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对早期糖尿病(2型)肾病的疗效研究#

李立新;李桂平;曾永青;刘月薇;周秀婵

关键词:糖尿病(2型), 微量白蛋白尿, 厄贝沙坦, 螺内酯
摘要:目的:观察联合应用螺内酯和厄贝沙坦对有持续微量白蛋白尿(MAU)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肾脏保护作用.方法:69例2型糖尿病伴MAU患者随机分为A组(联合治疗组,厄贝沙坦150mg/d+螺内酯40mg/d)、B组(螺内酯组,40mg/d)、C组(厄贝沙坦组,150mg/d)治疗6个月.结果:治疗后各组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及尿T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明显下降(P<0.01),UAER及TGF-β1减少幅度各组间对比,联合治疗组明显(P<0.05);血肌酐(SCr)和尿素氨(BUN)有所下降(P<0.05),其余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联合应用厄贝沙坦和螺内酯较单独应用这两种药物可更有效地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MAU,且其肾脏保护作用安全有效.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拔针后加压按压方法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拔针后按压方法对减少局部瘀血青紫的作用.方法:老年患者8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39例采用常规按压5min的方法,加压按压组41例采用在常规按压5min后,加用纱球加压按压的方法.结果:加压按压组患者发生局部瘀血青紫和局部疼痛的例数均为2例,占4.88%,对照组9例,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加压按压可减少发生穿刺处出血,减少瘀血青紫现象和疼痛感,减轻了患者痛苦,增加了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保证了治疗顺利进行,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作者:武淑萍;刘君;孔曲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对67例知己健康管理对象的效果评价分析

    通过知己健康管理对慢性病患者及高危群体存在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管理和量化饮食和运动等非药物干预手段,帮助慢性病患者建立新的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达到降低血糖、血压、体重、血脂代谢紊乱指标,实现控制疾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改善健康效果,减少医疗费用,提高生活质量的目标.对2010年在我中心参加知己健康管理的67例人员进行调查和指标分析,评定自我管理的效果.

    作者:赵海;杨雪云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心血管病非传统危险因素的临床研究进展

    在评估冠心病(CHD)和脑血管病等其他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风险方面,目前常用的模型是Framingham风险评分系统.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NCEP)的成人治疗组第三次报告(ATPⅢ)公式将无CHD、糖尿病和外周血管疾病的人群划分为3个危险组:低危(10年心肌梗死或CHD相关死亡的发生率<10%),中危(10%~20%),高危(>20%),主要评价因素包括年龄、性别、收缩压、血清总胆固醇水平、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和吸烟,而传统的Framingham风险评分公式在这些危险因素的基础上还加上了舒张压和糖尿病.

    作者:田春凤;赵力;李顺宝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轮状病毒肠炎的胃肠道外表现

    轮状病毒(Rotavirus,RV)属呼肠病毒科、轮状病毒属.根据病毒组抗原蛋白VP6抗原性的差异和病毒基因组RNA片段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上的区带排列差异,RV可分A~G共7个血清组.7组病毒均能引起动物腹泻,但只有A、B、C组感染人,其中常见的A组,主要感染对象为婴幼儿.在世界范围内估计5岁以内的儿童95%至少经历过1次RV感染,其中有1/5需到医院就诊,1/65需住院治疗,1/293死亡[1],大多数死亡病例出现在经济、社会不发达的国家和地区.

    作者:马昕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PDCA循环在妇科患者出院流程改进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妇科患者出院流程中的管理方法,减少患者和家属的等待和往返时间,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方法:对妇科患者出院的流程实施PDCA循环管理,即收集出院患者及家属对病区旧流程的满意度及不满意的原因,更新出适合当前科室发展需求的出院流程,并及时进行检查和处理.结果:实施新的出院流程后,患者的满意度由80%上升至96.2%,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对妇科患者出院流程实施PDCA循环管理,加强了护士专科知识内涵,增加了患者的健康知识,同时改善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满意度.

    作者:杨俊华;温贤秀;关晋英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与研究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就诊的56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分别给予降纤酶治疗与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9.3%.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4%.两组临床疗效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3d,治疗后7d其血纤维蛋白原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治疗组治疗后3d、治疗后7d、治疗后14d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均(P<0.05).结论: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塞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丁宗发;旷甫铭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258例结直肠息肉的分析与治疗

