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嬉芳
目的 探究心脏介入术后并发迷走神经反射的循证分析与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5年8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接受心脏介入术治疗的260例患者,并根据双盲法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循证护理,并对两组患者术后出现的速走神经反射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1.54%,对照组患者术后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10.77%,观察组患者术后速走神经反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4.08±1.85)d,对照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6.46±2.35)d,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8.46%,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8.46% (P<0.05).结论 心脏介入术后并发迷走神经反射的循证分析与护理干预临床效果显著,可使患者术后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有效降低,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曹华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并分析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治疗骨折及关节脱住手法复位患者的麻醉效果.方法 将2014年9月至2017年9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骨折和关节脱位需要进行手法复位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主体,随机抽取其中的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麻醉方式不同分为A、B两组,A组患者使用丙泊酚进行麻醉,而B组患者则使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进行麻醉,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 B组患者在麻醉起效用时、手术时间、术后苏醒时间、以及术中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Sp02、HR、MAP值)均明显好于A组,麻醉效果也好于A组,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骨折与关节脱位需要手法复位治疗的患者使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进行麻醉,不仅可以缩短麻醉起效用时、手术时间、术后苏醒时间,而且能更好地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明显降低术中疼痛程度.
作者:陈献宇 刊期: 2018年第23期
嵌体及贴面的广泛使用及临床效果较佳使其得到肯定,为使得此类修复体粘接时能够视野清晰,高效迅速,对探针进行改良,运用于修复体的粘接,提高了临床操作效率,取得较好的临床使用效果.
作者:黄婕;林云红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对于腹部创伤患者,使用CT对其进行诊断的效果以及临床价值.方法 本次分析主要采取的方法为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即选取我院在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80例腹部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这些患者均是通过CT诊断,在治疗时其中有67例患者先是使用平扫的方式,然后增强了扫描,结合其实际的状况,有部分患者采用了全腹扫描,以此来对患者的肠道、腹膜后以及部分脏器进行了观察.后有25例患者使用的是保守治疗的方式,另外55例患者使用的是手术治疗的方式.然后将患者的CT诊断结果以及病理确诊的情况进行对照分析,进而得知使用CT诊断的准确率.结果 使用手术治疗的55例患者中,有52例患者的治疗结果与CT诊断结果一致,而且对通过使用CT扫描的一些脏器结果与临床上的治疗结果对比发现,显示的差异并不具有统计学意叉,即CT诊断的正确率在临床上已经达到了94.5%.结论 对于腹部创伤的患者,科学的使用CT对其病情进行诊断,其有着极高的准确率,也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德祥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分析急性脑梗死中康复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7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参与本次实验,入选病例均来自2016年3月至2017年8月,采取硬币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康复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94.4%)较对照组(72.2%)更高,NIHSS评分较对照组更低,ADL评分和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更高,组间比较P< 0.05.结论 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利于提升其治疗效果,改善肢体运动能力、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程丹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分析快速康复护理对剖宫产术后产妇早期离床活动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行剖宫产手术者为研究对象,依照就诊顺序,将其分为2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产妇产后6h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术前接受FTS健康宣教,术后强化护理评估和相关干预力度.分析两组产妇手术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妇产后泌乳时长、肛门排气时长、首次离床时长、肠胃功能恢复时长以及24h内阴道出血量更好,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较低,P< 0.05.结论 对于接受剖宫产者,开展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可以全面缩短产妇早期离床时间,减少肛门排气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全面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和泌乳,增加母婴交流,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徐美芳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通过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疗法实施护理干预进行效果分析,从而得出更好的护理方法.方法 根据不同的护理方法,将100例患者平均分为为对照组组(A组)和观察组(B组),其中A组的50例患者只采取常规的药物护理方法,B组的50例患者在采取常规药物护理的方法的基础上还采取了相应的运动疗法的护理干预,后通过观察记录,记录注射胰岛素的时间和用量、糖尿病患者运动开始的时间与持续时间以及运动量的强度等方面,从而得出结论.结果 对两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可以发现,B组患者的疗效明显要高于A组的疗效(P<0.05).结论 对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疗法采取和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能够较为有效的提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林琳 刊期: 2018年第23期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目前临床常用于治疗终末期髋关节疾病的主要手段,其能够有效解除患者关节疼痛、改善并逐步恢复其关节功能.但护理人员对于该术式的认知程度以及护理质量又直接影响手术的治疗效果,本文就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等手术护理进行研究,并逐一进行综述.
