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肝脏、胆囊、胆管、胰腺癌前病变的诊断与治疗

谢荣迪;陈林莉

关键词:肝脏, 胆囊, 胆管, 胰腺, 癌前病变
摘要:目的:探讨肝脏、胆囊、胆管、胰腺的癌前病变的诊断方法与治疗措施.方法:对159例肝脏、胆囊、胆管、胰腺癌前病变患者的临床病理及诊治、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病变的病理特点,明确其病变的机制,采取合理的治疗方法,并进行1、3、5年的随访,观察其存活率.结果:98例肝脏癌前病变患者,1、3、5年存活率分别为75.5%、45.9%、20.4%;24例胆囊癌前病变患者,1、3、5年存活率分别为70.5%、37.5%、12.5%;胆管癌前病变10例,1、3、5年存活率分别为70%、40%、20%;胰腺癌前病变27例,1、3、5年存活率分别为66.7%、33.3%、7.4%.结论:肝脏、胆囊、胆管、胰腺癌前病变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患者预后和提高存活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应加强对癌前病变的认识,提高诊断率,争取给予早期治疗,以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疗效和生存率.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相关文献
  • 蛋白酶体在动脉粥样硬化进展中的作用

    蛋白酶体是一种多亚单位组成的,分布在细胞核和细胞浆内,具有糜蛋白酶样、胰蛋白酶样及caspase样酶活性的蛋白水解酶复合体,是哺乳动物细胞中主要的中性蛋白水解酶体系.通过泛素-蛋白酶体系统,蛋白酶体能精确地和选择性降解细胞内目的靶蛋白,进而参与调节细胞周期进程、基因转录调节、受体胞吞、抗原呈递、分化与凋亡,以及信号转导等各种细胞生理过程.

    作者:王春玲;石宁;平小佳;刘艳琳;张宁;王明晓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奥扎格雷钠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短期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钠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选择TIA患者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24)和对照组(n=24),两组患者基础治疗相同.对照组患者接受奥扎格雷钠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低分肝素钙,观察两组的短期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凝血功能、血管超声结果.结果:①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8%,观察组为91.6%,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治疗6个月时,对照组缺血性卒中的发生率为12.5%,观察组为4.17%,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治疗前和治疗1周后两组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g)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颅多普勒(TCD)检查结果在两组用药前后均无明显差异.大多数患者的影像学存在异常.结论:奥扎格雷钠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TIA的短期疗效优于单独使用奥扎格雷钠,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焦丽琴;高淑凤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局部麻醉在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中的应用

    目的:通过与硬膜外麻醉比较,评价在局部麻醉下行腹股沟疝修补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采用人工合成材料行腹股沟无张力修补术的263例成年患者,分为局部麻醉组(112例)和硬膜外组(151例).结果:局部麻醉组患者住院费用和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均明显小于硬膜外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疼痛评分、伤口感染和疝气复发两组比较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人局部麻醉下进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式.

    作者:张育兴;郑永林;陈昭丰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yclinD1、p16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调控因子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70例大肠癌组织及距癌灶3cm以外的癌旁组织、10cm以外的正常组织中CyclinD1和p16进行检测.结果:CyclinD1在大肠癌中过度表达为36/70(51.4%)并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呈反比,有淋巴结转移的大肠癌,其CyclinD1的阳性率为70.0%,无淋巴结转移的大肠癌阳性率为44.0%,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p16在大肠癌中为低表达33/70(47.1%),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中p16的表达分别为57.1%和71.4%.CyclinD1与p16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CyclinD1的过度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CyclinD1的过度表达和p16的低表达在大肠癌发生中起协同作用;大肠癌的发生机制涉及CyclinD1和p16调节环路中多个基因的异常.

    作者:陈小贺;孟文格;张国军;袁权利;翟新容;钱娟娟;周伟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心血管病非传统危险因素的临床研究进展

    在评估冠心病(CHD)和脑血管病等其他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风险方面,目前常用的模型是Framingham风险评分系统.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NCEP)的成人治疗组第三次报告(ATPⅢ)公式将无CHD、糖尿病和外周血管疾病的人群划分为3个危险组:低危(10年心肌梗死或CHD相关死亡的发生率<10%),中危(10%~20%),高危(>20%),主要评价因素包括年龄、性别、收缩压、血清总胆固醇水平、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和吸烟,而传统的Framingham风险评分公式在这些危险因素的基础上还加上了舒张压和糖尿病.

