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鹏;耿保伟;张小翠;余政;王剑波;田劲;邓超;张入丹
目的 探索和研究图示法宣教对结肠镜检查患者肠道准备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 ~2017年6月在武警陕西总队医院拟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26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图示组和常规组,各130例,采用前瞻性、双盲、对照研究.图示组将涉及的复杂医学专业知识(肠道准备操作步骤及正确的粪水性状等)用形象简单的图示直观地告知患者,常规组则应用传统的宣教模式交代肠道准备事项,比较两种方法对肠道准备质量的影响.结果 图示组的肠道准备合格率高于常规组(88.5%vs 75.4%,P=0.006),按Boston肠道清洁度评分准则,图示组总评分及左、右侧结肠评分均优于常规组(P<0.05),但中间结肠评分两者无明显差异;两组患者进镜时间无差别,但图示组的退镜时间低于常规组(P=0.008).息肉检出率比较,图示组显著高于常规组(P=0.016).图示组恶心、腹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P<0.05),且睡眠质量更好(72.3%vs 59.2%,P=0.026).结论 图示法宣教可以提高患者肠道准备质量,并可以明显增加息肉检出率及患者舒适度.
作者:顾勇;杨艳;孟宏涛;李娜;杨姝洁;任艳芳;马婉蓉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室心肌重构的预测价值.方法 连续性入组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患者160例,根据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水平二分位法分为G1组(RDW<12.7%)和G2组(RDW≥12.7%),发病后2 d内、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行超声心动检查,记录两组心血管事件及预后情况,分析红细胞分布宽度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后心肌重构的预测情况.结果 发病3、6和12个月,G1组室壁运动指数(WMSI)、左心室舒张末期指数(EDVI)、左心室收缩末期指数(ESV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优于G2组(P<0.05);与发病2 d内超声心动相比较,G1组LVEF于发病6和12个月明显改善(P<0.05),EDVI、ESVI均明显缩小(P<0.05);与发病2 d内超声心动相比较,G2组发病6和12个月LVEF明显改善(P<0.05).结论 RDW值升高能一定程度上反映心肌梗死后心肌重构程度,可作为预测急性前壁AMI患者左室心肌重构的诊断标志物.
作者:蒋大伟;刘玉琪;滕云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系统化运动锻炼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 ~2016年1月四川省广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男性冠心病患者,依据运动锻炼方法分为单纯运动锻炼组和系统化运动锻炼组,每组各30例,统计两组患者的肌肉力量、心脏泵功能、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系统化运动锻炼组患者的屈肘力量、屈膝力量、伸膝力量均显著高于单纯运动锻炼组(P<0.05),每搏量(SV)、射血分数(EF)、左心室内径缩短率(FS)均显著高于单纯运动锻炼组(P<0.05),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单纯运动锻炼组(P<0.05).结论 系统化运动锻炼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单纯运动锻炼好,更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肌肉力量、心脏泵功能,降低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运革;李新宪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腹式呼吸放松训练缓解高原缺氧环境心血管应激反应的效应,为制定部队官兵急进高原的卫生保障技术方案提供试验依据.方法 模拟3700 m及4100 m高原环境,在模拟高原环境下由专业医师指导20名青年志愿者分别进行腹式呼吸放松训练法5~10 min.使用腹式呼吸放松法前后应用PHILIPS指夹式脉搏血氧仪(DB12型)测量受试者血氧饱和度与心率.在海拔3700 m随机抽取武警某部急进高原的27名武警部队新兵,从受试者第1天进驻高原环境开始,在专业医师指导下每天定时进行腹式呼吸放松法训练,连续2d每天应用脉氧仪测量受试者使用腹式呼吸放松法前后的血氧饱和度与心率.数据统计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结果 不同模拟海拔高度(3700 m及4100 m)对于心率的改变有显著主效应(F=10.553,P=0.004),对于血氧饱和度未见明显差异.低氧舱试验中腹式呼吸放松法对于心率、血氧饱和度的改变有显著主效应(F=10.187,5.583,P<0.05).海拔3700 m高原实场环境中,腹式呼吸放松法对于心率、血氧饱和度的改变有显著主效应(F=363.138,122.197,P<0.05).结论 腹式呼吸放松训练可以有效地缓解高原缺氧环境的心血管应激反应,有利于促进高原习服,值得进一步在部队推广应用.
