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义华
目的 探讨分析某三甲医院的暴力发生情况以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将该区2013年1月—2017年1月的某三甲医院的460名医护人员进行集体分析,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某三甲医院医护人员的社会学资料、暴力事件情况、医务人员对工作场所暴力认知和态度、所在医院预防工作场所暴力的态度及措施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460名入选人员中有217名存在暴力发生情况,其中暴力发生率为47.1%,448名医护人员认为,医院应该加强管理,杜绝暴力事件发生.就影响暴力事件发生情况而言,医护人员的年龄、民族、婚姻状况以及是否独生子女、工作部门等与暴力事件的发生率无关,而医护人员的性别、学历以及应对方式、职称等与暴力事件的发生率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措施实施后,医院相关人员对于暴力事件的认知度提高,实施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有很多暴力事件发生,其中医护人员的性别、学历以及应对方式、职称等是影响暴力事件发生的主要因素,严重影响医护人员的身体健康,但是针对工作场所暴力情况进行全方位分析,掌握现况,并且根据调查的现况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可以提高医院相关人员的认知度,减少医院暴力事件的发生.
作者:赵金币;戚霁 刊期: 2017年第34期
目的 探析强化手术室消毒隔离管理对于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 该院从2016年7月实施手术室强化消毒隔离管理,比较强化前(2015年7月—2016年6月)以及强化后(2016年7月—2017年6月)一年时间内不同时间室内细菌变化情况、感染发生情况、感染病原菌分布情况.结果 强化后在手术开始前30 min、手术开始后30 min及手术结束时室内空气培养菌落数少于强化前;强化后感染发生率为0.17%,强化前感染发生率1.17%.结论 手术室强化消毒隔离管理能够减少各个时间手术室细菌数,明显降低感染发生率,值得广泛应用.
作者:赵静;郝婷婷 刊期: 2017年第34期
目的 探析护理质量管理中应用5s管理的实际效果.方法 对该院2016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200例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即参照组(n=100)、研究组(n=100).参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管理,研究组患者应用5S管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态度、操作技能、健康教育的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态度、操作技能、健康教育的评分分别为(93.3±7.2)分、(95.5±7.3)分、(94.0±6.3)分,显著高于参照组患者的(90.1±6.3)分、(92.4±6.9)分、(91.7±6.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9.0%,显著高于参照组患者的9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质量管理中应用5S管理的实际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与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林鹿;林鹤 刊期: 2017年第34期
目的 探讨和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在产科护理管理中实际应用和应用效果.方法 该次研究选择2014年8月—2017年8月间在该院产科治疗的产妇(140例)当成研究对象,依据产妇的入院顺序分成甲组、乙组,每组产妇70例.对甲组产妇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对乙组产妇实施传统护理管理,评价甲乙两组产妇满意情况、护理风险事件.结果 甲组产妇的护理服务质量优良率、治疗效果优良率、医院设备环境优良率、整体总满意度、意外事件发生率、护理纠纷发生率以及护理缺陷发生率都显著优于乙组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产科护理管理中护理风险管理可提高产妇的满意程度,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
作者:庞秀香;王秀平 刊期: 2017年第34期
目的 探究分析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培训对低年资护士护理核心能力的干预意义.方法 该研究中的观察对象均为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期间该院护龄小于5年的低年资护士,共计30名.使用抽签的方法将护理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与观察组均占15名.对照组护士实施传统培训,观察组护士在此基础上,加以OSCE培训,对比两组护士培训的结果 .结果培训后,观察组护士的核心能力得分(178.66±17.46)分、一般自我效感得分(36.48±5.64)分、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96.84±3.33)分,均较培训前以及对照组更高(P<0.05);观察组护士的问诊、查体、病理诊断、医嘱执行、技术操作以及意外状况应付成绩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OSCE培训模式应用于低年资护士中,可有效提高其护理核心能力,将护理质量提高,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郭斌;于晓敏 刊期: 2017年第34期
随着我国公共医疗卫生事业改革步入深水区,医院的改革也步入了关键时期.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是医院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样面临新机遇、新挑战.如何提升现有人事档案管理的工作质量,创新管理工作方式方法,使之更加规范标准、更加科学有效地为医院一线医疗工作服务,值得所有参与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干部职工进行进一步的有益探讨.该文是笔者在该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实践中总结的对创新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几点看法.
