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氟比洛芬酯联合芬太尼用于老年患者术后静脉镇痛效果的研究

张锐;周松花;李世才

关键词:氟比洛芬酯, 芬太尼, 老年患者, 术后自控静脉镇痛
摘要:目的:比较氟比洛芬酯联合芬太尼用于老年患者术后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择ASA Ⅰ~Ⅱ级肝肾功能正常全麻下行上腹部手术老年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芬太尼组(A组)术后镇痛给予芬太尼1 mg+昂丹司琼8rag;氟比洛芬酯联合芬太尼组(B组)术后镇痛给予芬太尼0.5 mg+氟比洛芬酯100 mg+昂丹司琼8mg,镇痛药均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两组PCIA泵的设置:维持量2 ml/h,单次负荷剂量0.5 ml,锁定时间15min.观察两组术后1、2、4、8、16、24、48h的镇痛、镇静评分和PCIA按压次数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间术后备时点的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amsay镇静评分术后4 h内B组低于A组(P<0.05),自8 h起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48h内PCIA有效按压次数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B组低予A组.结论:氟比洛芬酯联合芬太尼用于老年患者术后PCIA的镇痛效果良好,减少芬太尼的用量同时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相关文献
  • 脑瘫患者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的麻醉选择

    目的:观察不同种类的肌肉松弛药对脑瘫(CP)病人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麻醉的影响,以便选择合理的麻醉方法.方法:66例患儿随机分为三组,A组只诱导时使用一次短效肌松药后,不再追加肌松药;B组使用中效肌松药至电刺激测试神经阈值前30min左右停用肌松药;C组连续使用短效肌松药至电刺激测试神经阈值前10min停药;结果:A组电刺激脊神经时患儿有较大的肢动,需加大睡眠及止痛药方能维持,术后清醒率低.B组较平稳,但有时需等待肌肉张力恢复,可控性差.C组可控性强,尤需术者,等待,睡眠药及止痛药明显少于A组,术后清醒率高.结论:用去极化肌松药维持此类手术的肌松,效果确切,可控性强.

    作者:周松花;张锐;张同海;李士才;张作强;宋福全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缬沙坦治疗蛋白尿和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缬沙坦在长期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肾功能在尿毒症期前)患者对蛋白尿和肾功能的影响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应用缬沙坦胶囊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肾功能在尿毒症期前)的患者22例,与对照组22例比较.结果:发现治疗组患者蛋白尿显著减少;对肾功能的影响,治疗组短期内血肌酐浓度高于300umol/L病人的血肌酐浓度会短暂升高,低于300umol/L病人变化不大;长期疗效观察,治疗组病人发展到尿毒症期所需的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两组临床疗效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使用缬沙坦胶囊能够有效减少蛋白尿,延缓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进入尿毒症期的时间.

    作者:朱凯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石蜡油灭菌盒的自制及应用

    由于直径50mm的100ml玻璃瓶装石液体石蜡油在临床工作和灭菌过程中便于操作使用及反复压力蒸气灭菌,且经过多家医院对100ml瓶装石蜡油压力蒸气灭菌效果监测、均能保证灭菌效果.因此,得到了各家医院的广泛使用.目前各家医院灭菌时均采用瓶塞上插7-12#针进行瓶内通气减压,然后用双层纱布包裹瓶顶及颈,再用线捆紧瓶颈,以防止灭菌过程中抽真空时瓶塞被吸出,致石蜡油外溢污染其它物品,但这种方法需纱布包扎,且不能有效防止瓶塞被吸、喷洒,单独一瓶易造成倾倒破碎[1].针对此操作方法中存在的问题,我院设计制作一个便于操作,且保证灭菌效果的专用灭菌盒.

    作者:高树英;杨永亮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BLB种植体修复个别牙在临床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BLB种植系统修复个别牙缺失的临床疗效.方法:用BLB种植系统对50例患者进行种植义齿修复.其中前牙区19例,后牙区31例.结果:经过3个月~2年的临床观察,无一例种植义齿修复失败,功能状态良好,患者满意.X线可见牙槽骨发生部分吸收,在国际成功标准规定的范围内.结论:规范而精确的种植技术,严格的适应证选择,合理的修复设计以及良好口腔卫生保持是种植义齿修复成功的重要保证.其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的随访观察.

    作者:赵晓军;曹丽芳;陈靖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头孢他啶与8种特殊输液的配伍稳定性研究

    目的:全面考察头孢他啶与复方电解质葡萄糖(M3A、M3B、MG3、R2A和R4A)注射液、复方乳酸钠林格注射液(SLR)、复方乳酸钠葡萄糖注射液(SLG)和复方乳酸钠山梨醇注射液(SIS)的配伍稳定性.方法:配伍溶液塑温放置8h后用HPLC法测定头孢他啶的含量变化,同时观察配伍溶液外观、不溶性微粒及pH值.结果:配伍溶液的外观和pH值无明显变化,不溶性微粒符合药典规定,药物含量下降值有所差异.结论:临床上头孢他啶与输液的配伍使用需根据情况区别对待.

