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46例临床观察

王运红;吴先哲;唐良振

关键词:低位直肠癌, 保肛, 手术
摘要:目的:回顾46例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并进行总结分析.方法:以我院治疗的97例低位直肠癌根治术病例为研究对象,其中观察组施行保肛术46例,对照组施行Miles术51例.结果:观察组2年局部复发率15.2%,生存率78.3%,5年局部复发率26.1%,生存率67.4%;对照组2年局部复发率15.7%,生存率76.5%,5年局部复发率23.5%,生存率64.7%,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对低位直肠癌患者施行保肛手术可以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同时极大的提高的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相关文献
  • 亚低温联合治疗脑溢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亚低温联合治疗在神经内科常见疾病脑溢血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我院进行治疗的86例脑溢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亚低温联合治疗组(亚低温组)40例,常规治疗组(对照组)46例,后将两组患者分别采用不同方式进行治疗,再将结果研究分析,进行比较.结果:比较后发现,亚低温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致死率和致残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个月后治疗组治疗后SSS及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亚低温组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亚低温联合治疗脑溢血亚低温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同时显著改善脑溢血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和预后.

    作者:曹晨;邓应忠;刘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对67例知己健康管理对象的效果评价分析

    通过知己健康管理对慢性病患者及高危群体存在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管理和量化饮食和运动等非药物干预手段,帮助慢性病患者建立新的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达到降低血糖、血压、体重、血脂代谢紊乱指标,实现控制疾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改善健康效果,减少医疗费用,提高生活质量的目标.对2010年在我中心参加知己健康管理的67例人员进行调查和指标分析,评定自我管理的效果.

    作者:赵海;杨雪云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固本益肾胶囊治疗急性肾损伤的临床研究

    急性肾损伤(AKI)是指由各种原因导致的肾小球滤过率急剧下降(48小时内血肌酐增长大于或等于原肌酐值的50%),使机体内环境发生严重失衡的综合征[1].2008年6月至2010年10月自拟中药方剂固本益肾胶囊治疗急性肾损伤病例90例,现总结如下.

    作者:贾小翠;刘艳春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近角膜缘结膜瓣转位术治疗翼状胬肉

    翼状胬肉是眼科常见病,其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一般认为与阳光、风沙、干燥气候等环境因素刺激有关,而紫外线可能是主要的致病因素.慢性刺激作用于结膜下组织的胶原纤维使之变性.增生的纤维血管组织侵入角膜形成胬肉.随着对角膜缘干细胞功能的进一步认识,新近认为可能是角膜缘干细胞功能受损,不能生成正常的角膜上皮细胞,因而使角膜缘失去了对增生纤维组织的阻挡作用,终导致胬肉体得以长入角膜.手术是根治胬肉唯一有效的方法,但不同手术方法下胬肉的复发率也不尽相同.本文诣在探索一种即能保证低复发率,又有简便快捷优点的手术方法.

    作者:卢晓峰;胡惠军;叶小玲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左旋棉酚对HT1080细胞和HSF细胞的抑制增殖作用

    目的:探讨左旋棉酚对人纤维肉瘤细胞HT1080和人皮肤成纤维细胞HSF的抑制增殖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检测药物对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结果:左旋棉酚对HT1080细胞和HSF细胞均有抑制增殖作用,呈浓度与时间依赖性.左旋棉酚对HT1080细胞作用24、48、72、96小时的IC50分别为56.6、12.6、9.2、7.0μM,而对HSF细胞作用24、48、72、96小时的IC50分别为192.3、53.6、42.5、19.4μM.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HT1080细胞数逐渐较少,脱落的细胞逐渐增多.而HSF细胞变化不明显.结论:左旋棉酚对人纤维肉瘤HT1080细胞有明显抑制增殖和选择性杀伤作用.

    作者:张昭军;周洋;锡林宝勒日;刘朝政;张顺利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缩宫素给药方式对产妇QTc间期、MAP和HR的影响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和评价脊麻剖宫产时缩宫素对健康产妇QTc间期、MAP和HR的影响.方法:全组40例ASAⅠ级,年龄22~35岁,择期手术病人.随机分为缩宫素静推组和缩宫素微泵组,每组20例.静推组:55~60秒内静脉单次推注0.9%氯化钠溶液5ml含5IU缩宫素.微泵组:以5分钟内静脉匀速泵注完0.9%氯化钠溶液20ml含5IU缩宫素.监测和描记术前QT间期、MAP和HR,以及脊麻后和催1min、3min和5min的 QT间期、MAP和HR.结果:静推组在给予缩宫素后1min时HR明显增快,MAP显著降低和QTc间期明显延长(平均延长21±20ms)P<0.01.静推组在给予缩宫素后3min左右有2例病人诉有胸闷,胸痛、不适感觉(ECG显示HR48~51次/分,QTc>440ms,伴有S-T段压低.结论:单次较大剂量缩宫素(5IU)静脉快速推注可激发健康产妇的QTc延长和血液动力学较大波动;在处理长QT综合征或心肌缺血的产妇剖宫产时,缩宫素的使用方式值得更加慎重考虑.

