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玲;石宁;平小佳;刘艳琳;张宁;王明晓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和缬沙坦联用改善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的15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治疗组)78例,给予洋地黄制剂、利尿剂、血管扩张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β受体阻滞剂等常规药物;治疗组(EPO联用缬沙坦组)78例,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EPO治疗.结果:治疗组心功能改善的临床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1),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出现.治疗前后血红蛋白(HB)浓度显著增高,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容积、左室收缩末容积、室间隔厚度、脑钠肽均有显著改善(P<0.01),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EPO联用缬沙坦治疗CHF是一种比较安全有效的方法,能显著升高HB浓度,改善心功能.
作者:张海生;涂玫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不同空腹血糖水平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近期和远期临床事件的影响.方法:将我院心脏中心2007年12月至2009年12月住院的老年ACS患者360例,根据入院首次空腹血糖水平分3组,A组(<7.0mmol/L组),B组(7.0~11.0mmol/L组),和C组(>11.1mmol/L组).对其住院期间临床心血管事件及出院6个月的总死亡率进行分析.结果:随着空腹血糖水平的增高,患者在住院期间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猝死、左室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发生率与明显增高;与A组比较,随空腹血糖增高,患者出院6个月内的总死亡率逐渐增高,OR及95%可信期间分别为:B组2.25[1.74~2.710];C组6.06[4.78~9.8]; 经过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住院首次空腹血糖与出院6个月的总死亡率显著相关.结论:随着空腹血糖水平的增高,老年ACS患者住院期间临床事件及出院6个月的总死亡率逐渐增加.
作者:谷剑;陈淑霞;杜荣品;刘惠良;李刚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儿童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本院儿科2009年7月~2010年6月住院的儿童支原体肺炎16例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6例患者经过一般治疗、对症治疗、抗生素应用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等4个方面,主要临床表现全部消失.16例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支原体肺炎好发于学龄儿童,以发热咳嗽为首发症状,且体征轻而胸片阴影显著,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安全、疗效满意.
作者:贾玉梅;栾宏焕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左旋棉酚对人纤维肉瘤细胞HT1080和人皮肤成纤维细胞HSF的抑制增殖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检测药物对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结果:左旋棉酚对HT1080细胞和HSF细胞均有抑制增殖作用,呈浓度与时间依赖性.左旋棉酚对HT1080细胞作用24、48、72、96小时的IC50分别为56.6、12.6、9.2、7.0μM,而对HSF细胞作用24、48、72、96小时的IC50分别为192.3、53.6、42.5、19.4μM.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HT1080细胞数逐渐较少,脱落的细胞逐渐增多.而HSF细胞变化不明显.结论:左旋棉酚对人纤维肉瘤HT1080细胞有明显抑制增殖和选择性杀伤作用.
作者:张昭军;周洋;锡林宝勒日;刘朝政;张顺利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回顾46例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并进行总结分析.方法:以我院治疗的97例低位直肠癌根治术病例为研究对象,其中观察组施行保肛术46例,对照组施行Miles术51例.结果:观察组2年局部复发率15.2%,生存率78.3%,5年局部复发率26.1%,生存率67.4%;对照组2年局部复发率15.7%,生存率76.5%,5年局部复发率23.5%,生存率64.7%,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对低位直肠癌患者施行保肛手术可以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同时极大的提高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运红;吴先哲;唐良振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厄贝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56例早期DN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厄贝沙坦150mg治疗组,B组为厄贝沙坦300mg治疗组,每组28例,观察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肌酐、血尿素氮和血压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UAER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B组下降更为显著,其降尿蛋白效果显著优于A组(P<0.05).两组血压均较治疗前下降,但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厄贝沙坦具有血压依赖和非血压依赖性的肾脏保护作用,安全性较好,厄贝沙坦300mg治疗早期DN具有更为显著降尿蛋白作用.
