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综合护理干预在乳腺癌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崔桂玲

关键词:综合护理, 乳腺癌, 满意率, 情绪, 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乳腺癌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乳腺癌患者进行分组研究,结合临床随机表法将其平均地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后,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行综合护理,对比两组焦虑和抑郁评分以及生活质量的评分、满意度。结果两组焦虑和抑郁评分、生活质量的评分以及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术后综合护理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显著,有助于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其对于临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可推广。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健康教育读本在手外伤术后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读本在手外伤术后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5年12月我中心随机抽取附近医院收治的手外伤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实施本研究的健康教育读本进行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对手外伤基本医学知识的认识情况、术后功能锻炼方法、术后如何积极恢复心理状态以及发生相关并发症时的应对方法进行统计,同时在患者出院时对健康教育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对手外伤基本医学知识的认识情况、术后功能锻炼方法、术后如何积极恢复心理状态以及发生相关并发症时的应对方法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手外伤术后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读本干预,能更好的促进患者术后恢复,调整患者心态,进而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裴丽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震荡的临床观察与研究

    目的:研究分析应用中药镇静、安神、活血化瘀等药物治疗脑震荡的临床疗效。方法70例脑震荡患者的病历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应用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中药镇静、安神和药物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之后15例显效,19例有效,1例无效,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7.1%;对照组患者治疗之后10例显效,18例有效,7例无效,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0.0%,观察组患者的疗效较好,P<0.05。两组患者均无不良反应的产生。结论脑震荡患者应用中药镇静、安神和活血化瘀等药物治疗,有助于临床症状的缓解,临床疗效较好,有一定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甲木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综合护理干预在乳腺癌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乳腺癌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乳腺癌患者进行分组研究,结合临床随机表法将其平均地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后,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行综合护理,对比两组焦虑和抑郁评分以及生活质量的评分、满意度。结果两组焦虑和抑郁评分、生活质量的评分以及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术后综合护理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显著,有助于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其对于临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可推广。

    作者:崔桂玲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分析腹壁切口疝的外科治疗临床研究

    腹壁切口疝为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上腹部外科手术并发症,并发率为2%~12%,一般并发于复杂、反复的腹部大手术之后。然而,目前临床尚未推出一种彻底根除腹壁切口疝的治疗方法,很多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仍有二次入院风险,复发率高、并发症复杂,包括浆液肿、血肿、感染等,严重时甚至并发肠瘘、肠梗阻。腹壁切口疝不仅给患者身心带来重创,还对患者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不便。对此,本文专门研究分析腹壁切口疝外科治疗术式,说明补片材料发展现状,以期为腹壁切口疝未来治疗带去新的启发。

    作者:靳玺斌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脑CT灌注成像与CT血管成像诊断颈内动脉狭窄及闭塞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究脑CT灌注成像与CT血管成像诊断颈内动脉狭窄及闭塞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自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在本院进行颈内动脉狭窄及闭塞治疗的患者44例,将其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的患者进行两次脑CT灌注成像,对比剂的总剂量为70 mL,接着对颈内动脉颅外段进行CT血管成像。对照组的患者进行一次脑CT灌注成像,对比剂的总剂数量为48 mL,注射流率为4.4 m/s。观察患者由CT血管成像中呈现出的螺旋横轴面的图像,从而对管壁斑块的状态及性质进行评价。同时观察脑CTP的达峰时间(TTP)、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结果实验组总共发现28处斑块,其中硬斑14处,软斑10处,混合斑4处;对照组总共发现17处斑,其中硬斑6处,软斑8处,混合斑3处。实验组头颅CT平扫正常19例,异常3例,脑CTP检查正常7例,异常15例,患者患侧与对侧的TTP、CB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TTP、CBF患侧与对侧无明显差异。结论 CT血管成像可以很明显的观察到患者颈内斑块的数量,观察患者的颈内动脉是否狭窄及闭塞,脑CT灌注成像则可以清楚的了解脑血流量以及脑血容量。二者的结合可以对颈内动脉狭窄及闭塞的患者治疗提供更全面的资料,对病患的早期诊断及其治疗有极大的帮助,可以进行临床推广。

