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症的影响

陈芳

关键词:抑郁症, 心理、建卡教育, 护理干预
摘要:产后抑郁症是指产妇分娩后出现的抑郁症状,是产褥期精神综合征中常见的一种类型,表现为抑郁、悲伤、沮丧、哭泣、易激惹、烦躁,重者出现幻觉或自杀等一系列症状为特征的精神紊乱[1].产后抑郁不利于妇女的身心健康及婴儿的发育,给家庭、社会造成一定的危害[2].因此,在孕产妇产前、产后采用何种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或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是我们妇产科医护人员急需解决的难题之一.我院妇产科2011年1~12月对孕产妇在产前和产后实施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干预,对产后抑郁症采取了积极、主动的护理措施,有效降低了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现报告如下.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相关文献
  • 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乳腺癌属恶性肿瘤,发病者常为女性(有记载表明亦有男性患者患乳腺癌),是女性患者各肿瘤疾病中发病率高的一种,占恶性肿瘤疾病总数的7%~10%左右.随着饮食习惯及生活习惯的改变,近年来,乳腺癌患者的年龄日渐年轻化[1].目前,我国对乳腺癌仍为手术治疗为主,以放射疗法与化学疗法为辅助治疗.患者具有一般癌症患者所共有的恐惧及焦虑心理.故而术后的护理干预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针对乳腺癌患者行干预护理并与常规治疗患者对比,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彭小梅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不同剖宫产术式对再次剖宫产术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案剖宫产术对再次剖宫产术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08年12月~2011年11月就诊于我院进行再次剖宫产的患者1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90例(第一次剖宫产为腹部纵切口),对照组78例(第一次剖宫产为腹部横切口),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婴儿娩出时间、术中出血量、腹腔粘连情况,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治疗组患者平均婴儿娩出时间为(6.2±2.3)min,平均术中失血量为(221.5±8.4)ml,腹腔粘连轻度率为75.6%,中度率为16.7%,重度率为7.7%P均<0.05,差异存在显著意义.结论:腹部纵切口患者在婴儿娩出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腹腔粘连情况均好于腹部横切口患者,对于再次剖宫产的影响更小.

    作者:李贺华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妇科手术体位(截石位)舒适度的临床研究

    目的:对妇科手术应用截石位的舒适度进行研究.方法:我院接受截石位手术治疗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传统组应用传统截石位,改良组应用改良后截石位,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传统组与改良组对比改良组明显优于传统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后的截石位有效的避免了传统截石位所对腘窝的压迫,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便利了术者的操作,提高了手术的安全行和有效性.

    作者:赵连菊;杨菲;孙彦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经皮松解髌外侧支持带结合关节镜下清理治疗髌股骨关节炎

    目的:探讨经皮松解髌外侧支持带结合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治疗髌股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对2008年4月~2010年10月该院采用经皮松解髌外侧支持带结合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治疗髌股骨关节炎并获得随访的患者进行门诊随访.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和对患者下蹲时膝前痛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法进行评价.结果:术前与术后6个月,术前与术后1年Lysholm评分和VAS评分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6个月与术后1年Lysholm评分和VAS评分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经皮松解髌外侧支持带结合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治疗髌股骨关节炎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松解充分、疗效可靠等优点.

    作者:李国华;郭洪敏;李清运;秦磊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人文护理在1090例头孢菌素皮试阳性病人观察中的应用

    自20世纪60年代,头孢菌素类药物进入我国以来,因其抗菌谱广,杀菌力强,半衰期较长,生物利用度好,血浆蛋白结合率低,耐酸、耐梅及安全、低毒等特点,被广泛的应用,其不良反应的报道日趋增多,甚至因过敏性休克而致死亡的报道亦屡见不鲜[1~3].头孢菌素是临床上为常用的抗生素类药物之一,其主要通过抑制敏感细菌细胞壁的生物合成而达到杀菌作用,其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是过敏性休克,且有其不可预测性,病情凶险,如不采取及时有效的抢救措施便会危及患者生命.头孢菌素类药物与青毒素类药物同属β类酰安类抗生素.但头孢菌素类药物无统一的皮试液及皮试液浓度,也没有相关部门或机构规定必须做皮试[4].而<新编药物学>[5]第5版对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试不作常规规定.

