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丙泊酚静脉全麻下人工流产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

付勤;李淑芳;杜卫东

关键词:丙泊酚, 静脉全麻, 人工流产, 围手术期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门诊日间手术人工流产术在丙泊酚静脉全麻时,护理技术的管理水平.更好地预防并发症,提高手术质量.方法:收集2006年1月~2007年12月我院应用丙泊酚静脉全麻做人工流产的患者1820例,行一般护理,围手术期护理,术后观察的相关护理和心理护理.结果:在丙泊酚静脉全麻下,成功率达98%,病人的平均手术时间(53.7±9.2)min,A组视觉模拟评分(1.69±0.63)分;病人术后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皮肤搔痒发生率(18.0%、9.0%、4.0%);第一次排气时间、第一次排尿时间[(20.29±8.16)h、(5.06±1.86)h].结论:患者满意度大幅度提高,很好的预防了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相关文献
  • 糖尿病患者眼部检查的临床意义

    目的:通过对糖尿病患者常规进行眼科检查,以及时发现、及早处理可能出现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以减少糖尿病患者的致盲与低视力的发生率,提高其生存质量.方法:对确诊为糖尿病的430例患者常规进行包括视力、眼底改变情况,结合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结果:①并发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共237例,其中视力≤0.1者24例(10.13%),≤0.3者48(20.25%),>0.3者165例(67.51%).而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193例,其中视力≤0.1者2例(1.04%),≤0.3者18例(9.33%),>0.3者145例(89.64%).结论:说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患者视力损害的主要原因.患者定期到眼科检查,及早发现、及早处理可能出现的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减少糖尿病患者致盲与低视力的发生率.

    作者:曲芝平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多奈哌齐治疗血管性痴呆的药理及其临床研究进展

    随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是因脑血管病所致的智能及认知功能障碍综合征,研究表明VaD患者存在胆碱能缺陷[1].多奈哌齐(Donepezil)为六氢吡啶类氧化物,是第二代特异的可逆性中枢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2],早期主要用于轻至中度认知障碍的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治疗.近年来国内外许多研究者,对多奈哌齐进行了大量的治疗VaD的药理和临床研究,使其从机理到应用都得到了极大丰富和拓展,本文就此综述如下.

    作者:徐德琴;徐学君;汪骏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冠心病伴发抑郁的研究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疾病谱和疾病死因顺位排列发生了显著的改变,心血管疾病位居疾病谱的前列.冠心病(CHD)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也是严重威胁人们生命的常见心身疾病.在CHD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患者常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抑郁情绪,并影响患者的康复和预后.近年来,抑郁与CHD的联系越来越受到研究者们的关注.本文就抑郁与CHD相互影响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作者:黄国明;黄剑锋;黄绍烈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216例报道

    目的:探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优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近二年腹腔镜阑尾切除术21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216例全部完成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取得满意疗效.结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尤其适用于肥胖病人.

    作者:韩延亮;宋先旭;安永男;许焕才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依卡倍特钠联合治疗糜烂性胃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糜烂性胃炎或胃溃疡应用依卡倍特钠联合标准三联疗法治疗疗效.方法:189例胃镜诊断糜烂性胃炎或胃溃疡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实用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依卡倍特钠4周,观察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治疗结束,观察内镜下胃溃疡或糜烂的愈合情况.结果:治疗1周患者症状缓解程度和溃疡愈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依卡倍特钠联合标准三联疗法治疗糜烂性胃炎或胃溃疡可提高治疗质量.

    作者:刘小玲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潜水员氧敏感试验过程中发生氧中毒2例分析

    1 临床资料病例1 患者,男,18岁.氧敏感试验过程中发生惊厥2min伴意识丧失.2009年1月16日15:30进行潜水与潜艇专业兵氧敏感试验,15:38舱压加到2.8ATA并开始吸氧,15:58即吸氧20min后,患者报告胸闷憋气,继而突发意识不清,全身阵发性痉挛,口吐白沫,陪舱人员向操舱人员报告并进行通风换气,摘下吸氧面罩,16:00痉挛停止,但意识不清.

