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医辨证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疗效评价

熊静

关键词:中医辨证治疗,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中医三型辨证, 疗效评价
摘要:目的 探讨中医辨证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内分泌科2014年3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80例进行临床试验,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患者各40例,所有患者纳入标准符合西医诊断标准和中医三型辨证标准,对照组采用传统西医治疗方法,实验组采用中医辨证治疗方法,治疗周期为6个月,并对两组患者的甲状腺功能、肝功能、血常规情况,以及患者主要临床症状进行观察记录,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的检测结果显示二者均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但在中医症候积分比照和总体甲状腺功能恢复方面,实验组患者效果更为明显,组间比较具有明显差异性,且中医辨证治疗在疗程长时疗效显现明显.结论 中医辨证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方面具有突出的效果,且其针对病情的变化处方用药更符合临床实际应用.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早期镇静深度对机械通气患者近期预后影响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早期镇静深度对ICU机械通气的重症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80例重症患者机械通气48 h内进行镇静干预.浅镇静组和深镇静组分别选择右美托咪定和咪达唑仑为镇静药物.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拔管时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和ICU住院时间、ICU病死率.结果 浅镇静组机械通气时间、拔管时间、ICU住院时间、ICU病死率、物理约束率、谵妄发生率均低于深镇静组,但严重低血压和严重心动过缓发生率高于深镇静组.结论 机械通气开始后前48 h的镇静强度与重症患者的近期预后密切相关.

    作者:孟祥丽;扈林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甲亢的诊断、治疗方法以及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2013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60例妊娠合并甲亢患者,按孕期是否正规治疗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结果 对照组FT3、FT4水平明显高于治疗组,TSH明显降低(P<0.01);对照组妊娠并发症高于治疗组(P<0.05).结论 论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进行规范治疗,可有效减少母儿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雷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α-硫辛酸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分析与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分析α-硫辛酸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例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观察组50例,观察组采取α-硫辛酸治疗,对照组采取甲钴胺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治疗显效率为76%,治疗有效率为94%,对照组治疗显效率为56%,治疗有效率为7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α-硫辛酸对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进行治疗,其疗效显著高于甲钴胺,能提高用药安全性,改善患者预后结局,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李阳;邵华;荣阳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经鼻间歇正压通气在初始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临床有效性

    目的 分析经鼻间歇正压通气治疗方法作用于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有效性.方法 以在我院接收的40例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将40例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行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治疗,观察组行经鼻间歇正压通气治疗.结果 两组患儿在住院时间上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00%(19/20),高于对照组的75.00%(15/20),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结论 经鼻间歇正压通气治疗方法作用于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作者:赵志娟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肾癌CT强化和灌注特点与病理类型相关性的研究现状

    目前国际公认的佳治疗肾恶性肿瘤的方法为外科手术切除.对于肾细胞癌早期的病例,可以通过切除瘤体或切除患侧肾脏的方法进行手术.手术方法可以选择对患者损伤较小的腹腔镜方式,也可以选择常规开放性方式进行手术.对于肾细胞癌中、晚期的病例,切除患侧肾脏为常规方法,并常采用的是开放性方式进行手术.假若术前能够确定具体肾细胞癌的亚型,对于患者的具体手术方式、方法的选择以及疾病预后的判断将会有很大的帮助,并且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存活时间等.现今,随着医学的发展,医学影像学对于肾细胞癌的具体定位、定性、诊断、具体的分期等方面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因此,探讨CT对于肾细胞癌其不同病理亚型的特点,来进一步分析肾细胞癌其不同病理亚型的诊断及其不同亚型间相互鉴别,对临床具有重大的意义.

    作者:陈文卓;任克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主动脉夹层误诊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3例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指主动脉腔内血液从主动脉内膜撕裂处进入主动脉中膜并使中膜分离,沿主动脉长轴方向扩展形成主动脉壁的二层分裂状态,又称主动脉壁间动脉瘤或主动脉夹层动脉瘤[1].主要临床表现是疼痛,大多呈腹背部疼痛,较剧烈,疼痛难受,与心肌梗死疼痛特点类似,且疼痛时伴血压升高,有些患者以胸痛发病,心电图表现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改变,诊断为心肌梗死,进一步检心肌酶学及冠状动脉造影,示冠状动脉血管正常,进一步检磁共振示:Ⅰ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在我院2012年至2015年发现主动脉夹层误诊为心肌梗死病例3例,具体资料如下.

