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某县公共场所公共用品微生物监测结果的分析

马国善

关键词:公共场所, 公共用品, 微生物监测, 结果分析, 研究
摘要:目的 依照是我县公共场所公共用品微生物监测结果研究公共用品卫生现状,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目的是为进一步提高公共场所的卫生质量.方法 选取2011年~2016年我县1210家公共场所的公共用品进行微生物检测,并对其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210家公共场所中微生物标本总共有4825份,合格标本4413份,合格率91.46%.相比之下,饭店合格率高,旅店业低.结论 我县公共场所的公共用品总体合格率比较高,也就是说,卫生状况良好;只不过,旅店业的合格率比较低,因而,就需要相关部门对其加大监管力度,积极开展卫生宣传工作,以此提高卫生质量.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护理干预在胆囊结石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研究分析胆囊结石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17年6月在本科室收治的胆囊结石患者110例,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和护理干预组,常规组采用常规进行护理,护理干预组则在外科护理的基础上增加了护理干预.给予胆囊结石患者一些心理上的护理,健康教育指导,给与患者更多的人文关怀.后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例数及肠鸣音恢复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例数及肠鸣音恢复的时间相互对比具有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在胆囊结石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改善了患者住院后并发症的情况,加快了患者肠鸣音恢复的时间,是一种很好的护理模式,值得推广.

    作者:夏荣荣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献血员发生献血反应的观察及护理配合

    目的 研究献血员发生献血反应的情况,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护理.方法 以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将本中心血站自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采集的88例献血人员进行平均分组,每组包括44例,将实行常规护理献血人员作为参照组,将实行综合护理献血人员作为实验组,分析对比两组献血人员经不同护理后的护理满意度、献血反应情况、SAS评分.结果 实验组献血人员献血反应发生率2.27%低于参照组的15.91%,护理满意度100%高于参照组的81.81%,SAS评分(32.21±5.47)分低于参照组的(45.54±4.58)分,组间差异对比显著且P<0.05,统计学存在分析意义.结论 将综合护理干预应用在献血人员献血中效果显著,可降低献血反应发生率,值得借鉴应用.

    作者:许艳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长奈瑟菌致感染性心内膜炎1例报道

    长奈瑟菌(Neisseria elongata)属于奈瑟菌属,是口咽部和鼻咽部正常菌群的一部分,属于人体正常菌群,通常不致病.由长奈瑟菌引起的感染性心内膜炎在我国鲜见有报道,我院从1例血培养中分离出该菌,报道如下.

    作者:梁小英;陈东科;农波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儿童龋齿运用氟化泡沫预防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儿童龋齿运用氟化泡沫预防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90例龋齿儿童患者(2015年1月17日至2016年1月17日),将其根据收治时间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检查并给予口头教育)、观察组(采用氟化泡沫预防),各45例,对比2组患者龋齿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龋齿儿童患者龋齿发生率为2.22%,明显低于对照组20.00%,2组数据存在高度的差异性,P值<0.05.观察组患者使用氟化泡沫预防后未出现恶心、呕吐、中毒等不良反应,由此说明,氟化泡沫安全性较高.结论 将氟化泡沫应用于龋齿儿童患者中,能够有效降低其龋齿发生率,且还可降低其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研究.

    作者:孟轲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索拉非尼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应用进展研究

    原发性肝癌作为临床高发恶性肿瘤,具有起病隐匿的特点,早期通常无特异性症状,确诊时往往已经进展为中晚期或远处转移,导致治疗较为困难,患者预后效果较差,在治疗上常规化疗药物取得的效果有限,目前还无证据证明有明显生存获益.肝癌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多种基因突变、新生血管增生异常和细胞信号传导通路异常与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近年来分子靶向药物的开展与应用后逐渐受到临床广泛关注,也正在向新的治疗方向不断发展,其中索拉非尼是靶向治疗的代表性药物,目前已经取得了突破性成果,能够使原发性肝癌患者生存时间得到有效延长.本文就索拉菲尼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应用情况展开系统地综述,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作者:陆海鹏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分析妇产科门诊的护理特点及管理对策

    目的 分析探讨妇产科门诊的护理特点及相应的管理对策.方法 选取2017年9月至2017年12月我院妇科门诊收治的1043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通过不断的改善管理策略,保证患者尽早就诊,提高妇产科门诊的工作效率.结果 针对妇科门诊患者的护理特点给予相应的管理对策,有助于提高妇科门诊的工作效率,提高患者的就诊满意度,减少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率,效果显著.结论 通过分析妇科门诊患者的护理特点,并给予相应的管理策略,有助于提高妇科门诊的工作效果,提高就诊满意度,极大程度上减少了投诉事件的发生率.

