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神经外科呼吸道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的临床分析

何素彦;王贵花;刘蓓

关键词:神经外科, 痰, 细菌
摘要:目的:了解神经外科危重病人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医师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1月至2010年11月神经外科痰标本细菌培养及药敏的结果,细菌鉴定参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严格执行.结果:痰培养阳性率达到98.6%,以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多为混合感染,且耐药率高.结论:神经外科呼吸道感染严重,临床医师应该足够重视,合理应用抗生素.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相关文献
  • 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120例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对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护理体会,更好地提高护理质量.方法:术前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术后针对常见并发症进行特殊护理,出院时对患者进行指导.结果:术后全部痊愈出院.结论:针对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病人的护理需求,有针对性开展护理服务,从而保证手术效果,预防或及时发现并发症.

    作者:李员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5605名已婚妇女宫颈炎的发病情况普查结果分析

    目的:通过对5 605例已婚妇女进行查体,了解宫颈炎的发病情况,提出防治办法.方法:由专门经过培训的妇科医师和病理医师对接受查体者进行检查,保证检查结果的可信度.结果:5 605例已婚妇女,宫颈炎的发生率达25.87%,宫颈糜烂在四种病理类型中居首位,(30~39)岁组发病率高.结论:经常进行妇科查体、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树立科学的生育观,是防治宫颈炎发病的主要手段.

    作者:郭咏王君;王俊台;董徽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骨外固定器在胫腓骨骨折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在胫腓骨骨折中应用骨外固定器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58例使用骨外固定器治疗的胫腓骨骨折患者,对骨折治疗方法及人性化护理措施进行归纳和分析.结果:58例胫腓骨骨折患者的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7.8个月,其中,骨性愈合57例,未愈合1例.结论:在胫腓骨骨折的治疗中,骨外固定器已广泛应用,应当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以促进骨折的愈合及肢体的功能恢复,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唐红波;陈克;刘莉莉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新时期食品药品信息管理工作的作用与展望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信息中心主要负责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政府网站、信息系统数据中心及机关信息系统的开发与管理;开展面向政府决策和科技决策的信息研究工作,承担国家科技基础研究有关项目;负责国内外食品药品相关信息收集、研究分析与服务;承担网络信息系统建设;开展信息产品研发、推广应用、网络信息服务和有关的技术交流及培训工作;还承担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统计办公室的日常工作.

    作者:孙咸泽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户外体育健身活动突发性伤害及各种病症的的实用急救

    户外体育健身如登山,漂流,滑雪、野外探险等是目前比较流行的健康时尚活动之一,但同时也是存在较高风险活动之一.每年五一、十一长假期间发生的多起户外探险的人员伤亡事故便为我们敲响了警钟[1].若参与者的安全意识薄弱,往往会造成一些意外运动方法不当或某些无法预测的原因,就会发生这样那样的伤害,突发性体育健身伤害更是危害性极大,处理不及时,甚至会危及生命[2].因此在提高安全意识的同时掌握一些常见医学急救知识,对户外体育健身者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

    作者:于杰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我院住院肾内科病案抽查抗菌药物用药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住院肾内科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我院住院肾内科2010年12月份~2011年4月份归档病历30份,对抗菌药物使用的品种、药品用药频度(DDDs)和药物利用指数(DUI)、联合用药、用药合理性进行分析评价.结果:30份病案中有20份病案使用了抗菌药物,使用率66.67%,抗菌药物品种达13种,主要是头孢菌素及非典型β内酰胺类10种、喹诺酮类1种、青霉素类1种、大环内酯类1种;用药过程中,单用占80%、二联占15%、三联占5%;DDDs排序前3位的是头孢美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所用的抗菌药物除克拉霉素、头孢呋辛DUI>1外,其余均DUI≤1.结论:我院住院肾内科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