    作者:于庆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窦性心率震荡在儿童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窦性心率震荡(HRT)在儿童病毒性心肌炎(VMC)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病毒性心肌炎患儿VMC组216例和对照组100例,均行24小时动态心电监测、心脏彩色多普勒检查、肌酸激酶混合型同工酶枪测(CK-MB);VMC组内根据室性早搏严重程度按LOWN氏分级,分为两组,其中Ⅰ,Ⅱ级为一组(L1、L2组),Ⅲ、Ⅳ、Ⅴ级为一组(L3、L4、L5组),比较VMC组与对照组及VMC亚组之间HRT、HRV、LVEF、CK-MB指标的差异.结果:VMC患者TO高于对照组,TS低于对照组(P>0.05);亚组比较L3、L4、L5组TO明显高于L1、L2组;无论单变量分析还是多变量分析均显示,TO、TS相结合对终点事件有预测价值,LVEF仅次于TS.结论:VMC患者室性早搏后HRT现象减弱,HRT可能成为评价VMC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状态,预测其危险程度的新指标.

    作者:武杨;武庚;陈宏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进展性脑梗死临床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进展性脑梗死临床影响因素.方法:进展性腩梗死122例为观察组,随机抽取同期住院病人114例为对照组.分析血压、血脂、血糖、颈内动脉斑块对脑梗死临床转归的影响.结果:两组比较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血压、血脂、血糖、颈内动脉斑块为进展性临床重要危险因素.

    作者:张聚斓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麻醉期间应用乌司他丁致类过敏反应的回顾性分析

    目的:对麻醉期间应用乌司他丁的类过敏反应进行总结和分析.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麻醉期间应用乌司他丁6350例人群中,类过敏反应发生率、原因、特征和救治.结果:类过敏样反应发生率为0.298%,其中皮肤过敏反应、支气管痉挛、重度休克发生率分别为0.204%、0.031%和0.063%;类过敏反应病例中男性发生率高于女性(0.251%vs0.047%,P<0.01);有药物过敏史患者发生率更高(84.211%,P<0.05);重度休克均见于注射过快、剂量过大;重度休克患者均须应用肾上腺素类救治.结论:麻醉期应用乌司他丁可出现类过敏反应,且多见于有药物过敏史和男性患者,同时与注射过快和剂量有关;出现重度休克时应及时使用肾上腺素类药物.

    作者:吴小净;张力;夏中元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巴曲酶、阿司匹林联合应用治疗短暂性脑出血发作49例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巴曲酶、阿司匹林联合应用治疗短暂性脑出血发作(TI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7年12月~2008年9月收治的短暂性脑出血发作患者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9例,对照组单纯使用阿司匹林治疗,而治疗组采用巴曲酶、阿司匹林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9.8%、7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56,P<0.05);两组均无明显副作用发生.结论:巴曲酶、阿司匹林联合应用治疗短暂性脑出血发作疗效满意,且无明显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海霞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抗凝治疗肾病综合征75例护理体会

    肾病综合征是以大量蛋白尿(24小时尿蛋白超过3.5克)、高脂血症以及不同程度为特点的临床综合征.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继发性肾综可由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糖尿病以及继发感染(如细菌、乙肝病毒等)、循环系统疾病、药物中毒等引起.2004年1月~2008年1月,我们采用抗凝疗法治疗肾病综合征患者75例,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申成霞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慢性间歇低氧对大鼠纤溶功能的影响

    目的:建立大鼠慢性间歇低氧模裂并观察对大鼠纤溶功能的影响.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72只随机分为间歇低氧组(IH)、实验对照组(SC)和空白对照组(UC),每组24只:IH组循环交替给予氮气和压缩空气; SC组循环给予压缩空气;UC组不予任何处理.分别于实验后第7、21、42天测定:(1)血浆t-PA和PAI-1水平;(2)组织t-PA和PAI-1mRNA表达水平.结果:(1)IH组血浆t-PA活性随间歇低氧时间的延长呈逐渐下降趋势,但与UC和SC组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IH组血浆PAI-1活性第7、21和42天与两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2)IH组组织t-PA mRNA表达以及肾脏和主动脉组织PAI-1 mRNA表达与两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IH大鼠心肌组织、肝脏组织PAI-1 mRNA表达随间歇低氧时间的延长呈逐渐增高趋势,与两对照组比较也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在本实验慢性间歇低氧条件下,对大鼠血浆t-PA和PAI-1水平、组织t-PA和PAI-1mRNA表达无影响.

    作者:李彦明;袁志明;冀秋娣;王佩显;王吉云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痔特佳栓剂的佳处方筛选与鉴别

    目的:筛选痔特佳栓剂的佳制备工艺,并制备其复方栓剂和制定质量控制标准.方法:用4因素3水平正交设计法确定佳制备工艺,以外观、硬度及融变时限的综合分评价栓剂质量;采用薄层色谱对该制剂中的槐角、枳壳、当归、黄芩进行鉴别.结果:流浸膏密度是影响痔特佳栓剂质量的主要因素:所制栓剂符合药典栓剂的规定;薄层鉴别斑点清晰,重复性好,专属性强.结论:该制剂制备工艺可行,性质稳定,质量可控.

