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娟
目的 探究分析膝关节镜手术中局部麻醉和脊椎麻醉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 将在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200例需要行膝关节镜手术患者平均分成两组,设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局部麻醉,对照组患者采用脊椎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对麻醉效果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中出现不良反应的病例数为6,占6%,对照组患者中出现不良反应的病例数为15,占1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临床指标改善情况以及对麻醉效果的满意度比较上均无较大差异(P>0.05).结论 采用局部麻醉和脊椎麻醉对膝关节镜手术的麻醉效果均十分显著,患者满意度提高,其中局部麻醉的术后不良反应较少,患者生存质量提高,值得用于临床借鉴.
作者:赵媛媛;吴军;高斌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腹部手术后胃瘫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5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94例腹部手术后病发胃瘫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单纯西药治疗,观察组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结果 观察组胃功能恢复时间为(15.85±3.16)d;对照组胃功能恢复时间为(24.34±2.19)d.两组在治疗后各项指标情况上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显效率为87.23%,总有效率为97.87%;对照组显效率为74.47%,总有效率为80.85%.两组在治疗后总有效率上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腹部手术后胃瘫的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胃瘫临床各项指标情况,改善胃瘫症状,减少患者住院天数,提高治疗效果,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赵振海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对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护理措施进行探讨.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82例慢性盆腔炎患者均分成甲组与乙组,前者予以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之上,对乙组患者予以综合护理,且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乙组患者治疗后的有效率(90.2%)比甲组患者高(70.7%),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实施中药灌肠治疗的慢性盆腔炎患者予以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效果显著,值得推行.
作者:廖利霞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急性心力衰竭急救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60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0例,分别给予一般护理与急救护理,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的显效率43.3%,有效率为50.0%,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的显效率为20.0%,有效率为40.0%,总有效率为60.0%.急救护理后患者心肌功能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P>0.05).结论 急性心力衰竭应用急救护理能够有效改善心肌功能,适于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孙敏杰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早期股骨头发生缺血性坏死患者病灶清除后使用打压植骨联合多孔钽金属棒植入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近两年骨科收治的股骨头发生缺血性坏死的3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清除病灶后打压植骨联合多孔钽金属棒植入进行治疗,观察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的切口Ⅰ期愈合,无1例患者发生明显的感染以及不良并发症;对3例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35例患者的关节疼痛感得到有效的缓解,股骨头的生存率为92.11%,相对于治疗前来说,随访末期患者Hrris评分明显增高,X线片评分没有明显的变化.结论 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在清除病灶后使用打压植骨联合多孔钽金属棒植入治疗可有效改善髋关节的功能,缓解患者疼痛,可供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刘齐元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牛黄利咽丸治疗喉痹肺胃实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我院2013年8月至2016年8月期间104例喉痹肺胃实热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所有患者根据就诊顺序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2例患者口服蒲地蓝消炎片治疗,研究组52例患者含服牛黄利咽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31%(48/52),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8.85%(41/52),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研究组治疗后第2天、第5天研究组症状体征积分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异性显著(P<0.05),治疗后研究组咽痛及咽黏膜充血红肿症状体征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异性显著(P<0.05).结论 牛黄利咽丸能有效的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进行推广及应用.
作者:孙晓玲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糖脂平汤颗粒冲服治疗2型糖尿病并脂代谢紊乱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9月至2015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合并脂代谢紊乱的2型糖尿病患者124例,根据患者病历号将患者分为两组,单数为实验组,双数为对照组,每组62例患者.两组患者均接受糖尿病并脂代谢紊乱的基础治疗,对照组患者联合辛伐他汀片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联合糖脂平汤颗粒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分别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胆固醇(TG)、三酰甘油(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检测结果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3.2%,对照组为8.1%,两组对比χ2=1.4,P>0.05;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糖脂平汤颗粒对2型糖尿病并脂代谢紊乱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且无严重的不良反应.
作者:谢冰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华蟾素胶囊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性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02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化疗方案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华蟾素胶囊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随访1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使用华蟾素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性肺癌患者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患者生存率明显提高,可推广使用.