    作者:高玉杰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氨基葡萄糖分散片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氨基葡萄糖分散片的处方与质量控制方法.方法:以微晶纤维素(pH-301)、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低取代羟丙基维索、微粉硅胶为辅料制备;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结果:本处方制备的氩基葡萄糖分散片在光照(4500h)、商温(60℃)、高湿(92.5%RH)10d及室温留样考察12mo,物理及化学性质稳定.结论:研制的氨基葡萄檐分散片性质稳定;质量控制方法准确可靠.

    作者:孙彦甫;张俊;石涛;缪玉山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我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医院外科匍手术期病人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现状及合理性.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2005年11月~2006年4月期间施行不同手术的患者病历921份,分析围手术期抗菌约物的应用情况.结果:术的、后使用抗荫药物的分别占25.95%和99.13%,仅4例患者未使用抗菌药物;术后单一用药和应用二联、三联抗菌药物的分别占49.73%、40.72%、7.93%;清洁手术患者平均使用抗菌药物9.79 d,清洁一平均使用抗菌药物8.90 d,术后使用抗菌药物超过3 d者占92.04%.结论:住院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存在不合理用药.

    作者:金艳华;刁继红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消骨增贴中乳香、没药的薄层鉴别

    目的:为进一步完善消骨增贴质量标准,增加专属性强的薄层色谱(TLC)鉴别.方法:对该制剂中乳香、没药进行了TIC鉴别.结果:消骨增贴与阳性对照药材相应位置显相同斑点,而阴性对照品则各项TIC鉴别均不受方中其他组分的干扰.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检出结果可靠,可作为消骨增贴中乳香、没药的TIC鉴别方法.

    作者:王苏会;王瑞;闫荟;杨峰;钟蕾;赵汉臣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

    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Delayed traumatic intracranial hematoma,DTIH)是一个影像学上的概念,是指头部外伤后首次CT检查未发现颅内血肿.经过一段时间后重复CT扫描,手术或尸检发现的血肿;或在首次CT检查证实有血肿的其他不同部位又出现血肿者.据文献报道[1],迟发性颅内血肿发生率占头部外伤病人的(2.6%~9.7)%,占颅内血肿病人的(7%~10.5)%.死亡率为(3.4~71)%.临床上常见,但易忽视,现将我科自1996年7月~2007年7月共收治30例患者其诊断及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张永发;贺怡波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连续胰岛素皮下输注强化治疗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胰岛索泵连续皮下注射治疗(CSII)对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51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随机被分CSII组和MSII组,CSII组采用连续胰岛索皮下输注治疗方案,MSII组采用多次皮下注射治疗治疗方案,同时两组患者均给予抗痨治疗.观察痰菌阴转和病灶吸收情况,患者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停用胰岛素后血糖庭好控制维持时间.结果:1月后及3月后CSII组痰菌阴转率明显升高,病灶吸收情况好转,与MSII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CSII组与MSII组相比血糖达标时间短、胰岛素用量少、停用胰岛素后血糖良好控制维持时间长、低血糖发生率低(P<0.05).结论:CSII治疗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病能尽快达到良好控制病情,以促进痰菌转阴.

    作者:王涛;王仲元;潘燕玉;苏琼琼;贺路星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HPLC法测定人血浆中的盐酸哌甲酯

    目的:建立HPLC测定盐酸哌甲酯血药浓度的方法.方法:血浆样品经碱化后用乙醚提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HPLC-RF)测定血浆中盐酸哌甲酯的浓度,采用ODS C18(4.6mm ×150mm,5μm)色潜柱,流动相为乙腈-0.03 m·L-1磷酸缓冲液(22:78);荧光检测激发波长为252nm,发射波长为295nm.结果:血浆哌甲酯浓度在(2~100)μg·mL-1范围与其蜂高比呈良好的线形关系,r=0.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2.5%,RSD为6.0%.结论:本实验方法灵敏、准确、简便,适用于人血浆样品的哌甲酯浓度测定.

    作者:邵佳庆;王鹤尧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脉冲磁疗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前后免疫功能研究

    目的:探讨脉冲磁疗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前后体液免疫功能状况.方法:我科于2008年1月~2008年10月收治的部分支气管肺炎患儿采用脉冲磁疗治疗120例,设为观察组;同期门诊健康体检儿童120例,设为对照组+观察组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分别采血2ml,对照组于体检时采血2ml,分离血清用免疫比浊法进行免疫球蛋白检测,并对治疗前后患儿的体液免疫功能进行分析研究.结果:120例观察组患儿治疗前IgA IgM IgG值均低于正常对照组,且观察组治疗后IgA IgM IgG值均较治疗前明显增高,且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脉冲磁疗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改善了患儿的体液免疫功能,从根本上增强了抗病能力.

    作者:武素娟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金银花提取物抗病毒的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金银花提取物的抗病毒作用.方法:采用甲型流感病毒(A/PR/8/34)感染小鼠,观察肺指数抑制率和保护率.结果:金银花提取物20g/kg和40g/kg剂量组对甲型流感病毒(A/PR/8/34)感染小鼠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保护率分别为58.7%和69.0%,能明显降低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小鼠的肺指数值,肺指数抑制率分别为14.6%和18.7%.与病毒对照组比较具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小鼠病毒性肺炎,主要表现为化脓性支气管炎.小叶性肺炎和间质性肺炎.金银花提取物各剂量组可明显减轻肺部病变.结论:金银花提取物具有抗甲型流感病毒感染的作用.