作者:尹福玉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伴有肺炎患者给予护理干预的价值所在.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12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140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伴有肺炎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采用数字奇偶法分组;临床研究护理方法期间,对照组(70例):选择常规护理方法展开小儿疾病护理;观察组(70例):选择全面性护理方法展开小儿疾病护理;终就两组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伴有肺炎患者心率水平、呼吸频率、FEV1水平、FEV1/FVC、FVC水平以及不良事件出现概率加以对比.结果 同对照组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伴有肺炎患者心率水平、呼吸频率、FEV1水平、FEV1/FVC以及FVC水平对比,观察组获得明显改善(P<0.05);同对照组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伴有肺炎患者不良事件出现概率(24.29%)对比,观察组(1.43%)获得明显下降(P<0.05).结论 对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伴有肺炎患者给予全面性护理干预,于患儿心率水平、呼吸频率、FEV1水平、FEV1/FVC、FVC水平改善以及不良事件出现概率降低方面获得明显效果,从而证明全面性护理干预应用可行性.
作者:张雪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开始饮食护理干预对其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 以随机数字表法为分组依据,将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来我院行化疗治疗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96例分为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与饮食护理联合常规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每组各48例患者,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营养状况.结果 在白蛋白、血红蛋白以及淋巴细胞计数方面,干预前,组间相比,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较干预前显著改善(P<0.05),且组间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18.75%与33.33%,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实施饮食护理干预,对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于瑞霞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对比银杏达莫注射液与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78例作为样本,将其分为银杏组与丹参组2组.银杏组采用银杏达英注射液治疗,丹参组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结果 治疗后,银杏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更好、治疗有效率95.24%,与丹参组相比,优势显著(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概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应将银杏达莫注射液应用到脑梗死的治疗中,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神经功能缺损,为患者颓后的改善奠定基础.
作者:袁春平;单志勇 刊期: 2018年第23期
本文以蓝墨云班课APP与外科护理实践教学相结合,探讨移动教学模式在学生自主学习、操作能力、教学互动及综合能力培养等方面的应用效果.
作者:李望;缪礼红;唐婵;凌启;晏燕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安全注射的措施及意义.方法 我院在2016年3月开始进一步完善安全注射制度,加强注射环境建设,加强对护士进行安全注射的针对性培训,提高其安全注射的概念,规范其安全注射的行为,同时加强护士与患者的沟通交流,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后比较了干预前后护士对安全注射的认知情况、护士针刺发生率以及患者对注射环境及护士注射操作的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护士对安全注射的认知度显著提升(P<0.05);干预后近一年内护士针刺发生率显著降低(P< 0.05);干预后患者对注射环境及护士注射操作的满意率显著提升(P<0.05).结论 加大安全注射的管理力度,是对护士与患者的生命安全负责,应予以重视.