    作者:房宁宁;张兆平;顾美蓉;高宏;孙国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复方丹参滴丸对慢性移植肾肾病肾功能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滴丸对慢性移植肾肾病(CAN)患者肾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CAN患者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n=31),对照组(B组,n=31),A组病人常规抗慢性排斥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滴丸;B组维持原常规抗慢性排斥治疗方案不变.对患者的SCr、BUN、CCr、24h尿总蛋白(24h Upro)、尿NAG酶进行动态观察,共观察6个月.结果:治疗前两组各指标平均水平相近(P>0.05).治疗6个月后,A组的SCr、BUN、CCr、24h Upro、尿NAG酶均有所改善,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仅BUN有明显改善(P<0.05),其它指标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差异.A组中肾功能好转18例,稳定10例,恶化3例;B组中肾功能好转7例,稳定12例,恶化12 例,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常规抗慢性排斥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滴丸,能明显改善CAN患者的移植肾功能,有助于早期CAN肾功能的恢复.

    作者:陈益荣;王平贤;黄赤兵;范明齐;冯嘉瑜;肖亚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258例结直肠息肉的分析与治疗

    目的:分析结直肠息肉特点及内镜下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2010年1~12月经电子结肠镜诊断的息肉特点及治疗进行分析.结果:结肠镜共检查1085例,检出结直肠息肉258例,检出率23.78%,腺瘤性息肉104例(40.31%),增生性息肉50例(19.37%),炎性息肉96例(37.21%),15例伴发不典型增生及癌变者全部为腺瘤,占腺瘤的14.42%;在切除的544枚息肉中,直接用圈套器高频电切除52枚,活检钳直接钳除239枚,EMR切除3枚,EPMR切除1枚,扁平较小隆起应用氩气电凝或微波灼除或热活检钳除共243枚.手术切除6例.内镜治疗并发出血6例,均为息肉切除后立即出血,采用止血措施后,全部止血成功.无并发穿孔.15例腺瘤伴有不典型增生或癌变患者切除后,2例复查肠镜,均无复发,其余病人未来复查肠镜.结论:结直肠息肉是常见多发病,易发生癌变,内镜下息肉治疗是目前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欧阳玉洁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不同分娩方式对未足月胎膜早破的早产儿预后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未足月胎膜早破的早产儿预后影响.方法:将75例胎膜早破早产孕妇根据具体情况分为剖宫产组(n=43)和顺产组(n=32),对新生儿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剖宫产组死亡率为7.0%,并发症率为25.6%,顺产组死亡率为18.8%,并发症率为37.5%,两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根据产妇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并对新生儿给予妥当处理,以达到佳的预后效果.

    作者:贾晓婕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新生女婴性别告知方式对产后出血的影响

    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位产妇四大死亡原因之首[1].在产后出血的各种原因中,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占首位[2].导致宫缩乏力的原因较多,诸如巨大儿、产程延长,子宫过度膨胀、应用镇静剂等.近年来,我们发现部分期盼男婴的产妇对新生儿性别不满意时可引起产后宫缩乏力而导致产后出血.临床上多采用心理干预的方法对产妇实施心理疏导.为减少或避免产妇对女婴性别不满意引起情绪低落导致的产后出血,我们对379例生产女婴的产妇进行了延迟新生女婴性别告知的护理干预,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华静;马廷红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制霉菌素软膏治疗外耳道真菌病体会

    外耳道真菌病是由真菌感染引起,以曲霉菌、念球菌、丝状菌为主,它可以是全身多部位感染在耳部的表现,也可以独立表现在耳部,该病有多发性,易复发的特点,临床上经常按外耳道湿疹,细菌性外耳道炎进行治疗,从而影响病人的治疗,2008年7月~2009年6月我科用制霉菌素软膏治疗外耳道真菌病92例,疗效显著,报告如下.

    作者:刘珂芳;候军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心脏病术后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和体外药敏分析

    目的:探讨心脏病手术后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及耐药情况分析,指导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方法:回顾性对我院50例心脏手术后在ICU并发呼吸性相关性肺炎(VAP)患者痰培养的主要致病菌和体外药敏试验进行分析.结果:100份痰培养标本中阳性标本84株,其中G-菌64株,占76.19%,前3名为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G+菌8株,占9.52%,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链球菌;真菌12株.占14.28%.体外药敏试验显示肠杆菌科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比率为65%且对β-内酰胺酶和酶抑制剂联合制剂抗生素耐药性较前两年有增强,亚胺培南是被测抗生素中对肠杆菌科细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有效的抗生素.复方新诺明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为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链球菌对万古霉素敏感性为100%.真菌对抗真菌药物普遍敏感.结论:心脏病术后并发下VAP的致病菌仍以G-细菌为主,且病原菌的耐药性日益严重;真菌感染呈增加趋势.

