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压控制对高血压性脑出血病情转归的临床影响

王娟

关键词:高血压性脑出血, 血压控制, 降压, 临床效果, 影响
摘要:目的 研究血压控制对高血压性脑出血病情转归的临床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方12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n=60).对照组患者施以常规的治疗方式,治疗7~10 d再进行相应的降压处理,干预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早期降压控制,直至将收缩压降至140 mm Hg,对2组患者的脑部出血情况以及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经过为期1个月的干预治疗,干预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优于对照组的5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进行血压控制能够降低患者的出血风险率,促进患者的有效康复,值得基层医院借鉴与参考.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整合护理模式在焦虑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目的 探讨整合护理模式在焦虑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150例焦虑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75例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组75例予以整合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护理前后HAMA、SAS评分的差异性.结果 干预组护理后的SAS评分及HAMA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整合护理模式在焦虑症患者中具有非常理想的应用价值,其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焦虑心理,提高治疗有效率,该护理方案值得临床选择和大力推广.

    作者:袁媛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高血压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在高血压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并对其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 采取自愿原则在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高血压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选取48例,并依据计算机表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4例患者.在护理对照组患者时应用常规护理干预,在护理观察组患者时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将两组患者行不同护理干预后的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经对应性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血压控制率以及护理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进行组间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值均<0.05,存在统计学研究价值.结论 在高血压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血压控制率,并显著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意义和推广价值.

    作者:张淑宜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2型糖尿病患者止凝血分子标志物的检测分析与检验学研究

    目的 研究分析糖尿病患者凝血酶-抗凝血酶(TAT)、D-二聚体(D-D)、血凝血栓烷B2(TXB2)和血管性学友病因子抗原(vWF:Ag)含量的变化与临床意义.方法 血浆TAT、D-D、TXB2和vWF:Ag含量测定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患者TAT、D-D、TXB2和vWF:Ag(P<0.05)含均升高,与糖尿病无并发症患者相比,糖尿病伴并发症患者TAT变化更显著(P<0.01).结论 糖尿病患者,尤其是伴并发症患者表现为凝血系统激活、继发性纤溶亢进、血小板活化增加及血管内皮损伤.

    作者:刘庆权;荣阳;刘晓华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护理干预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应用的效果观察

    目的 对护理干预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应用的效果进行深入探讨和剖析.方法 以我院自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一年间抽查外科手术患者接收的手术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护理干预)和对照组(传统护理),每组各30例,对两组患者住院舒适度、平均住院时间以及护理前后抑郁、焦虑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舒适度及平均住院时间对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护理前两组患者SAS及SDS评分对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两组SAS及SDS评分均显著降低,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手术室患者采取护理干预能有效的提高患者舒适度,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同时有效减轻患者焦虑及抑郁心理,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姜丽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医院消毒监测中葡萄球菌检出状况的分析

    目的 研究医院消毒监测中葡萄球菌检出状况.方法 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大连市普兰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区内6所区直属医院进行消毒效果监测,选择其中324份样本作为研究对象,从样本中分离出葡萄球菌,并进行培养,观察检出结果.结果 经过观察葡萄球菌检出状况看出,消毒效果监测中共324份样本,其中葡萄球菌检出率较高,其中医护人员手检出率高达76.19%;各科室均检出葡萄球菌,主要以外科居多,而葡萄球菌类型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表皮葡萄球菌为主.结论 医院消毒监测中葡萄球菌检出率较多,主要分布于医护人员手,应结合院内具体情况采取有效消毒措施,同时加强消毒监测管理,为医院卫生安全提高有效保障.

    作者:刘彦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浅谈医院卫生技术人员的管理

    医院卫生技术人员是医院核心的组成部分,对其管理不仅要严格而且要科学,积极调动医院卫生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为其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不仅能留住有用的人才,降低医院人力资源成本,还有助于医院的自身建设和发展.

