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京阳
目的:观察针刺内关穴为主治疗扩张型心肌病所致心律失常临床疗效.方法:所有病例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停用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针刺主穴:内关、心俞、神门、巨阙,并根据辨证酌情配穴.结果:治疗短时间1个月,长时间6个月.痊愈12例,占28.57%;好转25例,占59.52%;总有效率88.10%.结论:针刺内关穴为主治疗扩张型心肌病所致心律失常,疗效可靠,价格低廉,副作用小.
作者:沙碧源;张丽荣;陈鸿 刊期: 2011年第06期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良性肿瘤,好发于生育年龄的妇女.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是较为常见的妊娠合并症症[1],属高危妊娠.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影响妊娠结局、母儿安危,临床上应慎重处理.我院收治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86例,现对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钱芳;刘亚静 刊期: 2011年第06期
蛋白酶体是一种多亚单位组成的,分布在细胞核和细胞浆内,具有糜蛋白酶样、胰蛋白酶样及caspase样酶活性的蛋白水解酶复合体,是哺乳动物细胞中主要的中性蛋白水解酶体系.通过泛素-蛋白酶体系统,蛋白酶体能精确地和选择性降解细胞内目的靶蛋白,进而参与调节细胞周期进程、基因转录调节、受体胞吞、抗原呈递、分化与凋亡,以及信号转导等各种细胞生理过程.
作者:王春玲;石宁;平小佳;刘艳琳;张宁;王明晓 刊期: 2011年第06期
近年来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NHL中主要的亚型,约占NHL的30%,复发率和病死率较高,临床有效率70%,治愈困难;利妥西单抗(美罗华注射液)是通过基因重组技术生产的一种人鼠嵌合的抗CD20单克隆抗体,自从1997年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批准将利妥昔单抗应用于CD20阳性的B细胞NHL的治疗以来,已显示出卓越的疗效.国外研究表明美罗华联合CHOP(环磷酰胺+表柔吡星+长春新碱+强的松)方案(R-CHOP方案)可作为初治DLBCL的标准治疗方案,临床有效率明显提高,突破70%有效率瓶颈.对特殊类型的DLBCL,临床认知相对较差,如结外器官DLBCL,常规治疗方法以外科手术为主,再辅助内科巩固化疗.这样不但对机体造成损伤同时也降低了免疫力,降低治愈率.现对我科2006~2008年收治的6例特殊DLBCL患者应用R-CHOP方案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如下.
作者:李宝林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生血康口服液中黄芪甲苷含量的方法.方法:选用Diamonsil C18(5μm,250mm×4.6m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水(35:65),检测波长:200nm,流速1.0mL/min,柱温:室温.结果:黄芪甲苷的量在0.03021~0.19206mg/ml范围内,浓度同峰面积呈良好的线形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3.6%,RSD=2.98%.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可靠,可用于生血康的质量控制.
作者:周立伟;刘君;黄涵琦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用MCF-7细胞系建立稳定的裸鼠人乳腺癌模型,选择佳的模型制作方法.方法:60只裸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20只,分别采用小鼠左腋窝皮下细胞悬液注射法,组织块悬液注射法,组织块种植法制作小鼠乳腺癌模型,比较各组的种植成活率、肿瘤生长率,并观察肿瘤的生物学形态.结果:组织块悬液注射法操作简便,经济,成瘤率高,肿瘤大小均一,肿瘤呈浸润性生长,增殖旺盛;细胞悬液注射法操作复杂,价格昂贵;组织块种植法操作复杂,成瘤率低,大小相差较大.结论:三种方法中,组织块悬液注射法是佳的模型制作方法.
