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液氮冷冻联合薄芝糖肽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观察

傅超华;丘卫荣

关键词:液氮冷冻治疗, 薄之糖肽, 尖锐湿疣
摘要:目的 探讨液氮冷冻联合薄芝糖肽治疗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尖锐湿疣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其中30例采用液氮冷冻联合薄芝糖肽治疗为联合组,30例患者仅采用液氮冷冻治疗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2周、1个月、3个月复诊,联合组复发率分别为16.7%, 6.7%,10.0%,对照组分别为20.0%,13.3%和36.7%,治疗后2周和1个月比较,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液氮冷冻联合薄芝糖肽治疗尖锐湿疣,能够显著提高痊愈率,降低复发率.
中国医药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早期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早期高容量血液滤过(HVHF)对感染性休克患者患者疗效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10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容量复苏,观察组在容量复苏基础上行床旁高容量连续性静一静脉血液滤过,至少3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d、7d进行APACHE Ⅱ及SOFA评分;随访患者28d生存及死亡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1d无死亡病例;3d时,对照组死亡2例,观察组死亡3例;7d时,对照组死亡7例,观察组死亡4例.随访至28d,对照组死亡14例,观察组死亡7例,观察组28 d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4%(7/50)比34.0%(14/50),x2=4.242,P<0.05].两组治疗前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3d后和治疗7d后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期评分,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VHF可改善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延长IHVHF时间可以降低28d病死率.

    作者:林峰;谭海涛;梁春华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ANGPTL3与整合素β3在肾病大鼠足细胞共定位关系的研究

    目的 本研究旨在了解ANGPTL3分子在肾病大鼠足细胞分布情况基础上,探讨ANGPTL3与整合素β3在足细胞分布关系.方法 分组:正常SD大鼠20只和36只阿霉素肾病大鼠.肾病大鼠在造模第0天一次性尾静脉注射阿霉素7mg/kg造模.胶体金标记ANGPTL3检测正常及肾病大鼠足细胞ANGPTL3,电镜下观察胶体金颗粒在足细胞的分布特点.免疫荧光双标法进一步分析肾小球整合素β3与ANGPTL3的共定位情况.结果 (1)阿霉素造模后第14天SD大鼠开始检出蛋白尿,至造模第28天蛋白尿达峰值,血脂升高显著,符合肾病特点.(2)正常大鼠肾小球几乎不表达ANGPTL3胶体金颗粒,仅在部分足细胞胞浆中可见少量表达.肾病大鼠肾小球胶体金颗粒特异表达在足细胞,但系膜细胞及内皮细胞均未见表达.高倍镜下观察可见,胶体金颗粒在肾病足细胞的足突部存在显著高表达,而在足体及突起部无明显表达.(3)荧光显微镜下可见ANGPTL3与整合素β3的荧光信号均主要集中于肾小球足细胞,分析显示良好重合现象,提示二者在足细胞有共同的亚细胞定位.结论 ANGPTL3在阿霉素肾病大鼠中存在高表达,主要表达在足细胞的足突部位,该分子的在足细胞的表达部位与整合素β3存在重合情况.

    作者:高霞;雷晓燕;陈军辉;崔维静;罗璇;刘姝娆;索艳红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NOD1和NOD2介导的信号通路研究进展

    NOD样受体是一类新型胞浆内的固有免疫模式识别受体,在自身免疫调节中起重要作用,一旦被激活,这些分子触发细胞内信号通路,导致激活转录反应,终在一个炎性基因子集上表达.在本文中,我们将专注于NOD1 和NOD2在识别和响应细胞内的病原体(包括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菌)的作用,以及它们在非肽聚糖含有病原体(例如病毒和原生动物寄生虫)的信号应答.

    作者:郑媛;安丽;仇杰;施玮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芬太尼联合布托菲诺超前镇痛在胃肠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芬太尼联合布托菲诺超前镇痛在胃肠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佛山市顺德区均安医院2009年8月~2013年8月行胃肠开腹手术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A、B、C、D四组,每组30例,常规麻醉诱导、维持,各组分别在术毕前30min给药进行超前镇痛,A组给予芬太尼0.2mg,B组给予布托菲诺5mg,C组给予芬太尼0.1mg+布托菲诺2mg,D组给予相等容积的生理盐水.观察并记录患者苏醒与拔管时间,Ramsay评分法行术毕清醒评估,采用VAS评分评价患者术后镇痛效果,记录患者术后6、12及24h生命体征,比较各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D组比较,B组患者苏醒时间(27.4±5.2)min与拔管时间(31.3±5.8) min均明显延长;A、B、C组患者拔管时及拔管后10min Ramsay评分均明显高于D组, B组患者出PACU时Ramsay评分高于D组;A、B、C三组患者各时点VAS评分均低于D组,术后6h MAP、HR均低于D组,术后12h MAP低于D组,A组患者术后6h SpO2明显低于其余各组;A组有4例患者发生恶心呕吐,4例患者发生呼吸抑制,6例患者发生皮肤瘙痒,B组有4例患者发生头晕,6例患者发生嗜睡,明显高于其余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芬太尼与布托菲诺联合超前镇痛用于胃肠开腹手术患者,能够提供完善的术后镇痛效果,不延长苏醒及拔管时间,降低因单一镇痛药物使用所导致的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为该类患者术后镇痛方式的选择提供新的依据.

