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门诊护理干预对骨折患者心理状态的干预效果观察

张丹

关键词:门诊护理干预, 骨折患者, 心理状态, 护理效果
摘要:目的 探讨门诊护理干预对骨折患者心理状态的干预效果观察.方法 根据研究标准,从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到我院门诊接受治疗的骨折患者中选出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n=50)实施简单护理,而观察组患者(n=50)结合简单护理,实施门诊护理干预,两组患者在护理后,根据研究要求,观察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结果 将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资料进行对比,观察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统计数据资料均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 通过门诊护理干预,能有效的降低患者的SAS、SDS评分,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升患者的心理健康程度,将上述护理模式运用于我院治疗的患者,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医护一体院感防控模式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价值评估

    目的 探讨医护一体院感防控模式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普通外科(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本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患者给予医护一体院感防控管理,对照组40例患者给予常规医院防控管理,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医院防控管理,观察组患者则给予医护一体院感防控管理,对比两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和管理满意程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5.00%显著低于对照组1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安全管理、操作技能、责任意识、服务态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护一体院感防控模式能有效消除诱发了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降低感染发生率,促进患者满意度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珂;杨颖;李会芳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互联网+医学形态学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思考

    “互联网+医学”是互联网技术与医学的跨界融合,如何在互联网+背景下进行基础医学形态学教学改革和探索是目前国内外医学教育的研究热点.结合地方院校特色、总结近年实践教学经验,认为从建立虚拟仿真教学平台、整合形态学实验教学、构建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三方面进行教学模式改革,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王凤杰;陈显兵;谭刚;赵方毓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鸡矢藤注射液对膝骨关节炎触发点处理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鸡矢藤注射液对膝骨关节炎触发点处理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于膝骨关节炎的患者60例(78膝),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40),对照组30例(38),分别给予局部封闭术和鸡矢藤注射液注射治疗,共1个疗程,根据WOMAC评分系统来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疼痛、功能、关节僵硬感等,并对其疗效、安全性进行评价及分析.结果 一疗程后,两组的WOMAC评分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均未出现操作部位的明显疼痛、出血及感染等不良并发症.结论 鸡矢藤注射液对膝骨关节炎触发点处理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安全性较高.

    作者:史栋梁;杨豪;杜旭召;任博文;郭中华;张仲博;郭会卿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PDCA循环模式在手卫生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PDCA循环模式在手卫生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我院于(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将PDCA循环模式运用于手卫生管理中,对比实施PDCA前后洗手依从性、洗手正确率、卫生知识掌握率.结果 本研究实施PDCA循环模式前抽取了310人次,实施PDCA循环模式后抽取了298人次,结果洗手依从性从74.84%提高到94.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洗手正确率从65.16%提高到93.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卫生知识掌握率从77.42%提高到95.9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循环模式可促进院手卫生管理水平提高,不断确定新目标,制定计划进行实施,然后出来反馈,对卫生现况进行不断改善.

    作者:杨颖;李珂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天麻钩藤饮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眩晕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分析眩晕病患者采用天麻钩藤饮合并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50例眩晕病患者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实验组(25例,采用天麻钩藤饮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和对照组(25例,采用丹红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住院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明显高于对照组(88%),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12%)和对照组16%并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眩晕病患者采用天麻钩藤饮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的临床效果良好,可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可在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夏玉树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延续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护行为及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延续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护行为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12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原则及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60例)和观察组(n=60侧),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施以延续护理干预,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量量表(ESEA)评价两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出院后随访3个月,采用恶性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等心血管不良事件评价两组患者的预后.结果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ESEA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3.33% (8/60),观察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33% (2/60),经x2检验,观察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施以延续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自护行为,并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孙丽娜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输尿管镜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护理要点及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评价

    目的 探讨侧卧位输尿管镜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护理要点及对患者满意度影响.方法 纳入2016年4月至2017年11月50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以数字表法分组.所有患者给予侧卧位输尿管镜碎石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进行全面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手术后患者伤口疼痛程度;干预前后患者焦虑水平、心率水平、生活质量评分;感染率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手术后患者伤口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焦虑水平、心率水平、生活质量评分相近,P> 0.05;干预后观察组焦虑水平、心率水平、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感染率等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侧卧位输尿管镜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全面临床护理效果确切,可提升患者满意度,减轻对患者身心的不良应激,减轻术后疼痛程度,降低感染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马羚羊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ICU危重患者护理应用危重关怀理念的价值分析

    目的 研究与分析ICU危重患者护理应用危重关怀理念的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ICU危重患者60例为对象进行研究,利用电脑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基于此观察组采取危重关怀理念.比较两组护理质量及满意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疼痛、焦虑、抑郁、睡眠质量等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且P<0.05;而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67% (29/30)与对照组80.0% (24/30)相比显著较高,且P<0.05.结论 ICU危重患者护理应用危重关怀理念的效果非常显著,即可显著减轻其疼痛程度,并改善其心理状态,提升其睡眠质量和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葛仓凤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综合护理对胃肠手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分析

    目的 针对综合护理对胃肠手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进行观察、分析.方法 从我院近3年收治的胃肠手术患者临床治疗材料中选取92例进行研究,并按照护理方式的差异性将其分为两组,针对对照组的46例患者采取常规方法实施护理工作,而针对观察组中的46例患者则在对照组护理工作的基础上进行全方位的综合护理干预,然后分别针对两组患者术后第一次排气、排便及肠鸣音恢复的发生时间进行观察与比较,并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就两组患者术后第一次排气、排便及肠鸣音恢复的发生时间相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时间明显此对照组患者发生的时间短,表现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胃肠手术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方法实施全方位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并且能够促进医院护理服务质量的提高,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王丽荣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缺血性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进行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目的 对缺血性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进行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分析和观察.方法 选择我院在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所收治的共120例缺血性脑卒中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随机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共有60例患者,当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性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则按照护理干预方式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相比较,观察组的患者在整体护理效果上要明显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进行护理干预效果与常规护理方式相比较,效果更加明显,对于降低患者的病死率也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因此十分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