    作者:魏红珍;邓祥敏;王建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鼻塞持续正压通气对NRDS患儿呼吸功能影响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鼻塞持续正压通气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NRDS)的治疗效果.方法:60名NRDS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分别给予鼻塞持续JF压通气及经鼻气管插管压力支持通气(PSV)模式辅助呼吸,并给予沐舒坦及地塞米松等药物治疗,一周后,观察两组患儿血氧饱和度(SPO2),血氧分压(PO2),血二氧化碳分压(PCO2),呼吸指数(RI)及氧合指数(OI)变化及肺部感染发牛情况.结果:两组患儿SPO2、PO2、PCO2、RI、OI无明显差别,治疗组肺部感染率低于对照组.结论:鼻塞持续正压通气可取得与经鼻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相同的呼吸支持作用,鼻塞持续正压通气能够降低肺部感染率,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王连娥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神经阻滞疗法治疗眶上神经痛体会

    眶上神经痛在眼科较为常见,它是眶上神经分布区域内出现的反复发作的剧痛,严重危害病人健康,影响其正常工作和生活.眶上神经经眶上切迹出眼眶,支配上睑中部上部结膜及前额的眶上部分皮肤,当它受到刺激时,会诱发眶上神经痛.2000年1月-2007年1月我院眼科诊断中发现的83例原发眶上神经痛患者采用神经阻滞疗法治疗,结果如下.

    作者:李玉平;黎军;胡文学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危重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的临床分析

    目的:增强新生儿医师对遗传病的早期认识,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方法:对2006年2月至2009年2月,NICU中危重新生儿难以纠正的酸中毒、持续性低血糖、喂养困难、惊厥等进行血液串联质谱分析和尿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同时查血氨、乳酸及丙酮酸等.结果:由260例中筛查出24例不同类型的遗传代谢病.结论:积极利用现有的检测技术对新生儿期遗传代谢病做出尽早诊治.

    作者:张永菊;王瑞芬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氯霉素+左氧氟沙星治疗急性胃肠炎182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对急性胃肠炎治疗有效的方法.方法:通过应用氯霉素及左氧氟沙星静滴,同时给予654-2肌注.结果:大多数患者治疗一次后,腹痛、呕吐、腹泻停止,且不易复发.偶尔有用药2~3次者完全治愈,急诊的急性胃肠炎患者大多数腹泻5次以上,同时伴有腹痛,呕吐.结论:急性胃肠炎是内科常见疾病,有自愈的倾向,单纯腹泻3~5次服药可治愈,重症腹泻必须使用抗生素治疗.

    作者:李荣球;韦庆锋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健康体检质量管理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到医院进行健康体检消费已成时尚.定期、系统的体检能全面了解受检者自身健康状况,及早发现疾病或身体缺陷并确定诊断,从而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保护健康[1].随之而来的是健康体检在各个医疗单位中的地位日见突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如何做大、做强健康体检工作,在竞争中做到可持续性发展,立于不败之地,是每个医院管理者关注的问题.结合本院多年来健康体检工作经验,对影响医院体检工作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以求不断改进工作流程和寻找科学的体检管理方法,进一步提高体检工作质量及效率.

    作者:李丽娟;魏玲;李琼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冠脉介入治疗后肌钙蛋白升高的原因及临床意义探讨

    目的:探讨经皮冠脉介入术(PCI)治疗后心肌肌钙蛋I(cTnI)水平的动态改变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07年5月至2008年9月于我院行介入治疗的38例患者和同期行冠脉造影的37例患者术前及术后的cTnI浓度进行检测比较.结果:观察组术后cTnI浓度明显高于术前(P<0.01);对照组术前及术后的cTnI浓度差异无显著性;术前及术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cTnI浓度明显升高(P<0.01).结论:cTnI是心肌肌钙蛋白复合物的亚单位之一,对于心肌的微小损伤具备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是理想的心肌损伤时的血清学标记物.

    作者:丁汉元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门静脉高压症手术治疗75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分流加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经手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前自由门静脉压力为3.19~3.48kPa,联合手术后下降为2.30~2.51kPa.随访52例0.6~8a,肝功能分级无变化者47例,减退者5例.食管静脉曲张消失或明显减轻者41例,减轻者11例.复发出血1例,肝性脑病2例,肝功能衰竭死亡1例.结论:脾肾分流加门奇断流联合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不仅疗效好,而且具有止血可靠,再出血率低,术后且肝性脑病发生率低等优点.

    作者:贾松岩 刊期: 2009年第06期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