作者:孟晴晴;张颖;郭大龙;赵翠;邵永聪;詹皓;张熙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究衰弱综合征对老年心力衰竭(HF)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连续收集解放军第163医院心血管内科2015年1月 ~2016年12月间住院治疗的老年HF患者.对符合研究纳入标准的患者,在出院前以国际通用的Fried衰弱评估标准评估其衰弱状况.依据患者是否合并衰弱将其分为衰弱组(295例)和非衰弱组(223例),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并比较2组患者出院后1年内再住院和死亡的发生情况.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HF患者出院后1年内死亡和再住院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研究共纳入HF患者518例,其中男性219例,女性299例;合并衰弱患者295例,衰弱患病率为56.9%.衰弱组患者住院时间显著长于非衰弱患者(15 d vs 11 d,P<0.05).出院后1年,合并衰弱HF患者的死亡率和再住院率均显著高于非衰弱患者(17%vs 10%,P=0.012;44%vs 26%,P<0.001).合并衰弱综合征是老年HF患者出院后1年内死亡(HR 1.81,95%CI 1.44~4.68)和再住院(HR 3.02,95%CI 1.41~5.13)的危险因素.结论 合并衰弱综合征会增加老年HF患者出院后1年内死亡和再住院风险.
作者:彭一星;王曼;杨德辉;朱新林;谭兵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川芎嗪联合甲基多巴对妊娠期高血压(HDCP)妇女血液流变学和胎盘床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 ~2017年9月在陕西省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HDCP患者180例,按分层随机法设为观察组(n=90)与对照组(n=90),对照组给予甲基多巴治疗,观察组联合丹参川芎嗪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血压、尿蛋白表达、血液流变学、胎盘床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及妊娠结局,并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4周后,两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24 h尿蛋白,尿钙黏蛋白,尿激肽原-1,高切、中切、低切全血黏度及全血还原度,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收缩期大速度/舒张末期大速度(S/D)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时间平均流速(TAV)均上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新生儿体重、分娩孕周高于对照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症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参川芎嗪联合甲基多巴治疗HDCP对血液流变学、胎盘床血流动力学的改善更显著,可取得更佳的降压及尿蛋白控制获益,于改善妊娠结局有重要意义,且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风险.
作者:秦利;张京京 刊期: 2018年第05期
阿司匹林联合P2Y12受体抑制剂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双重抗血小板治疗的基础. 替格瑞洛作为新型抗血小板药物,是第一个可逆性结合二磷酸腺苷(ADP)受体抑制剂的口服药物. 与氯吡格雷不同,替格瑞洛为活性药物,无需代谢激活,个体间药物反应差异小,抗血小板作用比氯吡格雷更快更强. 本文就替格瑞洛在冠心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情况进行综述.
作者:刘娟;邹耀松;陈荣霞;彭军 刊期: 2018年第05期
1 网络医疗现状目前,我国医疗机构间的网络医疗多以松散方式组织开展,网络医疗服务业务相互割裂,网络会诊时经常出现资料不全、信息滞后、数据不准的情况,网络医疗还停留在音视频咨询会诊等几项业务活动,会诊的质量和效率大受影响. 技术层面主要体现在,(1)网络的非连性,各医疗单位出于网络安全的考虑,不将本单位局域网与外部网络连接,而另外开通互联网传输信道;(2)系统的独立性,网络互联的医疗单位,由于早期各自系统的建设,或出于网络性能、数据安全的考虑,应用系统也是独立运行;(3)数据的离线性,会诊资料的准备是通过文字、拍图、视频等文档,用手工录入或导入导出方式进行采集、整理,经常出现资料不全、信息滞后、数据不准的情况,会诊的质量和效率大受影响.