    作者:刘兰;董金莲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多株单克隆抗体检测胃癌阴性淋巴结微转移的研究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单克隆抗体联检在诊断胃癌阴性淋巴结微转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鼠抗人细胞角蛋白(CK)-19单克隆抗体,鼠抗人上皮膜抗原(EMA)单克隆抗体,鼠抗人癌抗原CA72-4(TAG-72)单克隆抗体采用免疫组化法对65例可切除性胃癌患者的385枚阴性淋巴结进行微转移阳性表达检测,对相关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进行统计.结果:三种单克隆抗体联检出17例(26.2%)胃癌的33枚(8.6%)淋巴结有微转移.弥漫型胃癌的淋巴结微转移度(38.9%)明显高于肠型胃癌(10.4%).淋巴结微转移与肿瘤侵袭胃壁深度有关.有微转移的5年生存率(65.3%)明显低于无转移者(87.4%),预后较差.结论:单克隆抗体联检可以提高胃癌淋巴结微转移检出度,提高临床病理分期准确性,指导术后综合治疗,判断预后.

    作者:李培武;王先坤;寇治民;张有成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沙美特罗联合氟替卡松吸入治疗急性哮喘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沙美特罗联合氟替卡松吸入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共有10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参加研究.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54例),两组常规治疗方法相同,观察组给予沙美特罗联合氟替卡松吸入,对照组给予异丙托溴铵联合氟替卡松吸入,以严重哮喘恶化作为主要研究终点,次要终点为因症状加重需要使用皮质激素、症状恶化及FEV1改变.结果:观察组治愈率、缓解喘憋及缩短哮鸣音持续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明显哮喘恶化(需要全身激素治疗)两组相似,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FEV1均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沙美特罗联合氟替卡松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有显著效果,较异丙托溴铵联合氟替卡松吸入效果更优.

    作者:张卫民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73例临床输血不良反应分析

    输血是临床抢救和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抢救和防治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但是由于人类的血液成分复杂多样,输血同时也可能引起多种不良反应,这是临床输血安全、有效的重要问题,输血反应主要分为:溶血反应(急性溶血反应、迟发性溶血反应和非免疫性溶血反应)、非溶血性发热输血反应和过敏反应[1].为了解临床输血反应发生特点,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对我院2008年3月~2011年2月临床输血20412例中,输血过程中出现的输血不良反应进行了调查,报告如下.

    作者:郑萍;刘如平;易婷婷;周丽;贾蓓;周晓菊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多排螺旋CT后处理技术对上颌骨埋伏牙的临床诊治价值

    目的:研究多排螺旋CT后处理技术对上颌骨埋伏牙的临床诊治价值.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1年9月期间在我院口腔科诊治的35例临床怀疑上颌骨埋伏牙患者,应用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表面成像(SSD)及容积成像(VR)图像对上颌骨埋伏牙进行观察.结果:本组35例患者共检出47颗埋伏牙,其中有阻生埋伏牙27颗、多生埋伏牙20颗.SSD、VR三维图像能全方位的显示上颌骨埋伏牙的数量、萌出方向、牙冠牙根形态、唇腭侧位置及其与邻牙的关系,MPR二维图像可以多角度地显示牙齿及与周围解剖结构.术中所见均与螺旋CT后处理图像完全一致,手术均未发生不良并发症.结论:多排螺旋CT后处理技术很好的显示牙齿结构,能立体、直观地显示上颌骨埋伏牙,对其诊治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杨立川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症的影响

    产后抑郁症是指产妇分娩后出现的抑郁症状,是产褥期精神综合征中常见的一种类型,表现为抑郁、悲伤、沮丧、哭泣、易激惹、烦躁,重者出现幻觉或自杀等一系列症状为特征的精神紊乱[1].产后抑郁不利于妇女的身心健康及婴儿的发育,给家庭、社会造成一定的危害[2].因此,在孕产妇产前、产后采用何种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或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是我们妇产科医护人员急需解决的难题之一.我院妇产科2011年1~12月对孕产妇在产前和产后实施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干预,对产后抑郁症采取了积极、主动的护理措施,有效降低了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芳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维生素C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影响

    目的:探讨维生素C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影响.方法:将40例无凝血功能障碍的SA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和维生素C组,维生素C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维生素,于500ml 5%葡萄糖溶液稀释后静滴,1次/次,连用7天.常规治疗组每日补充人体正常需要量1g维生素C.另取20名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天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但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升高(P<0.01);治疗7天后,维生素C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下降,与常规治疗组患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SAP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维生素C能显著降低血浆D-二聚体水平,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对SAP可能具有辅助治疗作用.