    作者:杨琼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阶段性护理干预在小儿高热惊厥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研究阶段性护理干预在小儿高热惊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7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小儿高热惊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平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每组各50例患儿.两组患儿均采取药物抗毒与降温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则实施阶段性护理干预,比较并分析两组患儿的复发情况、临床干预效果与患儿家属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患儿疾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儿的体温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家属对疾病的掌握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儿家属的满意度100%,对照组为82%,实验组具有明显优势,两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 采取阶段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护理效果,降低疾病复发率,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蔡金婷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腹腔镜下消化道穿孔修补术的术后护理

    目的 探究腹腔镜下消化道穿孔修补术的术后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研究年限为2013年3月至2016年9月;研究对象为86例消化道穿孔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可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43),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结合临床护理经验采用综合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护理结束后比较两组护理模式的术后恢复及并发症率.结果 实施综合护理工作模式后观察组在下床活动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恢复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降低并发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综合护理可明显促进患者预后和降低患者的并发症率.

    作者:李巍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支原体肺炎患者90例,按照抛硬币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采用单纯西医治疗,观察组45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自拟中药汤剂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在X线吸收时间、咳嗽、肺部音消失时间等方面比较观察组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用力肺活量(FVC)、大呼气流速值(PEF)、用力1 s肺活量(FEV1)等肺功能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中西医结合方式对支原体肺炎患者实施治疗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肺功能,促进患者及早康复,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边志斌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呼吸内科护理在重症患者护理中的临床疗效

    目的 研究分析实施呼吸内科护理对重症患者的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120例重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呼吸内科护理,具体包括病情监测、呼吸道护理、药物治疗、心理干预、环境卫生和饮食护理,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满意程度.结果 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1.7%)高于对照组(75.0%)(P<0.05).研究组患者的满意率(98.3%)显著高于对照组(58.3%)(P<0.05).结论 加强呼吸内科护理能够有效地提高重症患者的治愈率,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重视.

    作者:李丽云;刘淑华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中医情志护理方法及价值评估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中医情志护理方法以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7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中医情志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况以及其生存质量.结果 所有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都得到了极大地缓解,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组间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中医情志护理,能够缓解患者的负面心理与情绪,提高其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解晓云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临床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观察

    目的 观察临床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进行药学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各科室53份的用药记录,视为参照组,从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实施临床药师干预后的用药记录中抽取61份,视为观察组,比较两组临床用药不合理情况,并对不同干预方式下医师的接受率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抗菌药物使用率,医嘱不合理所占比率均显著低于参照组,差异鲜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于药师直接干预,经过讨论交流后再行干预的方式下,药师的接受率更高,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药师对临床用药进行药学干预,能够有效降低临床不合理用药的发生率,干预效果突出,不同干预方式下,医师接受度不同,经过讨论交流后再行干预,可提升医师接受度,应该强化药师干预,合理选择干预方式.

    作者:迟淑凤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剖宫产术中子宫下段切口术式及方法探讨的新进展

    随着国家二孩政策放开,高龄高危、多产次孕妇急剧增加,瘢痕子宫再次及多次妊娠也明显增加.营养过剩、经产妇致巨大儿发生率也增高,也导致产程中难产率增加.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是处理难产、产科严重合并症及并发症、多胎妊娠、胎位异常、前置胎盘、头盆不称、胎儿窘迫等快速、有效的方法,但是临床上有很多子宫下段复杂,如下段厚薄不均甚至部分肌层缺失,胎头长时间压迫致子宫下段水肿菲薄等,前置胎盘下段血管丰富、屈曲等,甚至既往手术史及慢性盆腔炎症导致子宫下段与腹膜、膀胱等组织广泛致密粘连,极难分清正常结构.

