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抗高血压药物合理应用的研究进展

黄磊;朱萱萱;史淋峰

关键词:高血压, 降压药, 合理用药
摘要:目前在抗高血压药的选择中,<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国家医保目录>将其归类在循环系统用药之中,按药理作用分为9个亚类,其中各国指南中共有的降压药共有5类,即钙通道阻滞剂(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通道阻滞剂(ARB)、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1].同一类药物有其共同的类似作用,而又有其不同点,所以合理选用抗高血压药应在掌握类别共性特征的基础上,分清品种之间个性特征的差别,并应根据各种临床指南,针对各个患者的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药物,进行个体化用药.现就其合理使用进展综述如下.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相关文献
  • 生理条件下突发耳聋的病理分析和治疗对策

    突发性耳聋的病发率正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为了更好地做好临床研究,本文通过对75例突发性耳聋的临床表现研究,分析了患者血浆中ET、CGRP含量对突发性耳聋的影响,指出了简单可行的临床治疗对策,对了解ET、CGRP在突聋疾病中的作用,找出耳聋疾病的病因和诊断治疗方法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作者:敬光怀;施典羽;刘精锋;杨凯;罗丽容;罗辉苑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制霉菌素软膏治疗外耳道真菌病体会

    外耳道真菌病是由真菌感染引起,以曲霉菌、念球菌、丝状菌为主,它可以是全身多部位感染在耳部的表现,也可以独立表现在耳部,该病有多发性,易复发的特点,临床上经常按外耳道湿疹,细菌性外耳道炎进行治疗,从而影响病人的治疗,2008年7月~2009年6月我科用制霉菌素软膏治疗外耳道真菌病92例,疗效显著,报告如下.

    作者:刘珂芳;候军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无症状低血糖导致血清肌酸磷酸激酶明显升高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 2 3岁,部队学员,主因鼻塞、流涕伴四肢乏力1天来我院就诊.无头痛、头昏,无阵发性胸闷、心慌,发病前无剧烈运动与饮酒史.既往身体健康,无糖尿病病史.查体:体温36.0℃,血压120/75mmHg(1mmHg=0.133kPa),意识清,语言流利,双肺呼吸音清晰,心界不大,心率80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四肢肌力正常,下蹲后起立无明显肌肉酸痛感,肌张力、膝腱反射正常,双侧病理征阴性.

    作者:徐若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AO锁骨钩钢板结合中药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和锁骨远端骨折的疗效评价

    肩锁关节脱位和锁骨远端骨折是常见的肩部损伤,自1983年Schmittinger报道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和锁骨远端骨折以来,该方法得到广泛应用,成为主流术式.我院2000年10月~2009年3月期间用锁骨钩钢板及结合中药治疗的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和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34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国柱;鲍自立;朱金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儿童血铅水平与5种微量元素相互关系的研究分析

    目的:探讨儿童血铅水平与血液中锌、铁、钙、镁、铜5种微量元素的相互关系.方法:根据污染程度的不同随机整群分层选取我县8个不同区域的4897例3~12岁儿童的血样进行(博晖BH5100T型)原子吸收光谱仪分析,监测血液中铅、锌、铁、钙、镁、铜6种微量元素的含量,探讨儿童血铅水平与其他5中微量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4897例受检儿童的血铅水平在0.024~0.267mg/L之间,几何均值为0.105mg/L,铅中毒的发生率为28.7%;线性回归分析,锌、铁的标准回归系数大,分别为0.073和0.054,与儿童的血铅水平具有显著差异(P<0.01);用双因素方差分析血铅与血锌、血铁水平呈负相关.结论:儿童血铅水平高可导致血锌、血铁水平下降,铅中毒时可用锌和铁解铅毒.

    作者:陈惠文;陈燕妮;陈建华;何贝妮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局部麻醉在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中的应用

    目的:通过与硬膜外麻醉比较,评价在局部麻醉下行腹股沟疝修补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采用人工合成材料行腹股沟无张力修补术的263例成年患者,分为局部麻醉组(112例)和硬膜外组(151例).结果:局部麻醉组患者住院费用和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均明显小于硬膜外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疼痛评分、伤口感染和疝气复发两组比较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人局部麻醉下进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式.