    作者:朱明辉;王金宏;高义玲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阿托品不同给药方式治疗有机磷中毒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临床救治有机磷中毒的患者使用阿托品时采用不同给药方式的疗效差异.方法:将我院在2007年6月~2010年10月收治的101例急性有机磷中毒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I组患者给予阿托品人工静脉推注;II组患者先给予阿托品人工静脉推注,患者达到阿托品化后采用微量泵给药;III组患者直接使用用微量泵给药,比较三组患者的疗效和并发症.结果:II组患者和III组患者的疗效优于I组患者,并发症低于I组患者,p<0.05;III组患者阿托品化时间长,与I组和II组比较,p<0.05.结论:采用阿托品人工静脉推注,待患者阿托品化再给予微量泵给药,其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少,患者阿托品化更稳定,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李志;何伟峰;邹海军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硫辛酸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两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病机制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焦点之一.1966年,Gabbay等[1]提出了多元醇通路及其活性增强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病中作用,首次揭示了糖尿病并发症的分子机制.随后,人们相继发现了非酶糖基化终产物(AGE)增加、蛋白激酶C(PKC)活性增强及氨基己糖通路增加与糖尿病并发症发病有关.但是,临床上对这些通路分别予以抑制却未取得预期的试验结果.

    作者:南冀萍;张志利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经皮肾镜超声碎石术治疗结石性脓肾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超声碎石治疗结石性脓肾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32例结石性脓肾患者在超声定位下行经皮肾镜超声碎石术.结果:32例手术均获成功,一期手术26例,二期手术6例即一期经皮肾穿刺造瘘,二期超声碎石,术后无严重并发症.5例术后体温为(38~39)℃,(3~7)天后恢复正常,其余病例体温<38℃.随访6月~4年患肾功能恢复部分恢复28例(87.5%),患肾萎缩4例(12.5%).结论经皮肾镜超声碎石治疗结石性脓肾具有安全、高效、微创的优点.

    作者:徐兴泽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脑外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分析

    本文通过对我院近2年脑外科院内感染的病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院内感染发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以便今后采取更有效地预防控制措施,降低其感染发生率,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国林;孟洁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37例分析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疗效.方法:2005年4月至2010年8月来我院收治鼻中隔偏曲患者68例,其中传统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31例,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37例.观察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情况,两组患者在术后疼痛、粘骨膜完整性,、偏曲矫正满意度、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1)经统计学分析,实验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组在术中疼痛,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在粘骨膜完整性及偏曲矫正满意度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较传统手术术野清晰,手术操作过程直观,减少了手术次数,降低了术后并发症,提高了偏曲矫正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谢建初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锁定加压接骨板微创固定治疗肱骨二或三部分骨折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接骨板微创治疗肱骨二或三部分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8例肱骨二或三部分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骨折类型均为肱骨干骨折伴有肱骨近远端骨折,应用锁定加压钢板(LCP)微创治疗肱骨二或三部分骨折患者.手术中记录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评分标准采用Constant-Murley评分方法评定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于术后4个月愈合,术后均随访1年,患者功能恢复皆良好.其中,1例术前伴桡神经卡压损伤患者,经神经松解、复位后固定,后功能恢复.评价以1年为标准.有15例评分为优,有13例评分为良.结论:锁定加压接骨板微创治疗肱骨二或三部分骨折具有创伤小、功能恢复快、不损伤神经等优点,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李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应用NCCLS Ep9-A2对两种血糖仪的血糖检测结果进行比较

    目的:通过对强生SureStep稳步系统血糖仪和拜安康TM血糖监测仪进行比对,评价两种血糖仪检测血糖结果的一致性.方法: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EP9-A2文件的要求,以强生SureStep血糖分析仪为比较仪器,拜安康TM血糖分析仪为待评仪器,两台血糖仪分别测定44例患者静脉全血的血糖值,并对两仪器进行方法比对和偏倚估计.结果:强生和拜安康的血糖结果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其回归式方程为,相关系数.两种血糖仪器测定结果的预期偏倚在Xc为2.8mmo1/L、7.0mmo1/L和11.2mmol/L时分别是0.178、-0.435和-1.408,预期偏倚95%的可信区间包含了规定的可接受偏倚.结论:强生和拜安康两种血糖仪测定静脉血样本时,测定结果的预期偏倚可以接受.检测血糖可以在强生和拜安康两种血糖仪上任意检测.