    作者:田春凤;赵力;李顺宝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亚低温联合治疗脑溢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亚低温联合治疗在神经内科常见疾病脑溢血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我院进行治疗的86例脑溢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亚低温联合治疗组(亚低温组)40例,常规治疗组(对照组)46例,后将两组患者分别采用不同方式进行治疗,再将结果研究分析,进行比较.结果:比较后发现,亚低温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致死率和致残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个月后治疗组治疗后SSS及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亚低温组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亚低温联合治疗脑溢血亚低温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同时显著改善脑溢血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和预后.

    作者:曹晨;邓应忠;刘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合并心房颤动(AF)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入组1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观察组予以速尿、地高辛、吸氧等基础抗心衰治疗,同时加用胺碘酮,第1周600mg/d,第2周400mg/d,以后改用200mg/d持续3个月;对照组常规使用强心、利尿、扩血管药.结果:2组CHF合并AF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2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1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CHF合并AF患者心电图改善情况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4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治疗CHF合并AF具体疗效高,副反应小的优点.

    作者:胡华元;刘建修;廖远雄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早期肠内营养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中应用分析

    目的:评价早期肠内营养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中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收住我院ICU的SAP24例患者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观察肠内营养并发症,对肠内营养前后APACHEⅡ评分、CT评分及血白蛋白、前白蛋白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早期肠内营养后7天及14天APACHEⅡ评分较前明显下降,CT评分无明显变化,白蛋白及前白蛋白分别在肠内营养后7天及7、14天较前明显升高.结论:对SAP的患者行早期肠内营养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赵京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无症状低血糖导致血清肌酸磷酸激酶明显升高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 2 3岁,部队学员,主因鼻塞、流涕伴四肢乏力1天来我院就诊.无头痛、头昏,无阵发性胸闷、心慌,发病前无剧烈运动与饮酒史.既往身体健康,无糖尿病病史.查体:体温36.0℃,血压120/75mmHg(1mmHg=0.133kPa),意识清,语言流利,双肺呼吸音清晰,心界不大,心率80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四肢肌力正常,下蹲后起立无明显肌肉酸痛感,肌张力、膝腱反射正常,双侧病理征阴性.

    作者:徐若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社区老年慢性疼痛的管理及治疗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疼痛的社区佳干预方案,消除和减轻老年慢性疼痛,以提高老年慢性疼痛患者的综合生活质量.方法:以慢性疼痛为目标筛查光明辖区60岁以上老年人个人健康档案,对有慢性疼痛且愿意配合研究的164例老年人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建立档案,然后按随机双盲方法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观察治疗,治疗组依所患病症给予相应单独或综合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安慰剂.总疗程均为半年,然后对治疗效果等进行评估.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疼痛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疼痛VAS评分有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总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慢性疼痛患者进行全面综合评估,然后运用多种治疗方法针对患者特点采取个体化治疗方案,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从而有效改善老年慢性疼痛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陈伟忠;曾裕培;胡任重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神经外科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探讨

    神经外科患者的特点是病情急、危、重,病情变化快,大多患者意识丧失,侵入性操作多,医院感染发生率高[1].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有原发病、营养状况、广谱抗菌药物、大剂量激素、使用呼吸机、血制品、中心静脉插管、留置尿管、手术、昏迷等.术后感然常见部位多为下呼吸道、泌尿道、颅内感染.有研究发现[2]神经外科术后感染的42例患者中,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居首(64.29%),其次是泌尿系(14.29%),颅内感染(9.52%).本文从术后感染的部位、常见高危因素两大方面对神经外科术后感染进行探讨.

    作者:秦德广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PDCA循环在妇科患者出院流程改进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妇科患者出院流程中的管理方法,减少患者和家属的等待和往返时间,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方法:对妇科患者出院的流程实施PDCA循环管理,即收集出院患者及家属对病区旧流程的满意度及不满意的原因,更新出适合当前科室发展需求的出院流程,并及时进行检查和处理.结果:实施新的出院流程后,患者的满意度由80%上升至96.2%,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对妇科患者出院流程实施PDCA循环管理,加强了护士专科知识内涵,增加了患者的健康知识,同时改善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满意度.

    作者:杨俊华;温贤秀;关晋英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96例消化性溃疡临床分析

    消化性溃疡(PU)与幽门螺杆菌(Hp)明显相关.据报道: PU患者的Hp阳性率很高, 其中胃溃疡(GU) 多为70%~80%,十二指肠溃疡(DU)高达80%~100%,未根除Hp的溃疡病1~4年复发率为50%~90%,而Hp根除后复发率仅为0~10%.笔者认为,PU从发病开始就具有血瘀证得特征,故运用自拟健胃解毒汤结合西医疗法,取得明显效果.本文就我院对2008~2009年门诊接诊的96例PU疾病进行了分析,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伯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对67例知己健康管理对象的效果评价分析

    通过知己健康管理对慢性病患者及高危群体存在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管理和量化饮食和运动等非药物干预手段,帮助慢性病患者建立新的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达到降低血糖、血压、体重、血脂代谢紊乱指标,实现控制疾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改善健康效果,减少医疗费用,提高生活质量的目标.对2010年在我中心参加知己健康管理的67例人员进行调查和指标分析,评定自我管理的效果.

