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临床处理

钱芳;刘亚静

关键词:妊娠, 子宫肌瘤, 治疗
摘要: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良性肿瘤,好发于生育年龄的妇女.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是较为常见的妊娠合并症症[1],属高危妊娠.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影响妊娠结局、母儿安危,临床上应慎重处理.我院收治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86例,现对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相关文献
  • AVR导联与心律失常的鉴别诊断

    心电图是诊断心律失常简单有效的手段.心律失常诊断,尤其是复杂心律失常诊断是心电图诊断的难点,心电图诊断心律失常主要分三个步骤:①分析心房波的起源、频率、规律;②分析心室波的起源、频率、规律,③分析心房波与心室波之间的关系[1].三个步骤主要是针对P波、QRS波群和P-R间期进行分析,不同部位起源的P波、QRS波群和P-R间期在不同的导联有不同的特征,导联选择的是否恰当对心律失常的分析至关重要,既往分析心律失常的起源多在加长的标准Ⅱ导联中进行,近年标准Ⅱ导联在心律失常分析方面的优越性越来越受到质疑,而AVR导联在心律失常分析中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作者:侯艳杰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不同分娩方式对未足月胎膜早破的早产儿预后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未足月胎膜早破的早产儿预后影响.方法:将75例胎膜早破早产孕妇根据具体情况分为剖宫产组(n=43)和顺产组(n=32),对新生儿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剖宫产组死亡率为7.0%,并发症率为25.6%,顺产组死亡率为18.8%,并发症率为37.5%,两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根据产妇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并对新生儿给予妥当处理,以达到佳的预后效果.

    作者:贾晓婕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无痛诊疗技术的多学科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无痛诊疗技术的多学科临床应用.方法:随机选择我院各临床科室住院,行有创性及侵入性检查和治疗的患者共5364例,平均分为传统组和无痛组.传统组给予传统方法麻醉,无痛组采用无痛注射术麻醉.结果:无痛组多项生理指标,并发症和Ramsay镇静评分等均显著优于传统组(P<0.05).结论:虽然无痛诊疗技术不能完全替代传统技术,但其技术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作者:冯裕;伍良;吴雨基;刘庆龙;林佐光;陈丽平;杜志斌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促红细胞生成素联用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和缬沙坦联用改善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的15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治疗组)78例,给予洋地黄制剂、利尿剂、血管扩张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β受体阻滞剂等常规药物;治疗组(EPO联用缬沙坦组)78例,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EPO治疗.结果:治疗组心功能改善的临床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1),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出现.治疗前后血红蛋白(HB)浓度显著增高,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容积、左室收缩末容积、室间隔厚度、脑钠肽均有显著改善(P<0.01),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EPO联用缬沙坦治疗CHF是一种比较安全有效的方法,能显著升高HB浓度,改善心功能.

    作者:张海生;涂玫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不同剂量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厄贝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56例早期DN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厄贝沙坦150mg治疗组,B组为厄贝沙坦300mg治疗组,每组28例,观察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肌酐、血尿素氮和血压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UAER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B组下降更为显著,其降尿蛋白效果显著优于A组(P<0.05).两组血压均较治疗前下降,但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厄贝沙坦具有血压依赖和非血压依赖性的肾脏保护作用,安全性较好,厄贝沙坦300mg治疗早期DN具有更为显著降尿蛋白作用.

    作者:王玉华;刘群娣;苏晛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措施探讨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措施.方法:对9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然后给予针对性治疗和健康教育.结果:本组患者显效率为49.0%,总有效率达到82.7%.结论:在对患者临床特点展开分析的基础上,给予患者针对性治疗和健康教育,对于提高临床效果是很有意义的.

