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预防性护理在颅脑外科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

田薇;徐国君;李阳

关键词:预防性护理, 颅脑外科, 深静脉血栓
摘要:目的 分析预防性护理在颅脑外科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100例颅脑外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的收治时间在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期间),随机抽取红篮球分成两组,每组各50例,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取预防性护理和常规护理,并在护理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护理满意度评分、疾病不确定感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实验组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00%低于对照组的12.00%,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疾病不确定感评分(47.62±10.33)分,优于对照组的(68.74±10.20)分(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预防性护理应用于颅脑外科具有积极作用,可减少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获得较高的护理满意程度,降低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值得应用和推广.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复杂性手外伤显微外科修复术后目标训练的康复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 对复杂性手外伤显微外科修复术后患者采用目标训练的康复护理,查看其康复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2例复杂性手外伤显微外科修复术后患者参与研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6例.研究组行目标训练与康复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目标训练前后的症状改善情况,并查看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经过目标训练后,观察组患者的致残率仅为2.17%,护理的总有效率达到97.82%,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 对复杂性手外伤显微外科修复术后患者采用目标训练方法,有利于缓解患者的症状,降低患者的致残率,使患者的手部功能可以尽快回复,提升护理的有效率,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汪萍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氧化苦参碱联合乌司他丁治疗老年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氧化苦参碱联合乌司他丁治疗老年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5月至2017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80例老年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氧化苦参碱+乌司他丁)和对照组(乌司他丁)各40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5.00%,与对照组总有效率82.50%,显著升高(P<0.05).治疗前两组血糖、血钙、血清淀粉酶、白细胞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糖、血清淀粉酶和白细胞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血钙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血糖、血清淀粉酶和白细胞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钙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氧化苦参碱联合乌司他丁治疗老年重症急性胰腺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俊奎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卒中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影响分析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卒中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在收治的120例脑卒中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方法进行健康教育,而研究组给予临床护理路径护理进行健康教育.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健康知识达标率为96.67%(58/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67%(49/60)(P<0.05);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5.00%(3/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33%(47/60),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的住院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后研究组Barthel指数评分与运动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脑卒中患者健康教育中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可改善其临床效果,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作者:行桂荣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患者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措施探讨

    目的 对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其护理措施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以我院自2010年5月至2016年1月间所接收的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83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出现并发症患者的并发症情况以及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有1例患者因脑出血而发生死亡,围术期发生急性心肌梗死1例,脑缺血1例,切口出血3例,颅内神经损伤2例,颈动脉血栓形成1例.并发症患者经护理后均痊愈出院.结论 对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分别进行术前评估和指导、术后并发症针对性护理以及出院指导能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对其生活质量等造成的影响,同时也能有效减少患者术后的病死率,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王妿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妇科常见急腹症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

    目的 探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妇科常见急腹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择取2015年2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92例妇科常见急腹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院后所选患者均行以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与患者临床情况相结合,对比病理检查结果与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结果.结果 经过诊断后,所选患者中有90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符合病理检查结果,误诊2例,诊断率为97.8%,经统计学分析,数据组间无明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妇科常见急腹症诊断中的应用可以有效诊断病情,但因疾病之间差异不明显,则需对患者实验室检查结果和临床特征进行综合分析,使误诊率降低,以提升诊断准确性.

    作者:李剑白;王阳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探讨外治法治疗下肢慢性疮面的临床疗效并评价其性价比

    目的 本文就下肢慢性疮面采用中医外治法治疗的临床价值及可行性进行了浅显的分析与研究.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下肢慢性疮面80例,采用计算机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予以中医外治法治疗,对照组予以地奥司明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理状况及疼痛情况,疮面愈合情况,疮面瘙痒改善情况,治疗满意度等指标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SAS、SDS及VAS评分较比对照组明显更低,疮面愈合情况较比对照组明显更优,疮面瘙痒改善情况及治疗满意度较比对照组明显更为理想(P<0.05).结论 中医外治法在下肢慢性疮面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有效减轻了患者痛苦,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值得推广.

