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利奈唑胺治疗ICU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王笑云;肖百芳;肖岳

关键词:利奈唑胺, ICU, 革兰阳性球菌感染, 安全性
摘要:目的 探讨利奈唑胺治疗ICU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ICU革兰阳性球菌感染患者38例为观察组,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ICU革兰阳性球菌感染患者35例为对照组,分析患者感染部位及致病菌,分析其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葡萄球菌、肠球菌分别占革兰阳性球菌致病菌的63.16%、31.58%;肺部感染17例(44.74%),腹腔感染10例(26.32%),为易感染部位;对照组35例葡萄球菌、肠球菌分别占革兰阳性球菌致病菌的60.00%、25.71%,居首位及第二位;肺部感染14例(40.00%),腹腔感染11例(31.42%),为易感染部位.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6.84%,细菌清除率为89.47%,显著高于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57.14%)及细菌清除率(64.2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5.26%,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22.86%)(P<0.05).结论 利奈唑胺治疗ICU革兰阳性球菌感染具有良好效果,值得推荐.
中国医药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高通量血液透析在慢性肾衰竭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在慢性肾衰竭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78例慢性肾衰竭患者按照随机自愿的原则分为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组和血液透析滤过(HDF)组,HFHD组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方法,HDF组给予血液透析滤过治疗,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变化情况、干体重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 HFHD组患者治疗后的Hb、ALB、P及iPTH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HDF组(P<0.05);且HFHD组患者治疗后的干体重增加情况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HDF组(P<0.05).结论 应用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慢性肾衰竭,可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存质量得以显著改善,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应用.

    作者:梁矛锋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孙立忠:急性主动脉综合征风险评估与治疗策略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acute aortic syndrome, AAS)包括三种致命性的主动脉疾病——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主动脉壁内血肿(intramural aortic hematoma, IMH)和穿透性主动脉溃疡(penetrating aortic ulcer,PAU)三者共同病理特征为主动脉壁的完整均一性遭到破坏.其中常见的是主动脉夹层(62%~88%),壁内血肿次之(10%~30%).

    作者:苏暄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七氟醚复合丙泊酚及芬太尼在小儿扁桃体摘除手术麻醉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七氟醚复合丙泊酚及芬太尼在小儿扁桃体摘除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7月~2015年3月期间行小儿扁桃体摘除手术患儿40例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0例和实验组20例,实验组患儿给予七氟醚复合丙泊酚及芬太尼,对照组患儿给予肌注氯胺酮联合丙泊酚以及芬太尼.对麻醉诱导完成时间,诱导时的顺从性评分,术中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指标的变化,术后分泌物情况,术毕清醒及拔管时间,以及苏醒期的躁动情况等指标进行观察. 结果 插管时和拔管后,实验组在MAP、HR、RR指标中,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在SPO2各个时段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顺应性评分为(5.3±0.2)分,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2±0.7)分;实验组患儿麻醉诱导完成时间为(165.2±10.2)s,显著小于对照组的(233.2±12.6)s,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停止麻醉药后,实验组患儿在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气管导管拔出时间均较对照组患儿显著缩短,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苏醒期过程中,实验组患儿有1例出现躁动,1例出现恶心呕吐,无误吸血液和分泌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对照组患儿有5例出现躁动,6例出现恶心呕吐,无误吸血液和分泌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七氟醚复合丙泊酚及芬太尼应用于小儿扁桃体摘除手术,不仅安全性高、并发症少,并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患儿的苏醒时间.

    作者:银含素;李丽霞;陈海林;陈武;何景培;彭丽云;苏薇;利鸿胜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七氟烷联合瑞芬太尼对麻醉后认知功能影响

    目的 探析七氟烷联合瑞芬太尼对于患者麻醉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我院的86例外科需进行全身麻醉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常规组,联合组43例患者,行七氟烷联合瑞芬太尼麻醉方法,常规组43例患者,行单纯瑞芬太尼麻醉,分析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MMSE评分以及基本生命状态等.结果 联合组与常规组患者在术前24h的MMSE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72、48h、以及1周,联合组患者的MMSE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1周,联合组患者的MMSE评分更趋于术前状态.两组患者术后睁眼时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的患者术后拔管时间以及语言应答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七氟烷联合瑞芬太尼相对于单纯使用瑞芬太尼的麻醉方式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使患者术后短时间内恢复正常生命体征,拔管时间更短,苏醒更快.