    作者:耿岩;剧永乐;陈小伍;朱达坚;任宝军;陆光生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上肢外展支架固定内收型肱骨外科颈骨折临床效果分析

    内收型肱骨外科颈骨折属于不稳定型骨折.临床治疗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疗效有效,可能会影响关节功能恢复.本文选择我院内收型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观察上肢外展支架固定治疗内收型肱骨外科颈骨折临床效果.

    作者:张江涛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盐酸托烷司琼预防舒芬太尼自控镇痛所致的恶心呕吐的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盐酸托烷司琼(tropisetron)在妇科手术后应用舒芬太尼自控静脉镇痛(PCIA)技术致恶心、呕吐(PONV)的预防和疗效.方法:选择术后安装止痛泵ASA分级I~II级的择期妇科手术患者120例,按照随机双盲对照原则分成三组.A组:舒芬太尼药液中加入盐酸托烷司琼5mg 40例患者,B组:舒芬太尼药液中加入氟哌利多5mg 40例患者,C组:舒芬太尼药液(对照组).于术后2,12,24,48小时定时观察并记录患者的恶心,呕吐发生率;瘙痒,镇静,锥体外系症状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患者的PONV发生率A组显著低于B组,B组与A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显著低于C组,C组与A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镇静,锥体外系反应发生率高于A,C组,有明显的副作用.结论:应用盐酸托烷司琼可有效降低术后舒芬太尼PCIA治疗中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效果优于氟哌利多,而且无明显的副作用.

    作者:王海林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儿童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根治术后再手术相关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儿童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根治术后再手术的相关原因.方法:收集我院15例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根治术后再手术的病例资料,与同期未发生再手术的病例进行对比.结果:其中急诊手术的再手术率显著高于择期手术者,囊肿外引流术、囊肿十二指肠吻合术及囊肿空肠Rouxen-y吻合术的再手术发生率较高,而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吻合术、肝叶切除肝外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吻合术的发生率较低,各手术方式之间再手术发生率的差异显著(P<0.05).结论: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确诊后应尽早手术,囊肿外引流术和囊肿内引流术的再手术发生率较高,除非急诊手术作为一种辅助措施,一般情况下不要选用,尽量给与彻底切除,囊肿切除术、肝总管Rouxen-y吻合术是本病的首选术式.

    作者:浦晓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联合复方甘草甜素对慢性乙型肝炎的协同效应研究

    目的:观察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联合复方甘草甜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是否具有临床协同效应.方法:将36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A,B,前者给予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联合复方甘草甜素治疗,与单用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治疗和单用复方甘草甜素加安慰剂治疗分别为对照组A,B.观察症状、体征,治疗前后检测乙型病毒性肝炎血清学定量指标与HBV DNA,治疗过程中定期监测肝功能、肾功能及电解质.结果:联合给药治疗后显效率(61.24% vs 34.19 %vs19.44%),ALT(42.03±15.28) vs (54.63±39.28) vs(56.72±36.28),AST(46.25±21.45) vs (63.85±45.95),TBIL(17.05±10.63) vs(32.25±31.45) vs(29.37±32.90)下降程度,肝功复常时间(29.85±23.85)d vs (39.27±19.99)d vs (40.06±20.85)均优于对照组A,B,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另外联合给药组ALT反跳率(3.8% vs 18.8% vs20%),AST反跳率(4.6% vs 20.5% vs 21.7%)低于对照组A,B并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过程中联合用药并不增加单药的副作用.结论: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联合复方甘草甜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具有协同效应,能进一步提高单药应用疗效,并缩短治疗疗程,且并不增加单药副作用.