    作者:李树昌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阑尾炎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探究

    目的:探讨阑尾炎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采取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92例阑尾炎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手术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手术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配合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感染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术后感染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阑尾炎手术患者采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少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促进治疗效果,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

    作者:廖桂武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优质护理在肠梗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在胃肠术后肠梗阻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自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大连市友谊医院就诊的肠梗阻患者60例,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0例,采用普通护理方法,试验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干预,观察患者满意度和住院天数。结果试验组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优质护理可以明显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患者住院天数。

    作者:吴英;李国艳;张芙蓉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品管圈活动提高风湿免疫科理疗部位落实率的作用

    目的:分析探讨开展品管圈活动对提高风湿免疫科理疗部位落实率的作用。方法我科于2016年6月至2016年9月开展以“提高风湿免疫科理疗部位落实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分析影响风湿免疫科理疗部位落实率的原因,拟定相应的对策。统计对比品管圈活动前后理疗部位落实率。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理疗部位落实率由之前的33.0%上升到70.8%,高于目标值,目标达成率为116.6%。结论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显著提高了风湿免疫科理疗部位落实率,同时也提高了圈员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

    作者:梁丽君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中重型颅脑损伤继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中重型颅脑损伤继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50例中重型颅脑损伤继发脑梗死患者,随机分组,对所有患者发病危险因素进行总结,Ⅰ组予以常规护理,Ⅱ组予以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愈率、病死率、满意率。结果中重型颅脑损伤继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包括脑疝、病情、低血压、脱水剂过量使用等。经护理,Ⅱ组治愈率、满意率明显较高,病死率明显较低,均优于Ⅰ组(P<0.05)。结论中重型颅脑损伤继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较多,但主要跟脑疝、病情、低血压、脱水剂过量使用相关,经优质护理,患者治愈率明显提高,病死率降低,预后改善。

    作者:任利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小儿麻疹合并肺炎的护理

    目的:总结小儿麻疹合并肺炎的护理经验。方法选自2014年3月至2015年5月在该院住院治疗的确诊为小儿麻疹合并肺炎的患者112例进行临床资料,一般情况的统计和分析,总结护理经验。结果小儿麻疹合并肺炎的患者经过护士给予传染病的常规护理,对症护理,上呼吸道护理,均没有发生严重并发症,无一例死亡,全部痊愈出院。结论对小儿麻疹合并肺炎的患者采取科学全面的护理可以有效地减轻患儿的痛苦,增强治疗效果,促进康复,避免严重并发症。

    作者:于秋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观察低渗口服补液盐用于小儿急性腹泻治疗的临床效果

    目的:观察低渗口服补液盐用于小儿急性腹泻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急性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口服补液盐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低渗口服补液盐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为84.0%,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为98.0%,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儿大便形成时间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渗口服补液盐用于小儿急性腹泻的起效时间快,安全性高,并且能够有效缓解患儿患病期间的伴随症状,临床效果较好,值得广泛推广和使用。

    作者:王骁公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联合应用针灸和中药熏蒸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联合针灸以及中药熏蒸法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前往我院接受治疗的85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通过随机数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42例与参照组43例。参照组患者给予单纯针灸治疗;实验组患者联合针灸与重要熏蒸法进行治疗。对比不同方法的疗效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显效率及有效率均高于参照组患者,组间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VAS疼痛评分显著下降,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和重要熏蒸法联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好,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邓娟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1例肺水肿患者使用甘露醇的危险性分析及药学监护

