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两种降胆固醇药将合二为一

关键词:
摘要: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相关文献
  • 口服降糖药的临床应用及药理学评价

    目的:了解口服降糖药在本院的临床应用情况及用药趋势.方法:对本院2000~2002年口服降糖药的用药频度、购药金额、每日药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口服降糖药有14种,DDDs排序在前的是价廉的药物;合资药购药金额高于国产药购药金额.结论:口服降糖药的临床应用基本合理.

    作者:程建娥;李静;张向明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2003年作者索引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老年性痴呆的药物治疗和药物作用靶位

    老年性痴呆(AD)是一种发病原因尚不清楚的神经元退行性变疾病,分家族性AD(FAD)和散发性AD(SAD),前者由基因突变引起,已知有β-APP(β-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和早老蛋白1和2,基因突变使发病年龄提前,通常在50岁左右,可早到30岁左右,SAD常在65岁之后.老年人群中AD患病率约5.2%,估计全国AD病人超过600万.

    作者:盛树力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伏立康唑用于食道念珠菌感染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抗血小板及抗凝治疗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NSTEMI)及ST抬高的心肌梗死(STEMI).其药物治疗进展很快,治疗指南主要是根据处理不同类型ACS的大型临床试验来制定的.

    作者:马宏;杨玲;刘肆仁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结肠时滞释放给药系统研究新进展

    口服给药是方便的给药途径,口服给予传统剂型通常在胃肠道溶解,药物在胃肠道的吸收主要依赖于其理化性质.但是当药物需要在直肠靶向释放或需被保护免遭上胃肠道破坏时,直肠靶向给药系统会比上胃肠道释放的药物提供很多优势.

    作者:崔一民;鲁云兰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胸腔镜下胸间盘摘除手术成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中国人血小板膜糖蛋白Ibα基因VNTR多态性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关系

    目的:探讨血小板GPIbα基因VNTR多态性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关系.方法:入选135例经冠状动脉造影及临床诊断为ACS患者,PCR扩增目的DNA,采用SDS-PAGE进行VNTR多态性检测,与对照组比较有无差异.135例中39例住院期间发生心脏缺血事件,比较有事件组和无事件组VNTR多态性.结果:①VNTR多态性存在5种基因型:AB、AC、BB、BC和CC,未发现含D等位基因的个体;②基因型(AB+AC)和BC在ACS组中较对照组多见,但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A等位基因频率在ACS组有较高趋势(OR:1.56),但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5种基因型和3种等位基因的OR值无显著性意义;③发生院内缺血事件组AB基因型较无事件组偏多,但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各基因型不是影响缺血事件的独立变量.根据OR值可以发现重复序列数越多的等位基因,其频率在有事件组就越高的趋势(ORc:0.72;ORB:1.33;ORA:1.50),但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血小板GPIbα巨糖肽区域的VNTR基因多态性与ACS间无显著相关性,对中国人ACS患者住院期间联合终点的发生无显著影响.

    作者:于泓;倪永斌;胡大一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管理办法(试行)》公布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全国血细胞计数室间质量评价进展和存在的问题

    从1989年全国血液学室间质评活动开展以来,至今已有11年时间.在此期间,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NCCL)增加了质评活动开展的项目,扩大了质评参加实验室的规模、改进或完善了质评方案,各个项目的质评成绩有了改善或明显提高.

    作者:彭明婷;谷小林;申子瑜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从TAXUS-Ⅳ研究看药物涂层支架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价值

    近年来,冠心病的介入治疗发展迅速,以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为主线的干预措施是冠心病介入技术的主要进展.介入干预后靶血管或靶病变的再狭窄一直是介入治疗面临的重要研究课题,支架的应用虽减少了单纯球囊成形术时代因血管急性闭塞而需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需求、并一定程度的降低再狭窄发生率,但它并没有消除再狭窄,相反,处理支架内再狭窄问题更为棘手.

    作者:赵明中;胡大一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长期口服胺碘酮预防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有效性、安全性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长期口服胺碘酮预防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及与疗效有关的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对30例阵发性房颤病人进行随访观察.并对胺碘酮的疗效与多项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在平均随访(25.7±25.2)个月期间,胺碘酮的有效率为76.7%(23例有效);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3.3%(7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房颤的自主神经类型是胺碘酮疗效的独立预测因素,胺碘酮控制交感神经型房颤的有效率是迷走神经型房颤的6.33倍(P=0.05);而房颤病程、左房内径大小等因素与胺碘酮控制房颤的疗效无显著性关系.结论:长期小剂量胺碘酮可有效地预防阵发性房颤的复发;尽管严重的毒副作用少见,但仍应注意观察其对心、肺等器官的不良作用;胺碘酮可能更适合于交感神经型房颤的预防.

