛋白水平方面分别为(105.32±28.15)g/L和(30.55±5.21)g/L,均显著低于存活组的(125.12±25.13)g/L和(38.12±5.25)g/L,均P<0.05。经检测和评定,存活组的贫血和低蛋白血症发生率分别为19.42%和30.98%,均显著低于死亡组的50.98%和62.75%,均P<0.05。结论:高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白蛋白的表达水平会呈现出一定的变化,并对其预后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作者:胡江乔;皮林;宋丽芬;贾博;赵晓静 刊期: 2015年第10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磷酸肌酸辅助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hs-CRP、NT-proBNP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4例,依据治疗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两组,即研究组(n=42)和对照组(n=42)。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给予研究组患者常规治疗基础上磷酸肌酸辅助治疗。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0.5%(38/42)显著高于对照组61.9%(26/42)(P<0.05),血清hs-CRP和NT-proBN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6min步行距离显著较对照组(P<0.05)长,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LVESD、LVEDD均显著较对照组(P<0.05)短。结论:磷酸肌酸辅助用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中能够有效降低患者hs-CRP、NT-proBNP水平。
作者:车艳娟;马微;都星光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分析老年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其防治策略。方法:统计我院2010年1月~2014年9月收治的259例老年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组分析。结果:并发症组和无并发症组患者的年龄、白细胞计数、白蛋白水平、肿瘤直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经胸腹联合手术、联合脏器切除、术前合并症、肝硬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心血管系统疾病、术中输血、体重下降、营养不良之间的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老年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包括联合脏器切除、经胸腹联合手术、术前合并症、白蛋白水平、术中失血量、术中输血,临床应积极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策略将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到低。
作者:林卫华;吉峰;顾学洲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盐酸羟考酮注射液用于全身麻醉(全麻)患者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94例老年关节置换术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7例,均接受全麻,术后镇痛分别予以盐酸羟考酮注射液镇痛和硫酸吗啡注射液镇痛。观察两组镇痛后2、24、48h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情况以及补救镇痛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率、镇痛效果满意率,并进行比较。结果:镇痛后2h,两组VAS评分经比较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后24、48h,观察组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同时点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过程中,观察组的补救镇痛率为12.77%(6/4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4.04%(16/47),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64%(5/4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28%(10/47),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镇痛效果的满意率为97.87%(46/4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85%(38/47),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患者术后进行镇痛的过程中,较之硫酸吗啡注射液镇痛,使用盐酸羟考酮注射液镇痛可以获得更好的效果,且不良反应较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镇痛方法。
作者:苏亮;朱佳琦;薛洋;段立波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针对剖宫产手术中硬膜外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剖宫产分娩的产妇12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硬膜外麻醉,观察组实施腰硬联合麻醉,对两组产妇的麻醉质量、麻醉起效时间、运动阻滞恢复时间、麻醉不良反应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次研究中,观察组产妇的麻醉质量优良率为98.33%,对照组的麻醉质量优良率为85.00%,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产妇的麻醉起效时间、运动阻滞恢复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且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产妇的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对照组为21.67%,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实施剖宫产手术时,实施腰硬联合麻醉,可以提高麻醉质量,快速起效,且产妇的运动阻滞恢复时间短,麻醉不良反应少,对产妇的影响较小。