    作者:赵海;杨雪云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诊室血压与动态血压诊断高血压符合率的比较

    目的:比较诊室血压及动态血压诊断高血压的符合率.方法:入选151例诊室血压≥140/90mmHg的患者,监测其24h动态血压,计算每例患者血压参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诊室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均高于动态血压全天、白天以及夜间的平均收缩压、舒张压、脉压,P<0.01;而且诊室血压高于24h动态血压中任一时点的平均血压.诊室高血压患者只有42.4%(64/151例)的患者通过动态血压诊断高血压,男性患者的诊断符合率高于女性患者,55.1% vs 24.2%,P<0.001.结论:诊室血压与动态血压高血压的诊断符合率不高,女性患者尤为明显.对OBP高值者建议监测ABP来确诊,或予以定期随访观查.

    作者:张云;王树贤;华潞;王莉;黄建凤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左旋棉酚对HT1080细胞和HSF细胞的抑制增殖作用

    目的:探讨左旋棉酚对人纤维肉瘤细胞HT1080和人皮肤成纤维细胞HSF的抑制增殖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检测药物对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结果:左旋棉酚对HT1080细胞和HSF细胞均有抑制增殖作用,呈浓度与时间依赖性.左旋棉酚对HT1080细胞作用24、48、72、96小时的IC50分别为56.6、12.6、9.2、7.0μM,而对HSF细胞作用24、48、72、96小时的IC50分别为192.3、53.6、42.5、19.4μM.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HT1080细胞数逐渐较少,脱落的细胞逐渐增多.而HSF细胞变化不明显.结论:左旋棉酚对人纤维肉瘤HT1080细胞有明显抑制增殖和选择性杀伤作用.

    作者:张昭军;周洋;锡林宝勒日;刘朝政;张顺利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不同剂量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厄贝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56例早期DN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厄贝沙坦150mg治疗组,B组为厄贝沙坦300mg治疗组,每组28例,观察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肌酐、血尿素氮和血压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UAER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B组下降更为显著,其降尿蛋白效果显著优于A组(P<0.05).两组血压均较治疗前下降,但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厄贝沙坦具有血压依赖和非血压依赖性的肾脏保护作用,安全性较好,厄贝沙坦300mg治疗早期DN具有更为显著降尿蛋白作用.

    作者:王玉华;刘群娣;苏晛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双侧丘脑旁正中梗塞综合征2例报告

    双侧丘脑旁正中梗塞综合征是脑梗塞的一种少见的综合征,临床报道不多,容易忽视及误诊,尤其在早期昏迷或症状不典型时,现将我科收治的两例病例,结合文献就其临床表现分析如下.

    作者:张雨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轮状病毒肠炎的胃肠道外表现

    轮状病毒(Rotavirus,RV)属呼肠病毒科、轮状病毒属.根据病毒组抗原蛋白VP6抗原性的差异和病毒基因组RNA片段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上的区带排列差异,RV可分A~G共7个血清组.7组病毒均能引起动物腹泻,但只有A、B、C组感染人,其中常见的A组,主要感染对象为婴幼儿.在世界范围内估计5岁以内的儿童95%至少经历过1次RV感染,其中有1/5需到医院就诊,1/65需住院治疗,1/293死亡[1],大多数死亡病例出现在经济、社会不发达的国家和地区.

    作者:马昕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50例体会

    1 资料方法1.1 研究对象2004年1月至2007年7月我院妇科共施行子宫切除110例,年龄平均48.3岁(37~62岁),除5例有剖宫产手术史外,其余均有经阴足月分娩史,平均产次为1.6次(1~4次),手术适应证[1]:子宫体积小于12~14周,重量小于600g,活动度好,排除宫经及子宫内膜恶性病变,术前无卵巢恶变征象,阴道条件好,无萎缩,手术禁忌症[1]:子宫体积大于14周,既往有妇产科手术病史,合并有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妇科恶性肿瘤,另肿瘤生长部位及子宫形态亦可影响阴式子宫切除的成功,如宫颈巨大肿瘤,则子宫不易牵出及取出.

    作者:高春燕 刊期: 2011年第06期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