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双侧丘脑旁正中梗塞综合征2例报告

张雨

关键词:丘脑旁正中梗塞, 综合征, 脑梗塞, 病例报告
摘要:双侧丘脑旁正中梗塞综合征是脑梗塞的一种少见的综合征,临床报道不多,容易忽视及误诊,尤其在早期昏迷或症状不典型时,现将我科收治的两例病例,结合文献就其临床表现分析如下.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相关文献
  • 多支血管病变患者部分血运重建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部分血运重建(IR)治疗对多支血管病变(MVD)患者的疗效.方法:入选79例MVD患者,仅对可能的缺血相关血管实施经皮冠状动脉血运重建(PCI)治疗.观察所有患者的手术成功率、住院期间及6个月时死亡率、6个月时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所有患者手术成功率98.7%,无严重并发症,住院死亡率1.3%;6个月时死亡率2.5%,MI发生率2.5%,再次PCI率3.8%.结论:对MVD患者采取经皮IR治疗策略可以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马志敏;陈哲;郭丽珠;杨毅;史旭波;王吉云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缺氧诱导因子1α与糖尿病心肌病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是常见疾病,国际糖尿病联合会(IDF)报告统计调查指出至2025年全世界20~79岁人群中糖尿病患者将达38亿[1],其中约有35%患者存有糖尿病心肌病,而近年来缺氧诱导因子1α与糖尿病并发症关系的研究日益受到关注,本文就缺氧诱导因子的研究近况及其与糖尿病心肌病的关系综述如下.

    作者:任洁;秦明照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制霉菌素软膏治疗外耳道真菌病体会

    外耳道真菌病是由真菌感染引起,以曲霉菌、念球菌、丝状菌为主,它可以是全身多部位感染在耳部的表现,也可以独立表现在耳部,该病有多发性,易复发的特点,临床上经常按外耳道湿疹,细菌性外耳道炎进行治疗,从而影响病人的治疗,2008年7月~2009年6月我科用制霉菌素软膏治疗外耳道真菌病92例,疗效显著,报告如下.

    作者:刘珂芳;候军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局部麻醉在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中的应用

    目的:通过与硬膜外麻醉比较,评价在局部麻醉下行腹股沟疝修补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采用人工合成材料行腹股沟无张力修补术的263例成年患者,分为局部麻醉组(112例)和硬膜外组(151例).结果:局部麻醉组患者住院费用和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均明显小于硬膜外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疼痛评分、伤口感染和疝气复发两组比较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人局部麻醉下进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式.

    作者:张育兴;郑永林;陈昭丰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早期肠内营养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中应用分析

    目的:评价早期肠内营养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中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收住我院ICU的SAP24例患者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观察肠内营养并发症,对肠内营养前后APACHEⅡ评分、CT评分及血白蛋白、前白蛋白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早期肠内营养后7天及14天APACHEⅡ评分较前明显下降,CT评分无明显变化,白蛋白及前白蛋白分别在肠内营养后7天及7、14天较前明显升高.结论:对SAP的患者行早期肠内营养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赵京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肝脏、胆囊、胆管、胰腺癌前病变的诊断与治疗

    目的:探讨肝脏、胆囊、胆管、胰腺的癌前病变的诊断方法与治疗措施.方法:对159例肝脏、胆囊、胆管、胰腺癌前病变患者的临床病理及诊治、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病变的病理特点,明确其病变的机制,采取合理的治疗方法,并进行1、3、5年的随访,观察其存活率.结果:98例肝脏癌前病变患者,1、3、5年存活率分别为75.5%、45.9%、20.4%;24例胆囊癌前病变患者,1、3、5年存活率分别为70.5%、37.5%、12.5%;胆管癌前病变10例,1、3、5年存活率分别为70%、40%、20%;胰腺癌前病变27例,1、3、5年存活率分别为66.7%、33.3%、7.4%.结论:肝脏、胆囊、胆管、胰腺癌前病变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患者预后和提高存活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应加强对癌前病变的认识,提高诊断率,争取给予早期治疗,以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疗效和生存率.

    作者:谢荣迪;陈林莉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亚低温联合治疗脑溢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亚低温联合治疗在神经内科常见疾病脑溢血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我院进行治疗的86例脑溢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亚低温联合治疗组(亚低温组)40例,常规治疗组(对照组)46例,后将两组患者分别采用不同方式进行治疗,再将结果研究分析,进行比较.结果:比较后发现,亚低温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致死率和致残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个月后治疗组治疗后SSS及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亚低温组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亚低温联合治疗脑溢血亚低温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同时显著改善脑溢血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和预后.