    作者:冯国良;尹小勇;郭小亮;李学伦;欧阳玉琼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尼可地尔原料药含量测定方法的比较研究

    目的 比较尼可地尔原料药含量测定的不同方法,并确立更加简单、快速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尼可地尔原料药的含量,并与日本药局方第16改正版中收载的非水滴定法进行比较. 结果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尼可地尔的线性范围为14.32~238.60μg/mL(r=1.0000),平均回收率为100.2%(RSD=0.5%).两种方法的测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高效液相色谱法简单、快速、准确,可作为尼可地尔原料药的含量测定方法.

    作者:肖瑶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胃食管反流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胃食管反流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治疗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105例,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3例与对照组52例,观察两组患者发生夜间酸突破的发生率,胃内pH值及两组患者GerdQ问卷症状评分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夜间酸突破发生率为28.3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1.9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胃内pH及平均中位pH,夜间胃内pH、夜间平均中位p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上腹痛及恶心症状积分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烧心、反流、睡眠障碍、服用腰腹之分及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幽门螺杆菌与胃食管反流病夜间酸突破两者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Hp感染对GE R D的发病可能起保护作用.

    作者:李辉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心气虚证动物模型造模方法研究进展

    心气虚证动物模型在中医研究心血管疾病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是心气虚证实验研究的基础.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文献报道的各种心气虚证动物模型的制作方法,主要包括模拟中医传统病因和模拟西医病因病理制作心气虚证动物模型及其他造模方法复制心气虚证动物模型.

    作者:王艳梅;董浩然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MEWS与APACHEⅡ评分系统在多发伤分诊中的对比研究

    目的 探讨MEWS与APACHEⅡ两种评分系统对急诊多发伤患者病情评估的可行性.方法 对我科68例急诊多发伤患者分别进行MEWS与APACHEⅡ评分,对患者病情与APACHEⅡ与MEWS评分的关系进行分析,并对患者不同预后的APACHEⅡ与MEW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急诊留观患者的的MEWS与APACHEⅡ评分低,接着为收治专科病房与收治ICU的患者,行立刻抢救患者的MEWS与APACHEⅡ评分为高;存活患者的APACHEⅡ与MEWS评分均明显低于死亡患者的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评分方法对患者预后的预测能力等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MEWS与APACHEⅡ评分系统应用于急诊多发伤患者均可行,MEWS与APACHEⅡ评分与患者的伤情密切相关,评分越高患者伤情越重,分数越高死亡的可能性也就越高.

    作者:陆婉珊;文小赢;梁小碧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早期康复护理对神经康复的影响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早期康复护理对患者术后神经康复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高血压脑出血行手术治疗患者84例的临床资料,其中40例采用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44例采用早期康复护理作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神经康复情况.结果 术后第1天及术后第7天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0天,研究组Barthel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入院时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行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有利于患者神经康复,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杨水平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针刀治疗急性痛风第一跖趾关节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针刀治疗急性痛风第一跖趾关节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急性痛风第一跖趾关节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针刀治疗,对照组用秋水仙碱、洛索洛芬钠片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尿酸浓度,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尿酸浓度均有所下降,且均较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刀治疗急性痛风第一跖趾关节痛疗效优于西药治疗,且创伤小,流血少,不留瘢痕,无任何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陈晓英;李明波;杨强;陈弘严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穴位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研究进展

    综述穴位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进展,表明近五年来,从单穴、双穴、多穴穴位注射和穴位注射配合针刺、艾灸、针刀、中药、关节腔内注药及各种现代物理治疗联合应用的方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可发挥穴位注射针刺与药物的双重作用,具有操作简便、用药量小、成本低廉,副作用少,患者痛苦少的特点,疗效确切、可靠,配合其他非手术的中医外治疗法,其协同作用更能提高疗效,并对穴位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

    作者:朱瑜琪;王金荣;王智耀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维生素D补充剂的应用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维生素D是钙代谢重要的生物调节因子之一,其特有的脂溶性特性对儿童的健康生长作用显著.缺乏维生素D可增加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病等的发病率.因此合理补充维生素D,维持良好的维生素D营养状况对个体健康十分重要.另外,维生素D补充剂的应用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且不同国家、不同人群又存在差异,因此本研究从维生素D补充剂的应用现状出发,探讨其相应的因素对其的影响,以期为维生素D更为广泛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李筠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心理干预护理在宫外孕腹腔镜手术围手术期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护理在宫外孕腹腔镜手术围手术期的应用.方法 28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138例,予常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组150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心理干预护理,观察两组SAS、SDS、PQSI评分量表及服务满意度情况.结果 干预组术后第1天及出院时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出院时PQSI评分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PSQI评分逐渐下降,且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满意度术后第1天及出院时较对照组明显升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系统的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干预能明显消除宫外孕患者焦虑及抑郁情绪,改善住院过程中睡眠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林志霞;王燕婷;刘妙雅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中药熏洗坐浴改善肛肠科常规术后疼痛水肿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中药熏洗坐浴改善肛肠科常规术后疼痛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肛肠科收治的行混合痔术后住院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00例患者予术后第2天开始坐浴,用高猛酸钾溶液坐浴早、晚各1次/d,观察组100例采用院内制剂硝矾散进行肛周局部熏洗早、晚各1次/d,所有纳入病例均以14d为评估周期.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8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第2天和第14天疼痛明显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第14天水肿明显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第2d、第14天水肿明显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临床研究对比,在治疗混合痔术后出现的肛门疼痛,使用中药熏洗坐浴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使用高锰酸钾坐浴,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进行推广与应用.

