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传霞;孙斌;唐立岷
目的 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检验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该院于2015年10月在检验质量管理中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包含室内质控、室间质控、临床样本质控,加强检验人员评价、患者评价、检验科评价、科室间评价及医务科评价等,同时强化整理、整顿、整洁、标准化、自我约束等质控,将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后与2014年9月—2015年9月期间未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期间的患者检验满意度、临床科室满意度及检验人员检验标准知晓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后患者检验满意度98.00%、临床科室满意度95.16%均显著高于实施前88.00%、83.87%,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后检验人员检验标准知晓情况显著优于实施前,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持续质量改进在检验质量管理中应用后,有效进一步提高检验质量,提高临床科室满意度,加强检验人员对检验标准的认识,利于增加医院经济效益,值得推广.
作者:赵林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人性化护理管理在普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意义.方法 该院于2016年2月开始在该院普外科护理中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为了探讨人性化护理管理的价值,选择2016年2月—2017年2月期间在普外科护理中发生的护理差错事故、护患纠纷、护理质量评价及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并与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实施性化护理管理前进行比较.结果 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后护理差错事故发生率0.00%显著低于实施前4.00%,护患纠纷发生率1.00%显著低于实施前7.00%(P﹤0.05);实施后护理人员护理质量评价显著高于实施前,患者护理满意度评价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 在普外科护理中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利于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提高护理人员护理质量,降低差错事故发生率,值得推广.
作者:李苾钰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了解阿拉善盟食品有害因素,确定可能的高危食品,为监测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5—2016年食品有害因素中食品添加剂、农药残留监测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该次监测数据显示,存在含铝添加剂、农药污染,应加强监管和监测力度.结论 该地区存在食品有害因素不同程度的污染,应加强监管监测,以减少和避免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作者:武珊;王娜;马晓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高仿真模拟人在急救护理教学中应用效果.方法 经由计算机检索功能进入不同资料库,搜集有关高仿模拟人与传统教学在急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的q-RCT(半随机对照组实验)或者RCT(随机对照组实验),按照是否适合进行Meta分析以及方法学质量对文献进行评估,将文献分成符合Meta分析文献组,不适合Meta描述文献组,即定性描述组,分析有效数据.结果 该次研究共纳入10篇文献;与传统教学法相比,应用高仿模拟人可提高学生操作技能(P<0.05).结论 高仿真模拟人在急救护理教学中应用,可提高急救操作水平,但是由于RCT在护理教学中应用较少,上述结论还需要展开更多高质量的研究.
作者:袁湘莲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荧光PCR技术在从业人员伤寒痢疾快速筛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该院与青州市疾控中心联合查体,对青州市从业人员进行伤寒痢疾筛查,以5900例的肛拭子粪便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对5900例从业人员的肛拭子粪便样本分别实施传统国标方法和荧光PCR技术进行筛查.将其中检出的阳性样本进行血清鉴定和生化鉴定.结果 培养确诊的沙门氏菌阳性率为0.85%,志贺氏菌阳性率为0.85%;荧光PCR技术检出的沙门氏菌阳性率为1.19%,志贺氏菌阳性率为10.17%;传统国标方法检出的沙门氏菌阳性率为0.34%,志贺氏菌阳性率为0.51%.荧光PCR技术检查的沙门氏菌阳性率和志贺氏菌阳性率与培养确诊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国标方法检出的沙门氏菌阳性率和志贺氏菌阳性率与培养确诊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荧光PCR沙门氏菌检测阳性5(A)、2(C),阴性0(B)、5893(D);培养确诊沙门氏菌检测阳性5(A)、0(B);阴性2(C)、5893(D).荧光PCR技术检查对沙门氏菌检测结果的灵敏度显著高于传统国标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荧光PCR志贺氏菌检测阳性4(A)、2(C),阴性0(B)、5896(D);培养确诊志贺氏菌检测阳性4(A)、0(B);阴性2(C)、5896(D).荧光PCR技术检查对志贺氏菌检测结果的灵敏度显著高于传统国标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R筛查法检测技术对健康体检人员的肠道致病菌进行快速筛查可以使检验的时间得以缩短,而且特异度强、灵敏度高,兼具时效性与客观性,更适合基层实验室规范统一地开展健康带菌检测工作.