    作者:李奎宝;胡大一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AHA肾动脉血管成形的临床试验指南(2)

    3.3.2对血管成形技术的报道3.3.2.1经皮腔内肾动脉血管成形和支架置入文献中已有大量的腔内肾动脉成形和支架置入的报道.报道时应描述操作的细节,特别是与以前的报道有差异的地方.需要注明与特有的操作直接相关的并发症(如指引导管损伤),以便对不同技术加以比较.

    作者:杨进刚;胡大一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国家严禁血液等人体物质随意出境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快速床旁检测脑钠素对心力衰竭患者危险分层及预后的评价

    目的:通过快速床旁检测心力衰竭患者血中脑钠素(BNP),对比研究BNP对心力衰竭患者早期诊断、危险分层及预后评价的价值.方法:入选2002年7月~2003年2月心力衰竭患者32例,非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NYHAⅠ级)13例.即刻床旁抽血查血浆BNP浓度并行心脏超声检查.同时观察入院时血压、心率、肺部罗音和住院期间及出院后一个月内不良事件.结果:(1)冠心病、高血压、风心病导致的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浆BNP浓度都明显增高,但互相之间无明显差别;(2)BNP浓度增高程度与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成正相关;(3)BNP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76,P值<0.001),与左室舒张末径(LVDD)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99,P值<0.001).(4)BNP值为97.5pg/ml时,其预测心力衰竭的敏感性为90.6%,特异性为100%.(5)BNP浓度严重升高患者,死亡率及再住院率明显升高.结论:快速床旁检测血浆中BNP浓度是早期诊断心力衰竭的一项重要的检查手段;血浆BNP浓度高低可能是对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及预后评价的一项重要指标.

    作者:李明昌;王明生;肖毅;王河;洪衡;罗静;杨光;谢东晓;吕健;项志敏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诊疗进展

    1.概述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是指在某些特定情况下肺动脉压力升高超过正常[30/18(20)mm[Hg]范围的一种病理生理改变.肺动脉高压可由下列原因引起:先天或后天性心脏病、肺部疾患、肝或门脉系统疾病、全身性肉芽肿病、胶原性疾病、血栓栓塞、某些药物及缺氧等,还包括肺毛细血管及肺静脉的压力升高所致的肺动脉高压.

    作者:张维君;赵迎新;马涵英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两种降胆固醇药将合二为一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基因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血透患者一氧化氮、内皮素影响的研究

    目的:探讨基因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对维持性血透患者血管活性物质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的影响.方法:将长期规律性血透尿毒症患者80例分为血液透析应用rHuEpo者(HDepo组n=43例),血液透析不应用rHuEpo者(HD组n=37例),根据血压情况两组再分为HDepo高血压亚组(HDepo-1组,n=23)、HDepo血压正常亚组(HDepo-2组,n=20)和HD高血压亚组(HD-1组,n=19)、HD血压正常亚组(HD-2组,n=18).另选尿毒症未透析患者20例(NHD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0例、健康对照组34例(CON组).HDepo组患者均接受rHuEpo治疗3个月以上,用比色法测定血NO水平、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ET-1水平.结果:尿毒症未透析患者血清NO、ET-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尿毒症透析患者血清NO、ET-1浓度较正常对照组高,P<0.001,但经透析治疗的尿毒症患者与尿毒症未透析者比较,血清NO水平较未透析者低、血清ET-1水平较未透析者高,P<0.05;HDepo组经rHuEpo治疗3月后,血NO浓度降低,血ET-1浓度增高,与用药前及对照组比较,P<0.05.且用rHuEpo治疗后,HDepo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均较HD组高,P<0.001,血压增高与血NO浓度的降低、血ET-1浓度增高有相关性.结论:rHuEpo可使尿毒症透析患者血NO浓度降低、血ET-1浓度增高,rHuEpo致高血压与血NO浓度降低、血ET-1浓度增高有一定的关系.

    作者:王彩丽;马晓兰;尹美丽;乔青;佟光明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儿童白血病药物开发成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全球新抗丙肝病毒药物在华上市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6期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