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吴海英;吴爱丽;马丽媛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 angiotensin system,RAS)是由一系列酶、肽类激素及其受体所组成,除参与调节水电解质平衡外,对心血管系统功能亦发挥十分重要的影响[1].
作者:温绍君;王金城;张维君;周其文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考察情绪抑郁在老年住院病人中的发生情况及其特点.方法:运用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冠心病人32例,脑血管病人27例,肺部感染病人24例及正常对照30例进行测评与对比分析.结果:情绪抑郁的检出率及其等级分布呈现出不同特点.冠心病人中的抑郁检出率为34.4%,中度抑郁占27.3%,无重度抑郁;脑血管脑血管病人组的检出率为37%,而且中度及重度抑郁占%;肺部感染组病人的检出率为25%,无中度和重度抑郁;正常对照组的检出率为13.3%,无中度及重度抑郁.结论:内科老年住院病人情绪抑郁的发生率较高,而且中度及重度抑郁较多见,应引起临床工作者的关注,在治疗躯体疾病的同时应重视抗抑郁治疗.
作者:赵玮;宋以信;李湘燕 刊期: 2001年第03期
近年来随着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发生发展机制研究的逐步深入及国际上大规模、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的实证,对CHF治疗从概念到临床应用方面都与以往有了显著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下面两个方面:
作者:宿燕岗;葛均波;胡凯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检验医学是临床诊断和治疗决策的重要环节,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检验医学技术得到迅速发燕尾服,但检验医学作为一个学科,在我国还有许多有待完善的地方.一是与国际接轨方面,二是与临床的结合,三要按循证医学的概念和模式指导检验医学的理论、实践、学科发展和定位.
作者:许俊堂;胡大一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术期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动态变化,并探讨其病理意义,以期提出更完善的治疗措施,提高手术疗效.方法:我们随机选择了32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病人,分别于术前、麻醉诱导期、阻断升主动脉后、开放升主动脉后、手术结束时以及术后2h、8h、24h等8个时相采集患者血样.TNFα血浆浓度应用放射免疫方法进行测定.结果:TNFα水平在阻断升主动脉后明显升高(较术前和麻醉诱导期,P<0.05),开放升主动脉后继续上升,并达到峰值,后呈下降趋势,但至术后24小时仍维持在较高活性水平(较术前,P<0.05).开放升主动脉后心肺再灌注时TNFα浓度显著高于开放前阻断升主动脉后(P<0.05).结论: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再灌注损伤触发TNFα大量释放,由于TNFα介导的炎症反应对手术预后的不良影响,拮抗其效应是心肺保护的重要策略.
作者:孙海霞;温绍君;王金城;张忱;文杰;张维君;周其文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PTCA对不稳定心胶痛患者QT和JT离散度的关系.方法:测定45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心绞痛组)PTCA术前后QT离散度(QTd)和JT离散度(JTd),同时以45例冠脉造影正常者为对照(对照组).结果:心绞痛组PTCA术后QTd和JTd显著减小(P<0.01),对照组冠脉造影术前、后QTd和JTd无显著改变;心绞痛组PTCA术前与对照组比较,QTd、JTd显著增加(P<0.01).结论:不稳定心绞痛患者PTCA术前QTd、JTd减少.
作者:林宏伟;胡大一;贾三庆;李田昌 刊期: 2001年第03期
非甾体抗炎药具有抗炎镇痛及消化道损害等双重作用,通过数十年的努力,科学家终于发现并了解了COX的两种异构酶,并以COX-2为靶标寻找选择性抑制COX-2的药物.近在北京上市的塞来昔布具有不良反应低的特点.
作者:严宝霞 刊期: 2001年第03期
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的价值尚未确定,而副作用特别是胃肠道出血并不少见.近的证据提示,小剂量或改良剂型(如肠溶片)的做法仍然不能降低出血危险性.因此,应该根据每一位患者的具体情况(特别是发生心血管病事件的绝对危险性)进行得益-危险分析,决定是否采用阿司匹林预防性长期治疗.
作者:施仲伟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甘露醇作为渗透性利尿剂是目前国内外治疗急性脑卒中控制脑水肿的常用药物,但使用剂量过大,时间过长,可致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本文报告了21例因使用甘露醇而致ARF的病例,并对其产生机制及处理进行探讨.
作者:梁春铭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晕厥(syncope)是指各种病因导致的突然、短暂的意识丧失和身体失控,既而又自行恢复的一组临床表现.典型的晕厥发作时间短暂,意识丧失时间很少超过20~30秒.部分晕厥发作之前出现头晕、耳鸣、出汗、视力模糊、面色苍白、全身不适等前驱症状,此期称为前驱期.发作之后出现疲乏无力、恶心、呕吐、嗜睡、甚至大小便失禁等症状,称之为恢复期.因此,晕厥的整个过程可能持续数分钟或更长.晕厥通常不会产生逆行性遗忘,且定向力和正确行为常迅速恢复.晕厥应与癫痫发作、睡眠障碍、意外事故、精神病等真正的引起意识丧失的疾病相鉴别.