作者:任璐;王伟;宋晓玲 刊期: 2017年第34期
目的 探讨智能化管理优化临床麻醉药品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时间段,分析不同科室手术室内麻醉药品的管理情况,其中常规组科室选择一般的人工管理模式,实验组科室采用智能化管理模式,对比两个科室的管理效果.结果 比较实验组与常规组科室的阿片类药物使用率分别为70.00%与71.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科室的登记漏记率、处方修改率均为0.00%,均明显低于常规组,且实验组的核对消耗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与常规组的修改处方次数分别为0次与152次(P<0.05),常规组科室需要花费更多的人力与时间成本.结论 采用智能化管理模式对麻醉药品进行管理的效果显著,便于降低处方修改率、登记漏记率,节约成本,值得采纳.
作者:白鹤;朱昆 刊期: 2017年第34期
于综合性医院而言,重点学科建设是其在新时代背景下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因为重点学科建设成功与否,直接反映了该综合性医院整个的学术地位、医疗水平和在医疗领域中的影响力及竞争力.基于此,该文分析了综合性医院重点学科建设的重要意义,同时阐述了综合性医院重点学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后结合多年工作经验与实际,提出了一些有效的重点学科建设策略.旨在推动综合性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杨莉;徐晋珩 刊期: 2017年第34期
目的 分析山西省临床路径现状,对其实施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采用现成资料分析法对山西省临床路径进行统计描述和分析.结果 二级医院的入组率高于三级医院,各地市全覆盖;专业与病种数量开设少;实施临床路径后,缩短了住院天数,提高了医疗质量,保证了医疗安全;平均住院费用依然很高.结论 实施效果显著,应进一步控制医疗费用的花费,对临床路径进行精细化管理.
作者:汪杨;王艳卓;李建涛;李莉 刊期: 2017年第34期
在医疗模式的发展和变革的今天,临床医学教育已经陷入了空前困境,传统床边式与师徒式的教学方法无法达到标准化,也无法保证质量.对于医学教学来说,模拟教学方法的意义和价值逐渐凸显出来.该文将针对目前麻醉学教育中的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总结和归纳,同时对现代医学模拟教学进行综述,以模拟教学的实践为依托进行麻醉学的模拟教学应用分析.
作者:李丹 刊期: 2017年第34期
近年来,PBL教学法已广泛应用于外科、内科、儿科、妇产科等多种科室的临床护理带教中,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其不仅能有效提升护理带教的教学质量,同时还有助于激发护理医学生或实习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有助于提高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能够为临床护理部门输送大量的专业化有效人才.然而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目前PBL教学法在我国临床带教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该文主要概述了PBL教学法的概念、优势、应用存在的问题以及在临床带教过程中的具体应用和评价,旨在使更多的临床带教工作者能够认识到PBL教学法的优势.
作者:徐婷婷 刊期: 2017年第34期
目的 分析儿科医疗资源配置对婴儿死亡率的影响.方法 于2016年12月对太原市9个区的儿科医疗资源配置情况加以调查,选用Spearman相关分析,对2016年每100 km2儿科机构数量、儿科医生数量、儿科护士数量、儿科床位数量及婴儿死亡率分析,探讨儿科医疗资源配置对婴儿死亡率的影响.结果 儿科机构数、医生数、护士数、床位数等,与2016年婴儿死亡率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84、-0.632、-0.612、-0.536,(P<0.1).太原市儿科医疗资源配置与婴儿死亡率成负相关关系(P<0.1).结论 地域面积和人口面积下的儿科医疗资源配置,对婴儿死亡率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应加强对人口所在区域内儿科医疗资源的配置,降低婴儿死亡率.
作者:叶晓光;郑建中 刊期: 2017年第34期
许多医院虽然对于妇科护理给予了极大关注,并不断改善护理条件,可是仍有着不少潜在的安全隐患,对护理安全产生很大的威胁,易于引起安全问题,使得医患之间会出现护患纷争.妇科护理过程中常见的护理安全隐患是机械性损伤、药物性损伤、患者身心状况变化而引起的安全隐患等.产生妇科护理安全隐患的主要原因是医院对于妇科护理安全工作没有足够的重视、医护人员的人力不足,经常出现各种失误,患者自身不配合治疗和护理,影响治疗的效果等.妇科护理安全隐患的主要应对策略是改善医院的护理条件、增强护理人员业务素质,并教育患者增强自身安全防范意识.