作者:熊友生;郭雨禾;崔宝善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中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ARAS)的预测因子,为进一步筛查ARAS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867例行肾动脉造影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造影结果分为ARAS组446例与非ARAS组421例,对与ARAS高度相关的多项临床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年龄、脉压、血肌酐水平及50岁以后出现高血压与ARAS相关(P<0.05).四项变量均进入回归方程,并与ARAS呈正相关(β=0.056、0.032、0.014、0.614).结论 年龄、脉压、血肌酐水平及50岁以后出现高血压是中老年ARAS的预测因子,可以为临床发现易感人群及预防ARAS提供信息.
作者:江瑛;张丽;王海军;麻玉秀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乌司他汀对神经源性肺水肿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内皮素-1(ET-1)水平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2年3月 ~2017年12月张家口市第一医院收治的神经源性肺水肿患者246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2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乌司他汀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平均撤机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短于对照组,病死率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 d时,两组患者EVLWI、PVPI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7 d时,观察组患者EVLWI、PVPI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ET-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3 d时,观察组患者ET-1、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乌司他汀治疗神经源性肺水肿可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减轻炎症反应,降低患者血清ET-1水平.
作者:唐占军;吕超;侯霞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评估海拔4000 m以上高原人员疗养期间缺氧耐力的情况.方法 高原疗养组选择从海拔4000 m以上高原返回平原人员72人,其中2014年34人、2015年38人,平原疗养组为同期平原疗养人员18人.两组于疗养期25 d模拟7500 m高空环境进行急性缺氧耐力监测缺氧下工作能力.另选取同期高原人员到平原未参加疗养人员40人为高原未疗养组.各组疗养30 d检测生理功能并进行分析评估.结果 高原疗养组2014、2015年疗养人员耐缺氧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原疗养人员与平原疗养人员耐缺氧时间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原人员较平原人员耐缺氧时间明显延长.疗养30 d高原疗养组与高原未疗养组检测脑反应时、肺活量、血清谷丙转氨酶和尿素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原疗养组较高原未疗养组肺活量明显增高,反应时、血清谷丙转氨酶和尿素含量明显降低.结论 组织30天的疗养对海拔4000 m以上高原人员机体生理功能恢复有很好的调节作用,疗养期间经过适应训练可使机体对高原耐缺氧能力、适应能力有提高.
作者:邢园园;徐莉;毋琳;程九华;郭广会;张舒;李霞;张晨彬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住院军人肝功能异常的原因,为部队官兵防治肝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06年1月 ~2015年12月在解放军第302医院干部医疗保健中心住院的肝功能异常军人患者826例,统计住院肝病患者的病因,对其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军人肝病主要病因为感染性肝病、非感染性肝病和不明原因肝病.乙肝、丙肝和戊肝位于感染性肝病前3位,占62.74%;药物性肝炎、非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病在非感染性肝病位于前3位,约占23%;不明原因肝病占3.63%.结论 防治部队官兵患肝病应做到:入伍严格筛查,定期体检发现,做好卫生知识宣教;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坚持合理用药,避免盲目用药;不嗜酒;适度体能训练;注意遗传代谢性疾病的筛查.
作者:蔡少平;卜昕;张海燕;王钱;史雪敏;范振平 刊期: 2018年第05期
军队高级领导干部保健工作是党和军队保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级干部年龄跨度大,居住分散,要求高,保健工作开展难度大,本处根据实际情况,结合30余年工作实践,提出全面的个性化保健模式,从保健人员配备、工作制度制定、个性化健康管理方案等方面探索出行之有效的保健模式,促进了保健工作的发展,并在实践中取得良好效果. 军队高级干部是党和军队的宝贵财富,做好军队高级干部的保健工作,既是光荣的政治任务,也是保障部队战斗力、保护党和军队重要人力财富的重要工作.