    目的:分析结直肠息肉特点及内镜下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2010年1~12月经电子结肠镜诊断的息肉特点及治疗进行分析.结果:结肠镜共检查1085例,检出结直肠息肉258例,检出率23.78%,腺瘤性息肉104例(40.31%),增生性息肉50例(19.37%),炎性息肉96例(37.21%),15例伴发不典型增生及癌变者全部为腺瘤,占腺瘤的14.42%;在切除的544枚息肉中,直接用圈套器高频电切除52枚,活检钳直接钳除239枚,EMR切除3枚,EPMR切除1枚,扁平较小隆起应用氩气电凝或微波灼除或热活检钳除共243枚.手术切除6例.内镜治疗并发出血6例,均为息肉切除后立即出血,采用止血措施后,全部止血成功.无并发穿孔.15例腺瘤伴有不典型增生或癌变患者切除后,2例复查肠镜,均无复发,其余病人未来复查肠镜.结论:结直肠息肉是常见多发病,易发生癌变,内镜下息肉治疗是目前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欧阳玉洁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抗高血压药物合理应用的研究进展

    目前在抗高血压药的选择中,<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国家医保目录>将其归类在循环系统用药之中,按药理作用分为9个亚类,其中各国指南中共有的降压药共有5类,即钙通道阻滞剂(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通道阻滞剂(ARB)、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1].同一类药物有其共同的类似作用,而又有其不同点,所以合理选用抗高血压药应在掌握类别共性特征的基础上,分清品种之间个性特征的差别,并应根据各种临床指南,针对各个患者的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药物,进行个体化用药.现就其合理使用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黄磊;朱萱萱;史淋峰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缩宫素给药方式对产妇QTc间期、MAP和HR的影响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和评价脊麻剖宫产时缩宫素对健康产妇QTc间期、MAP和HR的影响.方法:全组40例ASAⅠ级,年龄22~35岁,择期手术病人.随机分为缩宫素静推组和缩宫素微泵组,每组20例.静推组:55~60秒内静脉单次推注0.9%氯化钠溶液5ml含5IU缩宫素.微泵组:以5分钟内静脉匀速泵注完0.9%氯化钠溶液20ml含5IU缩宫素.监测和描记术前QT间期、MAP和HR,以及脊麻后和催1min、3min和5min的 QT间期、MAP和HR.结果:静推组在给予缩宫素后1min时HR明显增快,MAP显著降低和QTc间期明显延长(平均延长21±20ms)P<0.01.静推组在给予缩宫素后3min左右有2例病人诉有胸闷,胸痛、不适感觉(ECG显示HR48~51次/分,QTc>440ms,伴有S-T段压低.结论:单次较大剂量缩宫素(5IU)静脉快速推注可激发健康产妇的QTc延长和血液动力学较大波动;在处理长QT综合征或心肌缺血的产妇剖宫产时,缩宫素的使用方式值得更加慎重考虑.

    作者:房宁宁;张兆平;顾美蓉;高宏;孙国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烤瓷冠修复对2型糖尿病患者牙周洁治术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烤瓷冠对2型糖尿病(DM)患者牙周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烤瓷冠修复的患者82例,依据有无2型DM既往史分别分为DM患病组(40例)和对照组(42例),分别对两组患者修复前、后的口腔菌斑指数、牙龈指数、临床附着丧失、探诊出血指数、探诊深度等5项指标进行测量,并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DM患病组与对照组在修复前、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M组患者牙周治疗后、修复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M患病组组内牙周治疗前后,各项指标间比骄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烤瓷冠修复短时间内不会影响DM患者牙周治疗术的术后效果.

    作者:赵永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纳洛酮治疗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48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纳洛酮治疗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纳洛酮注射剂,连用3天.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动脉血气、神经系统症状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87.5%)明显高于对照组(62.5%)(P<0.05);观察组的PaO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aCO2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无肝、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纳洛酮治疗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临床疗效确切、安全.

    作者:王旭;左志通;陈宝华;邹新中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16例儿童支原体肺炎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儿童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本院儿科2009年7月~2010年6月住院的儿童支原体肺炎16例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6例患者经过一般治疗、对症治疗、抗生素应用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等4个方面,主要临床表现全部消失.16例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支原体肺炎好发于学龄儿童,以发热咳嗽为首发症状,且体征轻而胸片阴影显著,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安全、疗效满意.

    作者:贾玉梅;栾宏焕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促红细胞生成素联用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和缬沙坦联用改善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的15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治疗组)78例,给予洋地黄制剂、利尿剂、血管扩张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β受体阻滞剂等常规药物;治疗组(EPO联用缬沙坦组)78例,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EPO治疗.结果:治疗组心功能改善的临床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1),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出现.治疗前后血红蛋白(HB)浓度显著增高,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容积、左室收缩末容积、室间隔厚度、脑钠肽均有显著改善(P<0.01),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EPO联用缬沙坦治疗CHF是一种比较安全有效的方法,能显著升高HB浓度,改善心功能.

