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针刺结合颈交感神经阻滞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及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冷思宏;严国强;秦烨;陈格云;夏循富;王国英;沈莉;张冬梅;曾瑛;蔡华

关键词:针刺, 颈交感神经阻滞, 椎动脉型颈椎病, 经颅多普勒超声, 血流动力学
摘要:目的 观察针刺结合颈交感神经阻滞治疗方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诊断明确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60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 例.对照组仅行针刺治疗,治疗组患者在针刺治疗后行颈交感神经阻滞治疗.1个疗程结束后评估治疗效果,运用TCD 观察两种疗法治疗前后椎动脉、基底动脉Vs、Vd及Vm 的变化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两组总有效率及治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组双侧椎动脉、基底动脉的Vs、Vd、Vm 值经治疗后明显加快,接近或已经恢复到正常值范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针刺结合颈交感神经阻滞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优于单纯针刺疗法,能显著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流.
中国医药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前列腺电切术治疗高龄患者前列腺增生症105例

    目的 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治疗高龄患者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经验.方法 选取2010 年10 月~ 2011 年10 月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老年患者,分为高龄组和对照组各105 例.治疗首以内科为主,待病情平稳后进行手术,术后置22F 40 mL 三腔气囊导尿管,气囊注水量30 ~ 40 mL,每天定时膀胱冲洗,导尿管保留5 ~ 6 d 观察排尿情况.结果高龄组手术时间平均(45±8) min,切除前列腺组织平均(30±10) g,术后血钠浓度平均(132.6±4.9) mmol/L.对照组手术时间平均(50±9) min,切除前列腺组织平均(35±9) g,术后血钠浓度平均(136.9±4.3) mmol/L.结论高龄组经手术前完全检查、治疗、术后密切观察,可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因年龄、糖尿病、高血压等因素,高龄患者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术后血钠浓度下降,需注意电切综合征发生的可能.

    作者:吕波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血脂检测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血脂检测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8 年6 月~ 2011 年10 月收治的脂肪肝患者75 例、病毒性肝炎患者83 例、肝硬化患者42 例、肝癌患者37 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9 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每组人员进行血脂检测并进行分析比较,血脂检测内容包括: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结果病毒性肝炎组、肝硬化组、肝癌组患者血脂各个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脂肪肝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和载脂蛋白A1 明显低于对照组,但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B 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脂肪肝组、病毒性肝炎组、肝硬化组、肝癌组患者的血脂各个指标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血脂检测在肝脏疾病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以了解患者体内的脂质代谢状况和肝实质的损伤程度,操作简便、安全、准确,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张利红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微卡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微卡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114 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52 例和对照组52 例,观察两组患者肝功能、HBeAg 及HBV-DNA 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的肝功能复常率、HBeAg 以及HBV-DNA 的阴转率均比对照组要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微卡与苦参素联合治疗慢性乙肝能提高细胞免疫应答能力,促进肝功能恢复及HBeAg、HBV-DNA 的阴转,二者有明显的协同作用.

    作者:雷雨;董薇;郭利琴;赵俊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CAP/Cbl通路的研究进展

    CAP/Cbl 通路是胰岛素信号通路中的一个分支,由胰岛素受体、原癌基因蛋白Cbl 及CAP 衔接蛋白等组成,是参与葡萄糖转运的信号途径.本研究主要介绍了近年来关于CAP/Cbl 信号通路的组成及对细胞葡萄糖摄取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为糖类代谢调控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

    作者:钟婷婷;高士争;赵素梅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药剂学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途径

    在药剂学教学中,理实一体化的应用得以广泛认可,要求教师转变传统教学观念,积极引入全新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知识点更加直观化、形象化地展现出来,便于学生掌握与记忆.本资料将对药剂学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途径进行具体分析与阐述.

    作者:张九春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ESC模拟教学在《内科护理学》实践课中的应用

    目的 了解ESC 模拟教学在<内科护理学>消化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见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46 名护理本科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23 例采用传统护理见习和ESC 模拟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对照组23 例采用传统教学方法.采用调查问卷调查、理论及实践考核的方法分析教学效果.结果将ESC 模拟教学方法应用在内科护理学见习教学中,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成绩.结论 ESC 模拟教学可以作为<内科护理学>临床见习的有效补充,能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

    作者:张雪林;刘俊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血必净联合胸腺肽α1治疗烧伤后脓毒症的效果分析