作者:刘斌;冯大跃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合并肺部感染与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提出参考防控措施.方法 选取2012年1月 ~2017年6月贵州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387例,逐一收集并记录患者的临床与随访资料,对其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老年冠心病肺部感染发生率15.25%,长期吸烟、NYHA分级(Ⅲ~Ⅳ)、卧床(≥7 d)、病程是老年冠心病合并肺部感染特有的危险因素,使用阿托伐他汀是老年冠心病合并肺部感染特有的保护性因素.老年冠心病预后分析结果显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肺部感染是老年冠心病预后欠佳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临床应从治疗慢性肺部疾病,保护心功能,加强宣传教育,关注老年病程长患者病情变化等综合措施入手,减少肺部感染发生,改善预后.
作者:谢朝云;陈应强;熊芸;孙静;杨忠玲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去氨加压素联合托伐普坦治疗高龄夜尿症的疗效和安全性以及对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6月 ~2017年6月在解放军总医院门诊诊断为夜尿症的62例高龄男性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去氨加压素联合托伐普坦治疗,32例)和对照组(安慰剂,30例).研究组患者治疗期间于睡前口服0.1~0.2 mg去氨加压素片,晨起口服7.5 mg托伐普坦片;对照组患者于相同时间服用安慰剂,疗程为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夜间尿量(NUV)、夜间排尿次数(NUTs)、夜间多尿指数(NPI)、第1段睡眠时间(IPUS)和血钠、渗透压变化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NUV降低37.2%,对照组降低6.0%;研究组和对照组NUTs分别下降47.4%和12%,研究组NUTs减少50%及以上者占46.8%,对照组为10.0%;研究组和对照组NPI分别下降40.4%和4.3%;研究组第一段睡眠时间(IPUS)增加51.5%,对照组增加14.3%,两组间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期间监测两组血钠和血浆渗透压均在正常范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均有少数出现头晕、乏力、口干,但症状轻微,且均在短期内自行缓解.结论 去氨加压素联合托伐普坦治疗高龄患者夜尿症安全有效,并能显著改善患者睡眠质量.
作者:刘胜;程庆砾;敖强国;王芳;王晓华;马强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飞行员的心理健康与心理承受力及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 整群随机抽取某大区1154名飞行员作为研究组,1847名地勤人员作为对照组,采用《军人心理疾病预测量表》、《军人心理承受力量表》及《军人情景特质应对方式量表》评定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心理健康状况、心理承受力状况及应对方式,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飞行员心理疾病预测总分及精神病性、抑郁、躁狂、神经症、人格偏移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地勤人员,其中心理疾病预测总分、神经症、人格偏移高于常模(P<0.05);消极应对和积极应对与心理健康(r=-0.426,0.501,P<0.01)及心理承受力(r=-0.318,0.352,P<0.01)均显著相关.积极应对方式可以减少心理承受力差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心理承受力、特质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路径模型的主要拟合指标:χ2/df=3.57,GFI=0.998,AGFI=0.965,NFI=0.991,RFI=0.957,IFI=0.974,TLI=0.950,CFI=0.983,RMSEA=0.081.结论 心理承受力过低可降低飞行员的心理健康水平,应对方式是飞行员心理健康的调节变量,可有效缓解飞行员的心理损害.