    作者:吴立秀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优质护理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共有68例,均是来自于本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心内科部门所接收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通过数字表分组法分为两组,即护理组与对照组,每组人数各34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的护理模式为常规护理,护理组患者接受的护理模式为优质护理.结果 经对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工作研究后发现,在护理工作满意度上,两组患者终的护理结果均是存在显著差异的,即P<0.05.结论 优质护理模式在冠心病心绞痛疾病的护理工作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尉利苹;徐玲玲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微课教学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目的 观察微课教学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为合理选择教学模式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我校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采用普通病理学教学模式教学的护理学专业学生288名作为对照组,选择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普通病理学教学模式基础上采用微课教学的护理学专业学生304名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学生的教学满意度以及学习成绩.结果 观察组学生教学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98.03%VS 87.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学生理论成绩、病理报告分析、操作成绩以及总分等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课教学模式应用于护理专业病理学教学中,可以显著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操作水平,学生的教学满意度较高,值得在教学工作中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杨梅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节点控制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

    目的 通过实验研究节点控制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10名护理管理工作人员参与到控制护理的环节中,并将节点控制应用在其中,减少检查次数,观察应用效果.结果 和上一年同时期相比,本次结果显示患者的跌倒率从0.089‰下降到0.045‰,整个手术全过程中,护理质量不足的概率从0.21%下降到0.08%,在不良事件中,错误用药出现的概率由原来的35%降至9%,与此同时,患者对服务的满意程度从原来的85%上升到了95%,研究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院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管理的过程中,适当地采用节点控制的方法,可以有效提高管理水平,降低不良事故发生的频率.

    作者:赵静杰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辨证施护对心悸患者临床护理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辩证施护对心悸患者临床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120例心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原则及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60例)和观察组(n=60例),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施以辨证施护干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 0.0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0.00% (48/60),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3.33% (56/60),经x2检验,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心悸患者中施以辨证施护,可有效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郭倩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甲状腺癌患者的术后护理措施分析

    目的 探讨分析甲状腺癌患者术后护理措施.方法 本次选取调查研究的对象为于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期间在我院行择期手术的60例患者,根据本次调查研究需要,将所有患者随机的分为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各3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程序;而观察组患者则根据患者术后病情状态的评估给予综合护理措施,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在进行分组治疗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减少,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综合护理措施对于甲状腺癌术后患者来说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减少了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也大大促进了患者身体的康复,应进行推广使用.

    作者:任华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PBL教学法在骨科临床实习带教中的应用与探索

    目的 探讨PBL教学法(问题式学习)在骨科临床实习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校医学系2012级80名医学生根据随机综合序贯法分组,对照组(n=40)采用传统教学法,观察组(n=40)实施PBL教学法,对比两组教学效果.结果 两组基础知识得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教学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BL教学法在骨科临床实习带教中的应用效果突出,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维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分析对妊娠高血压症产妇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对其产后出血的效果

    目的 分析对妊娠高血压症产妇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对其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88例妊娠高血压症产妇纳入本次实验,所有病例均选自2016年3月至2017年9月,采取硬币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优质护理服务,对比两种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结果 观察组产妇剖宫产率和产后出血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舒张压和收缩压较对照组更低,新生儿体质量和Apgar评分较对照组更高,两组比较P<0.05.结论 对妊娠高血压症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利于改善其分娩方式,预防产后出血的发生,并降低血压水平,保障母婴健康,值得推广.

    作者:孙艳红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研究分析肝胆疾病患者加强治疗期间的心理护理和饮食指导效果

    目的 探究分析在肝胆疾病患者加强治疗期间给予心理护理及饮食指导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肝胆手术的额患者80例作为分析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护理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及饮食指导,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SAS、SDS评分结果均好于对照组患者,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率为97.5%,并发症发生率为2.5%,对照组护理总满意率为77.5%,并发症发生率为12.5%,两项结果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加强治疗期间的肝胆疾病患者心理护理及饮食指导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滕美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抗高血压药物的临床试验疗效评价方法探究

    目的 对抗高血压药物临床试验疗效评价方法进行探究.方法 利用某医院的110例高血压患者的治疗资料为研究对象,对其治疗时使用的抗高血压药物后的降压反应与控制血压情况为主要分析目标,并对患者进行24 h的药物反应与动态血压变化观察与记录,高血压患者是以咪达普利或苯那普利治疗为主,观察期为8周.结果 采用应用生长模型作为评价方法,对其应用抗高血压药物后的患者实施24 h血压动态变化观察,发现血压变化曲线并不存在明显的不均匀变化情况,由此可见药物的药效程度接近;而经过时间的控制,一次与二次用药结果却完全不同,每一个时间点都会有不同的变化特征,其药效与用药时间控制有关系.

    作者:张莉莉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门诊护理干预对骨折患者心理状态的干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门诊护理干预对骨折患者心理状态的干预效果观察.方法 根据研究标准,从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到我院门诊接受治疗的骨折患者中选出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n=50)实施简单护理,而观察组患者(n=50)结合简单护理,实施门诊护理干预,两组患者在护理后,根据研究要求,观察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结果 将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资料进行对比,观察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统计数据资料均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 通过门诊护理干预,能有效的降低患者的SAS、SDS评分,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升患者的心理健康程度,将上述护理模式运用于我院治疗的患者,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丹 刊期: 2018年第24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