作者:王好玉;高峰;李伟宏;贾海江;潘爱霞 刊期: 2017年第19期
该文主要针对我国现阶段食品营养标签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通过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以采取有针对性的食品卫生监督措施,从而实现我国食品营养标签的标准化.
作者:郑永民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我国全科医生队伍建设现状,为今后全科医生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方法 分析现阶段我国全科医生发展存在问题,并提出建议.结果 近年来,我国全科医生发展虽取得一定成就,但仍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全科医学的发展.结论 拓宽全科医生的来源渠道,加强社会对全科医生的认识和重视,重视对人才的培养与教育,提高全科医生综合素质,增强全科医生岗位的吸引力,可解决当前我国全科医生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作者:崔传霞;孙斌;唐立岷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调查分析呼吸内科住院患者的焦虑水平情况.方法 选取该院自2016年3—11月呼吸内科收治住院的90例患有呼吸系统疾病患者,采用Sung焦虑自评量表(SAS)以问卷形式调查90例患者的焦虑水平情况,并对调查结果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结果焦虑发生率女性明显高于男性,年龄≥50岁患者明显高于年龄﹤50岁,家庭人均月收入﹤2000元患者明显高于家庭人均月收入≥2000元,3项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呼吸内科住院患者中出现焦虑情绪的患者所占比例较大,性别、年龄、家庭人均收入均为影响焦虑发生的主要因素,应及时采取相应有效的措施来改善患者的焦虑状态.
作者:李平路 刊期: 2017年第19期
针对婴幼儿、儿童、孕妇和老年人群体,要根据其口腔卫生存在的主要问题,采用理论与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宣传保持口腔健康知识为主,针对个体采取形式多样的口腔保健健康教育活动,讲究口腔卫生并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做到口腔科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逐步提高不同生理状态人群口腔自我保健能力,使其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生活习惯,保证口腔卫生.
作者:高志伟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对流动采血车空气细菌培养结果的探讨与分析,控制和预防不合格原因,对空气消毒提出改进措施,强化质量意识,确保血液质量,完善工作方法 .方法采用自然沉降法、细菌培养法收集该站流动采血车采血过程的空气消毒后细菌培养数量的统计对比.结果 流动采血车空气培养结果要合格,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执行消毒程序.流动采血车到达采血点,必须经过空气循环消毒30 min后,空气培养结果才能合格.结论 街头流动采血车空气消毒效果受气候、环境、人员、路程、设备、多种复制因素的影响,相关科室要有针对性地提出改善方法,加强监督管理、强化工作人员消毒、灭菌的质量意识.
作者:胡雪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研究在普通外科重症监护病房管理中应用护理绩效考核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该院科室的重症监护室绩效考核前以及绩效考核后的护理质量进行评估和统计.结果 通过对普通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实施护理绩效考核后,护理前其评分为(86.94±1.78)分,护理绩效管理实施后护理质量考核评分为(91.25±0.73)分,对比分析两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护理绩效考核实施后,医务人员与患者对重症监护室护士评价明显提高,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绩效考核管理引入到重症监护病房内,能够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提高患者满意度,且有效减少了护理差错事故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徐佰菊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运用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 探索山东济南在校高中生体质状况,并深入研究其与生活事件的相关性,为高中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指导提供依据.方法釆用《中医体质量表》和《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进行测量,面向878名山东省济南市济南中学在校学生,采用发放回收问卷的方式开展调查,运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统计,分析体质分型与人际关系、学习压力、丧失等因子的关系.了解不同体质高中生对生活事件的相关分析.结果 878名高中生中平和质高(28.2%),其次为阴虚质(23.7%),气虚质(22.3%),气郁质(20.8%);平和体质与人际关系、学习压力、丧失等因子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偏颇体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与人际关系、学习压力、丧失等因子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气郁质和人际关系、学习压力的相关性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平和体质不出现人际关系的问题,耐受学习压力能力较强,对突发和受惩罚事件的耐受力强.偏颇体质对生活事件量表中的各因子,如人际关系、学习压力、突发事件等的承受能力较弱,尤其是气郁质学生,在处理人际关系和调节学习压力方面的能力较弱.