作者:周扬;何明骏;朱晓丽;张理义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通过开展以某部海勤官兵为试点的军人口腔健康状况及其口腔健康分级与就绪现状调查,以明确我国海军的口腔健康状况及分级就绪情况.方法 随机整群抽取某部海勤官兵,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口腔健康调查基本方法,对调查人群常见口腔疾病和口腔健康分级与就绪状况(OHCR)进行调查.根据1年内是否出现过急症状况分为无口腔炎症组和有口腔炎症组,归纳不同口腔健康分级与就绪状况口腔疾病分布情况.结果 海勤官兵龋病患病率高达61.5%,龋均为(1.85±2.58)颗,活动性龋齿患龋率为46.6%;牙龈出血患病率为88.3%,牙结石患病率为85.9%,轻度牙周炎患病率为66.7%,中度牙周炎患病率为48.1%;阻生齿检出率为34.6%.达到完全就绪的海勤人员仅占4.7%,达到基本就绪的官兵占37.1%,就绪率仅为41.8%.需要尽早进行口腔疾病医疗的官兵占57.1%,需要紧急治疗的占1.1%.结论 我国海勤人员口腔常见疾病患病率高,口腔健康分级就绪水平较低,建议将口腔健康分级与就绪系统融入我国海军口腔卫勤政策.
作者:郭静;胡轶;童娟;史连瑞;田甜;刘文静;杨文晔;王胜朝;陈吉华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大肠癌K-鼠肉瘤病毒癌基因(KRAS)基因遗传变异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2年5月 ~2013年5月在德阳市人民医院和德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择期外科手术治疗的大肠癌患者80例,术中取癌组织,经免疫组织化学法、PCR-SSCP法检测大肠癌标本上KRAS基因遗传突变情况,并分析大肠癌患者的病理学因素与KRAS基因突变的相关性、KRAS基因突变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80例大肠癌患者中,KRAS基因突变者检出27例,其中12号密码子突变者20例,13号密码子突变者7例;KRAS基因遗传变异与肿瘤部位、肝转移、肿瘤分化程度存在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RAS基因遗传变异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大体类型、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无显著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变量分析结果发现,KRAS基因遗传变异和大肠癌患者的预后不佳存在相关性,且经多变量分析结果发现,KRAS基因突变、肝转移及肿瘤低分化是预后不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KRAS基因遗传变异与患者的肝脏转移及大肠癌低分化存在相关性,且KRAS基因突变、肝转移及肿瘤低分化对预后存在影响,需及早进行靶向治疗,提高预后.
作者:罗劲松;何淼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胶囊内镜在老年人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 ~2015年10月解放军第123医院消化内科71例老年患者临床资料及胶囊内镜检查结果,观察老年患者胶囊内镜检查的耐受性、安全性及胃、小肠病变检出情况.结果 71例平均年龄77岁的老年患者均顺利完成胶囊内镜检查.1例在肠道准备过程中出现低血糖,3例检查过程中出现轻度腹痛,未出现胶囊滞留、肠梗阻、肠穿孔等并发症.发现有黏膜血管病变8例(11.3%),小肠淋巴管扩张9例(12.7%),小肠黏膜改变20例(28.2%),小肠息肉8例(11.3%),小肠活动性出血14例(19.7%),肠寄生虫5例(7.1%),未发现明显异常15例(21.1%).慢性非萎缩性胃炎58例(81.7%),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1例(15.5%).女性小肠炎症病变较男性多(χ2=4.53,P=0.033),男性小肠出血检出率高(χ2=4.89,P=0.027).结论 胶囊内镜可以安全应用于老年患者,能有效检出十二指肠及小肠病变,达到诊断或排除疾病的目的,从而提高老年患者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顾军;杨慧敏;张扬;刘莉;梁凌;李园园;许帅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老年病房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跌倒的时间、地点及原因,找出安全隐患,制定改进措施,进行持续质量改进,降低跌倒发生率.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研究老年病房发生的14起跌倒事件,进行持续质量改进,比较改进前后跌倒发生率、患者防跌倒知识知晓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持续质量改进后跌倒发生率为1.6‰,比改进前明显下降(P<0.01);患者防跌倒知识知晓率和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4.9%、98.4%,比改进前明显提高(P<0.01).结论 通过分析既往跌倒特征,制定把好入院关、患者关、医护关、教育关、细节关等持续质量改进措施,降低了跌倒发生率、提高了患者防跌倒知识知晓率和护理满意度.
作者:冯瑞娟;林洁;闫卫兰;赵敏;张新华 刊期: 2018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