    目的 观察分析血必净与胸腺肽α1 联合治疗烧伤后脓毒症患者的效果,总结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9 年3 月~2011 年3 月63 例烧伤后脓毒症的患者,随机分为A、B、C 组,各21 例,A 组采用血必净与胸腺肽α1 联合治疗,B 组单纯使用血必净治疗,C 组单纯使用胸腺肽α1 治疗,比较3 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3 组患者治疗后TNF-a、LPS、中性粒细胞、白细胞、心率均有明显下降,其中A 组的下降幅度大,其次为B 组,3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血必净与胸腺肽α1 联合治疗烧伤后脓毒症患者的效果显著,明显优于单纯使用血必净或胸腺肽α1 治疗,能显著改善脓毒症的炎症反应,对改善预后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雪峰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不同手术入路方式治疗髋臼双柱骨折的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入路方式治疗髋臼双柱骨折的临床方法及疗效.方法 将笔者所在医院2008 年7 月~2011年11 月确诊的髋臼双柱骨折患者82 例,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实验组42 例行前后联合入路,对照组40 例行常规髂腹股沟入路或Kocher-Langen-beck(K-L)入路.所有患者随访2~3 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2% 和8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运用前后联合入路治疗髋臼双柱骨折,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田万军;吴博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外固定架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胫腓骨严重开放粉碎性骨折疗效比较

    目的 观察比较外固定架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胫腓骨严重开放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7 年7月~ 2011 年7 月于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胫腓骨严重开放粉碎性骨折患者64 例,随机分为外固定组与内固定组,每组32 例,观察患者术后骨性愈合情况以及术后感染情况.结果外固定组患者术后骨性愈合情况良好31 例,明显高于内固定组组的27 例,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外固定组术后感染2 例,明显低于内固定组的5 例,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严重开放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值得推广.

    作者:蒋雯;陈欣欣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小切口分层悬吊法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269例

    目的 推广小切口分层悬吊法治疗腹股沟斜疝.方法 选取269 例腹股沟斜疝患儿采用患侧经腹横纹下1 cm 小切口,分层细线悬吊法行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结果 269 例患儿手术顺利,术中出血2 mL 以内,术后住院时间2 ~ 3 d,仅1 例因扎线滑脱导致复发.结论小切口分层悬吊法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具有疗效好、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切口美观等优点,比较适合小儿腹股沟斜疝患者.

    作者:赵德胜;王军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UF-100尿有形成分分析仪检测尿RBC、WBC的评价

    目的 比较UF-100 尿有形成分分析仪测定尿液中红细胞和白细胞与显微镜检查结果,对比两者符合率及影响因素.方法 用UF-100 尿有形成分分析仪与显微镜检测笔者所在医院300 例患者尿液标本,对红细胞和白细胞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与金标准显微镜检测相比较,UF-100 对RBC 的分辨率很高,灵敏度达89.6%,特异度为89.9%,假阳性率14.2%,假阴性率为1.98%,尤登指数0.879;UF-100 对WBC 的分辨率也很高,灵敏度为97.2%,特异度为93.2%,假阳性率为9.9%,假阴性率为1.1%,尤登指数0.935.两种方法检测RBC、WBC 的阳性率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尿液中有形成分复杂,UF-100 不能完全取代显微镜镜检,只能作为一种过筛手段,若两种方法联合应用,可以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翟瑞清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经胃镜下食管静脉套扎术患者的临床护理

    目的 观察临床护理对经胃镜下食管静脉套扎术患者的影响,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0 年6 月~ 2011 年5 月收治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68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 例.全部患者均实施经胃镜下食管静脉套扎术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临床综合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和护患满意率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低,护患满意率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临床综合护理干预对经胃镜下食管静脉套扎术患者的术后康复和增进护患关系均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东霞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某院住院患者退药原因分析与改善措施

    目的 调查分析笔者所在医院住院患者退药原因,制定改善措施,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收集病区各科退药处方,结合微机程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前3 位退药原因中,调整医嘱占58.1%,患者出院转科转院占16.4%,电脑输入错误占8.5%;前3 位退药品种中,抗生素类占26.39%,心血管系统用药占16.67%,维生素类、营养类、酶制剂类、调节电解质平衡药占13.89%;前3 位退药科室中,呼吸内分泌科占16.92%,心血管肾病内科占15.26%,神经内科13.33%.结论 加强退药管理,减少退药频率,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姬利红;李红;李福明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循证护理在预防脑出血患者再出血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循证护理在预防脑出血患者再出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0 年6 月~ 2011 年6月收治的脑出血患者58 例设为观察组,应用循证护理;同时选择2008 年1 月~2010 年6 月采用常规护理的58 例患者进行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再出血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58 例患者发生再出血2 例,发生率为3.45%;对照组发生再出血11 例,发生率为18.9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通过循证护理方式可明显减少脑出血患者再出血的发生率,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模式.