作者:王玉华;刘群娣;苏晛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突发性耳聋的病发率正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为了更好地做好临床研究,本文通过对75例突发性耳聋的临床表现研究,分析了患者血浆中ET、CGRP含量对突发性耳聋的影响,指出了简单可行的临床治疗对策,对了解ET、CGRP在突聋疾病中的作用,找出耳聋疾病的病因和诊断治疗方法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作者:敬光怀;施典羽;刘精锋;杨凯;罗丽容;罗辉苑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与依沙丫啶联合用于中期引产的临床效果.方法:将中期引产的妊娠妇女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50例,依沙丫啶100mg羊膜腔内注射引产;观察组50例,米非司酮150mg分3次口服联合依沙丫啶100mg羊膜腔内注射引产.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宫缩发动时间提前,排胎时间短,引产成功率高,胎盘胎膜残留率低,产后出血少,无宫颈裂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与依沙丫啶联合应用引产时间短,成功率高,副作用小,是一种安全有效简单快速的终止中期妊娠的方法.
作者:焦素芬;贾茹;丁小宁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抑郁障碍患者治疗前后执行功能与临床症状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30名抑郁症患者(抑郁组)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末进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Stroop色词测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同时设正常对照组30例.结果:(1)抑郁组治疗后WCST测查评分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1).Stroop测查治疗后有改善,前后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抑郁障碍患者治疗前后WCST测验正确数、完成分类数减分与HAMA精神性焦虑因子减分呈中等负相关(r=-0.571、-0.637,P<0.05);WCST错误数、持续性错误数减分与HAMA精神性焦虑因子减分呈中等正相关(r=0.558、0.621,P<0.05),Stroop测验与HAMD-17、HAMA及其因子无明显相关.结论:抑郁障碍患者执行功能改善与焦虑症状改善之间有相关性.
作者:鞠海燕;江玉娟;杨怡;刘立静;宋京花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和评价脊麻剖宫产时缩宫素对健康产妇QTc间期、MAP和HR的影响.方法:全组40例ASAⅠ级,年龄22~35岁,择期手术病人.随机分为缩宫素静推组和缩宫素微泵组,每组20例.静推组:55~60秒内静脉单次推注0.9%氯化钠溶液5ml含5IU缩宫素.微泵组:以5分钟内静脉匀速泵注完0.9%氯化钠溶液20ml含5IU缩宫素.监测和描记术前QT间期、MAP和HR,以及脊麻后和催1min、3min和5min的 QT间期、MAP和HR.结果:静推组在给予缩宫素后1min时HR明显增快,MAP显著降低和QTc间期明显延长(平均延长21±20ms)P<0.01.静推组在给予缩宫素后3min左右有2例病人诉有胸闷,胸痛、不适感觉(ECG显示HR48~51次/分,QTc>440ms,伴有S-T段压低.结论:单次较大剂量缩宫素(5IU)静脉快速推注可激发健康产妇的QTc延长和血液动力学较大波动;在处理长QT综合征或心肌缺血的产妇剖宫产时,缩宫素的使用方式值得更加慎重考虑.
作者:房宁宁;张兆平;顾美蓉;高宏;孙国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血尿酸干预治疗是否获益.方法:本研究选择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患者240例,女性108例,男性132例,全部受试者均采用高分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判定下肢动脉病变程度,按下肢血管病变严重程度进行评分,所有入选病例分为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正常、轻度病变、中度病变和重度病变,在血糖、血压、血脂控制达标基础上随机分为两组,血尿酸干预组和非干预组,1年后所有患者再次彩超检查,下肢血管病变由正常→轻→中→重任何一种程度改变均记录为病变进展,否则记录为非进展.分析两组患者的下肢血管病变进展情况.结果:本研究结果显示血尿酸干预组较非干预组下肢血管病变进展显著减慢(P<0.05).结论:血尿酸干预治疗可以使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明显获益.
作者:许金秀;付东霞;王光亚;王霖霞;郭宁宁;苏娜;高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蛋白酶体是一种多亚单位组成的,分布在细胞核和细胞浆内,具有糜蛋白酶样、胰蛋白酶样及caspase样酶活性的蛋白水解酶复合体,是哺乳动物细胞中主要的中性蛋白水解酶体系.通过泛素-蛋白酶体系统,蛋白酶体能精确地和选择性降解细胞内目的靶蛋白,进而参与调节细胞周期进程、基因转录调节、受体胞吞、抗原呈递、分化与凋亡,以及信号转导等各种细胞生理过程.
