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莉
目的:探究脑CT灌注成像与CT血管成像诊断颈内动脉狭窄及闭塞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自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在本院进行颈内动脉狭窄及闭塞治疗的患者44例,将其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的患者进行两次脑CT灌注成像,对比剂的总剂量为70 mL,接着对颈内动脉颅外段进行CT血管成像。对照组的患者进行一次脑CT灌注成像,对比剂的总剂数量为48 mL,注射流率为4.4 m/s。观察患者由CT血管成像中呈现出的螺旋横轴面的图像,从而对管壁斑块的状态及性质进行评价。同时观察脑CTP的达峰时间(TTP)、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结果实验组总共发现28处斑块,其中硬斑14处,软斑10处,混合斑4处;对照组总共发现17处斑,其中硬斑6处,软斑8处,混合斑3处。实验组头颅CT平扫正常19例,异常3例,脑CTP检查正常7例,异常15例,患者患侧与对侧的TTP、CB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TTP、CBF患侧与对侧无明显差异。结论 CT血管成像可以很明显的观察到患者颈内斑块的数量,观察患者的颈内动脉是否狭窄及闭塞,脑CT灌注成像则可以清楚的了解脑血流量以及脑血容量。二者的结合可以对颈内动脉狭窄及闭塞的患者治疗提供更全面的资料,对病患的早期诊断及其治疗有极大的帮助,可以进行临床推广。
作者:李树昌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研究探讨围手术期护理在类风湿性双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需要实行类风湿性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68例按照统计学原理分为例数均为34例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给予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住院时间与护理满意度。结果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患者,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低于观察组患者,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类风湿性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治疗的时候予以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可以明显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护理效果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杨双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对乳腺癌手术患者应用循证心理护理的方法及效果展开分析与探究。方法将来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3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给予对照组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接受循证心理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统计与评价。结果经护理,观察组患者的出现不良心理的例数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行手术的乳腺癌患者展开循证心理护理,可充分改善其不良心理状况,使其积极接受治疗,进而促进临床疗效提高,具有重要的推广及应用价值。
作者:韩冰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本文就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对策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择我院从2012年6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55例,并在围手术期给予患者针对性护理措施,其中包括:心理护理、营养指导以及术后护理等。结果本组55例患者经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有6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有3例患者为腹腔内出血,有2例患者为腹腔感染,1例患者为应激性溃疡,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0.9%。本组6例并发症患者经过围手术期护理,痊愈后全部出院。结论在进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采用围手术期护理,可以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同时使并发症的发生率大大降低,进而为患者的预后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作者:佟奎敏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对于影响妇科腹腔镜手术中体位舒适度因素进行分析,制定解决方案,进行护理干预。结果排除影响妇科腹腔镜手术中体位舒适度的不良因素后,患者术后肌肉酸疼等情况得到改善。结论在妇产科腹腔镜手术中,对于体位舒适度进行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提高医师术中满意度。
作者:王婷婷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析对急诊脑外伤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对策。方法对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82例脑外伤患者进行分析,其中由急救接诊的患者有87例,自行入院的患者有95例。详细了解院前急救时对患者的诊断、护理手段,并总结为优质有效的院前护理方案。结果急救接诊患者的抢救介入时间明显低于自行入院患者的抢救介入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救接诊患者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明显高于自行入院患者(P<0.05),病死率明显低于自行入院患者(P<0.05)。结论对脑外伤急诊患者进行及时正确的院前护理可以明显的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大程度上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降低病死率,应该受到临床的推广与重视。
作者:李莉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对无创正压通气(NPPV)在肺结核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方法在我院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实施治疗的肺结核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中随机选取50例,依照患者治疗方式将其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鼻导管吸氧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NPPV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呼吸、心率以及血压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肺结核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实施NPPV治疗,能够对患者临床指标起到显著改善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王敏;王虹;修丽红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总结小儿麻疹合并肺炎的护理经验。方法选自2014年3月至2015年5月在该院住院治疗的确诊为小儿麻疹合并肺炎的患者112例进行临床资料,一般情况的统计和分析,总结护理经验。结果小儿麻疹合并肺炎的患者经过护士给予传染病的常规护理,对症护理,上呼吸道护理,均没有发生严重并发症,无一例死亡,全部痊愈出院。结论对小儿麻疹合并肺炎的患者采取科学全面的护理可以有效地减轻患儿的痛苦,增强治疗效果,促进康复,避免严重并发症。
作者:于秋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分析探讨开展品管圈活动对提高风湿免疫科理疗部位落实率的作用。方法我科于2016年6月至2016年9月开展以“提高风湿免疫科理疗部位落实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分析影响风湿免疫科理疗部位落实率的原因,拟定相应的对策。统计对比品管圈活动前后理疗部位落实率。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理疗部位落实率由之前的33.0%上升到70.8%,高于目标值,目标达成率为116.6%。结论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显著提高了风湿免疫科理疗部位落实率,同时也提高了圈员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
作者:梁丽君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乳腺癌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乳腺癌患者进行分组研究,结合临床随机表法将其平均地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后,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行综合护理,对比两组焦虑和抑郁评分以及生活质量的评分、满意度。结果两组焦虑和抑郁评分、生活质量的评分以及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术后综合护理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显著,有助于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其对于临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可推广。
作者:崔桂玲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析腹腔镜膀胱全切术围手术期中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行腹腔镜膀胱全切术的70例膀胱癌患者予以分组研究,即对照组与试验组,各组35例。对照组施行常规护理,试验组施行快速康复外科护理,评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方面,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6%,与对照组的34.3%进行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行腹腔镜膀胱全切术的膀胱癌患者施行快速康复外科护理,能够显著缩短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与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是一种适合广泛应用与普及的护理理念。