    作者:张海生;涂玫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牛黄上清丸中多指标成分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目的:建立牛黄上清丸中同时测定栀子苷、黄芩苷、番泻苷A和番泻苷B四个指标成分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SB-C18(5μm,250×4.6 mm),流动相为乙腈-0.05%磷酸水梯度洗脱,流速为1ml/min,检测波长280nm.结果:栀子苷、黄芩苷、番泻苷A和番泻苷B的分离度良好(R>1.5),四条标准曲线在检测范围内均呈良好线性(r≥0.9999),其检测限均低于2.90ng、定量限均低于6.70ng,精密度的RSD均小于0.97%,加样回收率分别高于为96.1%、97.2%、94.5%和92.6%.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准确,在同一色谱检测条件下实现多指标成分同时定量,为该药的全面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作者:范红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多排螺旋CT第三、四脑室容积测量及临床意义

    目的:利用多排螺旋CT容积测量软件,确定活体状态下国人第三、四脑室容积CT测量的参考值范围.方法:选择10~69岁正常人1250例,并根据年龄和性别进行分组,用3mm层厚的重建图像,对第三、四脑室进行容积测量与统计学分析.结果:得到不同年龄组和性别正常人第三、四脑室的容积的平均值和方差,各年龄组性别之间无显著差异性,60岁以后的老年人脑室容积与年龄之间有明显相关性.结论:①多排螺旋CT Volume软件作为一种非创伤性的方法,可以对活体正常人三、四脑室容积进行快速而准确的测量,具有高度可重复性;②初步建立了正常国人三、四脑室容量CT测量的参考值.

    作者:王静波;向子云;詹勇;朱宇辉;蔡汉寿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引起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住院的673例急性脑卒中的临床资料,分析86例并发肺部感染与相关临床因素的关系,并从各种治疗护理环节进行全面评估和观察.结果:本组673 例急性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率为12.8%.意识障碍、吞咽障碍以及慢性肺病史与肺部感染的发生有非常显著性关系(P<0.01);高龄、脑卒中类型、脑卒中史等与肺部感染发生有显著性关系(P<0.05).脑卒中病情越重,肺部感染发生率越高,肺部感染组病死率为15.1%明显高于非肺部感染组3.6%(P<0.01).结论:脑卒中急性期患者肺部感染是由于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严重影响其预后.通过采取预见性护理,可以有效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吴爱喜;徐兰桂;王震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近角膜缘结膜瓣转位术治疗翼状胬肉

    翼状胬肉是眼科常见病,其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一般认为与阳光、风沙、干燥气候等环境因素刺激有关,而紫外线可能是主要的致病因素.慢性刺激作用于结膜下组织的胶原纤维使之变性.增生的纤维血管组织侵入角膜形成胬肉.随着对角膜缘干细胞功能的进一步认识,新近认为可能是角膜缘干细胞功能受损,不能生成正常的角膜上皮细胞,因而使角膜缘失去了对增生纤维组织的阻挡作用,终导致胬肉体得以长入角膜.手术是根治胬肉唯一有效的方法,但不同手术方法下胬肉的复发率也不尽相同.本文诣在探索一种即能保证低复发率,又有简便快捷优点的手术方法.

    作者:卢晓峰;胡惠军;叶小玲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双侧丘脑旁正中梗塞综合征2例报告

    双侧丘脑旁正中梗塞综合征是脑梗塞的一种少见的综合征,临床报道不多,容易忽视及误诊,尤其在早期昏迷或症状不典型时,现将我科收治的两例病例,结合文献就其临床表现分析如下.

    作者:张雨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疏血通针联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导致的神经病变中为常见的一种,发病率为30%~90%.其病变早期呈现相对可逆性,后期多发展为顽固性难治性神经损伤[1].所以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2007年6月~2010年10月,笔者采用疏血通针联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32例获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梅艳;李四伟;付玉山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睑部Eisler's囊袋的解剖结构及临床应用

    目的:研究睑部Eisler's囊袋及其周围组织的解剖结构,为相关下睑部老化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10具(20侧)尸颅的解剖,阐明睑部Eisler's囊袋及其周围组织的解剖结构,结合文献复习,对下睑部眶隔脂肪的疝出及治疗方法提出意见.结果:Eisler's囊袋位于外眦韧带与眶隔之间,是一个重要的腔隙,上睑外侧眶隔脂肪可由该腔隙疝出至下睑.结论:对于眶隔脂肪明显疝出的老年患者,行下睑整复术时,要特别注意Eisler's囊袋的评估和修复,从而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作者:于浩;王佳琦;郑行跃;薛文丽 刊期: 2011年第06期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