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脑血管病与症状性癫痫临床分析

张聚斓

关键词:癫痫, 症状性, 急性脑血管病
摘要:目的:研究急性脑血管病后癫痫的发生率,发作时间及类型、有关因素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除外引起癫痫的脑部其他疾病和代谢障碍疾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多发性脑梗塞.每例均经颅脑CT或MRI证实的急性脑血管病住院患者,随访其癫痫发作的情况.结果:本研究包括急性脑血管病患者522例,癫痫发生率为5.36%(28/522),各病种发生率分别为蛛网膜下腔出血19.35%(6/31).脑出血4.54%(10/220),脑梗塞4.43%(12/271)(其中脑梗塞9.08%,脑血栓形成3.98%,P<0.05).82.4%的癫痫与病发内两周后发作.癫痫发作的类型蛛网膜下腔出血以全身性发作为主,脑出血和脑梗塞以部分性发作为主.除蛛嘲膜下腔出血外,癫痫发作与病变部位有关,脑血栓形成患者可能与病灶大小有关.脑出血和脑梗摩合并癫痫一月内死亡率较未合并癫痫者为高.结论:急性脑血管病继发癫痫发生率为5 36%,多数于病后两周内发生,发生率以蛛网膜下腔出血为高.癫痫发作与病变部位有关,累及皮层或临近皮层者为多,可能与病灶大小有关.合并癫痫的脑血管病患者急性期死亡率高.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相关文献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期的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0例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40例在基础治疗基础上结合中医治疗,对照组40例单纯西医治疗,观察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控制、显效、有效、总有效率分别为35.0%、47.1%、15,0%、92.9%,明显高于对照组27.5%、30.0%、12.5%、70.0%(X2=3.95,x2=4.01,x2=4.25,x2=4.11,P均<0.05);治疗组治疗后P(O2)、Sa(O2)、FEV1含量均高于治疗前(t=2.154,t=2.245,,t=2.233,t=2.314,p均<0.05);治疗组治疗后红细胞压积,全血黏度、血浆比黏度含量均低于于治疗前(t=2.411,t=2.344,t=2.325,t=2.322,p均(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COPD急性发作期疗效肯定,有利于调节机体与药物平衡.

    作者:李轶群;钟启腾;孙惠华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康龙化成分析化学部副总裁苗文芳博士专访

    6月11日,康龙化成分析化学部副总裁苗文芳博士的专访在沃特世(Waters)公司北京分公司进行.苗博士向记者介绍,康龙化成早做国外药物化学合成方面的服务外包公司,从两年前,为适应国际药物研发趋势,开始做全面药物研发服务,包括药物设计,生物活性检测,药代动力学,合成工艺研发及放大生产,从研发到上市都提供外包服务.

    作者:顾静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95例口腔颌面部骨折的诊治及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应用钛板对口腔颌面部骨折坚固内固定后骨折愈合情况.方法:对95例4颌面部骨折行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治疗.结果:本组95例患者术后面部外形大多数满意,3个月复查X片或CT三维重建,骨折线对位良好,咬合关系恢复良好,张口度皆≥37mm.无感染病例,无排异及炎性反应.结论: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技术治疗颌面部骨折可获得良好的解剖复位和咬合关系.

    作者:周志国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心理护理在男性乳腺癌患者中影响的初探

    乳腺癌是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常见恶性肿瘤,女性多见,而男性乳腺癌非常少见,仅占男性恶性肿瘤的0.38%~1.50%,占所有乳腺癌的1%~2%[1].

    作者:朱小红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疗效比较

    目的:观察综合疗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远期疗效.方法:将12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综合治疗,对照组60例,给予西医基础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肾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显效、无效、总有效率为(41.7%、18.3%、81.7%),高于对照组(30.0%、36.7%、66.7%),(x2=3.86,x2=3.91,x2=3.94,P<0.05);治疗组用药后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积分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组.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作者:李丽娟;李琼;魏玲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关于改善医学生医患关系具体方法的研究

    医患关系是医务人员与病人在医疗过程中产生的特定医治关系,是医疗人际关系中的关键.加强学习与病人沟通的艺术,改善与患者沟通的技巧与策略,是建立良好医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的关键.

    作者:于泉;白山;刘显云;张淑萍;邹艳梅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监测血清CA125与早期先兆流产妊娠结局

    目的:探讨动态监测CAl25与早期预测先兆流产妊娠结局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选择孕6-8周的单胎妊娠孕妇118例,包括正常妊娠者(对照组)45例、先兆流产继续妊娠组55例,先兆流产妊娠失败组18例.测定其孕6、7、8周时的血清CA125,进行比对.结果:先兆流产失败组血清CAl25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先兆流产继续妊娠组P均<0.01.结论:测定血清CA125对预测先兆流产的妊娠结局有一定参考价值.