    作者:鹿娟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预防性护理在颅脑外科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预防性护理在颅脑外科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100例颅脑外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的收治时间在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期间),随机抽取红篮球分成两组,每组各50例,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取预防性护理和常规护理,并在护理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护理满意度评分、疾病不确定感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实验组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00%低于对照组的12.00%,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疾病不确定感评分(47.62±10.33)分,优于对照组的(68.74±10.20)分(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预防性护理应用于颅脑外科具有积极作用,可减少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获得较高的护理满意程度,降低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值得应用和推广.

    作者:田薇;徐国君;李阳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肺癌合并活动性肺结核的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 观察分析肺癌合并活动性肺结核的临床诊治.方法 本次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肺癌合并活动性肺结核患者20例的临床资料,认真查看临床资料,系统总结和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诊疗方法以及治疗效果.结果 近期疗效结果显示:CR 6例,PR 7例,SD 5例,PD 2例,有效率(CR+PR)为65%(13/20).所有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为9.3个月,1年生存率55%(11/20),2年生存率25%(5/20).结论 早诊断早治疗对有效改善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的预后尤为重要,对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陈立东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生化检验中测量不确定度的应用意义评析

    目的 研究探讨不确定度测量在临床生化检验中的临床作用.方法 随机抽取2014年6月至2014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16项生化指标的检测,并对各检测指标的不确定度进行分析和计算,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经统计,可见16项不同的生化指标检测结果的不确定度各异,其中,GGT的不确定度高,为14.28%,Na+的不确定度低,为1.56%.结论 不确定度值的测量可以对一定室实验条件下的生化指标检测结果准确性、分散性进行有效反映.

    作者:李伟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塔布恩阿尔善在治疗类风湿性节炎中的临床观察

    目的 研究分析塔布恩阿尔善在治疗类风湿性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类风湿性节炎病患130例,按照救治时间做数字标号排序,行随机分组试验,对照组65例,经采取常规西医甲氨蝶呤用药,观察组65例,则结合蒙医治病理念实施塔布恩阿尔善辩证药浴与甲氨蝶呤内服共同用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46%,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4.62%;两组对比,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 类风湿性关节炎采取蒙医塔布恩阿尔善药浴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高.

    作者:赛日吉玛;海军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老年痴呆病的发病机制及临床采用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的效果

    目的 针对老年痴呆的发病机制探讨中西医结合药物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老年痴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分组的方法将5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行常规西医干预治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加入中医辅助治疗,然后就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和对比.结果 数据资料整理显示,观察组在疗效和生活质量两项关键指标上较之对照组均占据明显的优势(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老年痴呆病具有较好的效果,方法值得借鉴.

    作者:史娜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超声心动图对冠心病诊断的新方法——积分法

    我们将冠心病左室壁患处局部室壁的运动、厚度、回声、增厚率、范围的不同程度的异常变化按:轻、中、重度,分别计1、2、3分表述.以此来进行冠心病的定性和定量诊断——积分法,将冠心病按病情:轻、中、重度共分为级:轻度,1级:0<积分<5分;中度,2级:5<积分<10分;重度,3级:10<积分<15分.

    作者:荆忠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复发性尿路感染的细菌检验和药敏对治疗影响并探讨治疗对策

    目的 分析探究复发性尿路感染的细菌感染和对药敏治疗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2月至2016年4月的复发性尿路感染患者120例,给予患者分期长时间治疗,结合患者尿路细菌培养情况敏感实验和临床验证选择抗生素,观察其疗效.结果 120例患者中细菌培养呈阳性患者18例,阳性率为15.00%.其中大肠埃希菌患者9例,所占比率为50.00%,粪肠球菌6例,所占比率为33.33%,支原体感染3例,所占比率为16.67%.治疗显效患者为109例(90.83%),有效患者8例(6.67%),无效患者3例(2.50%),治疗总有效率97.50%.细菌培养为阳性患者的48例中,显效患者20例(41.67%),有效患者25例(52.08%),无效患者为3例(6.25%),治疗总有效率为93.45%.治疗效果以及药敏实验结果均疗效显著,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结论 复发性尿路感染细菌检验对长期治疗有限制性,使用分期治疗并根据药敏实验及临床验证选择抗生素这一治疗方法效果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罗晓红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静脉补铁治疗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观察及护理