    作者:余锋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腔内激光联合泡沫硬化剂治疗减少下肢隐神经损伤临床观察

    目的 评价腔内激光联合泡沫硬化剂方法在减少治疗下肢静脉过程中的隐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360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80例接受腔内激光联合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治疗,对照组180例只接受腔内激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隐神经损伤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90.0%,总有效率98.89%,对照组治愈率85.56%,总有效率97.22%,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天,3个月,6个月,24个月时的隐静脉损伤率均显著低于同期的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腔内激光联合泡沫硬化剂方法可明显减少治疗下肢静脉手术过程中的隐神经损伤.

    作者:李福山;李晓光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活血止痛软胶囊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临床研究

    目的 评价活血止痛软胶囊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平行对照的多中心临床研究方法.入选有效病例276例,其中试验组207例,口服活血止痛软胶囊及愈伤灵胶囊模拟剂;对照组69例,口服愈伤灵胶囊及活血止痛软胶囊模拟剂.两组疗程皆为7d,分别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单项症状疗效和安全性指标的变化.结果 (1)试验组和对照组中医证候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试验组和对照组疼痛、肿胀、功能障碍三项单项症状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试验组和对照组均无不良事件发生. 结论 活血止痛软胶囊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杨利学;张文安;董建文;麻晓;刘列;何勇;冉茂东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高尿酸血症与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相关性研究

    目的 观察高尿酸血症与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相关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入院的100例按照认知功能评估的年龄≥60岁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另选择我院同期体检中心100例年龄≥60岁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测定血尿酸值,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尿酸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认知障碍患者尿酸水平为高于中度、轻度认知障碍患者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认知障碍患者尿酸水平高于轻度认知障碍患者,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尿酸血症是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结论 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血尿酸高,高尿酸血症可能与老年人的认知功能障碍有关.

    作者:汤宝海;水生权;吴华;朱仲初;张雪珍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超声监视对高危疑难宫腔手术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超声监视下实施疑难高危宫腔手术的应用效果,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4年8月148例疑难高危宫腔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实施超声监视下宫腔手术.结果 148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未发现损伤和其他并发症.其中行清宫术46例,均在超声引导并实时监视下行清宫钳刮术一次成功;困难或高危人工流产术61例,超声监视引导下成功实施一次吸引人工流产术;2例患者宫内异物取出,均在超声监视引导下各取出棉纱团1块;羊膜腔引导穿刺术19例,均超声引导一次穿刺成功;困难取环20例,均在超声监视下确定节育环位置顺利取环.结论 超声监视下施行疑难高危宫腔手术,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梁兴通;张淑仪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损伤控制复苏救治严重多发伤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损伤控制复苏救治严重多发伤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严重多发伤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60例,随机分为损伤控制性复苏观察组和传统正压液体复苏对照组,各30例.监测及比较两组患者入院24h内输注液体量、浓缩红细胞量及血浆量,乳酸清除时间、凝血功能恢复时间、体温恢复时间、DIC发病率及死亡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入院24h内输注的晶体液量、胶体液量及浓缩红细胞悬液量明显少于对照组,血浆量明显增多,乳酸清除时间、凝血功能恢复时间、体温恢复时间及DIC发病率、死亡率明显缩短或降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 采用损伤控制性复苏治疗严重创伤伴失血性休克患者,可纠正代谢异常及凝血功能障碍,快速恢复体温,降低死亡率.

    作者:孔金水;刘子永;黄波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PBL结合CBS教学模式在妇产科临床见习课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 探讨基于问题学习(PBL)结合基于病例学习(CBS)教学模式在妇产科临床见习课中的教学效果.方法 将徐州医学院2014年四年级的4个班(162名学生)随机分为两组(每组两个班),实验组采用PBL+CBS授课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查房式授课模式,课后进行考试,考试成绩用t-test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PBL+CBS授课组的考试成绩平均为87.01分,对照组为75.89分,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BL结合CBS教学模式着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以及自学创新的能力,以临床常见病例为主题,设置临床问题,激发了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对妇产科疾病有了快速的、直观的、立体的认识,教学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查房式教学,值得推广.