作者:李卓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心肌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诊断和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价值.方法:对65例发病6h内的AMI患者,其中AMI组3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15例,稳定性心绞痛(SAP)11例,选择35例健康成人作为对照,应用ELISA法对入院即刻和第7天的H-FABP含量进行检测,同时与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红蛋白(MYO)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4种生化标志物诊断发病3h内和7天内AM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AMI组患者入院即刻血清H-FABP含量明显高于其它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各组在第7天时的血清H-FABP含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H-FABP的敏感性高于cTnI和CK-MB,而H-FABP的特异性高于MY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FABP对于诊断早期AMI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作为早期AMI的检测指标之一,对早期AMI的诊断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作者:陈翀昊;李拜红;王广燕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分析结直肠息肉特点及内镜下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2010年1~12月经电子结肠镜诊断的息肉特点及治疗进行分析.结果:结肠镜共检查1085例,检出结直肠息肉258例,检出率23.78%,腺瘤性息肉104例(40.31%),增生性息肉50例(19.37%),炎性息肉96例(37.21%),15例伴发不典型增生及癌变者全部为腺瘤,占腺瘤的14.42%;在切除的544枚息肉中,直接用圈套器高频电切除52枚,活检钳直接钳除239枚,EMR切除3枚,EPMR切除1枚,扁平较小隆起应用氩气电凝或微波灼除或热活检钳除共243枚.手术切除6例.内镜治疗并发出血6例,均为息肉切除后立即出血,采用止血措施后,全部止血成功.无并发穿孔.15例腺瘤伴有不典型增生或癌变患者切除后,2例复查肠镜,均无复发,其余病人未来复查肠镜.结论:结直肠息肉是常见多发病,易发生癌变,内镜下息肉治疗是目前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欧阳玉洁 刊期: 2011年第06期
肿瘤血管生成是恶性肿瘤生长、浸润和转移的重要病理过程,肿瘤组织的血管形成由多种血管生长因子调控,其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目前所知的直接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因子,可特异性地促进内皮细胞分裂、增值和移动,增加血管通透性,在血管形成中起重要作用,是近期受研究重视的血管因子之一[1].经初步实验发现血清VEGF对直/结肠癌的诊断、分级、疗效评估等有重要意义,可为直/结肠癌患者的诊治提供参考性指标.
作者:刘镜光;黄勇武;黄玉佳;李汇源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引起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住院的673例急性脑卒中的临床资料,分析86例并发肺部感染与相关临床因素的关系,并从各种治疗护理环节进行全面评估和观察.结果:本组673 例急性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率为12.8%.意识障碍、吞咽障碍以及慢性肺病史与肺部感染的发生有非常显著性关系(P<0.01);高龄、脑卒中类型、脑卒中史等与肺部感染发生有显著性关系(P<0.05).脑卒中病情越重,肺部感染发生率越高,肺部感染组病死率为15.1%明显高于非肺部感染组3.6%(P<0.01).结论:脑卒中急性期患者肺部感染是由于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严重影响其预后.通过采取预见性护理,可以有效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吴爱喜;徐兰桂;王震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CT在高血压脑出血的诊断及预后评价中的价值.方法:根据8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头颅CT检查的资料,分析出血量、出血部位与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基底节区出血47例,占54.7%,丘脑出血17.4%(15/86),脑叶出血12.8%,小脑出血9.3%;脑干出血5.81%.26例出血伴破入脑室,占30.2%.出血量≤20ml为59例,21~40ml,14例,41~60ml,7例,61~80ml,3例,81~100ml,2例,101ml以上,为1例.脑出血的死亡率和出血部位和出血量有关系.结论:CT是诊断脑出血的便捷和可靠的方法,明确诊断有助于临床选择治疗方法和评估预后.
作者:纳冬梅;孙强;曹坪;张宏;徐波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建立牛黄上清丸中同时测定栀子苷、黄芩苷、番泻苷A和番泻苷B四个指标成分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SB-C18(5μm,250×4.6 mm),流动相为乙腈-0.05%磷酸水梯度洗脱,流速为1ml/min,检测波长280nm.结果:栀子苷、黄芩苷、番泻苷A和番泻苷B的分离度良好(R>1.5),四条标准曲线在检测范围内均呈良好线性(r≥0.9999),其检测限均低于2.90ng、定量限均低于6.70ng,精密度的RSD均小于0.97%,加样回收率分别高于为96.1%、97.2%、94.5%和92.6%.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准确,在同一色谱检测条件下实现多指标成分同时定量,为该药的全面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作者:范红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利用多排螺旋CT容积测量软件,确定活体状态下国人第三、四脑室容积CT测量的参考值范围.方法:选择10~69岁正常人1250例,并根据年龄和性别进行分组,用3mm层厚的重建图像,对第三、四脑室进行容积测量与统计学分析.结果:得到不同年龄组和性别正常人第三、四脑室的容积的平均值和方差,各年龄组性别之间无显著差异性,60岁以后的老年人脑室容积与年龄之间有明显相关性.结论:①多排螺旋CT Volume软件作为一种非创伤性的方法,可以对活体正常人三、四脑室容积进行快速而准确的测量,具有高度可重复性;②初步建立了正常国人三、四脑室容量CT测量的参考值.
