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可吸收植入物在骨髓炎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刘威;史新立;刘斌

关键词:可吸收植入物, 载体, 骨髓炎
摘要:骨髓炎为一种骨的感染和破坏,由需氧或厌氧菌、分枝杆菌、真菌引起.骨髓炎好发于椎骨、糖尿病患者的足部或由于外伤或手术引起的穿透性骨损伤部位.儿童骨髓炎常见部位为血供良好的长骨(如胫骨或股骨的干骺端).骨髓炎可以导致关节周围炎、病理性骨折,还可以影响骨骼发育,出现肢体畸形、关节挛缩、关节活动受限等并发症.和其他感染不同,因感染部位较深,且受血液供应影响,常规抗感染治疗对于骨髓炎治疗效果差.近年,可吸收材料的发展给骨髓炎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媒介[1],本文通过总结近年发表的相关文献,对可吸收材料在骨髓炎治疗中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相关文献
  • 人文护理在1090例头孢菌素皮试阳性病人观察中的应用

    自20世纪60年代,头孢菌素类药物进入我国以来,因其抗菌谱广,杀菌力强,半衰期较长,生物利用度好,血浆蛋白结合率低,耐酸、耐梅及安全、低毒等特点,被广泛的应用,其不良反应的报道日趋增多,甚至因过敏性休克而致死亡的报道亦屡见不鲜[1~3].头孢菌素是临床上为常用的抗生素类药物之一,其主要通过抑制敏感细菌细胞壁的生物合成而达到杀菌作用,其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是过敏性休克,且有其不可预测性,病情凶险,如不采取及时有效的抢救措施便会危及患者生命.头孢菌素类药物与青毒素类药物同属β类酰安类抗生素.但头孢菌素类药物无统一的皮试液及皮试液浓度,也没有相关部门或机构规定必须做皮试[4].而<新编药物学>[5]第5版对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试不作常规规定.

    作者:刘兰;董金莲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昂丹司琼+地塞米松预防化疗所致呕吐疗效观察

    顺铂(DDP)是化疗药物中剧烈的止吐药,部分患者由于无法忍受呕吐副作用而拒绝下一疗程的化疗,限制了化疗药物的作用[1].因此抗吐药有保证患者用药的作用,其意义很大.我院自2011年1月~2011年12月,选用142例以DDP为主的联合化疗的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比较昂丹司琼和昂丹司琼+地塞米松的镇吐作用,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蕊;崔敏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ELISA法检测HIV抗体的室内质控

    艾滋病是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一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近年我国爱滋病疫情逐渐蔓延,疫情保持低流行态势[1],并且有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扩散,HIV阳性妊娠妇女人数也逐年上升[2].随着感染人数的日益增多,区、县级基层医院已普遍开展了HIV抗体的筛选检测工作,我科采用ELISA法进行HIV抗体的筛查检测工作.由于ELISA法是一种既特异又敏感的免疫检测法,具有简便、快捷、无需大型仪器、无核污染的优点,因而被各地基层医院广泛采用.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和患者对医疗质量关注程度的不断提高,为了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减少医患纠纷,提高检测质量,我科于2008年10月~2011年10月采取了质量控制的若干措施,现报告如下.

    作者:曹晓芸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抗血小板与抗凝治疗预防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缺血性卒中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抗凝药物联合抗血小板药物预防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缺血性卒中的疗效,以供临床参考使用.方法:将我院2009年9月~2011年1月收治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的患者180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60例.抗血小板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治疗,抗凝组患者给予华法林治疗,联合组给予阿司匹林联合华法林治疗,比较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随访患者1年,联合组患者在1年内发生次要终点事件和主要终点事件均低于抗血小板组患者和抗凝组患者,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抗血小板与抗凝治疗预防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缺血性卒中具有较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

    作者:王金标;姚旭林;郑洁彬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关节镜下治疗胫骨平台骨折61例临床分析

    胫骨平台骨折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关节内骨折症状,患者常伴有半月板、韧带等关节结构损伤,临床诊治较为困难,如果治疗措施不当,有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关节功能障碍.与传统的手术方法相比,关节镜下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更为理想.选取本院2010年1~12月收治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61例,采用关节镜进行检查与辅助治疗,取得了较为理想的临床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韩成龙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维生素C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影响

    目的:探讨维生素C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影响.方法:将40例无凝血功能障碍的SA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和维生素C组,维生素C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维生素,于500ml 5%葡萄糖溶液稀释后静滴,1次/次,连用7天.常规治疗组每日补充人体正常需要量1g维生素C.另取20名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天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但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升高(P<0.01);治疗7天后,维生素C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下降,与常规治疗组患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SAP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维生素C能显著降低血浆D-二聚体水平,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对SAP可能具有辅助治疗作用.