    作者:林小满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甲状腺影像学报告及数据系统联合超声弹性成像对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甲状腺影像学报告及数据系统(TI-RADS)联合超声弹性成像(UE)对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5月在我院诊治的甲状腺结节患者100例(160个结节),给予常规超声及UE检查,并经病理证实.比较TI-RADS与UE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病理结果示,160个甲状腺结节中有良性122个,恶性38个.UE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阴性预测值及阳性预测值均明显高于TI-RAD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I-RADS联合UE的AUC、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阴性预测值及阳性预测值则明显高于单一UE及TI-RADS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I-RADS、UE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作用,但以UE的诊断价值更高,而联合应用两种方法可提高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准确性.

    作者:彭瑞芳;杨韵贤;郑苑君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肾保护作用研究

    目的 探讨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以及其对患者的肾保护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1年3月~2014年5月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降糖药以及注射胰岛素等对症支持治疗,而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厄贝沙坦进行治疗.治疗3个疗程后,对两组患者的sICAM-1、sVCAM-1、HbAlC、SCr和TP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评估.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疗程后,两组患者的sICAM-1、sVCAM-1、HbAlC、SCr和TP指标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在上述各指标方面的改善程度也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厄贝沙坦可以有效控制病情的发展并改善DN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焦林娟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HPLC法测定清热润燥口服液中苦杏仁苷的含量

    目的 采用HPLC法测定清热润燥口服液中苦杏仁苷含量.方法 色谱柱DiKma C18-EP (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水溶液(7:93);检测波长207nm,流速1.0mL/min,柱温25℃.结果 苦杏仁苷进样量在0.215~4.300μg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回收率为98.91%, RSD=1.73%(n=9).结论 此法重现性好,准确,简便,适用于清热润燥口服液含量测定及质量控制.

    作者:李月亭;陈凌云;魏丹霞;余晓玲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一种制备二羟丙茶碱的新工艺

    目的 针对现有二羟丙茶碱工艺方法收率低,副产物较多,对环保产生较大压力的问题,研发了一种制备二羟丙茶碱的新工艺.方法 采用有机相代替水相反应,并采用弱碱性盐类作为催化剂,生成二羟丙茶碱.结果 确定了生产二羟丙茶碱的佳反应条件为DMF/无水碳酸钾体系,茶碱:氯丙醇=1:1.2,氯丙醇滴加30min,二羟丙茶碱收率由原工艺的66%提高到82%,减少副产物产生.结论 该新工艺提高了二羟丙茶碱的收率,减少副产物残留,具有很好的工业化前景.

    作者:田玉妙;谢丽莎;刘晖;周英壮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不同药物治疗早期先兆流产的疗效对比分析

    目的 分析固肾安胎丸联合地屈孕酮与黄体酮分别对早期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1年4月~2014年7月就诊的早期先兆流产的患者10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2例,观察组采用固肾安胎丸联合地屈孕酮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黄体酮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9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共12例终行清宫术.共104例患者保胎治疗功后随诊至24周行胎儿四维彩超,均未发现胎儿畸形.观察组患者的总不良反应率为7.6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3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固肾安胎丸联合地屈孕酮治疗早期先兆流产临床效果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贾文利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磁共振波谱分析联合脑灌注成像在昏迷患者苏醒评估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磁共振波谱分析联合脑灌注成像在昏迷患者苏醒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昏迷患者及10例正常人采用磁共振波谱分析,对其脑干及丘脑进行NAA/Cr检测,同时进行脑灌注成像,结合临床表现(GCS评分,有无瘫痪,有无癫痫等),对昏迷患者的能否苏醒进行评估.结果 11例昏迷患者NAA/Cr较正常人明显降低(P<0.05),脑干灌注较差,预后为植物生存或死亡,9例NAA/Cr与正常人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脑干灌注无异常,预后为清醒.结论 磁共振波谱分析联合脑灌注成像能够分析脑血液动力学的改变,反映组织的血液灌注情况,在对昏迷患者苏醒评估中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黄敏东;邹剑丹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肠内联合肠外营养支持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支持效果分析