    作者:李红梅;臧灵琳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VCS技术和细胞形态学技术对正常WBC分类之比较

    目的:利用全自动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VCS技术和外周血片血细胞形态学技术对健康人群正常(WBC)进行分类比较,了解两种技术对正常WBC分类有无显著性差异,是否具有可比性.方法:随机抽取100例健康体检人群静脉血3ml,经EDTA-K2抗凝,而后经VCS技术和血细胞形态学技术对WBC分类检测出成熟中性粒细胞(N)、淋巴细胞(L)、单核细胞(M)、嗜酸性粒细胞(E)、嗜碱性粒细胞(B)各自的百分比后,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经两种技术对100例正常WBC进行比较其中性粒细胞(N)无显著性差异(P>0.05),淋巴细胞(L)无显著性差异(P>0.05),单核粒细胞(M)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VCS技术和细胞形态学技术对正常WBC分类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作者:何锡坤;王江峰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术前体位训练对经皮肾镜手术的重要作用

    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是理想的治疗肾、输尿管结石方法,由于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患者痛苦小,近年来已得到推广.选取合适体位建立适合通道是经皮肾镜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张倩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室温下呈罕见果冻状标本一例并文献复习

    室温下呈果冻状(或称凝胶状)的血液标本,在检验科较为罕见,国外报道不多[1,2],国内仅有1篇文献报道[3].对于这类标本,血浆难于分离且红细胞聚集,严重影响实验室对标本的检测.近期本实验室遇到1例.现对此病例进行报告并结合文献复习以提高对该类标本及疾病的认识.

    作者:罗建蓉;张敏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抗坏血酸对大鼠神经干细胞分化影响的体外实验探讨

    目的:探讨药物抗坏血酸对神经干细胞(NSCs)体外分化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和鉴定NSCs,细胞免疫学方法检测分化细胞中酪鲺酸羟化酶(TH)表达.结果:对照组、AA20μm、AA50μm、AA100μm、AA150μm诱导7d后TH阳性细胞分别平均为1.5%、3.2%、5.5%、5.7%.结果显示AA处理后NSCs分化细胞明显TH阳性细胞表达率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异(P<0.05).结论:抗坏血酸从体外对神经干细胞分化过程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作者:张敏娜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闭合性肾损伤的螺旋CT诊断及其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螺旋CT增强扫描对闭合性肾损伤的诊断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闭合性肾损伤的临床与CT检查资料.结果:螺旋CT增强扫描对肾损伤的诊断达100%.肾损伤可根据i临床与CT表现分为轻型、中型及重型三型.轻型及多数中型钝性肾损伤可经临床保守治疗治愈,少数中型肾损伤及全部重型肾损伤需外科手术治疗.结论:螺旋CT增强扫描对肾损伤的诊断分型及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胡少平;尹定尧;宋淮;周立强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急性脑血管病与症状性癫痫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急性脑血管病后癫痫的发生率,发作时间及类型、有关因素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除外引起癫痫的脑部其他疾病和代谢障碍疾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多发性脑梗塞.每例均经颅脑CT或MRI证实的急性脑血管病住院患者,随访其癫痫发作的情况.结果:本研究包括急性脑血管病患者522例,癫痫发生率为5.36%(28/522),各病种发生率分别为蛛网膜下腔出血19.35%(6/31).脑出血4.54%(10/220),脑梗塞4.43%(12/271)(其中脑梗塞9.08%,脑血栓形成3.98%,P<0.05).82.4%的癫痫与病发内两周后发作.癫痫发作的类型蛛网膜下腔出血以全身性发作为主,脑出血和脑梗塞以部分性发作为主.除蛛嘲膜下腔出血外,癫痫发作与病变部位有关,脑血栓形成患者可能与病灶大小有关.脑出血和脑梗摩合并癫痫一月内死亡率较未合并癫痫者为高.结论:急性脑血管病继发癫痫发生率为5 36%,多数于病后两周内发生,发生率以蛛网膜下腔出血为高.癫痫发作与病变部位有关,累及皮层或临近皮层者为多,可能与病灶大小有关.合并癫痫的脑血管病患者急性期死亡率高.

    作者:张聚斓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PCI术中替罗非班替代肝素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介入术中应用盐酸替罗非班部分替代肝素化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36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或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进行PCI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盐酸瞢罗非班组+部分肝索组(A组)与完伞肝索组(B组),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两组之间比较支架内急性、亚急性血栓形成无统计学差异(分别为1.52%vsl.43%,1.52%vsl.43%,P>0.05),出血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分别为2.65%vsll.43%,P<0.05).结论:盐酸替罗非班作为一种高效、高选择性的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抑制剂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部分替代普通肝素是安全而有效的.