作者:王静波;向子云;詹勇;朱宇辉;蔡汉寿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 C)在严重脓毒血症急性肾损伤的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颗粒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本院ICU收治的严重脓毒血症急性肾损伤的60例患者的Cys C,并与其血清肌酐、尿素氮进行比较.结果:严重脓毒血症导致急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各参数与健康体检者比较,t=2.137,P<0.05,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患者与健康体检者比较,t=2.645,2.653,P<0.01;肾功能不全与肾功能衰竭患者的Cys C异常率均显著高于另外两种测定方法,χ2=3.92,4.07,P<0.05提示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ysC在严重脓毒血症中早期诊断急性肾损伤具有更理想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作者:林启良;陈莜;刘军;陈雯敏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急性期患者的临床特点,明确观察对早期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性.方法:分析43例主动脉夹层的病因、诱因、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结果:主要首发症状为左背部持续剧烈疼痛,增强CT诊断符合率高(100%),内科保守治疗29例,血管内介入治疗2例,外科成功进行手术l0例,随访3~35个月,临床症状均消失或减轻,无再发夹层,死亡2例.结论:以突发胸痛就诊,应考虑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增强CT是确诊主动脉夹层的首选方法,药物治疗的首要问题是稳定高血压和控制心率,手术治疗是彻底治愈的根本方法.
作者:陈亚想;郭东辉;陈山;王金福 刊期: 2011年第06期
消化性溃疡(PU)与幽门螺杆菌(Hp)明显相关.据报道: PU患者的Hp阳性率很高, 其中胃溃疡(GU) 多为70%~80%,十二指肠溃疡(DU)高达80%~100%,未根除Hp的溃疡病1~4年复发率为50%~90%,而Hp根除后复发率仅为0~10%.笔者认为,PU从发病开始就具有血瘀证得特征,故运用自拟健胃解毒汤结合西医疗法,取得明显效果.本文就我院对2008~2009年门诊接诊的96例PU疾病进行了分析,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伯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80岁以上高龄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临床的特点和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单纯CABG病人184例,分为80岁以上组(A组)31例,80岁以下组(B组)153例,对比两组病人术前危险因素、术后死亡率、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住ICU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结果:患者术前危险因素:糖尿病、女性、慢性阻塞性肺病、心功能III/IV级、急诊手术A组明显少于B组;肌酐>120μmol/L、脑血管病A组明显多于B组.高血压病、陈旧性心肌梗死、周围血管病患者两组无明显差异.术后结果:A组死亡率明显B组(P<0.001).术后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心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心房纤颤比例A组均明显高于B组(P<0.001).术后住院时间、住ICU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明显高于A组明显长于B组.结论:根据高龄病人的特点,采取适当的术前准备,手术方案和术后管理,80岁以上患者行CABG的临床结果可以接受.
作者:王东文;张永;姚建民;肖志斌;赵向东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不同空腹血糖水平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近期和远期临床事件的影响.方法:将我院心脏中心2007年12月至2009年12月住院的老年ACS患者360例,根据入院首次空腹血糖水平分3组,A组(<7.0mmol/L组),B组(7.0~11.0mmol/L组),和C组(>11.1mmol/L组).对其住院期间临床心血管事件及出院6个月的总死亡率进行分析.结果:随着空腹血糖水平的增高,患者在住院期间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猝死、左室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发生率与明显增高;与A组比较,随空腹血糖增高,患者出院6个月内的总死亡率逐渐增高,OR及95%可信期间分别为:B组2.25[1.74~2.710];C组6.06[4.78~9.8]; 经过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住院首次空腹血糖与出院6个月的总死亡率显著相关.结论:随着空腹血糖水平的增高,老年ACS患者住院期间临床事件及出院6个月的总死亡率逐渐增加.
作者:谷剑;陈淑霞;杜荣品;刘惠良;李刚 刊期: 2011年第06期
我科2005年8月~2007年8月收治直肠癌56例,其中26例采取Miles根治,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26例患者,男18例,女8例;年龄57~76岁,平均(67±3.7)岁;术前均经内镜和病理学检查诊断为直肠癌,肿瘤距肛门内缘7cm以内,采用Miles术,未发生并发症,痊愈出院.
作者:王志伟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胸腰段脊柱前路手术并发症的术中预防和术后治疗。方法:对39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行前路减压及内固定术,观察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其治疗过程与转归。结果:39例患者中,气胸、乳糜液漏和切口疝均有1例,经过及时治疗,均于术后2周内治愈且顺利出院,术后半年至一年回访,均恢复良好。结论:胸腰段脊柱前路手术手术过程复杂,应充分做好手术准备,术中应谨慎操作预防并发症发生,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从而及时采取治疗措施,提高治愈率。
作者:刘胜刚 刊期: 2011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