    作者:耿岩;剧永乐;陈小伍;朱达坚;任宝军;陆光生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早期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在抢救后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早期护理干预.结果:干预组患者1级恢复率为58.3%,住院时间为(24.56±5.13)天,并发症发生率为5.8%;干预组患者1级恢复率为38.2%,住院时间为(37.78±7.69)天,并发症发生率为31.6%,两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作者:候迎辉;何莉莉;张粟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确诊的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4例.两组患者均在饮食、运动治疗基础上,加用双胍类与磺脲类口服降糖药联合控制血糖.对照组予以吲达帕胺2.5~5mg,每日1次.治疗组予以硝苯地平缓释片20 mg口服,20mg/次,2次/日.两组患者疗程均为8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59%,对照组总有效率77.7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糖、胰岛素抵抗、血压、尿素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硝苯地平缓释片能够有效控制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并使糖尿病高血压患者的靶器官损害,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许冬萍;梁瑜;黄水荣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武汉市医疗救治中心2011年小儿手足口病治疗方法探讨

    小儿手足口病指由于患儿感染柯萨奇A16型、肠道病毒71型等肠道病毒而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疾病,该病发病率为113.88/10万~565.79/10万[1~3],多发生在学龄前儿童,5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高,发病以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为主,5~6月份是发病高峰[4~6].在小儿手足口病患儿中,大多数临床症状轻微,主要表现为发热,手、足及口腔等部位的疱疹,严重病例患儿可出现肺水肿、心肌炎及无菌性脑膜炎等并发症,甚至危及患儿的性命导致其死亡.因该病的病原体可通过患者及隐性感染者的唾液以飞沫形式传播,或经手或被污染物品感染,因而极易在婴幼儿人群中短时间内出现聚集性疫情.

    作者:张维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舒适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在住院期间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8名住院的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实验组则采用全面、细致、有针对性的舒适护理方法.结果:舒适护理干预后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治疗效果97%,对照组治疗效果85%;对护理服务质量满意度提高,实验组护理服务满意度100%,对照组82%.结论:将舒适护理干预应用于COPD患者,能增加患者的舒适和安全感,提高患者对治疗护理的依从性,提高治疗效果和护理服务质量的满意度.

    作者:谢春晖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ACEI和ARB治疗高血压的疗效比较研究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与血管紧张素Ⅱ-I型受体拮抗剂(ARB)对高血压病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6月~2011年6月门诊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16例,随机分为两组,58例采用ACEI治疗的患者为ACEI组;58例采用ARB治疗的患者为ARB组,均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血压、血肌酐、24h尿蛋白定量、血钾.结果: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血压及血肌酐、24h尿蛋白定量、血钾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两种药物治疗后血压、24h尿蛋白定量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治疗前后血压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肌酐、血钾值无明显变化,前后差异无显著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结果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EI和ARB均有明显降压作用及降低24h尿蛋白定量的效果,在临床使用时可根据患者情况,选择使用.

    作者:党丽捷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高通量血液透析与血液透析滤过对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高通量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对维持性透析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82例维持性透析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41例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B组41例采用血液透析滤过,观察透析前后血肌酐(Scr)、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及患者认知功能的变化.结果:两组透析治疗后Scr和β2-MG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A组β2-MG水平明显低于B组(P<0.05),两组Sc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PL和Amp明显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PL和Amp改善情况明显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通量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作为维持性透析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常用的两种透析方式,均能够有效清除体内血Scr、β2-MG,而高通量血液透析在清除β2-MG,改善患者认知功能方面明显优于血液透析滤过.

    作者:李颖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自动洗胃机管路消毒与管理

    自动洗胃机洗胃是急诊科常用的急救护理措施,目的是及时清除胃内的毒物或刺激物,减少和避免毒物的吸收.但随着HIV、HBV等传染病的发病率增高,洗胃机使用后的消毒显得尤为重要,处理不当即成为患者发生交叉感染和医源性感染的重要途径.我院急诊科对电动洗胃机管路在不同时期采用不同的消毒方法,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玉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妇科手术体位(截石位)舒适度的临床研究

    目的:对妇科手术应用截石位的舒适度进行研究.方法:我院接受截石位手术治疗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传统组应用传统截石位,改良组应用改良后截石位,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传统组与改良组对比改良组明显优于传统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后的截石位有效的避免了传统截石位所对腘窝的压迫,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便利了术者的操作,提高了手术的安全行和有效性.