    作者:张育兴;郑永林;陈昭丰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护士在风湿病患者应用依那西普治疗中的作用的探讨

    风湿病是指主要侵犯关节,肌肉,骨骼及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如筋腱,韧带,滑囊,筋膜等部位的一组疾病.生物制剂的出现和临床应用开拓了风湿病治疗的重要里程碑.依那西普(商品名:恩利)是风湿病领域第一个全人源化的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TNF)拮抗剂.TNF是炎症反应中一类重要的细胞因子,在很多风湿病如类风湿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等发病中起主导作用.

    作者:刘雪梅;吴晓辉;刘丹妹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早期肠内营养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中应用分析

    目的:评价早期肠内营养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中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收住我院ICU的SAP24例患者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观察肠内营养并发症,对肠内营养前后APACHEⅡ评分、CT评分及血白蛋白、前白蛋白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早期肠内营养后7天及14天APACHEⅡ评分较前明显下降,CT评分无明显变化,白蛋白及前白蛋白分别在肠内营养后7天及7、14天较前明显升高.结论:对SAP的患者行早期肠内营养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赵京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缺氧诱导因子1α与糖尿病心肌病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是常见疾病,国际糖尿病联合会(IDF)报告统计调查指出至2025年全世界20~79岁人群中糖尿病患者将达38亿[1],其中约有35%患者存有糖尿病心肌病,而近年来缺氧诱导因子1α与糖尿病并发症关系的研究日益受到关注,本文就缺氧诱导因子的研究近况及其与糖尿病心肌病的关系综述如下.

    作者:任洁;秦明照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不同分娩方式对未足月胎膜早破的早产儿预后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未足月胎膜早破的早产儿预后影响.方法:将75例胎膜早破早产孕妇根据具体情况分为剖宫产组(n=43)和顺产组(n=32),对新生儿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剖宫产组死亡率为7.0%,并发症率为25.6%,顺产组死亡率为18.8%,并发症率为37.5%,两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根据产妇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并对新生儿给予妥当处理,以达到佳的预后效果.

    作者:贾晓婕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PDCA循环在妇科患者出院流程改进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妇科患者出院流程中的管理方法,减少患者和家属的等待和往返时间,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方法:对妇科患者出院的流程实施PDCA循环管理,即收集出院患者及家属对病区旧流程的满意度及不满意的原因,更新出适合当前科室发展需求的出院流程,并及时进行检查和处理.结果:实施新的出院流程后,患者的满意度由80%上升至96.2%,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对妇科患者出院流程实施PDCA循环管理,加强了护士专科知识内涵,增加了患者的健康知识,同时改善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满意度.

    作者:杨俊华;温贤秀;关晋英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与研究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就诊的56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分别给予降纤酶治疗与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9.3%.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4%.两组临床疗效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3d,治疗后7d其血纤维蛋白原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治疗组治疗后3d、治疗后7d、治疗后14d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均(P<0.05).结论: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塞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丁宗发;旷甫铭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抑郁障碍患者治疗前后执行功能与临床症状变化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抑郁障碍患者治疗前后执行功能与临床症状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30名抑郁症患者(抑郁组)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末进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Stroop色词测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同时设正常对照组30例.结果:(1)抑郁组治疗后WCST测查评分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1).Stroop测查治疗后有改善,前后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抑郁障碍患者治疗前后WCST测验正确数、完成分类数减分与HAMA精神性焦虑因子减分呈中等负相关(r=-0.571、-0.637,P<0.05);WCST错误数、持续性错误数减分与HAMA精神性焦虑因子减分呈中等正相关(r=0.558、0.621,P<0.05),Stroop测验与HAMD-17、HAMA及其因子无明显相关.结论:抑郁障碍患者执行功能改善与焦虑症状改善之间有相关性.