    通过对1例肺水肿患者使用甘露醇的综合分析,阐述了肺水肿患者在使用甘露醇时潜在的临床危险性,同时,临床药师通过药学监护,保证了临床安全、合理使用药物。

    作者:李海涛;车燚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磁共振全身弥散成像技术在恶性肿瘤临床分期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分析并研究磁共振全身弥散成像技术在恶性肿瘤临床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4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48例经临床诊断确诊为恶性肿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为所有患者采用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进行检查,同时利用三维大密度投影和黑白翻转技术重建出类PET图像,对患者病灶表观弥散系数(ADC)进行测量,并对患者肿瘤良恶性病变的表观弥散系数比进行比较。结果本研究经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检查,得出48例患者当中共涉及132个病灶,其中淋巴转移和其他转移分别增多了27%和19%,检查后存在41.27%的患者,其肿瘤分期出现了变化。结论临床上对于恶性肿瘤患者,采用磁共振全身弥散成像技术检验,能够更好的确定患者恶性肿瘤的临床分析,可以为患者的临床诊断提供有效的依据。

    作者:黄壮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60例胆结石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胆结石患者在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胆结石手术患者60例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胆结石患者采用整体护理能够有效提高胆结石的手术治疗效果,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临床中可推广使用。

    作者:黄宁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实施优质护理对胃癌手术患者满意度的影响研究

    目的:研究实施优质护理对胃癌手术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70例于我院进行胃癌手术的患者,将其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分别给予优质护理和常规护理。比较两种方法下患者的满意度情况。结果对照组的满意度为77.14%,明显低于研究组的97.14%,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优质护理能有效提高胃癌手术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该护理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莉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针灸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本文探究针灸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0例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将抽取的患者随机分为两个组别,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进行针灸治疗,比较两个组别患者治疗前后的Ashworth痉挛量表、Fugl-Meyer评定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等指标数值与临床总有效率情况。结果通过观察两个组别患者的各项判定指标,我们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的Ashworth痉挛量表、Fugl-Meyer评定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等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6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应用针灸治疗在临床上具有显著效果,可以加快患者恢复肢体活动的能力,肌张力加重程度大幅度缓解。

    作者:高海松;黄媛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淫羊藿苷转化产物的制备及活性研究

    目的:旨在分析淫羊藿苷及转化产物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研究。方法对淫羊藿苷进行酶水解、酸水解、酶水解与酸水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结构转化,采用薄层色谱法、理化方法、核磁共振波谱法对转化产物进行结构鉴定,分别得到淫羊藿次苷Ⅰ、淫羊藿次苷Ⅱ、水合淫羊藿素、环淫羊藿素及脱水淫羊藿素。采用pNPG法建立α-葡萄糖苷酶筛选模型,对淫羊藿苷及其产物进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筛选。结果体外活性试验果表明,脱水淫羊藿素、淫羊藿次苷Ⅰ及淫羊藿次苷Ⅱ体外活性较淫羊藿苷好,其中脱水淫羊藿素(IC50=0.102 mg/mL)的活性好,与拜糖平(IC50=0.850 mg/mL)相比抑制活性更强。结论淫羊藿苷转化产物可作为继续进行结构修饰的先导化合物,具有深入研究和开发的前景。

    作者:南敏伦;于淼;赵昱玮;司学玲;吕娜;赫玉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应用超声心动图技术评价肥胖患者左心室收缩及舒张功能的改变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技术在评价肥胖患者左心室收缩及舒张功能改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于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肥胖患者110例作为临床研究的观察组,同期选取11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临床研究的对照组。分别应用常规超声心动图、组织多普勒、三维斑点追踪技术(3D-STI)等超声心动图技术,对两组研究对象的左心室功能进行评价,并将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比较分析,观察组患者的体质量、腰围、BMI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左心房指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指数、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技术中在评价肥胖患者左心室功能改变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临床中可以推广使用。

    作者:陈晨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CT对腹部创伤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深入探讨CT作用于腹部创伤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40例腹部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CT诊断,并以此为基础制订对症治疗方法,然后将治疗结果与CT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经资料整合,研究所选取的40例患者中,治疗结果与CT诊断结果完全一致的共计39例,CT诊断准确率为97.50%。结论针对腹部创伤患者行CT诊断,能够准确的对创伤部位进行定性和定位,并对其严重程度进行评估,对于科学治疗方法的制订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值得在临床实践中予以借鉴和推广。

    作者:张明武 刊期: 2017年第01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