作者:曹丽华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呼吸康复训练联合百令胶囊对矽肺合并COPD患者炎性反应及肺纤维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82例矽肺合并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临床检查确诊,将本组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患者给予百令胶囊治疗,观察组41例患者给予呼吸康复训练联合百令胶囊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1年后的血清中炎性因子含量和血清中肺纤维化指标含量.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中MCP-1、IL-6、IL-8、IL-12、IL-17、IL-18含量对比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治疗后1年两组患者血清中MCP-1、IL-6、IL-8、IL-12、IL-17、IL-18含量均明显下降,但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中HO-1、ICAM-1、HA、LN、PCⅢ含量对比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治疗后1年两组患者血清中HO-1、ICAM-1、HA、LN、PCⅢ含量均明显下降,但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叉(P<0.05).结论 呼吸康复训练联合百令胶囊治疗矽肺合并COPD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炎性反应,抑制肺纤维化,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淑岷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针刺太冲、太溪及按揉内关对高血压患者即刻降压的效果.方法 将140例高血压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70例.观察组对高血压患者采取针刺太冲穴、太溪穴及按揉内关穴处理血压增高,对照组则让患者通过休息逐渐缓解患者血压增高情况,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收缩压与舒张压均无显著差异,而治疗后即刻观察组收缩压与舒张压均下降,但是对照组患者收缩压与舒张压仍无明显变化,在治疗后15 min,两组患者血压均下降,但观察组血压水平依旧比对照组低,治疗后30 min两组患者血压逐渐恢复同一水平.结论 对于高血压发病患者,采取针刺太冲、太溪及按揉内关的方法可快速降低患者的血压,降压作用显著.
作者:傅玉红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通心络联合倍他乐克治疗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次研究中选取了120例2017年1月至2017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心绞痛患者,以随机原则作为分组方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通心络联合倍他乐克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倍他乐克进行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相比,治疗前的C反应蛋白、细胞间黏附因子、血管黏附因子和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均处在同一水平上,P> 0.05.治疗后的C反应蛋白,两组相当,P>0.05;但细胞间黏附因子、血管黏附因子和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均,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前的每搏输出量和左室射血分数均处在同一水平上,P>0.05.治疗后的每搏输出量,观察组显著大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观察组显著大于对照组;P< 0.05组间比较差异存在显著性.结论 通心络联合倍他乐克治疗心绞痛不仅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同时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血清炎性因子和心功能.
作者:王冬黎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呼吸训练联合康复护理对COPD患者的影响进行研究.方法 从我院选出自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进行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102例,随机分成两组,组一51例为对照组,采用呼吸训练的方法,组二51例为观察组,采用呼吸训练联合康复护理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康复护理的依从情况.结果 观察组在康复护理依从上,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COPD患者提供呼吸训练及康复护理,提高患者康复速度,改善患者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郭有红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氩氦刀冷冻消融与手术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为寻找肝癌佳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接受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62例,其中采用手术切除术治疗的患者30例(手术组)和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的患者32例(氩氦刀组),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热、疼痛、腹腔出血及感染),以及术后生存率、生存时间及复发率.结果 氩氯刀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氩氦刀组患者术后疼痛、腹腔出血及感染发生率低于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术后发热率、术后生存率、平均生存时间及复发率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氩氦刀冷冻消融与手术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术后生存率及复发率相似,但是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生存质量高.
作者:林华德;郑泽华;林武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同伴教育在艾滋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8月我院门诊收治的艾滋病患者60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全部患者均接受同伴教育,观察在实施同伴教育后患者的焦虑与抑郁评分、用药依从性及CD4+T淋巴细胞水平.结果 所有患者在实施同伴教育后,其焦虑与抑郁程度均有所改善,均遵医嘱服用药物,CD4+T淋巴细胞水平得到有效的提升.结论 对艾滋病患者运用同伴教育,不仅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还能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建议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潘艳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分析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评估和营养支持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近两年收治的76例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结合营养支持模式的差异分为A组和B组,分别给予单纯肠外影响支持和肠内+肠外营养支持,护理后对效果分析.结果 对两组患者的白蛋白、血红蛋白、总蛋白对比,实践可知,B组的各项数据明显高于A组.对两组患者病发率分析,B组优势明显.两组患者满意率分析可知,B组满意率为92.1%,B组的满意率高于A组.结论 对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患者采用肠内和肠外营养支持护理方式,能改善患者营养情况,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让患者尽快恢复,因此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赵嬉芳 刊期: 2018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