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娟
目的 研究探讨64排螺旋CT在全身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3年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全身血管疾病患者171例,全部患者均通过64排螺旋CT行血管造影检测,并结合高级血管分析系统(AVA)采用多平面重建、大密度投影、容积再现重组等技术构建CT图像.结果 本次研究中171例全身血管疾病患者均通过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检测,表明血管成像良好,图像清晰明辨,检测成功率达到100%;其中37例颅内血管,50例颈部血管,73例胸腹部血管,11例肾动脉.结论 64排螺旋CT在全身血管疾病的检测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该技术安全可靠且无创伤,通过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成像精细构建解剖生理图,可作为血管病变介入术前的佳筛查手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海友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心血管冠状介入性临床诊断和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心血管疾病的患者60例,平均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一组使用常规的方法治疗心血管的疾病为对照组;一组在常规的方法上加上介入性的治疗为治疗组.记录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治疗组的30例患者中有25例患者病情得到明显改善,有效率为83.3%.对照组的30例患者只有15例病情得到改善,有效率达到50%.治疗组的有效率远远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两组数据有明显的差异,P<0.05,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含义.结论 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加上介入治疗,可以明显的减轻患者的病痛,有效的治疗患者的疾病,可以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李红磊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评估与分析小儿手足口病护理中舒适护理的施行意义.方法 抽选我院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40例进行研究,收治时间为2014年11月至2016年2月期间,通过信封式随机分组的方式将上述患儿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给予患儿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舒适护理,对比两组患儿的症状消失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患儿的发热消失时间、皮疹消失时间、口腔溃疡消失时间及水疱结痂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其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小儿手足口病护理中舒适护理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实施.
作者:陈建华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探讨CT增强使用高压注射器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与应对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7146例使用高压注射器进行CT增强扫描患者的情况,分析高压注射过程中实行CT增强扫描中出现的风险以及防范风险措施.结果 分析结果显示,第一次成功注射的有6642例,第二次成功注射的有324例,第三次成功注射的有180例.研究分析高压注射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主要是活塞偏歪、对比剂反向喷出针管、患者依从性较差、对比剂外溢以及针管阻塞等.结论 针对CT增强使用高压注射器的患者,在实行操作的过程中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有助于提高CT增强扫描的成功率,继而获得高质量的CT增强图像,提高疾病诊断质量与治疗效果,减少患者反复检查所产生的痛苦.
作者:张宏杰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基层医院医师对抗菌药物分级使用的认知现状,寻找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的因素,以便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对79名医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79名医师对抗菌药物分级使用相关知识知晓率低的是抗菌药物的特殊使用原则51.90%,抗菌药物疗效与产地的关系50.63%,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后果48.37%.结论 基层医院医师对抗菌药物分级使用的相关知识认知较低,有必要加强医务人员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知识的培训和监督,进一步提高我院医务人员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水平.
作者:范军;龚光梅;齐五松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柳氮磺吡啶、美沙拉嗪口服及灌肠对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急诊科收治的250例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柳氮磺吡啶对照组84例、美沙拉嗪观察组86例和美沙拉嗪灌肠组80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以及疾病活动指数.结果 观察组和灌肠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的疾病活动指数降低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与灌肠组患者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柳氮磺吡啶组(P<0.01).结论 美沙拉嗪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较低,安全性好,与治疗方式无关.
作者:孟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整体护理是一种新兴的护理模式,是基于现代护理观上的一护理程序为核心将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的各个环节系统化的一种模式,是具有一定框架性的以人为本的护理流程,根据患者的生理、心理、精神等多方面的需要而提供的一套全面的护理模式.随着护理模式和护理观念的转变,作为医院基层管理者的护士长在护理工作当中担当着多重角色,护士长的管理能力和操作能力直接影响着护理工作的质量,本文从护士长在整理护理中所处的地位进行分析,探讨新时期护士长如何充当好自己的角色,做好自己的工作.
作者:胡娟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中医辨证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10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依照实施治疗措施进行分组,A组实施中医辨证疗法(50例),B组实施常规对症康复治疗(50例).结果 A组急性脑出血患者治疗成效明显优于B组,P<0.05.结论 和常规对症康复治疗相比,采用中医病症疗法,可以根据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不同中医分型,采取合理的辩证施治,有着相对较好的临床疗效,因而,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赵岩 刊期: 2017年第05期
本文概述了颅内动脉瘤与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关系,从诱因与发病、以头痛及意识障碍为常见和突出的临床表现、可能出现的局灶性神经症状、可出现的一系列全身性症状及再出血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总结;从手术时机的选择、围手术期治疗、国外多学科合作的治疗理念、国内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的共识等观点表述了新的治疗原则;从八个方面提出了比较完整的颅内动脉瘤手术的麻醉管理要点,以及麻醉给予临床的协助治疗支持.
