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营养支持研究进展

孙丽娟;赵长海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 营养支持, 肠内营养
摘要:急性胰腺炎(AP)是一种急性、全身消耗性的危重疾病,是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的化学性炎症,临床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MAP)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AP).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相关文献
  • 内耳缺血豚鼠模型内源性硫化氢检测及意义

    目的:观察内耳缺血豚鼠模型血清内源件硫化氢水甲变化并探讨其机制及意义.方法:随机将24只红目豚鼠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及模型组,模型组,采用小脑前下动脉FeCl3诱导血栓形成制备耳蜗缺血豚鼠模型,造模1小时后,采用激光多普勒血流测量耳蜗血流量,测量实验前后豚鼠听性脑干反应(ABR)域移,采用敏感硫电极法测量血清内源性硫化氢变化.结果:对照组耳蜗血流量变化值0.73%,假手术组组耳蜗血流量减少4.24%,模型组组耳蜗血流量减少37.3%,对照组ABR阈移值0.84%,假手术组ABR阈移值0.92%,模型组ABR阈移值42.1%,对照组血清内源性硫化氧4.1μmol/L,假手术组血清内源性硫化氢4.0μmol/L,模型组血清内源性硫化氧7.2μ mol/L,同对照组及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耳蜗血流量明显减少,ABR阈移值增大,内源性H2S水平升高.结论:内耳缺血造成耳蜗血流量减少,引起听力损伤,H2S升高可能是对抗内耳缺血,保护听力的机制之一.

    作者:白险峰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咪达唑仑对偏头痛发作的预防作用

    目的:观察咪达唑仑对偏头痛发作的预防作用.方法:20例符合国际头痛学会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服用咪达唑仑7.5mg、安慰剂.记录头痛的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和疼痛程度.结果:治疗组发作次数、发作时间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发作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咪达唑仑对偏头痛的发作有一定预防作用.

    作者:王丹丹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38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彩色超声心动图的诊断探讨

    目的:探讨彩色超声心动图对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8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进行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超声心动图有异常表现,心肌回声异常、室壁运动异常、心律失常、心肌增厚和心腔扩大.结论:彩色超声心动图是诊断病毒性心肌炎的重要辅助检查手段.

    作者:孙莉;王玉玲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丙泊酚静脉全麻下人工流产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门诊日间手术人工流产术在丙泊酚静脉全麻时,护理技术的管理水平.更好地预防并发症,提高手术质量.方法:收集2006年1月~2007年12月我院应用丙泊酚静脉全麻做人工流产的患者1820例,行一般护理,围手术期护理,术后观察的相关护理和心理护理.结果:在丙泊酚静脉全麻下,成功率达98%,病人的平均手术时间(53.7±9.2)min,A组视觉模拟评分(1.69±0.63)分;病人术后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皮肤搔痒发生率(18.0%、9.0%、4.0%);第一次排气时间、第一次排尿时间[(20.29±8.16)h、(5.06±1.86)h].结论:患者满意度大幅度提高,很好的预防了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付勤;李淑芳;杜卫东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肝安汤治疗代谢综合征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肝安汤对代谢综合征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疗效.方法:102例符合代谢综合征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肝安汤组用肝安汤治疗,对照组用益肝灵、二甲双胍治疗,每组连用3个月.在治疗前和疗程结束后分别检测体质指数(BMI)、腰围/臀围比(WHR)、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索(FINS)、血脂、肝功能、C-反应蛋白(CRP)和肝脏超声积分.结果:经3个月治疗后,2组病人的BMI、WHR、CRP、FBG、FINS、IRI、血脂、肝功能和超声积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肝安汤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0.4%)高于对照组(6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安汤对代谢综合征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有良好疗效,能减轻体重、降低血糖、血脂、C-反应蛋白和胰岛素抵抗指数,显著改善肝功能.

    作者:蒋安平;李松花;焦金森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依卡倍特钠联合治疗糜烂性胃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糜烂性胃炎或胃溃疡应用依卡倍特钠联合标准三联疗法治疗疗效.方法:189例胃镜诊断糜烂性胃炎或胃溃疡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实用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依卡倍特钠4周,观察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治疗结束,观察内镜下胃溃疡或糜烂的愈合情况.结果:治疗1周患者症状缓解程度和溃疡愈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依卡倍特钠联合标准三联疗法治疗糜烂性胃炎或胃溃疡可提高治疗质量.