    作者:陈志富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四种幽门螺杆菌感染根除治疗方案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四种幽门螺旋杆菌(Hp)根除治疗方案的疗效.方法:200例经胃窦黏膜病理组织学及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均呈阳性者诊断为Hp感染,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A、B、C、D四个治疗组:A组为奥美拉唑(20mg)、阿莫西林(1 000mg)、克拉霉素(500mg)和果胶铋(200mg);B组为奥美拉唑(20mg)、阿莫西林(1 000mg)、左氧氟沙星片(200mg)和果胶铋(200mg),C组为奥美拉唑(20mg)、阿莫西林(1 000mg)、呋喃唑酮(200mg)和果胶铋(200mg);D组为奥美拉唑(20mg)、左氧氟沙星片(200mg)、呋喃唑酮(200mg)和果胶铋(200mg);均为口服,每日2次,疗程7天,疗程结束停药4周后复查14C-UBT,阴性为Hp根除,并对各组的疗效进行分析.结果:A、B、C和D组Hp根除率分别79.2%、85.1%、91.8%和93.7%,C组和D组明显高于A组和B组(P<0.05),D组高于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含呋喃唑酮的Hp根除治疗方案根除率高,尤以与左氧氟沙星联用时效果更明显.

    作者:刘尚忠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三种手术方法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悬吊式免气腹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及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效果,并对此三种手术治疗方法的结果进行分析.方法:收集经阴道、免气腹腹腔镜下及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的资料,其中经阴道组45例,免气腹腹腔镜组40例,开腹组40例.记录三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应用抗生素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结果:开腹组手术时间短于免气腹组和经阴道组,但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明显长于免气腹组及经阴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早、住院时间短等优点.而免气腹腹腔镜手术,具有安全、经济、操作简便、手术适应证宽等优点.此两种新兴的手术治疗方法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马剑霞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ELISA法检测HIV抗体的室内质控

    艾滋病是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一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近年我国爱滋病疫情逐渐蔓延,疫情保持低流行态势[1],并且有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扩散,HIV阳性妊娠妇女人数也逐年上升[2].随着感染人数的日益增多,区、县级基层医院已普遍开展了HIV抗体的筛选检测工作,我科采用ELISA法进行HIV抗体的筛查检测工作.由于ELISA法是一种既特异又敏感的免疫检测法,具有简便、快捷、无需大型仪器、无核污染的优点,因而被各地基层医院广泛采用.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和患者对医疗质量关注程度的不断提高,为了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减少医患纠纷,提高检测质量,我科于2008年10月~2011年10月采取了质量控制的若干措施,现报告如下.

    作者:曹晓芸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可吸收植入物在骨髓炎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骨髓炎为一种骨的感染和破坏,由需氧或厌氧菌、分枝杆菌、真菌引起.骨髓炎好发于椎骨、糖尿病患者的足部或由于外伤或手术引起的穿透性骨损伤部位.儿童骨髓炎常见部位为血供良好的长骨(如胫骨或股骨的干骺端).骨髓炎可以导致关节周围炎、病理性骨折,还可以影响骨骼发育,出现肢体畸形、关节挛缩、关节活动受限等并发症.和其他感染不同,因感染部位较深,且受血液供应影响,常规抗感染治疗对于骨髓炎治疗效果差.近年,可吸收材料的发展给骨髓炎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媒介[1],本文通过总结近年发表的相关文献,对可吸收材料在骨髓炎治疗中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刘威;史新立;刘斌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先天性支气管狭窄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先天性气管狭窄(CTS)矫治术后并发症及相应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6年5月~2011年11月收治的15例CTS手术患儿的临床资料,观察术后并发症及护理方法.结果:本组15例CTS患儿中,低心排综合征2例,气管软化再狭窄2例,气管吻合口漏1例,乳糜胸1例,肺不张1例.经精心治疗和护理后所有患儿转危为安,无死亡病例.结论:加强护理可以降低CTS矫治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且改善CTS患儿并发症预后.

    作者:安育林;周更须;王辉;刘宇航 刊期: 2012年第07期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