作者:秦绪光;侯彬;胡大一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改良乳鼠心肌肉细胞培养的方法,提高心肌细胞的单细胞收获率、存活率及搏动率.方法:在Simpson培养法的基础上探讨一种新的改良法,并将两种方法进行比较.结果:单细胞收获率1.60×106个/心脏;分离、消化后即刻、第5日及第8日的细胞布活率分别平均为(76.08±25.48)%、(93.32±28.67)%及(91.89±26.94)%;第5日及第8日的细胞搏动率分别平均是(91.63±25.33)%及(90.69±20.61)%,上述各项指标均高于Simpson法.结论:用改良法培养乳鼠心肌细胞时,单细胞收获率高、细胞存活率、心肌细胞和非心肌细胞分离彻底、心肌细胞纯度高.
作者:沈静;谢苗荣;徐雍;卢炎;沈潞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近几年来,国内外大型心血管病随机临床试验进展迅速,为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提供了证据.部分试验简介如下:1.高血压试验硝苯地平控释片高血压干预试验(INSIGHT)入选55~81岁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 321例,随机用硝苯地平控释片(30~60mg/d)或利尿剂(双氢克尿塞25mg/d+咪吡嗪25mg/d),治疗随访4年.结果,硝苯地平控释片组总死亡率(4.8%)与利尿剂组(4.8%)相似,脑卒中事件(6.3% vs 5.8%)也无明显差别.
作者:王文;吴海英;吴爱丽;马丽媛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卡维地洛是一种新型非选择性亲脂性β-阻滞剂,同时兼有β1、β2和α1-阻滞效应,扩张血管,而无内源性拟交感活性.新近的研究资料证实,卡维地洛对于轻至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有明确降低效果,与其它β-阻滞剂、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双氢克尿噻的降压效果相似.美国卡维地洛心力衰竭研究、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心力衰竭研究结果进一步确证了卡维地洛治疗轻至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地位,同时卡维地洛对缺血性心脏病也有明确的治疗效果.
作者:陈晓燕;李瑞杰;胡大一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美国心血管病协会(AHA)和中国心血管病协会于2000年11月在美国新奥尔良举行会谈,参会的人员主要有AHA Sidney C.Smith教授、UNC医学院科学主任Rodman D.Starke博士、中国上海医科大学中山医院心内科朱骏仁教授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胡大一教授.此次会谈旨在探讨在心血管疾病防治方面所能做的努力,以及两个组织可能的合作领域.以下是会议发言及讨论纪要:
作者:陈江天;胡大一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头孢呋辛(Cefuroxime)为第二代头孢菌素,可供临床应用的剂型主要有注射剂和口服剂型,其成份分别为头孢呋辛钠(Cefuroxime sodium)和头孢呋辛酯(Cefuroxime axetil).头孢呋辛对大多数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细菌以及部分厌氧菌引发的感染都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临床上广泛用于各类感染和手术预防治疗.
作者:阎志刚;邓宝军;李蜀巍;杨加伦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评价国产多沙唑嗪片剂口服的耐受性,为临床应用的剂量范围提供依据.方法:24例健康成年人,随机分为五组,分别单次口服1mg、2mg、4mg、6mg或8mg多沙唑嗪片,观察服药前、服药后2、4、6、8、10和24小时的坐、卧、立位血压、心率变化及不良反应,服药前及服药后24小时化验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心电图.结果:多沙唑嗪2~8mg口服均有明显降压作用.体位性低血压是其主要不良反应,总发生率达70.83%,伴随头晕、恶心、心悸、耳鸣等不适,发生率与用药剂量明显正相关.6mg组发生晕厥1例,平卧后意识立即恢复,无后遗症状.其他不良反应有头痛和鼻塞,均轻微.在试验剂量范围内对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血WBC有轻度降低.结论:多沙唑嗪口服推荐2~4mg,每日1次.首次服药注意体位性低血压发生.
作者:王鸿懿;孙宁玲;郭实;胡大一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一氧化氮(NO)是体内的一种重要生理功能调节物质,可调节血管扩张和神经传导等多种功能.在病理情况下,高浓度NO对人体可以有益(如抗菌、抗寄生虫和抗病毒),也可以有害.因此,NO可说是一柄双刃剑.临床上应注意将NO水平负面作用减至小,而将其有利作用发挥至大.本文重点介绍了近支持引起完善的内源性NO产生的调节机制的复杂性的有关证据.
作者:郭荣惠;王振纲 刊期: 2001年第03期
近公布的第六届美国胸科医师学会(ACCP)关于抗栓治疗共识会的建议中例举了1998年上次共识会以来抗栓药物治疗的七项新进展:1.低剂量(80~325mg)的阿司匹林与较大剂量(500~1 000mg)防治脑血管疾病同样有效.
作者:胡大一 刊期: 2001年第03期
1999年7月24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的国家非处方药目录(第一批)西药部分中,第一号药物就是布洛芬(Ibuprofen).布洛芬是一个已使用多年,久经临床经验的老药.其化学名为2-(4-异丁基苯基)丙酸,属丙酸衍生物,通过化学合成制备.中国药典1995年版收载有布洛芬片(0.1g,0.2g)和布洛芬缓释胶囊(0.3g)两种剂型.目前国内市场供应的有片剂、缓释片、缓释胶囊剂、颗粒剂、口服溶液剂、乳膏剂、栓剂、搽剂等剂型,由数十家药厂生产.
作者:苏怀德 刊期: 2001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