作者:李连海;周涛 刊期: 2015年第10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分析肺癌脑转移病灶患者伽马刀放射治疗(放疗)及全脑放射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02年3月~2013年3月在我院接受诊断和治疗的500例肺癌脑转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决定使用伽马刀放射治疗或全脑放射治疗。伽马刀放疗组和全脑放疗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方面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伽马刀放疗组和全脑放疗组在近期疗效、中位生存期和1年无颅脑病灶进展生存率方面无明显差异;伽马刀放疗组的1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全脑放疗组;伽马刀放疗组的不良反应率明显高于全脑放疗组。结论:使用伽马刀放疗的不良反应率较小,疗效较好,因而整体由于全脑放疗,但是在临床实践中也应该考虑患者具体情况而决定治疗方案,对于肿瘤较大的患者可以将二者结合以取得更为满意的疗效。
作者:刘敬聘;秦坤明;王仁生;阮林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研究胎儿透明隔腔缺如的产前超声表现,并评价分析其转归与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2月在我院产前超声筛查中被诊断为透明隔腔缺如40例的超声图像特征,并跟产后病理与随访结果给予比较分析。结果:本组接受产前超声检查的孕妇16854例中,有40例筛查出胎儿透明隔腔缺如,占比0.24%,其中,胼胝体发育不良17例(占比42.5%),前脑无裂畸形14例(占比35.0%),孤立性透明隔腔消失9例(22.5%)。胎儿至足月分娩的为2例,均属于孤立性透明隔腔消失的病例,并对其随访到生后,大者已达12个月,目前没有发现明显的先天性结构异常,其他的病例通过引产后病理或者标本影像学检查均得到证实。结论:产前超声诊断胎儿透明隔腔缺如应用价值比较高,对孤立性透明隔腔消失要谨慎作出畸形诊断。
作者:鲍天萍;石德峰;牛宗保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比较博来霉素+环磷酰胺+长春地辛+阿糖胞苷+地塞米松(BACOD)方案静脉滴注与持续静脉输注在复发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治疗效果。方法:运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9月收治的126例复发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各63例。给予研究组患者改良BACOD方案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BACOD方案治疗,然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中位OS时间、3年和5年OS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71.4%)显著高于对照组(63.5%)(P<0.05),中位OS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3年和5年OS率(47.6%)、(38.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2.7%)、(7.9%)(P<0.05),Ⅲ~Ⅳ度血小板减少(61.9%)显著高于对照组(17.5%)(P<0.05),但两组患者各程度粒细胞减少、消化道反应、发热、肝功能异常、肺间质改变发生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ACOD方案持续静脉输注在复发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治疗效果较静脉滴注显著。
作者:高淑文;王彦;吴陈秀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P型空肠袢代胃术对胃癌患者胃切除后消化道重建术后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统计分析2012年5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75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P型空肠袢代胃术组(P组,50例)和Lahey+Braun 吻合术组(L组,25例)。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分析不同手术方法两组患者的术中、术后情况,两组患者的机体恢复情况和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分别用率和(x±s)表示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用χ2和t检验组间比较。对上述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时检验水准α=0.05。结果:P组患者的手术时间(245.5±18.9)min较对照组短(261.6±20.5)min,(t=4.303,P<0.05),术中出血量明显比L组少(t=3.182,P<0.05);疼痛发生率、复发率、死亡率为8%(4/50)、2%(1/50)、6%(3/50)均明显比L组16%(4/25)、8%(2/50)、16%(4/25)低(P<0.05)。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组患者进食量>300g/d、进食次数<5次/d的发生率84.0%(42/50)、64.0%(32/50)均明显比L组60.0%(15/25)、28.0%(7/25)高(χ2=11.14,12.83,P<0.05),体质量增加幅度明显比L组大(t=2.776,P<0.05),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10%(5/50)明显比L组20%(5/25)低(P<0.05),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组患者的活动能力、健康感受、生活感受、日常生活评分及Spitzer 指数总分均明显比L组高(P<0.05),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患者的家庭支持评分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P型空肠袢代胃术能够显著提升胃癌患者胃切除后消化道重建术后的生存质量。
作者:张曰涛;陈秋楠;田洪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滴虫性阴道炎的佳实验室检验方法,为临床诊断提供帮助。方法:选取80例来本院就诊的滴虫性阴道炎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采用悬液法进行检查,对照组采用传统培养法。两组患者年龄跨度16~50岁,全部为女性。结果:采用悬液法检查的实验组患者检查时间平均为(1.53±0.04)小时,采用传统培养法的对照组患者检查时间平均为(57.36±7.19)小时。实验组比对照组所需时间短,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检出率是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检出率67.50%,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诊断滴虫性阴道炎过程中,悬液法是直接快速和准确的诊断方法。