    作者:杨永强;麦力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连续性血液净化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对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应用CBP(连续性血液净化)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我院2008年10月~2010年12月,我科收治的60例ARDS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30例.两组患者在入院后均建立了人工气道,并以呼吸机进行控制/辅助呼吸,对对照组30例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对治疗组30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CBP进行治疗,对两组APACHEⅡ评分与血气分析以及TNF-α和IL-1β其变化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的APACHEⅡ评分与血气分析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同时TNF-α与IL-1β的表达也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对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应用CBP(连续性血液净化)进行治疗,不但能将其体内的TNF-α与IL-1β有效的清除,而且有利于改善其呼吸功能,效果确切,应予合理推广.

    作者:程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IL-2联合HCPT预防复发浅表膀胱癌术后再复发疗效观察

    目的:了解免疫制剂白介素2 (IL-2)与植物制剂化疗药羟基喜树碱(HCPT)联合膀胱灌注降低浅表膀胱癌术后再复发机率的效果.方法:将62例有膀胱癌手术史(48例行了TURBt术,14例行了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2年内复发均再行了TURBt术的患者随机分为:(1) IL-2 + HCPT组(n=31),(2) HCPT组(n=31),比较分析两组间术后再复发机率.结果:(1)膀胱灌注半年后,两组患者的CT检查及膀胱镜检证实再复发例数分别为0例(0%)、1例(3.2%),差异不显著(P>0.05);(2)膀胱灌注1年后,两组患者的CT检查及膀胱镜检证实再复发例数分别为1例(3.2%)、8例(25.8%),差异有显著性(P<0.05);(3)膀胱灌注2年后,两组患者的CT检查及膀胱镜检证实复发例数分别为4例(12.9%)、15例(48.4%),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IL-2联合HCPT膀胱灌注有助于降低浅表膀胱癌术后再复发机率.

    作者:张晨光;钟伟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80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运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及价值.方法:收集164例我院明确诊断为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81例患者给予常规禁食、抑酸、抑制胰酶分泌等西医对症疗法治疗,观察组83例患者除给予上述西医疗法外,还给予中医疗法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愈13例,好转22例,有效40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90.4%;对照组治愈6例,好转20例,有效27例,无效28例,总有效率为65.4%;中西医结合综合疗法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西医对症治疗(P<0.05);并且观察组胃肠减压时间、症状缓解时间、血淀粉酶及白细胞恢复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人数上均低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综合疗法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上效果显著,可以明显缩短治疗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陈娟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缬沙坦与卡托普利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比较观察

    目的:观察和评价缬沙坦治疗高血压的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428例,观察T组216例服用缬沙坦治疗,对照P组212例服用卡托普利治疗,2组疗程均为6周,观察2组药物治疗前后血压的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T组和P组降压有效率为87.5%和80.18%,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25%和33.49%.结论:缬沙坦是值得信赖的一种安全、有效、耐受性良好的临床一线药物.

    作者:赵艳晶;刘卓;尹国华;张红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归脾汤化裁配合耳针治疗失眠心脾两虚证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应用归脾汤化裁配合耳针治疗失眠心脾两虚证的效果.方法:将160例被辨证为心脾两虚证的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对两组患者的症状改善进行评估.结果:通过应用归脾汤化裁配合耳针治疗失眠心脾两虚证,患者的症状明显改善.结论:采用归脾汤化裁配合耳针疗法治疗失眠心脾两虚证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症状,疗效显著.

    作者:苏占国;李亚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中医辨证治疗盆腔炎198例

    盆腔炎是指女性内生殖器官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的炎症,是生育期妇女的常见病.盆腔的炎症可局限于一个部位,也可同时累及几个部位,较常见的是输卵管炎及输卵管卵巢炎.盆腔炎有急性盆腔炎与慢性盆腔炎之分,急性盆腔炎未能得到彻底治愈,则可转为慢性盆腔炎[1,2].

    作者:杨燕贤;曾灏;谢孜;蔡牡丽;吴彤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5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病因及影像学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对我科收治的58例TIA患者的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TIA不做影像学检查极易误诊,这些影像学检查各有优缺点,合理联合应用对及时、正确评价病灶部位、范围、严重程度和鉴别各型TIA及预后的估计具有重要意义.结论:对TIA患者,不应单纯治疗和预防TIA发作,关键在于进一步检查和治疗导致TIA发作的原因,以防止TIA的反复发作或演变为完全性脑卒中.

    作者:周洁 刊期: 2012年第01期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