    作者:张桂钟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对早期糖尿病(2型)肾病的疗效研究#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螺内酯和厄贝沙坦对有持续微量白蛋白尿(MAU)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肾脏保护作用.方法:69例2型糖尿病伴MAU患者随机分为A组(联合治疗组,厄贝沙坦150mg/d+螺内酯40mg/d)、B组(螺内酯组,40mg/d)、C组(厄贝沙坦组,150mg/d)治疗6个月.结果:治疗后各组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及尿T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明显下降(P<0.01),UAER及TGF-β1减少幅度各组间对比,联合治疗组明显(P<0.05);血肌酐(SCr)和尿素氨(BUN)有所下降(P<0.05),其余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联合应用厄贝沙坦和螺内酯较单独应用这两种药物可更有效地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MAU,且其肾脏保护作用安全有效.

    作者:李立新;李桂平;曾永青;刘月薇;周秀婵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与研究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就诊的56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分别给予降纤酶治疗与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9.3%.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4%.两组临床疗效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3d,治疗后7d其血纤维蛋白原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治疗组治疗后3d、治疗后7d、治疗后14d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均(P<0.05).结论: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塞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丁宗发;旷甫铭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无症状低血糖导致血清肌酸磷酸激酶明显升高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 2 3岁,部队学员,主因鼻塞、流涕伴四肢乏力1天来我院就诊.无头痛、头昏,无阵发性胸闷、心慌,发病前无剧烈运动与饮酒史.既往身体健康,无糖尿病病史.查体:体温36.0℃,血压120/75mmHg(1mmHg=0.133kPa),意识清,语言流利,双肺呼吸音清晰,心界不大,心率80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四肢肌力正常,下蹲后起立无明显肌肉酸痛感,肌张力、膝腱反射正常,双侧病理征阴性.

    作者:徐若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2139例老年病人门诊输液的临床护理

    目的:总结2139例老年病人门诊输液临床护理的体会.方法:对2139例老年门诊输液患者的一般资料,输液前、输液中、输液后的临床护理措施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2139例门诊输液的老年患者满意率为98.2%.结论:针对老年病人心理、生理的特点,实行正规、熟练、温馨、舒适的护理理念,能够较好的促进门诊输液对老年患者的护理质量的提高.

    作者:张庆玲;高照渝;李颖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直肠癌患者行Miles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我科2005年8月~2007年8月收治直肠癌56例,其中26例采取Miles根治,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26例患者,男18例,女8例;年龄57~76岁,平均(67±3.7)岁;术前均经内镜和病理学检查诊断为直肠癌,肿瘤距肛门内缘7cm以内,采用Miles术,未发生并发症,痊愈出院.

    作者:王志伟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高血压患者合并脑梗死后遗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高血压患者合并脑梗死后遗症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高血压合并脑梗死后遗症病人78例,随机分为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组40例,安慰剂组38例,基础用药均给予合理的降压治疗,使患者血压达标.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后遗症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量表评分与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临床症状有显著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银丹心脑通软胶囊能有效改善高血压合并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在改善病人远期生存质量方面疗效确切.

    作者:易绍东;阮云军;龚志华;何建新;向定成;邱健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50例体会

    1 资料方法1.1 研究对象2004年1月至2007年7月我院妇科共施行子宫切除110例,年龄平均48.3岁(37~62岁),除5例有剖宫产手术史外,其余均有经阴足月分娩史,平均产次为1.6次(1~4次),手术适应证[1]:子宫体积小于12~14周,重量小于600g,活动度好,排除宫经及子宫内膜恶性病变,术前无卵巢恶变征象,阴道条件好,无萎缩,手术禁忌症[1]:子宫体积大于14周,既往有妇产科手术病史,合并有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妇科恶性肿瘤,另肿瘤生长部位及子宫形态亦可影响阴式子宫切除的成功,如宫颈巨大肿瘤,则子宫不易牵出及取出.

    作者:高春燕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急诊观察分析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急性期患者的临床特点,明确观察对早期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性.方法:分析43例主动脉夹层的病因、诱因、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结果:主要首发症状为左背部持续剧烈疼痛,增强CT诊断符合率高(100%),内科保守治疗29例,血管内介入治疗2例,外科成功进行手术l0例,随访3~35个月,临床症状均消失或减轻,无再发夹层,死亡2例.结论:以突发胸痛就诊,应考虑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增强CT是确诊主动脉夹层的首选方法,药物治疗的首要问题是稳定高血压和控制心率,手术治疗是彻底治愈的根本方法.