作者:王季馨;李天滋;邴秀阳;徐明月;张可 刊期: 2017年第19期
药品微生物检验是药品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也是保障公共用药安全的重要途径.微生物检验结果是进行风险调查、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的重要参考指标,也是改善过程控制效果的重要依据.该文从药品微生物检验标准、检验检测方法 、菌种与培养基、环境控制和仪器设备等方面阐述药品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
作者:张国林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对高龄患者应用跌倒风险分级护理,探讨其在防跌倒管理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该院老干部病房收治的高龄患者80例作为该次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均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40例患者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跌倒风险分级护理,对两组的跌倒人数和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经研究结果统计,观察组患者的跌倒人次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护理的满意度大大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高龄患者防跌倒管理中,应用跌倒风险分级护理,能够大大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增加患者对防跌倒知识的了解和领悟,端正患者对于防跌倒的态度,使得护理人员能够获得更有效的护理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马宁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对信息化管理在外科门诊护理流程中的运用特点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该院从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50例外科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这一时间段该院尚未实施信息化护理管理;而将实施信息化管理后(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50例外科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2%,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信息化管理在外科门诊护理流程中的运用,具有效率高、精确度强等特点,能够有效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何群君 刊期: 2017年第19期
随着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在助力健康中国方面医院工会也需要有所担当.该文通过对医院工会工作的现状分析,提出随着新医改、分级诊疗以及公立医院改革的全面推进,赋予医院工会新的任务和要求.在大健康理念指引下,面对挑战,医院工会需要把握机遇、积极应对,充分利用自身优势,采取有效措施,创新性地开展各项工作,以服务于医院发展大局,构建大健康战略下的医院工会新格局.
作者:甘培艳;王丽萍;甘培英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骨折手术患者心理应激在集中护理管理模式下所受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4月—2016年3月收治的骨折手术患者46例作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另选择2016年4月—2017年3月来院就诊的骨折手术患者46例为观察组,并予以集中护理管理模式,对比两组的恢复情况.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分别为(19.46±4.23)分、(21.56±3.52)分,均低于对照组(t=11.64,13.57;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评分更高,且观察组有相对更短的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集中护理管理模式有利于改善骨折手术患者的心理应激状态,降低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发生率,具备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杨谢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探究护理安全管理在骨科护理管理过程中所采用的具体措施以及相关的应用效果.方法 该文选取该院2016年9月—2017年5月的骨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护理安全管理制度的应用,在这一过程中分别对于安全管理措施应用前后病患的情况进行记录,并且根据以上记录的资料开展总结性分析,对比前后时期患者的情况,调查患者对于护理安全管理的满意程度,进行进一步的具体分析.结果 实施护理安全管理之后,病患的总体康复水平、护理过程中的安全性、综合护理水平以及患者的满意程度都有了明显的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骨科护理管理中应用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十分必要,不仅能够提升医院的综合治疗效果,减少护理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且还能够增强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对于医院服务的满意程度,在今后的临床中可以进行广泛的使用.
作者:徐景芳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该文主要针对生化免疫分析流水线检测系统在生化免疫管理当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通过临床生化免疫检测的实例,将400患者血液样本生化免疫检测实例作为研究样本,并且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200例采用传统单机检测方式,观察组200例则采用生化免疫分析流水线检测系统.比较流水线检测系统与传统的单机检测系统的应用效果差异,分别对比其工作时间、工作成本、工作效果.结果 观察组检测系统与对照组相比较更为优异(P<0.05),在同样的样本比例下,观察组检测需要的血量、时间、人员均少于对照组,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生化免疫分析流水线检测系统可以有效提升检测工作效率、缩小检测成本、提高检测的质量.
作者:孙新颜;王清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探究新型岗位管理模式运用在重症监护室护理管理中的方法 和效果.方法2015年9月—2016年9月该院重症监护室实施分层培训、分层设置、分层定级等一系列新型岗位管理措施,对新型岗位管理模式实施前后护理质量、护士工作满意度、患者满意度加以比较和分析.结果 新型岗位管理模式实施之后,患者满意度、护理整体质量、护士工作满意度和实施之前相比较,得到显著的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型岗位管理模式的实施能够从根本上提升重症监护室护理管理工作质量和水平,降低护理过程中医疗纠纷的发生,对于提升护士工作效率有着积极的作用,还能够实现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值得在今后的临床护理管理中使用和推广.
作者:刘雪梅 刊期: 2017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