    作者:赵连菊;杨菲;孙彦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新生儿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的外科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新生儿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的早期诊断及外科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新生儿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的临床资料,分析总结其诊断和手术治疗转归情况.结果:15例入院后均行腹部X线片提示消化道穿孔,急诊施行手术,经病理证实诊断.其中12例存活,2例术后死亡,1例放弃治疗出院后死亡,切口感染6例,经治疗后愈.结论: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确立诊断后尽早手术探查,彻底切除病变,通畅引流,结合有效的抗感染、抗休克及营养支持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苏乃伟;李新宁;石群峰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奥扎格雷钠治疗脑梗死不良反应报告2例

    目前,脑梗死的治疗方法和药物很多,尤其是脑梗死急性期时,应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抗凝、降颅压、保护脑细胞、中药等积极治疗.而奥扎格雷钠作为一种高效、强力的选择性血栓A2(TXA2)合成酶抑制剂,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扩张血管的作用[1,2],增加大脑血流量,改善大脑内微循环障碍和能量代谢异常,在脑梗死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均起重要作用,是一种新型、安全、有效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3],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临床实践中,也有不容忽视的药物不良反应产生.本人临床工作中,治疗脑梗死使用奥扎格雷钠时发生不良反应2例,报告如下.

    作者:李华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LEEP刀治疗CIN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LEEP刀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本院收治的35例CIN患者实施LEEP刀治疗,观察并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阴道排液量、疗效等.结果:手术时间为3~30min,平均时间为(12.8±2.5)min;术中出血2~25ml,平均为(10.56±5.01)ml.治愈率为85.7%,病变残留率为5.7%,复发率为8.6%.5例患者术后1周出现阴道出血,出血量大于月经量,无术后感染、粘连以及宫颈管狭窄发生.治疗前HPV16、HPV18的阳性率为65.7%,与治疗后的11.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PV16、HPV18持续阳性患者的CIN复发率为50.0%,与HPV16、HPV18阴性患者的3.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LEEP刀治疗CIN具有快速简便、费用低、并发症少等优点,但是对于HPV16、HPV18持续阳性患者应严密观察,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作者:季兆芳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高血压脑出血并院内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分析

    目的:分析高血压脑出血(HICH)并院内肺部感染(HAP)的相关因素,并探讨其护理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2011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1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所有患者按照是否发生院内肺部感染分成两组:感染组、非感染组,并分析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HICH并院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为30.5%(36/118),并发肺部感染相关因素主要为年龄、吸烟史、血糖、慢性肺病、吸痰、气管插管等有关;感染病原菌主要是革兰阴性菌.结论:HICH并院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较高,应引起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护理策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唐雪芬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同步放化疗与单纯放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同步放化疗与单纯放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6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随机分入同步放化疗组与单纯放疗组,给予60例单纯放疗组患者常规放疗,66例同步放化疗组患者在常规放疗基础上,同时给予顺铂及紫杉醇同步化疗.结果:同步放化疗组与单纯放疗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6.4%和56.7%,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步放化疗组3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单纯放疗组(75.8%vs58.3%,P<0.01);同步放化疗组复发率和远行转移率分别为9.1%和7.6%,显著低于单纯放疗组(16.7%vs18.3%,P<0.05);同步放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单纯放疗组(P<0.05),消化道反应和骨髓抑制为常见的不良反应,患者均能耐受.结论:与单纯放疗相比,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可显著提高患者3年生存率,改善预后.

    作者:孟晓红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和诊治分析

    目的:对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总结诊治经验.方法:选取2010年1~12月期间来我院治疗的110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对这110例患儿的临床诊断、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儿的临床体征出现发烧102例(92.73%),阵发性的干咳53例(48.18%),咳痰34例(30.91%),喉头痰鸣22例(20%),气促5例(4.55%);实验室检查发现血白细胞总数为4×109~10×109的81例(73.64%),红细胞的沉降率出现增快的32例(29.09%),乳酸脱氢酶出现升高的11例(10%),肌酸激酶同工酶出现升高的8例(7.27%),B超发现胸腔积液9例(8.18%),胸部X光发现肺不张2例(1.82%);经过治疗,痊愈56例,显效31例,有效11例,无效2例,治疗显效率为79.09%.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在临床症状虽然存在一定的共性,但是缺乏特征性的临床指征,在治疗早期应用抗生素治疗可以使病情得到及时的控制.

    作者:钱庆辉 刊期: 2012年第07期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