    作者:林慧心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570例动物致伤患者就诊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各类动物伤人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动物伤人危害,防止狂犬病发生.方法 对2009 年1 月~ 2011年12 月剑河县疾控中心预防接种门诊处理的570 例动物致伤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70 例动物致伤者中,男性占63.68%,女性占36.32%;0 ~ 9 岁占36.14%,学生和散居儿童占53.16%;上肢伤者占44.21%;犬类动物伤人占79.65%;6 ~ 7 月伤者占31.75%;88.07% 的暴露者在24 h 内就诊与接种狂犬疫苗.结论 10 岁以下儿童是易受动物伤害的重点人群,上肢是受伤的主要部位;对伤口及时有效处理和疫苗接种是预防狂犬病的关键措施.

    作者:吴增歆;杨胜和;杨小满;王志敏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硫酸依替米星联合大观霉素治疗淋病疗效观察

    目的 分析硫酸依替米星联合大观霉素治疗淋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笔者所在防治所收治的128 例淋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观察组68 例、对照组60 例.观察组采用硫酸依替米星联合大观霉素治疗,对照组单独使用其中一种药物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愈率为97.7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且反应较轻,耐受性较好;对照组治愈率为90.32%,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硫酸依替米星联合大观霉素治疗淋病效果显著,疗效确切,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光斌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基层医疗机构药品使用信息公开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目的 建立基层医疗机构药品使用信息公平评估指标体系,推进基层医疗机构药品使用信息透明化建设.方法 通过文献研究,结合各地实践,参考财务公开等相关内容建立指标体系.结果 提出了药品使用信息公开状况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构建基层医疗机构药品使用信息公开评估指标体系,明确基层医疗机构药品使用信息需公开的内容及评价方法.结论 基层医疗机构药品使用信息公开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结合,促进了基层医疗机构药品使用信息透明化进程,但尚需结合各地实际,多维度考虑.

    作者:熊玉琦;张小鹏;张新平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神经肽在持续性变应性鼻炎鼻中隔软骨中的检测分析

    目的 探讨神经肽在持续性变应性鼻炎鼻中隔软骨中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0 年~ 2011年收治的30 例持续性变应性鼻炎患者的资料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收治的35 例单纯性鼻中隔偏曲患者的资料作为对照组,应用放射免疫法对两组患者鼻中隔软骨进行P 物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血管活性肠肽检测,了解鼻中隔软骨中神经肽在变应性鼻炎中的表达意义.结果观察组患者鼻中隔软骨P 物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血管活性肠肽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神经肽在持续性变应性鼻炎鼻中隔软骨中高表达,在变应性鼻炎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可以作为诊治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的观察指标.

    作者:施典羽;敬光怀;杨凯;罗辉苑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不同麻醉方式在广泛性子宫全切术中的应用比较

    目的 观察接受广泛性子宫全切除术的患者采用不同麻醉方式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90 例接受子宫全切除手术的临床确诊患者,随机分为硬膜外麻醉组和腰硬联合麻醉组各45 例,在手术前分别进行硬膜外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结果 腰硬联合麻醉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硬膜外麻醉组,在手术过程中相关生命体征的变化幅度明显小于硬膜外麻醉组患者;两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均没有出现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结论采用腰硬联合麻醉的方法对接受广泛性子宫全切除术的患者进行麻醉的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谢黎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更昔洛韦联合雷公藤治疗带状疱疹糖皮质激素禁忌者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带状疱疹糖皮质激素使用禁忌患者应用更昔洛韦加雷公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66 例合并有糖皮质激素使用禁忌证疾病的患者,其中33 例患者单独使用更昔洛韦,另外33 例患者联合使用雷公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以及评价两组治疗的总体疗效.结果观察组疱疹消退时间、结痂时间以及疼痛缓解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痊愈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 < 0.05),而进步例数较对照组少(P < 0.05).结论更昔洛韦联合雷公藤治疗带状疱疹,对于存在糖皮质激素使用禁忌的患者,能有效控制皮损的进展,减少后遗神经痛的发生,是一种值得临床重视的治疗方法.

    作者:胡剑白 刊期: 2012年第07期

中国医药科学杂志

中国医药科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 二十一世纪联合创新(北京)医药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