    作者:王钢;张军;赵荣诚;袁琛;颜利求;曹绪芬;韩立宪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磁性附着体覆盖义齿的临床应用与效果评价

    目的:评价磁性附着体覆盖义齿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用磁性附着体为31例患者制作覆盖义齿共39副,同时以19例常规总义:齿患者作为对照.对治疗效果和义齿的固位、咀嚼、修复体使用情况的满意度等进行调查.结果:患者对磁性附着体覆盖总义齿效果满意,患者总体满意度高;应用磁力固位的覆盖义齿戴用后并发症较少.结论:应用磁性附着体可显著改善覆盖义齿的功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徐英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减压性骨坏死的影像学检查

    1888年Twyman首次报道沉箱作业工人股骨干坏死病灶,引起研究人员的注意,随着X线的发现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1911年首次用x线摄像检查到高压暴露引起的骨坏死,目前已有千例以上减压性骨坏死(Dysbaric osteoneerosis DON)的检查报道.

    作者:于庆华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外阴富于细胞性血管纤维瘤临床病理观察

    目的:探讨富于细胞性血管纤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外阴富于细胞性血管纤维瘤进行临床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镜下见肿瘤有薄层纤维包膜,由短梭形细胞和大量小至中等大小的血管构成,梭形细胞分布疏密不均,可见多核瘤细胞,血管壁增厚伴广泛玻璃样变,部分血管扩张.免疫组化:肿瘤Vimentin弥漫阳性,CD34弱阳性,EMA局灶阳性,而desmin,actin,ER,PR,S100,CD117均阴性.结论:富于细胞性血管纤维瘤是一种罕见的良性的间叶性肿瘤,应注意与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侵袭性血管粘液瘤,软组织多形性玻璃样变血管扩张性肿瘤等鉴别.

    作者:戴莉萍;赵妤;严常宝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子宫腺肌病保守性手术治疗20例分析

    子宫腺肌病用药治疗几乎无效,主要行子宫全部切除术或次全切除术,但由于患者较年轻对保留子宫欲望强烈,近3年来,我院对这些患者进行了保守性手术治疗,取得了比较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拜如霞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胰岛素抵抗大鼠心脏MMP-2、MMP-9、TIMP-1、TIMP-2及Ⅰ、Ⅲ型胶原的变化

    目的:观察单纯胰岛素抵(IR)大鼠心脏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摹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n酶组织抑制物1(TIMP-1)、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2(TIMP-2)及Ⅰ、Ⅲ型胶原的改变,探讨胰岛索抵抗状态下心脏间质纤维化的发生机制.方法:高脂食物喂养诱导胰岛索抵抗模型.测定大鼠体重(BW)、心脏重量(HW)和计算HW/BW;观察两组大鼠心脏组织结构:正糖高胰岛索嵌铗技术(EICT)检测两组大鼠胰岛素抵抗情况;RT-PCR测定两组大鼠MMP-2、MMP-9、TIMP-1、TIMP-2的mRNA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MMP-2、MMP-9、TIMP-1、TIMP-2和Ⅰ、Ⅲ胶原蛋白水平.结果:胰岛索抵抗大鼠GIR明显降低(P<0.01),体重增加(P<0.05).胰岛素抵抗大鼠心脏:HW和HW/BW高于正常对照组,光镜可见心脏间质纤维化改变.心脏Ⅰ、Ⅲ型胶原明显增多(P<0.05).胰岛素抵抗大鼠心脏MMP-2、TIMP-1的mRNA表达增加(P<0.05),MMP-9、TIMP-2的mRNA有增多趋势(P>0.05),但无统计学意义;TIMP-2的蛋白含量增加(P<0.05),MMP-2、MMP-9、TIMP-2有增多趋势,无统计学差异(P>0.05);胰岛索抵抗大鼠MMP-2,MMP-9与TIMP-1蛋白水平比值及MMP-2与TIMP-2蛋白水平比值降低.结论:胰岛素抵抗时大鼠心脏MMP-2、MMP-9表达增加.但TIMP-1、TIMP-2增加更显著;MMP-2、MMP-9、TIMP-1、TIMP-2的这种变化与胰岛素抵抗时心脏间质纤维化有关.

    作者:杨华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全脑血管造影41例围术期的护理

    目的:探讨对伞脑血管造影患者采取围术期全程护理干预的护理效果.方法:将我院2008年3月-2009年2月进行全脑血管造影的患者41例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n=20)和全程护理干预组(n=21),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全程护理干预组患者的成功率为100.0%,常规护理组为95.0%;全程护理干预组患者疼痛程度低于常规护理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脑血管造影患者采用围术期全程护理十预护理效果满意,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作者:卢玉敏;虞焰;孙悦;郭忠宝;龚爱军 刊期: 2009年第07期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