    作者:曹晨;邓应忠;刘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无症状低血糖导致血清肌酸磷酸激酶明显升高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 2 3岁,部队学员,主因鼻塞、流涕伴四肢乏力1天来我院就诊.无头痛、头昏,无阵发性胸闷、心慌,发病前无剧烈运动与饮酒史.既往身体健康,无糖尿病病史.查体:体温36.0℃,血压120/75mmHg(1mmHg=0.133kPa),意识清,语言流利,双肺呼吸音清晰,心界不大,心率80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四肢肌力正常,下蹲后起立无明显肌肉酸痛感,肌张力、膝腱反射正常,双侧病理征阴性.

    作者:徐若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胸腰段脊柱前路手术并发症的临床防治分析

    目的:探讨胸腰段脊柱前路手术并发症的术中预防和术后治疗。方法:对39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行前路减压及内固定术,观察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其治疗过程与转归。结果:39例患者中,气胸、乳糜液漏和切口疝均有1例,经过及时治疗,均于术后2周内治愈且顺利出院,术后半年至一年回访,均恢复良好。结论:胸腰段脊柱前路手术手术过程复杂,应充分做好手术准备,术中应谨慎操作预防并发症发生,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从而及时采取治疗措施,提高治愈率。

    作者:刘胜刚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不同分娩方式对未足月胎膜早破的早产儿预后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未足月胎膜早破的早产儿预后影响.方法:将75例胎膜早破早产孕妇根据具体情况分为剖宫产组(n=43)和顺产组(n=32),对新生儿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剖宫产组死亡率为7.0%,并发症率为25.6%,顺产组死亡率为18.8%,并发症率为37.5%,两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根据产妇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并对新生儿给予妥当处理,以达到佳的预后效果.

    作者:贾晓婕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空心加压钛钉固定加带缝匠肌蒂髂骨块移植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35例疗效观察

    目的:总结空心加压钛钉固定加带缝匠肌蒂髂骨块移植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对35例中青年股骨颈骨折采用上述手术方式治疗.结果:随访8~24个月,平均14个月,髋关节功能评定:优27例,良6例,可1例,差1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优良率94.28%.结论:采用空心加压钛钉固定并行带缝匠肌蒂供血的自体髂骨块移植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王文聪;刘平均;向家荣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46例临床观察

    目的:回顾46例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并进行总结分析.方法:以我院治疗的97例低位直肠癌根治术病例为研究对象,其中观察组施行保肛术46例,对照组施行Miles术51例.结果:观察组2年局部复发率15.2%,生存率78.3%,5年局部复发率26.1%,生存率67.4%;对照组2年局部复发率15.7%,生存率76.5%,5年局部复发率23.5%,生存率64.7%,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对低位直肠癌患者施行保肛手术可以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同时极大的提高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运红;吴先哲;唐良振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护士在风湿病患者应用依那西普治疗中的作用的探讨

    风湿病是指主要侵犯关节,肌肉,骨骼及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如筋腱,韧带,滑囊,筋膜等部位的一组疾病.生物制剂的出现和临床应用开拓了风湿病治疗的重要里程碑.依那西普(商品名:恩利)是风湿病领域第一个全人源化的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TNF)拮抗剂.TNF是炎症反应中一类重要的细胞因子,在很多风湿病如类风湿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等发病中起主导作用.

    作者:刘雪梅;吴晓辉;刘丹妹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复方丹参滴丸对慢性移植肾肾病肾功能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滴丸对慢性移植肾肾病(CAN)患者肾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CAN患者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n=31),对照组(B组,n=31),A组病人常规抗慢性排斥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滴丸;B组维持原常规抗慢性排斥治疗方案不变.对患者的SCr、BUN、CCr、24h尿总蛋白(24h Upro)、尿NAG酶进行动态观察,共观察6个月.结果:治疗前两组各指标平均水平相近(P>0.05).治疗6个月后,A组的SCr、BUN、CCr、24h Upro、尿NAG酶均有所改善,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仅BUN有明显改善(P<0.05),其它指标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差异.A组中肾功能好转18例,稳定10例,恶化3例;B组中肾功能好转7例,稳定12例,恶化12 例,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常规抗慢性排斥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滴丸,能明显改善CAN患者的移植肾功能,有助于早期CAN肾功能的恢复.