    作者:鞠海燕;江玉娟;杨怡;刘立静;宋京花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AVR导联与心律失常的鉴别诊断

    心电图是诊断心律失常简单有效的手段.心律失常诊断,尤其是复杂心律失常诊断是心电图诊断的难点,心电图诊断心律失常主要分三个步骤:①分析心房波的起源、频率、规律;②分析心室波的起源、频率、规律,③分析心房波与心室波之间的关系[1].三个步骤主要是针对P波、QRS波群和P-R间期进行分析,不同部位起源的P波、QRS波群和P-R间期在不同的导联有不同的特征,导联选择的是否恰当对心律失常的分析至关重要,既往分析心律失常的起源多在加长的标准Ⅱ导联中进行,近年标准Ⅱ导联在心律失常分析方面的优越性越来越受到质疑,而AVR导联在心律失常分析中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作者:侯艳杰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血清胱抑素C在严重脓毒血症急性肾损伤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 C)在严重脓毒血症急性肾损伤的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颗粒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本院ICU收治的严重脓毒血症急性肾损伤的60例患者的Cys C,并与其血清肌酐、尿素氮进行比较.结果:严重脓毒血症导致急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各参数与健康体检者比较,t=2.137,P<0.05,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患者与健康体检者比较,t=2.645,2.653,P<0.01;肾功能不全与肾功能衰竭患者的Cys C异常率均显著高于另外两种测定方法,χ2=3.92,4.07,P<0.05提示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ysC在严重脓毒血症中早期诊断急性肾损伤具有更理想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作者:林启良;陈莜;刘军;陈雯敏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高血压病合理降压新进展

    随着大规模抗高血压临床试验的开展和心血管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高血压病不再被认为是局限于心血管系统受累的疾病,而是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遗传的综合征,称之为高血压综合征.高血压综合征的提出反映人们对高血压病的认识达到了高层次,高血压药物治疗模式由局限于将血压控制于正常范围转为更注重干预可逆转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危险性降至低.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作者:李清清;涂玫;吴永全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258例结直肠息肉的分析与治疗

    目的:分析结直肠息肉特点及内镜下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2010年1~12月经电子结肠镜诊断的息肉特点及治疗进行分析.结果:结肠镜共检查1085例,检出结直肠息肉258例,检出率23.78%,腺瘤性息肉104例(40.31%),增生性息肉50例(19.37%),炎性息肉96例(37.21%),15例伴发不典型增生及癌变者全部为腺瘤,占腺瘤的14.42%;在切除的544枚息肉中,直接用圈套器高频电切除52枚,活检钳直接钳除239枚,EMR切除3枚,EPMR切除1枚,扁平较小隆起应用氩气电凝或微波灼除或热活检钳除共243枚.手术切除6例.内镜治疗并发出血6例,均为息肉切除后立即出血,采用止血措施后,全部止血成功.无并发穿孔.15例腺瘤伴有不典型增生或癌变患者切除后,2例复查肠镜,均无复发,其余病人未来复查肠镜.结论:结直肠息肉是常见多发病,易发生癌变,内镜下息肉治疗是目前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欧阳玉洁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拔针后加压按压方法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拔针后按压方法对减少局部瘀血青紫的作用.方法:老年患者8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39例采用常规按压5min的方法,加压按压组41例采用在常规按压5min后,加用纱球加压按压的方法.结果:加压按压组患者发生局部瘀血青紫和局部疼痛的例数均为2例,占4.88%,对照组9例,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加压按压可减少发生穿刺处出血,减少瘀血青紫现象和疼痛感,减轻了患者痛苦,增加了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保证了治疗顺利进行,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作者:武淑萍;刘君;孔曲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急诊观察分析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急性期患者的临床特点,明确观察对早期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性.方法:分析43例主动脉夹层的病因、诱因、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结果:主要首发症状为左背部持续剧烈疼痛,增强CT诊断符合率高(100%),内科保守治疗29例,血管内介入治疗2例,外科成功进行手术l0例,随访3~35个月,临床症状均消失或减轻,无再发夹层,死亡2例.结论:以突发胸痛就诊,应考虑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增强CT是确诊主动脉夹层的首选方法,药物治疗的首要问题是稳定高血压和控制心率,手术治疗是彻底治愈的根本方法.

    作者:陈亚想;郭东辉;陈山;王金福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针刺内关穴为主治疗扩张型心肌病所致心律失常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针刺内关穴为主治疗扩张型心肌病所致心律失常临床疗效.方法:所有病例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停用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针刺主穴:内关、心俞、神门、巨阙,并根据辨证酌情配穴.结果:治疗短时间1个月,长时间6个月.痊愈12例,占28.57%;好转25例,占59.52%;总有效率88.10%.结论:针刺内关穴为主治疗扩张型心肌病所致心律失常,疗效可靠,价格低廉,副作用小.

    作者:沙碧源;张丽荣;陈鸿 刊期: 2011年第06期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