    目的 观察分析肠内联合肠外营养支持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支持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1月1日~2014年6月1日收治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共计96例进行本项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按照营养支持方式不同将9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术后运用传统方法给予鼻饲,观察组患者联合肠外和肠内序贯营养.分别观察术后7d、14d、21d三个时间段患者各项机能恢复情况.记录分析两组术后患者体重、血清白蛋白含量、血红蛋白含量及总淋巴细胞计数情况.对比分析昏迷程度,并记录患者的GCS分值.患者术后病死情况,是否有肺部感染、褥疮症状发生,并进行相关病例数的记录.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7d后,TLC浓度高于对照组,治疗14d的ALB、Hb和TLC均高于对照组,治疗21d后TLC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值无明显差异.观察组患者在病死例数、肺部感染例数和褥疮例数三方面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7d、14d和21d之后的GC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肠内联合肠外营养支持有利于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身体机能恢复,可改善患者康复情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重视应用.

    作者:彭俊隆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神经上皮肿瘤扩散加权成像b值优化选择的初步研究

    目的 使用1.5T超导MR扫描仪选取不同扩散敏感系数(b值)对神经上皮肿瘤病例行颅脑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查,遴选佳b值,为获取佳图像质量.方法 随机选择4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神经上皮肿瘤患者行颅脑DWI检查,扩散敏感梯度因子b值分别采用0、700、900、1100、1300、1500s/mm2,分别对应为A、B、C、D、E、F六组.每组均测量肿瘤病灶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病变处的信号强度(s病变),相应层面脑白质信号强度(s脑白质),并计算出对应SNR、CNR,通过对比六组ADC,SNR、CNR,对比不同b值对成像效果的影响.结果 D组的SNR、CNR、ADC分别高于A、B、C、E、F组,C组的SNR、CNR、ADC分别高于A、B、E、F组(P<0.05), E组的SNR、CNR、ADC分别高于A、B、F组,E组的SNR、CNR、ADC分别高于A、B、F组,B组的SNR、CNR、ADC分别高于A、F组,F组的SNR、CNR、ADC分别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应用扩散加权成像,当b值为1100s/mm2时,对于神经上皮肿瘤具有佳的成像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程维高;李志远;谢应朗;熊华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熏洗法配合针刺及康复训练法对脑中风肢体瘫痪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熏洗法配合针刺以及康复训练对脑中风肢体瘫痪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脑中风患者76例,均表现有偏瘫症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同时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指导,观察组采用熏洗法配合穴位针刺治疗并辅以系统康复训练.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均改善明显,且观察组更为显著(P<0.05).两组治疗中均无不良反应,随访半年无再次发生脑中风.结论 熏洗法配合针刺及康复训练对脑中风肢体瘫痪患者可明显提高有效率,改善肢体瘫痪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钱芳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三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对2型糖尿病患者 左心室亚临床心肌损伤的评价

    目的 探讨三维斑点追踪技术对评价早期糖尿病患者左心室亚临床损伤的价值.方法 选择血糖控制良好且无糖尿病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41例为糖尿病组,排除合并高血压以及冠心病的患者,选择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39例作为对照.留取三维左心室全容积图像,采用三维斑点追踪技术测量左心室三维纵向应变(GLS)、三维面积应变(GAS)、三维圆周应变(GCS)和三维径向应变(GRS),比较两组上述参数,分析左心室三维应变指标与HbA1c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 糖尿病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左心室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GCS|和GRS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GLS|、|GAS|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 |GLS| (r=-0.633,P<0.05)、|GAS| (r=-0.451,P<0.05)与HbA1c呈线性负相关.结论 糖尿病早期即显示左心室收缩功能受损,三维斑点追踪技术可以敏感的检出这种亚临床改变.

    作者:仇萍;姚丙南;解婷婷;韩世琴;李建新;徐鹏;吉越英 刊期: 2015年第23期

中国医药科学杂志

中国医药科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 二十一世纪联合创新(北京)医药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