    作者:陈益荣;王平贤;黄赤兵;范明齐;冯嘉瑜;肖亚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烤瓷冠修复对2型糖尿病患者牙周洁治术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烤瓷冠对2型糖尿病(DM)患者牙周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烤瓷冠修复的患者82例,依据有无2型DM既往史分别分为DM患病组(40例)和对照组(42例),分别对两组患者修复前、后的口腔菌斑指数、牙龈指数、临床附着丧失、探诊出血指数、探诊深度等5项指标进行测量,并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DM患病组与对照组在修复前、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M组患者牙周治疗后、修复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M患病组组内牙周治疗前后,各项指标间比骄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烤瓷冠修复短时间内不会影响DM患者牙周治疗术的术后效果.

    作者:赵永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不同抗血小板方案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临床研究

    目的:比较单重、双重、加倍双重抗血小板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的疗效,探讨UAP更好的治疗方案.方法:23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双重抗血小板组120例、单重抗血小板组114例,前两组治疗无效病例进入加倍双重抗血小板治疗组32例.观察UAP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双重抗血小板治疗组显效71例(59.17%),有效23例(19.17%),无效26例(21.67%).单重抗血小板治疗组:显效56例(49.12%),有效19例(16.67%),无效39例(34.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倍双重抗血小板治疗组:显效21例(65.63%),有效5例(15.63%),无效6例(28.6%).结论:双重抗血小板治疗较单重抗血小板治疗有UAP治疗更好的疗效,加倍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可以进一步提高疗效.

    作者:邓应忠;曹晨;郑兴萍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ERCP及十二指肠镜下微创治疗的手术配合与护理

    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已在临床广泛开展,是胆系和胰腺疾病诊断的基本技术手段之一.在ERCP基础上了解胆道的形态及结石的大小、数量、位置等[1],再视情况,选择内镜治疗方法.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EST)并取石、鼻胆管引流(ENBD)、支架置入(ERBD)等十二指肠镜下微创治疗日益受到重视[2].我院完成ERCP及十二指肠镜微创治疗458例,疗效满意.现将其手术配合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向海燕;徐红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空腹血糖水平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临床心血管事件及死亡率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空腹血糖水平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近期和远期临床事件的影响.方法:将我院心脏中心2007年12月至2009年12月住院的老年ACS患者360例,根据入院首次空腹血糖水平分3组,A组(<7.0mmol/L组),B组(7.0~11.0mmol/L组),和C组(>11.1mmol/L组).对其住院期间临床心血管事件及出院6个月的总死亡率进行分析.结果:随着空腹血糖水平的增高,患者在住院期间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猝死、左室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发生率与明显增高;与A组比较,随空腹血糖增高,患者出院6个月内的总死亡率逐渐增高,OR及95%可信期间分别为:B组2.25[1.74~2.710];C组6.06[4.78~9.8]; 经过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住院首次空腹血糖与出院6个月的总死亡率显著相关.结论:随着空腹血糖水平的增高,老年ACS患者住院期间临床事件及出院6个月的总死亡率逐渐增加.

    作者:谷剑;陈淑霞;杜荣品;刘惠良;李刚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固本益肾胶囊治疗急性肾损伤的临床研究

    急性肾损伤(AKI)是指由各种原因导致的肾小球滤过率急剧下降(48小时内血肌酐增长大于或等于原肌酐值的50%),使机体内环境发生严重失衡的综合征[1].2008年6月至2010年10月自拟中药方剂固本益肾胶囊治疗急性肾损伤病例90例,现总结如下.

    作者:贾小翠;刘艳春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肛周脓肿136例一次性根治术治疗分析

    目的:分析一次性根治术治疗肛周脓肿的治疗方法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8~2010年在我院诊治的136例肛周脓肿的患者,均采用一次性根治术治疗,即低位脓肿采用一次性切开根治术,高位脓肿采用切开挂线术.结果:136例患者中135例一次性治愈,1例后遗肛瘘,再行肛瘘手术后痊愈.随诊136例患者均无肛门失禁发生.结论:肛周脓肿的一次性根治术可以使患者避免二次肛瘘手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及经济负担.

    作者:刘学武;李海燕 刊期: 2011年第06期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