    作者:王立山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整合护理模式在焦虑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目的 探讨整合护理模式在焦虑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150例焦虑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75例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组75例予以整合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护理前后HAMA、SAS评分的差异性.结果 干预组护理后的SAS评分及HAMA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整合护理模式在焦虑症患者中具有非常理想的应用价值,其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焦虑心理,提高治疗有效率,该护理方案值得临床选择和大力推广.

    作者:袁媛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护理干预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应用的效果观察

    目的 对护理干预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应用的效果进行深入探讨和剖析.方法 以我院自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一年间抽查外科手术患者接收的手术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护理干预)和对照组(传统护理),每组各30例,对两组患者住院舒适度、平均住院时间以及护理前后抑郁、焦虑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舒适度及平均住院时间对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护理前两组患者SAS及SDS评分对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两组SAS及SDS评分均显著降低,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手术室患者采取护理干预能有效的提高患者舒适度,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同时有效减轻患者焦虑及抑郁心理,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姜丽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脱水药物治疗的护理研究

    目的 探究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脱水药物治疗的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84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将常规护理应用在对照组(42例)患者中,将综合护理应用在实验组(42例)患者中,分析不同护理方法及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为95.24%(40/42),并发症发生率为7.14%(3/42);对照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为78.57%(33/42),并发症发生率为23.81%(10/42);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脱水药物治疗后,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的促进治疗效果提高,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郑朝霞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口腔修复中应用国产二氧化锆修复体的效果观察

    目的 分析国产二氧化锆修复体在口腔修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2014年6月至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需要进行口腔修复的164例患者为观察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82例.对照组采用普通的金属烤瓷修复体实施修复,实验组采用国产二氧化锆修复体进行修复.结果 实验组患者牙齿进行治疗之后的牙齿边缘密合性、修复体折断现象的发生率等情况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实验组要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随访6个月,实验组患者牙龈异常发生率为0,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口腔修复过程中采用国产二氧化锆修复体进行修复有良好的效果,其稳定性、可塑性的特点比普通的金属烤瓷修复体强,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作者:韩雪冬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对比分析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甲状腺癌的符合率

    目的 针对甲状腺肿瘤患者探讨对其展开超声诊断和病理诊断,并分析诊断的准确率.方法 以5例我院正在治疗的甲状腺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院后对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对行肿瘤切除的患者行病理学诊断.结果 本次研究5例患者先展开超声诊断,术后行病理检查.其中超声诊断中,甲状腺瘤3例、甲状腺癌1例、结节性甲状腺1例;在病理学检测下,甲状腺瘤2例、甲状腺癌2例、结节性甲状腺1例.对诊断符合率对比:超声诊断上甲状腺腺癌诊断符合率为50.00%,甲状腺腺瘤诊断符合率100.00%,结节性甲状腺符合率为100%,与病理检查展开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结合术后病理检查,操作简单、无创、无痛,费用相对较少,患者依从性更高,临床治疗优势明显,外科手术中值得推广为首选诊断方案.

    作者:宋方田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结膜下注射护理的心得体会

    结膜下注射是眼科的重要治疗手段,是将药液注入结膜与巩膜之间的疏松间隙内达到消炎和促进吸收的作用;因药液直接作用于眼部,提高了药液在眼内的浓度,增强及延长了药物作用的时间,避免了全身用药发生的不良反应.但如果操作不当,药物本身不良反应,可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的发生[1].结膜下注射前后护理是非常重要的,现将185例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于海娟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护理干预改善传染科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作用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改善传染科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传染科收治的98例患者进行研究,以患者入院时间奇偶数为依据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干预,采用综合护理方式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干预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前焦虑(SAS)、抑郁(SDS)评分比较均无较大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生活质量评分(QOL)评分比较无较大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综合护理方式对传染科患者进行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且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临床价值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娜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2型糖尿病患者止凝血分子标志物的检测分析与检验学研究

    目的 研究分析糖尿病患者凝血酶-抗凝血酶(TAT)、D-二聚体(D-D)、血凝血栓烷B2(TXB2)和血管性学友病因子抗原(vWF:Ag)含量的变化与临床意义.方法 血浆TAT、D-D、TXB2和vWF:Ag含量测定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患者TAT、D-D、TXB2和vWF:Ag(P<0.05)含均升高,与糖尿病无并发症患者相比,糖尿病伴并发症患者TAT变化更显著(P<0.01).结论 糖尿病患者,尤其是伴并发症患者表现为凝血系统激活、继发性纤溶亢进、血小板活化增加及血管内皮损伤.