作者:李爽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胺碘酮在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临床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抽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期间,在我院内科接诊的118例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即观察组(n=59)和对照组(n=59),所有患者住院后,给予患者常规的抗心衰治疗,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治等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加用胺碘酮配合治疗,调查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做统计学处理.结果 两组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疗效对比,观察组为96.61%,对照组为79.66%,差异明显(χ2=9.142,P<0.05).结论 胺碘酮在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显著,效果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刘延春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价值.方法 选取2010年~2012年我院收治的174例结核病患者作为观察目标,按照是否接种卡介苗分为参照组(n=65,未接种卡介苗)和观察组(n=109,接种卡介苗),比较两组一般类型结核病发病率、严重类型结核病发病率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参照组一般类型结核发病率36.92%、严重类型结核发病率63.08%、并发症23.21%与观察组一般类型结核发病率58.72%、严重类型结核发病率41.28%、并发症66.06%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接种卡介苗对预防结核病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大力倡导和积极推广.
作者:鲁丽霞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循证护理干预在老年胃癌患者根治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预防效果.方法 将2012年4月至2015年2月收治于本院的老年胃癌根治术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循证护理干预组)35例以及对照组(常规护理组)35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血栓形成发生率情况.结果 在经过不同护理模式后观察组患者仅有2例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5.71%;对照组患者共有6例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对照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5.71%;对照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老年胃癌患者根治术后采用循证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张晶;陈佳梅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丹参多酚酸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34例发病时间在6~12 h接受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34例发病时间在3~6 h接受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均接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常规治疗和护理,对照组静滴丹参多酚酸,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治疗,15 d后对比疗效.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82.4%,观察组总有效率97.1%.经χ2检验,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明显降低,各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P<0.05);治疗后两组组间对比,观察组的三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P<0.05).结论 丹参多酚酸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确切,能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江滢;林川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盐酸左氧氟沙星在盆腔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就诊的盆腔炎患者1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盐酸左氧氟沙星)和对照组(氧氟沙星),每组70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1.43%显著高于对照组72.86%(P<0.05).观察组盆腔积液、腹痛、子宫压痛和白带增多症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14%显著低于对照组22.86%(P<0.05).结论 盐酸左氧氟沙星治疗盆腔炎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庆军;张秀杰;高建瑶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七氟烷吸入诱导应用于心脏手术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3年8月至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108需接受心脏手术的患儿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式的差异,将患儿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个不同的小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个小组54例.对照组的患儿采取常规形式进行麻醉,研究组则使用七氟烷吸入诱导对患儿进行麻醉.对两小组的麻醉效果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 通过比较分析得出,研究组与对照组患儿在红细胞比容上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患儿pH值、PaO2、PaCO2、BE以及乳酸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组间数据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意义,(P<0.05).麻醉诱导后,对照组6例患儿(11.11%)在插管时出现了轻微的呛咳现象与体动;研究组则无1例患儿出现明显的体动.组间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 本文采用七氟烷吸入诱导应用于心脏手术患儿的临床效果显著,该麻醉方式方便简单,安全性高,其麻醉效果明显优于一般的麻醉方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以及应用.
作者:王双琴;许毓光;谭贤辉;郭文龙;付冬林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高压氧对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的效果.方法 常规治疗加上高压氧治疗.结果 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显著.结论 高压氧治疗疗效显著,并发症减少.
作者:代景美;田美香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优质护理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自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在本科室就诊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50例,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5例,采用普通护理方法,试验组2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干预,观察患者满意度和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SSS).结果 试验组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优质护理可以明显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SSS评分.
作者:韩彦姣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华蟾素胶囊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性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02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化疗方案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华蟾素胶囊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随访1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使用华蟾素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性肺癌患者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患者生存率明显提高,可推广使用.
作者:石巍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腹部手术后胃瘫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5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94例腹部手术后病发胃瘫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单纯西药治疗,观察组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结果 观察组胃功能恢复时间为(15.85±3.16)d;对照组胃功能恢复时间为(24.34±2.19)d.两组在治疗后各项指标情况上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显效率为87.23%,总有效率为97.87%;对照组显效率为74.47%,总有效率为80.85%.两组在治疗后总有效率上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腹部手术后胃瘫的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胃瘫临床各项指标情况,改善胃瘫症状,减少患者住院天数,提高治疗效果,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赵振海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8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单纯西药治疗,观察组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结果 观察组显效率为88.37%,总有效率为97.67%;对照组显效率为74.42%,总有效率为81.39%.两组患者在治疗总有效率上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体力指征总分为(33.64±3.12)分,对照组治疗后的总分为(49.35±3.75)分.两组在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上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有效改善老年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能够在医学临床中广泛应用.
作者:赵越超 刊期: 201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