    作者:刘小玲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帕金森病药物治疗的成本效果分析

    目的:比较应用左旋多巴和同时应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治疗帕金森病(PD)的成本效果.方法:300例PD病人根据应用药物分为两组,分别为左旋多巴治疗组和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治疗组.对两组病人进行UPDRS评分,同时调查治疗费用,治疗费用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追踪时间为两年.结果:两组治疗两年后UPDRS评分和治疗总成本均有差异(P<0.05).结论:应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治疗PD具有较高的成本效果比.

    作者:吴惠金;马丽颖;张卓伯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柞蚕雄蛾提取液抗肿瘤作用及其对大鼠免疫状态的影响的初步研究

    目的:观察柞蚕雄蛾提取液对肿瘤的抑制效应及其对大鼠免疫状态的影响.方法: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5-氟尿嘧啶(5-FU)组、柞蚕雄蛾提取液大、中、小剂量组.建立Walker-256(W256)荷瘤大鼠模型,每天灌胃给药,10天后称取荷瘤大鼠瘤重、胸腺及脾脏的重量,计算抑瘤率、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HE染色观察肿瘤组织病理变化;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大鼠脾脏细胞表达IL-2、IFN-α和IL-4、IL-10水平的变化.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大、中剂量组瘤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与模型组比较,实验组肿瘤组织细胞排列较为稀疏,病理性核分裂象略减少;与模型组和5-Fu组相比,实验组大鼠脾脏和胸腺指数明显升高(P<0.05).外周血中CD4+T细胞比例与CD4+T/CD8+T值升高(P<0.05),脾脏细胞因子IL-2、INF-α表达明显增加(P>0.05),而IL-4、IL-10表达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柞蚕雄蛾提取液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其抗肿瘤效应可能是通过改善机体免疫系统的状态而实现的.

    作者:张俊平;张维东;张月英;王朝霞;贾青;王兆朋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福辛普利在治疗高血压过程中对左心室的影响

    目的:观察福辛普利在治疗高血压的过程中对左心室的影响.方法:对96例高血压伴有不同程度左心室肥大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福辛普利,治疗前后行心脏超卢多普勒检查.评价左心室内径及左心室舒张末内径.结果:治疗组在有效控制血压的同时,扩大的左心室的回缩率达到94%.对照组扩大的左心室的回缩率仅为20.3%,两组治疗效果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福辛普利在治疗高血压的同时,可以使肥大的左心室有不同程度的回缩.

    作者:李延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中药茱萸敷脐部治疗长期卧床患者便秘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茱萸敷脐部治疗长期卧床患者便秘的效果.方法:将60例长期卧床便秘的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中药茱萸敷脐)和对照组(开塞露加生理盐水保留灌肠),分别观察排便量、性状、畅快感.结果:实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茱萸敷脐部治疗长期卧床患者便秘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覃向红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48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分型治疗和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0~2007年收治的48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保守治疗45例,肠梗阻缓解时间1~4周,平均10.2天,手术治疗3例.结论:治疗方法的选择及手术时机的掌握是提高EPIIO治疗效果的关键,一般以保守治疗为主,避免早期不必要的手术,并减少手术并发症.

    作者:朱志红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腹腔感染所致SIRS患者治疗中加用中药丹参和生脉注射液对炎症介质的影响

    目的:探讨腹腔感染SIRS患者治疗中加用中药丹参和生脉注射液对炎症介质的影响.方法:将40例腹腔感染致SIRS患者按病种及APACHE-Ⅱ评分分层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西医综合治疗)及实验组(常规西医综合治疗加用中药丹参和生脉注射液).动态观察体温、白细胞计数及血炎症因子IL-6、TNFα水平.结果:实验组第2天、4天TNFα、IL-6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体温、白细胞计数下降亦较对照组快.结论:在西医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丹参和生脉注射液能降低SIRS阶段血IL-6、TNFα,阻止全身炎症反应升级扩大.

    作者:熊进文;黄海球;唐万兵;刘忠民;杨栋;钟毓杰;张桂喜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丙泊酚联合芬太尼在无痛胃镜检查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用于门诊无痛胃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无痛胃镜检查的患者200例,随机分为:丙泊酚+生理盐水组(A组)100例、丙泊酚复合芬太尼组(B组)100例.A组静脉注射丙泊酚1~1.5mg/kg+生理盐水2ml;B组芬太尼0.5mg,检查过程中连续监测HR、MAP、SPO2、意识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恶心,呕吐、呛咳、体动反应、头晕的情况.结果:2组患者术中HR、MAP与术前比较均明显降低(t=2.321,t=2.311,t=2.308,t=2.158,P均<0.05);A组恶心,呕吐、呛咳、体动(15.0%、12.0%、9.0%)高于B组(2.0%、2.0%、3.0%)(χ2=3.98,χ2=4.01,χ2=4.11,P均<0.05);A组意识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5.4±1.2)min,(27±10)min]均高于B组[(3.9±0.9)min,(22±8)min](t=2.231,t=2.078,P均<0.05);A组优、良、差(75.0%、21.0%、4.0%)低于B组(87.0%、12.0%、1.0%)(χ2=3.94,χ2=4.12,χ2=4.19,P均<0.05);丙泊酚用量A组(100±20)mg高于B组(62±15)mg(t=2.281,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小剂量芬太尼不仅可以减少丙泊酚用量、有效降低呼吸抑制等副反应,而且能缩短苏醒时间,使麻醉更加平稳.