    作者:刘庆权;荣阳;刘晓华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人性化护理干预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人性化护理干预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方法 将本院收治的128例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至对照组及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采取人性化护理干预,采用工具自理能力评分、躯体自理能力评分评价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对照组及观察组的工具自理能力评分分别为(9.53±1.51)分、(5.16±1.12)分;躯体自理能力评分分别为(20.65±3.42)分、(10.18±1.64)分;经t检验,观察组的工具自理能力评分、躯体自理能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有P<0.05.结论 在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祖艳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咬肌肌电图辅助诊断咬(牙合)力的探讨

    目的 应用肌电图仪,采集肌电信号,计算机辅助分析、存储肌电波形,探讨研究咬力变化情况.方法 用肌电图仪测定双侧咬肌在静息放松状态下、牙尖交错位时的表面肌电活动,分析咬(牙合)力变化情况.结果 正常肌电波形在静息状态下,无任何电活动;在牙尖交错位不同程度咬时肌电波形可见双相、三相、多相、混合相、干扰相.异常肌电波形电静息消失,出现自发电活动,常见的有纤颤电位、正锐波、单纯束颤波、复合束颤波;在随意收缩时表现出运动电位数量减少、电位波幅改变、单个运动单位电位相数增多、病理性干扰相及新生电位.结论 咬肌肌电波形和肌电数值辅助诊断咬(牙合)力,为治疗方案和疗效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闫虹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微创接骨板技术用于治疗四肢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

    目的 将微创接骨板技术运用于出现四肢骨折患者的治疗中,针对其临床疗效展开探讨.方法 在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这段时间于我院进行四肢骨折的治疗的患者中选取出88例,按照随机平均的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两组即X、Y两组,X组:进行传统内固定术治疗,Y组:进行微创接骨板技术治疗,以两组患者手术出血状况、手术时长、留医治疗时长及治疗疗效为本研究观察指标.结果 Y组患者在手术时长及留医治疗时长上用时均少于X组;Y组在手术时的出血量少于X组的;Y组患者治疗总有效比率高过X组的.以上三项均存在明显的组间差别P<0.05.结论 对于四肢骨折的患者运用微创接骨板技术展开治疗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术后恢复状况较好,具有良好运用价值.

    作者:李纯刚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高频彩超对结直肠癌分期诊断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析高频彩超对结直肠癌分期诊断的效果.方法 对我院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经手术病理确诊的120例结直肠癌患者予以研究,回顾性分析患者术前超声、术后病理诊断等资料,对超声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予以比较.结果 高频彩超判断T、N、M分期的准确率分别为83.3%、89.2%、99.2%.结论 在结直肠癌分期诊断中,高频彩超的应用效果非常好,有利于判断肿瘤浆膜外侵犯与淋巴结转移的情况,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与普及.

    作者:于海浩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浅谈医院卫生技术人员的管理

    医院卫生技术人员是医院核心的组成部分,对其管理不仅要严格而且要科学,积极调动医院卫生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为其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不仅能留住有用的人才,降低医院人力资源成本,还有助于医院的自身建设和发展.

    作者:鹿娟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磁共振成像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 分析周围型肺癌诊断中磁共振成像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本院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接收的经病理检查确诊的周围型肺癌患者94例,均在治疗前先后接受磁共振成像及CT检查,观察检查结果.结果 肿瘤直径≤5 cm时,CT肿瘤内部结构、周围特征性表现检出率高于MRI,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直径>5 cm时,CT与MRI检出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肿瘤转移检出率高于C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周围型肺癌诊断中,磁共振成像可弥补CT检查中存在的不足,提升诊断准确率,具有比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高俊 刊期: 2018年第05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