    作者:王悦辉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利奈唑胺治疗ICU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利奈唑胺治疗ICU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ICU革兰阳性球菌感染患者38例为观察组,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ICU革兰阳性球菌感染患者35例为对照组,分析患者感染部位及致病菌,分析其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葡萄球菌、肠球菌分别占革兰阳性球菌致病菌的63.16%、31.58%;肺部感染17例(44.74%),腹腔感染10例(26.32%),为易感染部位;对照组35例葡萄球菌、肠球菌分别占革兰阳性球菌致病菌的60.00%、25.71%,居首位及第二位;肺部感染14例(40.00%),腹腔感染11例(31.42%),为易感染部位.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6.84%,细菌清除率为89.47%,显著高于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57.14%)及细菌清除率(64.2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5.26%,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22.86%)(P<0.05).结论 利奈唑胺治疗ICU革兰阳性球菌感染具有良好效果,值得推荐.

    作者:王笑云;肖百芳;肖岳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超声监视对高危疑难宫腔手术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超声监视下实施疑难高危宫腔手术的应用效果,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4年8月148例疑难高危宫腔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实施超声监视下宫腔手术.结果 148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未发现损伤和其他并发症.其中行清宫术46例,均在超声引导并实时监视下行清宫钳刮术一次成功;困难或高危人工流产术61例,超声监视引导下成功实施一次吸引人工流产术;2例患者宫内异物取出,均在超声监视引导下各取出棉纱团1块;羊膜腔引导穿刺术19例,均超声引导一次穿刺成功;困难取环20例,均在超声监视下确定节育环位置顺利取环.结论 超声监视下施行疑难高危宫腔手术,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梁兴通;张淑仪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Sysmex-XN1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性能分析

    目的 分析Sysmex-XN1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性能.方法 分析Sysmex-XN1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携带污染率、精密度和空白计数.结果 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和血小板计数携带污染率均显著可允许范围;除批间精密度中低值血小板计数和变异系数高于标准外,其他均在标准中;通过空白计数试验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和血红蛋白大值均低于允许范围. 结论 Sysmex-XN1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性能良好,满足临床工作需求.

    作者:陈宏斌;吴敏校;陈琼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盐酸罗哌卡因的合成工艺研究

    目的 探讨盐酸罗哌卡因的合成方法.方法 本研究以2-哌啶甲酸为起始原料,与2,6-二甲基苯胺进行酰胺化反应得到N-(2,6-二甲基苯)-2-哌啶甲酰胺,与溴代正丙烷进行取代反应得到N-(2,6-二甲基苯基)-1-正丙基哌啶-2-甲酰胺,再通过与D-酒石酸在有机溶剂中拆分反应即可制得盐酸罗哌卡因.结果 所得盐酸罗哌卡因的光学纯度在99.5%以上,总收率约25%.结论 本方法操作简便,所得产品光学纯度高,适合于药用,具有一定的商业化价值.

    作者:彭坤;李玉双;李晗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两种试剂检测孕妇血清甲状腺过氧化物酶自身抗体的对比分析

    目的 探讨两种试剂检测孕妇血清甲状腺过氧化物酶自身抗体结果的可比性.方法 分别采用两种试剂测定313例孕妇血清TPOAb水平.结果 血清TPOAb低浓度和高浓度时,两种试剂的测定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POAb中浓度两种试剂的测定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试剂对甲状腺功能紊乱组的检出阳性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而对非甲状腺功能紊乱组的阳性检出率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 试剂B适用于大批量孕妇血清TPOAb筛查和临床早期诊断,试剂A更适用于甲状腺功能紊乱者的临床诊断及疗效监测;两种试剂结合使用,不仅提高了测定准确性,而且节约了试剂成本.

    作者:谢美华;胡桂玉;郑惠兰;胡长英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HPLC法测定清热润燥口服液中苦杏仁苷的含量

    目的 采用HPLC法测定清热润燥口服液中苦杏仁苷含量.方法 色谱柱DiKma C18-EP (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水溶液(7:93);检测波长207nm,流速1.0mL/min,柱温25℃.结果 苦杏仁苷进样量在0.215~4.300μg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回收率为98.91%, RSD=1.73%(n=9).结论 此法重现性好,准确,简便,适用于清热润燥口服液含量测定及质量控制.

    作者:李月亭;陈凌云;魏丹霞;余晓玲 刊期: 2015年第23期

中国医药科学杂志

中国医药科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 二十一世纪联合创新(北京)医药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