    作者:张伟;张静;冯东杰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拔针后加压按压方法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拔针后按压方法对减少局部瘀血青紫的作用.方法:老年患者8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39例采用常规按压5min的方法,加压按压组41例采用在常规按压5min后,加用纱球加压按压的方法.结果:加压按压组患者发生局部瘀血青紫和局部疼痛的例数均为2例,占4.88%,对照组9例,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加压按压可减少发生穿刺处出血,减少瘀血青紫现象和疼痛感,减轻了患者痛苦,增加了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保证了治疗顺利进行,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作者:武淑萍;刘君;孔曲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2139例老年病人门诊输液的临床护理

    目的:总结2139例老年病人门诊输液临床护理的体会.方法:对2139例老年门诊输液患者的一般资料,输液前、输液中、输液后的临床护理措施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2139例门诊输液的老年患者满意率为98.2%.结论:针对老年病人心理、生理的特点,实行正规、熟练、温馨、舒适的护理理念,能够较好的促进门诊输液对老年患者的护理质量的提高.

    作者:张庆玲;高照渝;李颖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ERCP及十二指肠镜下微创治疗的手术配合与护理

    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已在临床广泛开展,是胆系和胰腺疾病诊断的基本技术手段之一.在ERCP基础上了解胆道的形态及结石的大小、数量、位置等[1],再视情况,选择内镜治疗方法.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EST)并取石、鼻胆管引流(ENBD)、支架置入(ERBD)等十二指肠镜下微创治疗日益受到重视[2].我院完成ERCP及十二指肠镜微创治疗458例,疗效满意.现将其手术配合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向海燕;徐红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AO锁骨钩钢板结合中药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和锁骨远端骨折的疗效评价

    肩锁关节脱位和锁骨远端骨折是常见的肩部损伤,自1983年Schmittinger报道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和锁骨远端骨折以来,该方法得到广泛应用,成为主流术式.我院2000年10月~2009年3月期间用锁骨钩钢板及结合中药治疗的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和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34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国柱;鲍自立;朱金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促红细胞生成素联用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和缬沙坦联用改善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的15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治疗组)78例,给予洋地黄制剂、利尿剂、血管扩张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β受体阻滞剂等常规药物;治疗组(EPO联用缬沙坦组)78例,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EPO治疗.结果:治疗组心功能改善的临床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1),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出现.治疗前后血红蛋白(HB)浓度显著增高,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容积、左室收缩末容积、室间隔厚度、脑钠肽均有显著改善(P<0.01),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EPO联用缬沙坦治疗CHF是一种比较安全有效的方法,能显著升高HB浓度,改善心功能.

    作者:张海生;涂玫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AVR导联与心律失常的鉴别诊断

    心电图是诊断心律失常简单有效的手段.心律失常诊断,尤其是复杂心律失常诊断是心电图诊断的难点,心电图诊断心律失常主要分三个步骤:①分析心房波的起源、频率、规律;②分析心室波的起源、频率、规律,③分析心房波与心室波之间的关系[1].三个步骤主要是针对P波、QRS波群和P-R间期进行分析,不同部位起源的P波、QRS波群和P-R间期在不同的导联有不同的特征,导联选择的是否恰当对心律失常的分析至关重要,既往分析心律失常的起源多在加长的标准Ⅱ导联中进行,近年标准Ⅱ导联在心律失常分析方面的优越性越来越受到质疑,而AVR导联在心律失常分析中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作者:侯艳杰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6例结外器官大B细胞淋巴瘤

    近年来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NHL中主要的亚型,约占NHL的30%,复发率和病死率较高,临床有效率70%,治愈困难;利妥西单抗(美罗华注射液)是通过基因重组技术生产的一种人鼠嵌合的抗CD20单克隆抗体,自从1997年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批准将利妥昔单抗应用于CD20阳性的B细胞NHL的治疗以来,已显示出卓越的疗效.国外研究表明美罗华联合CHOP(环磷酰胺+表柔吡星+长春新碱+强的松)方案(R-CHOP方案)可作为初治DLBCL的标准治疗方案,临床有效率明显提高,突破70%有效率瓶颈.对特殊类型的DLBCL,临床认知相对较差,如结外器官DLBCL,常规治疗方法以外科手术为主,再辅助内科巩固化疗.这样不但对机体造成损伤同时也降低了免疫力,降低治愈率.现对我科2006~2008年收治的6例特殊DLBCL患者应用R-CHOP方案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如下.

    作者:李宝林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围产期心肌病64例临床特点及治疗分析

    目的:观察围产期心肌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64例围产期心肌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吸氧、利尿、扩血管、防血栓,抗心力衰竭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替米沙坦和生脉注射液,疗程4周.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及心功能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心功能各参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替米沙坦联合生脉注射液可改善围产期心肌病患者的心功能,疗效显著.

    作者:马国超 刊期: 2011年第06期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