    作者:季志平;朱萱萱;倪文澎;吴旭彤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乌司他丁对小儿VSD术后血流动力和呼吸功能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小儿室间隔缺损(VSD)修补术后血流动力学和呼吸功能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60名VSD患儿手术治疗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给予相同的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乌司他丁(10000U/kg),连续应用1周,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中心静脉压(CVP),心脏指数(CI),外周循环阻力指数(SVRI)和血氧饱和度(SPO2),氧耗指数(VO2I)和氧利用指数(DO2I).结果:同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儿CK-MB血清水平,CVP及SVRI降低,CI增高.SPO2及DO2I增高,VO2I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乌司他丁能够改善VSD患儿术后血流动力学和呼吸功能,其可能通过影响血小板功能,减少炎症介质释放.减轻氧自由基损伤,改善微循环等实现保护作用.

    作者:黄宏琳;金凌晖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小分子直接凝血酶抑制剂阿加曲班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小分子商接凝血酶抑制剂阿加曲班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疗效及副作用方法:将64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阿加曲班治疗组(A组)和普通肝素治疗组(H组).阿加曲班治疗组给予生理盐水加阿加曲班20mg静脉滴注,普通肝素治疗组给予生理盐水加普通肝素loomg静脉滴注,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2小时、4小时,12小时、24小时、48小时的血小板计数、部分凝斑酶活动时间变化情况并观察两组病例疼痛、心梗发生情况及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阿加曲班治疗组和普通肝素治疗组治疗前和治疗后2小时、4小时、12小时、24小时、48小时部分凝血酶活动时间出现不同程度,变化,对疼痛改善、心梗发生情况两组比较无差异.阿加曲班治疗组对血小板影响小,存少量不良反应,普通肝素治疗组对血小板右一定影响,存在出血等不良反应.结论:小分子直接凝血酶抑制剂阿加曲班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应用安全有效,尤其适用于肝索诱发的血小板减少患者和不能对凝血功能严格监测患者.

    作者:王鑫鑫;钱远宇;孟庆义;沈洪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中医护理干预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绝经期妇女节育器取出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绝经期妇女取环时中医护理干预配伍米索前列醇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2月~2008年2月闻,在我院就诊的94例绝经期妇女取环前应用米索前列醇配伍中医护理的临床资料.结果:在中医护理干预下,绝经期妇女节育器取出前应用米索前列醇效果确切,取环成功率达100%.结论:中医护理干预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绝经期妇女节育器取出可减轻患者心理负担,降低_手术并发症,保证手术成功率.

    作者:孙少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腰椎间盘突出术后的康复护理

    椎间盘位于脊柱各节锥体之间,由上、下软骨板,中心的髓核和四周的纤维环构成.腰椎存在生理性前凸,纤维环前方及两侧较厚,后外侧薄;后外方缺乏后正中韧带支持,属薄弱处,腰椎间盘易在此处澎出或破裂.由于此处是神经根离开硬膜囊进入椎间孔的部位,椎间盘突出可使硬膜囊和神经根受到压迫和刺激.腰椎间盘突出症多发生在脊柱活动度大、承重较大或活动较多的部位,因此以腰4-5,腰5-骶1多发,发生率约占90%~96%.

    作者:吴风娥;刘丽涛;余传隆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利福霉素钠含量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利福霉素钠含量的.方法:采用商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KromasilC8,(甲醇:乙腈:9075 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1.0 mol/L枸橼酸溶液)=50:22.5:22.5:5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54nm.结果:利福霉素钠含量在(41.02~164.08)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1.0001),平均回收率为99.79%,RSD为1.56%,规定含量限度为90.0%~105.0%.结论:本法准确、灵敏、可靠,能有效地控制该制剂的质量.

    作者:尚士光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注射用环磷酸腺苷葡胺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观察环磷腺苷葡胺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122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功能Ⅲ-Ⅳ级件院患者,随机分为环磷腺苷葡胺治疗组(64例)和对照组(58例).环磷腺苷葡胺治疗组:环磷腺苷葡胺120mg~6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每日一次静脉滴洼,连续14日;对照组:在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中除不使用环磷腺苷葡胺外,其他治疗相似.结果:治疗2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2.19%,对照组总有效率86.21%(P<0.05).结论:环磷腺苷葡胺是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有效的药物.

    作者:谢刚;梁李恒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深静脉导管在胸腔积液引流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应用深静脉导管进行胸腔积液引流的效果.方法:对42例胸腔积液患者应用胸腔内留置深静脉导管进行引流,并评价引流效果.结果:陈2例脓胸患者外,其余病人均经深静脉导管抽净胸腔拧积液,肺组织复张,未出现与操作相关的并发疗.结论:掌握好适应症后,深静脉导管引流胸腔积液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林海平;杨异;吴伟铭;吕志前 刊期: 2009年第01期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