作者:马征群 刊期: 2017年第34期
目的 探讨风险管理小组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作用.方法 该研究回顾分析该院儿科2016年6月—2017年1月收治10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接受风险管理小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8%,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0%,实验组患者临床护理后焦虑评分结果显著降低,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儿科患者临床护理后,生活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和治疗性护理等护理质量评分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儿科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管理小组措施,能够显著提高患儿的护理质量和满意度,因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周姚;胡秀琼 刊期: 2017年第34期
社会的发展需要创新,教育的进步离不开创新.在全球化进程中,教育者如何能在蒙授护理学本科生中普及运用第二课堂,有效提高开展第二课堂的可行性,不断加强第二课堂活动的创新,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护理人才,要不断探索的课题.基于此,该课题以开展第二课堂教学活动的2015级护理学(蒙授)本科班学生和没有开展第二课堂教学活动的2014级护理学蒙授班学生为研究对象,以具备一定的工作基础和课题研究能力的教师作为课题申请人和课题组成员.课题研究具备一定的科学性和应用价值.
作者:包海蓝 刊期: 2017年第34期
目的 探讨工作坊模式在儿科护士急救技能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1—2016年参加工作30名护士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运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服务,实验组患者运用接受作坊模式,先评估培训人员的现状,成立工作坊小组,制定培训计划和流程,按工作坊模式进行急救技能培训,分析两组专业知识、技能和配合能力.结果 培训前,两组考核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实验组考核成绩较对照组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儿科护士急救技能培训期间应用工作坊培训模式法,效果显著,在激发护士对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的同时可以促进低年资护士急救技能水平的提升.
作者:谭秋萍;谭丽莉 刊期: 2017年第34期
目的 完善医院管理,减少拒付,合理使用医保基金.方法 统计分析历年医保拒付数据及医保政策,与各方面沟通查找原因.结果 通过分析得到医保拒付产生的原因及医保拒付对医疗保险机构、医疗机构、患者三方产生的影响.结论 医保拒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很多都是医疗保险机构及医院管理不足导致的,通过拒付能发现很多问题,通过解决这些问题促进各方面的发展和进步.
作者:邓志勇;文光慧;李诚 刊期: 2017年第34期
目的 探讨PBL教学模式在呼吸科护理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在该院呼吸科带教的38名护理实习生,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9名.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法带教,研究组则采取PBL教学模式带教,比较两组实习生的教学效果.结果 研究组的理论考试成绩、实践操作成绩、病例分析考试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呼吸科护理的临床教学中应用PBL教学模式,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其护理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的掌握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从而进一步提高临床带教水平.
作者:朱晓旭 刊期: 2017年第34期
目的 分析2014—2016年户籍为如东县20世纪70年代出生的肺结核患者疫情分布情况,探讨形成的原因和采取的措施.方法 从国家结核病信息系统中导出户籍为如东县肺结核患者,重点分析20世纪70年代出生的患者性别、年龄、职业、初治复治分布,并与同期其他出生年代的肺结核患者比较.结果 如东县20世纪70年代出生的肺结核患病在同期不同年代出生的肺结核患者中患病比例低,属于青壮年肺结核患者,农村结核患者占83.10%,以初治涂阴肺结核为主,女性肺结核患者略高于男性患者,不同于其他年代出生的肺结核患者男性高于女性比例.结论 20世纪70年代出生的肺结核患者发病相对其他年代出生的患者少,可能与当地的计划生育有关.70年代出生的有以2胎为主同一个地区同一年代段出生的结核患者有其共有的特征,做好个案调查,了解这个人群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做好这个年龄段发病前的健康教育宣传和预防体检.其他出生年代肺结核发病可以借鉴20世纪70年代出生肺结核调查情况做统筹分析和应对措施,降低一个地区的结核病总的发病率.
作者:徐衡 刊期: 2017年第34期
目的 分析医院高危药品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风险防范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6年10月—2017年2月高危药品管理存在问题,并针对相关问题给予风险防范措施干预,观察医院高危药品管理后(2017年3—8月)护理人员高危药品管理情况以及护理人员对高危药品相关知识知晓情况.结果 医院高危药品管理风险防范措施干预前高危药品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医嘱错误、高危药物储存不当、高危药物放置不当,高危药品标识不当、高危药品使用不规范等,医院高危药品管理后高危药品管理质量明显提高,护理人员对高危药品相关知识知晓得分由(65.1±2.8)分提升至(85.4±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O5).结论 医院高危药品管理给予针对性风险防范措施干预可有效提高管理质量,减少高危药品管理过程中问题发生率,提高护理人员对高危药品相关知识的了解.
作者:陈金霞 刊期: 2017年第3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