作者:王春玲;石宁;平小佳;刘艳琳;张宁;王明晓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引起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住院的673例急性脑卒中的临床资料,分析86例并发肺部感染与相关临床因素的关系,并从各种治疗护理环节进行全面评估和观察.结果:本组673 例急性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率为12.8%.意识障碍、吞咽障碍以及慢性肺病史与肺部感染的发生有非常显著性关系(P<0.01);高龄、脑卒中类型、脑卒中史等与肺部感染发生有显著性关系(P<0.05).脑卒中病情越重,肺部感染发生率越高,肺部感染组病死率为15.1%明显高于非肺部感染组3.6%(P<0.01).结论:脑卒中急性期患者肺部感染是由于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严重影响其预后.通过采取预见性护理,可以有效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吴爱喜;徐兰桂;王震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近年来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NHL中主要的亚型,约占NHL的30%,复发率和病死率较高,临床有效率70%,治愈困难;利妥西单抗(美罗华注射液)是通过基因重组技术生产的一种人鼠嵌合的抗CD20单克隆抗体,自从1997年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批准将利妥昔单抗应用于CD20阳性的B细胞NHL的治疗以来,已显示出卓越的疗效.国外研究表明美罗华联合CHOP(环磷酰胺+表柔吡星+长春新碱+强的松)方案(R-CHOP方案)可作为初治DLBCL的标准治疗方案,临床有效率明显提高,突破70%有效率瓶颈.对特殊类型的DLBCL,临床认知相对较差,如结外器官DLBCL,常规治疗方法以外科手术为主,再辅助内科巩固化疗.这样不但对机体造成损伤同时也降低了免疫力,降低治愈率.现对我科2006~2008年收治的6例特殊DLBCL患者应用R-CHOP方案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如下.
作者:李宝林 刊期: 2011年第06期
双侧丘脑旁正中梗塞综合征是脑梗塞的一种少见的综合征,临床报道不多,容易忽视及误诊,尤其在早期昏迷或症状不典型时,现将我科收治的两例病例,结合文献就其临床表现分析如下.
作者:张雨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在牵引状态下行点穴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CSA163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牵引状态下行点穴手法治疗)85例和对照组(单纯牵引治疗)78例.治疗组采用在牵引状态下行点穴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牵引治疗,每周3次,周一~周五做治疗(隔日1次),周六、日休息,治疗2个疗程(24次)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45%和75.3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牵引状态下行点穴手法治疗CSA的效果较理想,并且具有操作安全简便、疗效可靠、患者乐于接受等优点.
作者:李占军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通过与硬膜外麻醉比较,评价在局部麻醉下行腹股沟疝修补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采用人工合成材料行腹股沟无张力修补术的263例成年患者,分为局部麻醉组(112例)和硬膜外组(151例).结果:局部麻醉组患者住院费用和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均明显小于硬膜外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疼痛评分、伤口感染和疝气复发两组比较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人局部麻醉下进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式.
作者:张育兴;郑永林;陈昭丰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总结空心加压钛钉固定加带缝匠肌蒂髂骨块移植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对35例中青年股骨颈骨折采用上述手术方式治疗.结果:随访8~24个月,平均14个月,髋关节功能评定:优27例,良6例,可1例,差1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优良率94.28%.结论:采用空心加压钛钉固定并行带缝匠肌蒂供血的自体髂骨块移植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王文聪;刘平均;向家荣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 C)在严重脓毒血症急性肾损伤的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颗粒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本院ICU收治的严重脓毒血症急性肾损伤的60例患者的Cys C,并与其血清肌酐、尿素氮进行比较.结果:严重脓毒血症导致急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各参数与健康体检者比较,t=2.137,P<0.05,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患者与健康体检者比较,t=2.645,2.653,P<0.01;肾功能不全与肾功能衰竭患者的Cys C异常率均显著高于另外两种测定方法,χ2=3.92,4.07,P<0.05提示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ysC在严重脓毒血症中早期诊断急性肾损伤具有更理想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作者:林启良;陈莜;刘军;陈雯敏 刊期: 2011年第06期
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已在临床广泛开展,是胆系和胰腺疾病诊断的基本技术手段之一.在ERCP基础上了解胆道的形态及结石的大小、数量、位置等[1],再视情况,选择内镜治疗方法.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EST)并取石、鼻胆管引流(ENBD)、支架置入(ERBD)等十二指肠镜下微创治疗日益受到重视[2].我院完成ERCP及十二指肠镜微创治疗458例,疗效满意.现将其手术配合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向海燕;徐红艳 刊期: 2011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