    目的 研究静脉补充铁剂治疗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观察及护理要点.方法 选择我院35例血液透析患者静脉使用铁剂且配合EPO和叶酸片,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分别取血样检测作对比分析.结果 静脉铁剂治疗4周后,Hb、Hct、SF、TSAT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有2名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大多数慢性肾脏病并发贫血的患者在采用静脉铁剂治疗时,通过细致的观察和有效的护理工作可以使不良反应减少.

    作者:王好好;施春霞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高频彩超对结直肠癌分期诊断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析高频彩超对结直肠癌分期诊断的效果.方法 对我院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经手术病理确诊的120例结直肠癌患者予以研究,回顾性分析患者术前超声、术后病理诊断等资料,对超声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予以比较.结果 高频彩超判断T、N、M分期的准确率分别为83.3%、89.2%、99.2%.结论 在结直肠癌分期诊断中,高频彩超的应用效果非常好,有利于判断肿瘤浆膜外侵犯与淋巴结转移的情况,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与普及.

    作者:于海浩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口腔修复中应用国产二氧化锆修复体的效果观察

    目的 分析国产二氧化锆修复体在口腔修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2014年6月至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需要进行口腔修复的164例患者为观察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82例.对照组采用普通的金属烤瓷修复体实施修复,实验组采用国产二氧化锆修复体进行修复.结果 实验组患者牙齿进行治疗之后的牙齿边缘密合性、修复体折断现象的发生率等情况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实验组要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随访6个月,实验组患者牙龈异常发生率为0,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口腔修复过程中采用国产二氧化锆修复体进行修复有良好的效果,其稳定性、可塑性的特点比普通的金属烤瓷修复体强,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作者:韩雪冬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立普妥联合步长脑心通对冠心病合并高血脂患者影响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究立普妥联合步长脑心通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血脂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64例冠心病合并高血脂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用立普妥治疗,观察组采用立普妥联合长脑心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发生次数为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脂水平要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88%,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8.13%,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立普妥联合步长脑心通应用在冠心病合并高血脂患者治疗中,可以显著降低患者心绞痛发生次数,改善患者血脂水平,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李辉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患者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措施探讨

    目的 对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其护理措施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以我院自2010年5月至2016年1月间所接收的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83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出现并发症患者的并发症情况以及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有1例患者因脑出血而发生死亡,围术期发生急性心肌梗死1例,脑缺血1例,切口出血3例,颅内神经损伤2例,颈动脉血栓形成1例.并发症患者经护理后均痊愈出院.结论 对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分别进行术前评估和指导、术后并发症针对性护理以及出院指导能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对其生活质量等造成的影响,同时也能有效减少患者术后的病死率,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王妿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血压控制对高血压性脑出血病情转归的临床影响

    目的 研究血压控制对高血压性脑出血病情转归的临床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方12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n=60).对照组患者施以常规的治疗方式,治疗7~10 d再进行相应的降压处理,干预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早期降压控制,直至将收缩压降至140 mm Hg,对2组患者的脑部出血情况以及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经过为期1个月的干预治疗,干预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优于对照组的5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进行血压控制能够降低患者的出血风险率,促进患者的有效康复,值得基层医院借鉴与参考.

    作者:王娟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背阔肌肌瓣在肉芽肿性乳腺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目的 分析背阔肌肌瓣在肉芽行乳腺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抽取我院于2014年9月至2015年11月期间收治的30例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所有患者均选择背阔肌肌瓣进行修复治疗,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30例患者住院用时为5~11 d,其中33.33%的患者美学效果为优,36.67%的患者美学效果为良,30%的患者美学效果为可,无治疗效果差的患者.结论 肉芽肿性乳腺炎选择背阔肌肌瓣进行修复治疗具有较强的安全可靠性,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辛颖桐 刊期: 2018年第05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