    作者:童志勇;林子波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门冬氨酸钾镁与参麦注射液联用抗蒽环类化疗药物所致心脏毒性的作用

    目的:观察门冬氨酸钾镁与参麦注射液联用抗葸环类药物化疗所致心脏毒性的作用.方法:160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应用蒽环类药物化疗同时给予门冬氨酸钾镁与参麦注射液静脉点滴,对照组单用化疗药物,观察两组患者在化疗过程中的心脏毒性反应和心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仅2例出现急性心脏毒性反应,发生率为2.5%,而对照组有12例,发生率为15%,明显高于治疗组(P<0.05).两组治疗前LVEF无明显差异,化疗后对照组较治疗组下降27.9%(P<0.01).对照组的血清肌钙蛋白均值在各个时段均高于治疗组均值(P<0.01),并随着化疗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高.结论:门冬氨酸钾镁与参麦注射液在蒽环类药物化疗过程中具有心脏保护作用.

    作者:山长平;王士金;卢宗海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我院降脂药的使用情况调查

    目的:了解我院门诊药房与住院药房调脂药物的应用情况.方法:对2007年6月~2008年12月门诊药房和住院药房调脂药物的品种、用药金额、用药频度(DDDs)等进行分析.结果:DDDs 2个药房合计和住院药房阿托伐他汀钙均居首位,门诊药房辛伐他汀居首位.用药金额2个药房合计、住院药房和门诊药房阿托伐他汀钙均居首位.结论:我院调脂药物的使用符合经济、适用原则,他汀类药物仍是调脂药物的主流药品.

    作者:王春莲;高红艳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碘伏、咪康唑及定君生联合治疗单纯型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求一种既能短期缓解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临床症状,又能延长药物疗效、复发率低的理想方案.方法:随机选取160例单纯型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妇女,采用硝酸咪康唑栓治疗的80例作为对照组,碘伏、咪康唑及定君生联合治疗的80例为治疗组,比较20组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用药3天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1个月、3个月后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复发情况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5).结论:碘伏、咪康唑及定君生联合治疗单纯型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效果显著,复发率低.

    作者:苏军领;郑小霞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改良Whipple术式治疗PDC 96例的临床价值

    十二指肠恶性肿瘤(PDC),是外科常见疾病,据报道其发病率约占胃肠道恶性肿瘤的36%,占小肠恶性肿瘤的38%左右[1].

    作者:陈永京;刘忠民;高峰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危重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的临床分析

    目的:增强新生儿医师对遗传病的早期认识,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方法:对2006年2月至2009年2月,NICU中危重新生儿难以纠正的酸中毒、持续性低血糖、喂养困难、惊厥等进行血液串联质谱分析和尿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同时查血氨、乳酸及丙酮酸等.结果:由260例中筛查出24例不同类型的遗传代谢病.结论:积极利用现有的检测技术对新生儿期遗传代谢病做出尽早诊治.

    作者:张永菊;王瑞芬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对冲性脑挫裂伤4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对冲性脑挫裂伤临床特点、发病机理、临床治疗.方法:对42例对冲性脑挫裂伤患者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恢复良好16例,中残11例,重残5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9例.脑梗塞6例,其中术后脑梗塞4例,保守治疗组脑梗塞2例.结论:对冲性脑挫裂伤损伤机制复杂,病情变化快,致残率、死亡率高,仍需临床高度重视.

    作者:刘勇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进展性脑梗死临床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进展性脑梗死临床影响因素.方法:进展性腩梗死122例为观察组,随机抽取同期住院病人114例为对照组.分析血压、血脂、血糖、颈内动脉斑块对脑梗死临床转归的影响.结果:两组比较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血压、血脂、血糖、颈内动脉斑块为进展性临床重要危险因素.

    作者:张聚斓 刊期: 2009年第06期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