    作者:陈亚想;郭东辉;陈山;王金福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检测在大肠癌患者中应用

    肿瘤血管生成是恶性肿瘤生长、浸润和转移的重要病理过程,肿瘤组织的血管形成由多种血管生长因子调控,其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目前所知的直接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因子,可特异性地促进内皮细胞分裂、增值和移动,增加血管通透性,在血管形成中起重要作用,是近期受研究重视的血管因子之一[1].经初步实验发现血清VEGF对直/结肠癌的诊断、分级、疗效评估等有重要意义,可为直/结肠癌患者的诊治提供参考性指标.

    作者:刘镜光;黄勇武;黄玉佳;李汇源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血清胱抑素C在严重脓毒血症急性肾损伤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 C)在严重脓毒血症急性肾损伤的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颗粒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本院ICU收治的严重脓毒血症急性肾损伤的60例患者的Cys C,并与其血清肌酐、尿素氮进行比较.结果:严重脓毒血症导致急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各参数与健康体检者比较,t=2.137,P<0.05,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患者与健康体检者比较,t=2.645,2.653,P<0.01;肾功能不全与肾功能衰竭患者的Cys C异常率均显著高于另外两种测定方法,χ2=3.92,4.07,P<0.05提示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ysC在严重脓毒血症中早期诊断急性肾损伤具有更理想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作者:林启良;陈莜;刘军;陈雯敏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微量元素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通过测定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微量元素锌、铁、铜、钙、镁、铅的含量以了解毛支患儿是否存在微量元素缺乏.方法:将2岁以下的婴幼儿研究对象分为两组:60例毛支组和60例健康对照组.分别测定毛支组和对照组的微量元素锌、铁、铜、钙、镁、铅的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毛细支气管炎组锌、铁、钙的含量低于健康组,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而两组的微量元素铜、镁、铅的含量则无显著差异.提示毛支患儿缺乏微量元素锌、铁、钙.结论:通过补充微量元素锌、钙治疗毛细支气管炎能显著消除患儿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缩短病程和住院时间,降低患儿治疗费用,既安全又有效.

    作者:苏绍斌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贝那普利联合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贝那普利联合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217例早期DN患者被随机分为A,B和C组.三组均给予常规治疗,A组给予贝那普利治疗,B组给予缬沙坦治疗,C组给予联合治疗.结果:治疗半年后,三组血清肌酐(Cr)、微量白蛋白尿率过滤(UAER),尿素氮(BUN)均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且C组改善效果为显著(P<0.05).结论:贝那普利联合缬沙应用于糖尿病肾病患者,效果显著,安全性高,是值得考虑的一种临床治疗方案.

    作者:黄镇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合并心房颤动(AF)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入组1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观察组予以速尿、地高辛、吸氧等基础抗心衰治疗,同时加用胺碘酮,第1周600mg/d,第2周400mg/d,以后改用200mg/d持续3个月;对照组常规使用强心、利尿、扩血管药.结果:2组CHF合并AF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2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1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CHF合并AF患者心电图改善情况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4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治疗CHF合并AF具体疗效高,副反应小的优点.

    作者:胡华元;刘建修;廖远雄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烤瓷冠修复对2型糖尿病患者牙周洁治术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烤瓷冠对2型糖尿病(DM)患者牙周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烤瓷冠修复的患者82例,依据有无2型DM既往史分别分为DM患病组(40例)和对照组(42例),分别对两组患者修复前、后的口腔菌斑指数、牙龈指数、临床附着丧失、探诊出血指数、探诊深度等5项指标进行测量,并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DM患病组与对照组在修复前、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M组患者牙周治疗后、修复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M患病组组内牙周治疗前后,各项指标间比骄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烤瓷冠修复短时间内不会影响DM患者牙周治疗术的术后效果.

    作者:赵永 刊期: 2011年第06期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