作者:贾健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子宫肌瘤患者围手术期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5年12月医院收治的80例子宫肌瘤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将患儿根据随机数字方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实验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手术后初次下床时间、初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健康知识知晓率和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子宫肌瘤患者围手术期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效果理想,能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秀娟;何淑红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远视采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43例远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分析所有患者的术后一般情况,对比手术前后的视力、屈光度及角膜曲率改善程度,综合评价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一次性完成手术,角膜上皮愈合良好,角膜瓣透明、位置正,术后有流泪、异物感等轻度的刺激症状,未经特殊处理,3 d后显著缓解;手术前后,患者的视力、屈光度及角膜曲率改善程度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远视的效果确切,可显著提高视力,降低屈光度及角膜曲率,治疗安全性高,预后良好。
作者:柳成浩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读本在手外伤术后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5年12月我中心随机抽取附近医院收治的手外伤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实施本研究的健康教育读本进行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对手外伤基本医学知识的认识情况、术后功能锻炼方法、术后如何积极恢复心理状态以及发生相关并发症时的应对方法进行统计,同时在患者出院时对健康教育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对手外伤基本医学知识的认识情况、术后功能锻炼方法、术后如何积极恢复心理状态以及发生相关并发症时的应对方法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手外伤术后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读本干预,能更好的促进患者术后恢复,调整患者心态,进而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裴丽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本文探究针灸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0例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将抽取的患者随机分为两个组别,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进行针灸治疗,比较两个组别患者治疗前后的Ashworth痉挛量表、Fugl-Meyer评定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等指标数值与临床总有效率情况。结果通过观察两个组别患者的各项判定指标,我们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的Ashworth痉挛量表、Fugl-Meyer评定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等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6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应用针灸治疗在临床上具有显著效果,可以加快患者恢复肢体活动的能力,肌张力加重程度大幅度缓解。
作者:高海松;黄媛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并分析在心脏介入治疗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来我院行心脏介入术治疗的7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5例。给予对照组临床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则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统计与评价。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的住院天数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及护理满意度则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行心脏介入治疗的患者应用临床路径护理,能有效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在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基础上,充分促进其满意度及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赵宏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旨在分析淫羊藿苷及转化产物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研究。方法对淫羊藿苷进行酶水解、酸水解、酶水解与酸水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结构转化,采用薄层色谱法、理化方法、核磁共振波谱法对转化产物进行结构鉴定,分别得到淫羊藿次苷Ⅰ、淫羊藿次苷Ⅱ、水合淫羊藿素、环淫羊藿素及脱水淫羊藿素。采用pNPG法建立α-葡萄糖苷酶筛选模型,对淫羊藿苷及其产物进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筛选。结果体外活性试验果表明,脱水淫羊藿素、淫羊藿次苷Ⅰ及淫羊藿次苷Ⅱ体外活性较淫羊藿苷好,其中脱水淫羊藿素(IC50=0.102 mg/mL)的活性好,与拜糖平(IC50=0.850 mg/mL)相比抑制活性更强。结论淫羊藿苷转化产物可作为继续进行结构修饰的先导化合物,具有深入研究和开发的前景。
作者:南敏伦;于淼;赵昱玮;司学玲;吕娜;赫玉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公共卫生中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质量控制对策。方法选取2015年收到的微生物检验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计算不合格标本在所有标本中所占比例,找出不合格标本出现的主要原因,根据不同的原因提出相应的质量控制对策。结果在300份送检的微生物检验标本中有80份样本不合格,不合格所占的比例为26.7%。此外,水质检测不达标的有17份,所占比例为21.3%,卫生餐具的检测不合格率相对较高,有26份不达标,所占的比例为32.5%,一次性消毒餐具检验标本不合格的有21份,不合格所占的比例为26.3%,空气检验标本不合格的有16份,不合格所占的比例为20.0%。在质量控制对策方面,需要加大对此种类型的监控力度。结论从本次研究中发现,公共卫生用具和一次性消毒餐具检验标本不合格所占的比例高,标本本身达不到检验的标准和标本本身的质量出现问题是造成微生物标本检查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此外,疾控中心内部,还需要充分调动每个不同部门的积极性,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大程度优化检验流程,加强人员培训。通过这些措施能够很好地提高样本检测质量,具有极强的临床推广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赵世清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中重型颅脑损伤继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50例中重型颅脑损伤继发脑梗死患者,随机分组,对所有患者发病危险因素进行总结,Ⅰ组予以常规护理,Ⅱ组予以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愈率、病死率、满意率。结果中重型颅脑损伤继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包括脑疝、病情、低血压、脱水剂过量使用等。经护理,Ⅱ组治愈率、满意率明显较高,病死率明显较低,均优于Ⅰ组(P<0.05)。结论中重型颅脑损伤继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较多,但主要跟脑疝、病情、低血压、脱水剂过量使用相关,经优质护理,患者治愈率明显提高,病死率降低,预后改善。
作者:任利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阑尾炎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采取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92例阑尾炎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手术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手术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配合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感染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术后感染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阑尾炎手术患者采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少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促进治疗效果,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
作者:廖桂武 刊期: 201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