    作者:张小平;肖江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对社区老年人实施家庭医师签约服务健康管理的效果研究

    目的 分析对社区老年人实施家庭医师签约服务健康管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2000名社区老年人为研究对象,将1000名自愿参加家庭医师签约服务的老年人列入观察组,1000名未参加家庭医师签约服务的老年人列入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SBP、DBP、TG、TC、HDL、LDL、BMI、WHR.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SBP和DBP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TG、TC、HDL和LDL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BMI和WHR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社区老年人实施家庭医师签约服务健康管理,可有效改善其血压、血脂、体质等指标,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罗浩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美托洛尔与曲美他嗪治疗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对患者心功能、心肌重塑和炎性因子的影响

    目的 总结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对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和对患者心功能、心肌重塑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中心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治疗的100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将10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两个组,对照组采取的是常规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采取的是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心肌重塑指标以及炎性因子水平等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94.00%/84.00%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LVESD、LVEDD、6MWT、LVEF、hs-CRP、TNF-α、IL-6对比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LVESD、LVEDD、hs-CRP、TNF-α、IL-6均显著降低,6MWT、LVEF均显著升高,但观察组患者变化更为显著明显(P<0.05).结论 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对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能有效降低炎性反应和心肌重塑风险,促进心功能改善,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彩玲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高频电刀在手术使用中的风险分析与防范

    目的 总结本院在手术过程中发生的高频电刀意外电击损害的主要类型和原因,对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持续改进,提高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方法 通过对我院手术室2005年1月至2017年12月3万例使用高频电刀的手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使用高频电刀引发意外损害9例,发生率为0.03%,其中术者电击损伤5例,患者灼伤4例.结论 正确规范地使用高频电刀,严格遵守高频电刀的操作规程,不断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才能保证操作者和患者的安全,防止意外损害的发生.

    作者:李锦芳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个性化护理在胆结石手术患者术前焦虑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究个性化护理在胆结石手术患者术前焦虑护理的应用.方法 将本院收治的50例(2015年10月至2016年12月)胆结石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护理方式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和干预组(个性化护理),每组25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前焦虑程度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者的术前焦虑程度以及护理满意度比较且干预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个性化护理对胆结石手术患者有更好的护理作用,不仅能改善患者的术前焦虑,还有利于患者康复.

    作者:姚立芳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自拟通瘀汤治疗脑出血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的影响

    目的 研究自拟通瘀汤治疗脑出血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抽取2013年4月至2016年3月于我院收治的脑出血恢复期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把它们按照随机数表法平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5例,对患者实施常规的西医治疗以及康复训练,观察组45例,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联合我院自拟通瘀汤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8.89%,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73.3.3%,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为(22.58±5.35)分,中医证候评分为(28.67±6.71)分;对照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为(23.03±4.84)分,中医证候评分为(27.97±7.16)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为(10.22±4.16)分,中医证候评分为(9.53±3.12)分;对照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为(15.47±5.93)分,中医证候评分为(13.81±4.0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1.11%,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脑出血恢复期的患者进行治疗时,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自拟通瘀汤对患者进行治疗能够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以及中医证候评分能够得到比较显著的改善,并发症发生概率也比较低,是一种理想的脑出血恢复期治疗方式,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的推广与应用.

    作者:李岩杰;綦丰光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失眠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分析

    目的 分析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失眠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护理对策.方法 分析我院2016年收治的70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由于单纯脑器所致的失眠情况,失眠原因及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经过分析判断,老年心血管患者失眠症状主要是由外部环境的影响和心理因素的影响造成的,其所占比例分别为69.6%和45.0%.经过护理干预后,失眠症状明显下降,护理干预前失眠症状患者70例,干预后失眠症状患者36例,护理干预前后失眠患者数量有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环境和心理因素的影响易导致老年心血管患者失眠,通过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老年心血管患者的失眠症状,提高睡眠质量.

    作者:高丹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妇科盆腔手术围手术期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

    目的 分析并研究妇科盆腔炎手术围手术期护理对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在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接收并治疗的妇科盆腔手术患者320例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护理方法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有1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为患者落实围手术期护理,比较本研究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概率.结果 对本研究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护理干预以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P<0.05,无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结论 对于妇科盆腔手术的患者,为患者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之上做好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工作,它能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在临床上所取得的护理效果也比较理想,是一种值得推广使用的护理干预措施.

    作者:高美静 刊期: 2018年第19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