作者:石巍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循证护理干预在老年胃癌患者根治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预防效果.方法 将2012年4月至2015年2月收治于本院的老年胃癌根治术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循证护理干预组)35例以及对照组(常规护理组)35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血栓形成发生率情况.结果 在经过不同护理模式后观察组患者仅有2例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5.71%;对照组患者共有6例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对照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5.71%;对照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老年胃癌患者根治术后采用循证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张晶;陈佳梅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中医辨证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10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依照实施治疗措施进行分组,A组实施中医辨证疗法(50例),B组实施常规对症康复治疗(50例).结果 A组急性脑出血患者治疗成效明显优于B组,P<0.05.结论 和常规对症康复治疗相比,采用中医病症疗法,可以根据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不同中医分型,采取合理的辩证施治,有着相对较好的临床疗效,因而,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赵岩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分析更年期保健教育对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从我所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更年期女性中选取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组法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更年期保健教育干预.治疗3个月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Kupperman评分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Kupperman得分情况为:治疗前得分为(28.63±2.14),治疗后得分(18.67±2.43).显效18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患者的Kupperman得分情况为:治疗前得分为(28.32±2.02),治疗后得分(24.35±2.56).显效10例,有效10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66.7%,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更年期女性的健康状况存在一定的问题,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的情绪,大大降低了生活质量,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取更年期保健教育干预,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鲁丽伟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柳氮磺吡啶、美沙拉嗪口服及灌肠对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急诊科收治的250例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柳氮磺吡啶对照组84例、美沙拉嗪观察组86例和美沙拉嗪灌肠组80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以及疾病活动指数.结果 观察组和灌肠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的疾病活动指数降低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与灌肠组患者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柳氮磺吡啶组(P<0.01).结论 美沙拉嗪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较低,安全性好,与治疗方式无关.
作者:孟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喹硫平与利培酮联合治疗脑器质性精神障碍82例的疗效观察.方法 本文选取我院于2010年1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82例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喹硫平治疗,治疗组采用喹硫平与利培酮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精神状态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结果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各自的智力状态检查表评分结果都增加,同时治疗后不同时间点,两组患者的智力状态检查表评分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采用喹硫平与利培酮联合治疗后,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精神障碍情况,使得患者的智力状态明显康复,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林宏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对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患者行股总静脉带戒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进行分享.方法 选取我院血管外科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股总静脉戴戒术手术患者320例,曲张部位采用高位结扎并点式剥脱病变血管,经卵圆窝入口处游离并显露股总静脉,剪取相应大小涤纶片包绕,6-0 prolene线连续缝合并固定.采取优质围手术期护理,注重术前访视,术中配合,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康复训练和健康干预的护理措施.结果 对本研究的320例患者术后随访24个月,有效随访295例,随访率>92%.所有患者症状好转或治愈.通过护理人员对此类人群的健康干预,受试对象的3年内下肢静脉曲张发病率为7%,较此类人群的平均发病率16%下降56.2%,P<0.05,差异值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股总静脉带戒手术可以有效解决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症状,其有效性及安全性得到了医患双方的肯定.优质的围手术期护理是保证治疗效果,提高患者满意度的可靠手段.优质的围手术期护理对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同样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本研究所收集病例的分析,采取了此护理方法的患者治疗效果和满意均有提高,获得了医患的好评,值得借鉴与推广.
作者:金钵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分析静脉留置针在循环科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 .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循环科收治的应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80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笔者的长期工作经验总结分析置留针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方法.结果 本研究所选取的80例患者全部治愈出院,在应用静脉留置针的过程中共发生脱管2例、导管堵塞1例,静脉炎2例,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25%.结论 静脉留置针的合理应用可有效减少护士的工作量,同时可避免静脉的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关舒文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究老年肋骨骨折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护理相关情况.方法 2014年9月至2015年8月期间,我院骨科接受诊治的老年肋骨骨折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54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综合的护理,并且做好氧疗和疼痛控制,胸腔的闭式引流护理工作.结果 所有患者在综合护理和治疗后患者均康复出院,患者的住院时长在8~26 d,平均为16.2 d.结论 在老年肋骨骨折患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治疗过程中实施综合护理能够促进患者机体恢复,对患者的治疗预后非常有利,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高灵巧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小儿手足口病采用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的方法 、疗效.方法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本院对收治的120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其中对照组应用单纯抗病毒治疗,观察组应用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结果 经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两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不良反应少,可有效的提高其临床治疗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群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高压氧对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的效果.方法 常规治疗加上高压氧治疗.结果 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显著.结论 高压氧治疗疗效显著,并发症减少.
作者:代景美;田美香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探讨64排螺旋CT在全身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3年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全身血管疾病患者171例,全部患者均通过64排螺旋CT行血管造影检测,并结合高级血管分析系统(AVA)采用多平面重建、大密度投影、容积再现重组等技术构建CT图像.结果 本次研究中171例全身血管疾病患者均通过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检测,表明血管成像良好,图像清晰明辨,检测成功率达到100%;其中37例颅内血管,50例颈部血管,73例胸腹部血管,11例肾动脉.结论 64排螺旋CT在全身血管疾病的检测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该技术安全可靠且无创伤,通过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成像精细构建解剖生理图,可作为血管病变介入术前的佳筛查手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海友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丹参多酚酸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34例发病时间在6~12 h接受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34例发病时间在3~6 h接受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均接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常规治疗和护理,对照组静滴丹参多酚酸,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治疗,15 d后对比疗效.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82.4%,观察组总有效率97.1%.经χ2检验,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明显降低,各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P<0.05);治疗后两组组间对比,观察组的三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P<0.05).结论 丹参多酚酸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确切,能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江滢;林川 刊期: 201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