作者:林丽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对比研究氯沙坦、坎地沙坦酯与缬沙坦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保护作用。方法:统计分析2011年8月~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97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组内比较,治疗后氯沙坦组患者的FBG、HbA1c水平均明显比治疗前低(P<0.05),三组患者的PBG水平均明显比治疗前低(P<0.05);治疗后氯沙坦组和缬沙坦组患者的TC、TG、LDL-C、UAER水平明显比治疗前低(P<0.05)。组间比较,氯沙坦组患者的血清TC、TG、LDL-C水平均明显比缬沙坦组低(P<0.05);氯沙坦组患者治疗后UAER水平明显比缬沙坦组和坎地沙坦酯组低(P<0.05);氯沙坦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3.0%(1/33)明显比缬沙坦组和坎地沙坦酯组11.8%(4/34)、13.3%(4/30)低(P<0.05)。结论:氯沙坦比坎地沙坦酯与缬沙坦能够有效保护早期糖尿病肾病。
作者:宋晓军;肖妩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地佐辛对减轻小儿耳鼻喉手术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行全身麻醉耳鼻喉手术的小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所有患者术前接受相同的治疗,使用东莨菪碱、芬太尼、异丙酚和罗库溴铵诱导麻醉,微量泵入异丙酚、瑞芬太尼维持麻醉。手术结束前观察组静脉滴注地佐辛,对照组滴注生理盐水。结果:两组小儿患者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及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后15min时,观察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79.0±6.9) mmHg和心率(98.0±15.5)次/min均低于对照组的平均动脉压(94.2±8.3)mmHg和心率(115.1±17.2)次/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小儿患者躁动情况控制率显著(80.0%)高于对照组(26.7%),且观察组平均躁得分(0.67±0.11)低于对照组(1.96±0.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佐辛对减轻小儿耳鼻喉手术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效果显著。
作者:曾春红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对比分析超声介入冷循环微波与冷循环射频治疗肝癌的效果。方法:运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9月收治的80例肝癌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分为超声介入冷循环微波组(A组)和超声介入冷循环射频组(B组)两组,各40例。给予A组患者超声介入冷循环微波治疗,给予B组患者超声介入冷循环射频治疗,然后对两组患者的局部疗效、存活情况、肝功能变化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完全消融、消融不全、复发率,1年和2年存活率,ALT、AST、ALB、TBIL等肝功能各指标水平,发热、胸水、合并感染和肝脓肿发生率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超声介入冷循环微波与冷循环射频治疗肝癌具有相似的效果,均较理想。
作者:周进军;张涛;许涛;龚保林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卵巢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期间在我院住院行腹腔镜手术、病理确诊的卵巢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确珍为非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卵巢良性肿瘤患者60例为对照组,两组都进行骨桥蛋白的免疫组化分析、病理特征与预后情况调查,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的组织学分型、疾病分期和分化程度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PN在观察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6.7%,在对照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3.3%,对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1年生存率分别为96.7%和85.0%,观察组1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显示卵巢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组织学分型、疾病分期、分化程度和OPN阳性表达与1年生存率呈现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卵巢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病理特征多表现为透明细胞肿瘤、FIGOⅠ期与高分化状态,OPN呈现相对低表达状况,预后生存率比较高,且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林韵;戴宁;林彤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中抗肺炎衣原体抗体、细胞间黏附分子-1及C反应蛋白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08例,将其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和稳定型心绞痛组,每组各36例;另选对照组30例,为笔者所在医院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对各组受检者血清中抗肺炎衣原体抗体、细胞间黏附分子-1及C反应蛋白的水平变化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患者的血清抗肺炎衣原体IgG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稳定型心绞痛组患者血清抗肺炎衣原体IgG抗体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各组患者血清抗肺炎衣原体IgM抗体阳性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冠心病患者组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抗肺炎衣原体抗体的高阳性率与冠心病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而冠心病患者血清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C反应蛋白水平的升高也提示炎症反应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邓艳云 刊期: 2015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