    作者:孙会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翻转课堂在《基础护理学》课程中培养学生通用能力的应用与思考

    目的 探讨如何将翻转课堂教学法应用在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基础护理学》教学中,以达到培养学生通用能力的目的.方法 探索在高职院校《基础护理学》课程中,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法培养通用能力的可行性及实施方法.结果 翻转课堂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基础护理学》课程中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法,对学生通用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结论 实施翻转课堂有利于学生通用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及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冯希源;周琦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老年患者的综合护理干预效果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老年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100例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老年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给予A组常规护理,给予B组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VAP发生率及临床疗效.结果 A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其心理舒适度与满意度明显低于B组,差异存在统计意义(P<0.05).结论 对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老年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VAP发生率以及病死率,减少机械通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缓解患者的经济负担.

    作者:杨帆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急性脑卒中应用针刺配合康复训练的康复效果分析

    目的 研究并探讨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应用针刺配合康复训练的临床价值和效果,并分析该方法的可靠性.方法 将我院从2013年8月17日至2014年8月17日期间选取的9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研究,将9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以及实验组(48例),实验组采用针刺配合康复训练,对照组患者仅采用康复训练,将实验组患者(48例)和对照组患者(48例)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将实验组患者(48例)和对照组患者(48例)的MBI、FMA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实验组患者的MBI、FMA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急性脑卒中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戢炳金;赖晓英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胃、十二指肠溃疡瘢痕性幽门梗阻的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 分析胃、十二指肠溃疡瘢痕性幽门梗阻的临床治疗,以供参考.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从2013年6月至2015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胃、十二指肠溃疡瘢痕性幽门梗阻患者中选取9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完成所有患者的分组,对照组49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瘢痕性幽门梗阻患者实施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49例患者采用中西医联合的方法进行治疗,运用统计学方法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在呕吐频率、呕吐量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对比中,观察组患者的结果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在总有效率的对比中,观察组患者的结果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结合的方式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瘢痕性幽门梗阻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病情,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陈晓晔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糖尿病肾病患者实行个性化康复护理的效果评价

    目的 本文主要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给予个性化康复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在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11月所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中选取10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将这10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个性化康复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24 h尿蛋白定量和24 h尿微量白蛋白.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24 h尿蛋白定量和24 h尿微量白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临床收治糖尿病肾病患者时,应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患者个性化康复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24 h尿蛋白定量和24 h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张爽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肿瘤内科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 研究肿瘤内科患者睡眠障碍原因分析及护理有关方法.方法 使用PSQI测评方法对肿瘤患者的睡眠质量进行评估,在同期选取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之间的区别,并且使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患者进行睡眠障碍原因调查,并分析原因.结果 肿瘤内科的患者PSQI分数与对照组相比得分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在调查问卷当中显示,影响患者睡眠有社会心理原因90例,病理原因60例,环境原因50例,能够看出社会心理原因成为了影响患者睡眠的主要因素.结论 影响肿瘤患者睡眠的原因有很多,可以使用心理辅导、给予对症护理治疗等方法,提供患者一个良好的休息环境,帮助患者提高睡眠质量.

    作者:王兰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胆结石患者的手术护理分析

    目的 探究胆结石患者应采取的护理措施和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76例胆结石手术患者进行护理研究,随机分组,实验组40例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对照组36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身体的恢复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护理的总有效率为95.0%,护理总满意度为97.5%;对照组患者护理的总有效率为80.56%.护理总满意度为83.33%.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胆结石患者手术治疗同时采取有效护理,能够缓解患者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减少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作者:徐羽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人性化护理应用于结肠癌手术患者术后护理的效果研究

    目的 探析结肠癌手术患者术后护理中运用人性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结肠癌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一般护理,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给予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两组的住院时间和首次下床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将人性化护理运用再结肠癌手术患者术后护理中,不仅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还能使患者的痛苦减轻,值得推广.

    作者:郭蔺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联合使用硫酸镁与间苯三酚治疗急性胃肠炎痉挛性腹痛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硫酸镁与间苯三酚联合治疗急性胃肠炎痉挛性腹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次入选患者为我院急诊内科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期间收治的200例胃肠炎痉挛性腹痛患者,观察组患者给予间苯三酚注射液联合硫酸镁针静脉滴注,对照组患者给予山莨菪碱静脉滴注,两组患者同时进行抗感染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结束30 min后对临床效果进行评价,观察组总有效率97%,对照组总有效率4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均有效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且P<0.05统计学差异显著,对照组患者无效率明显高于观察组的无效率,且P<0.05统计学差异显著;观察组患者用药后的疼痛缓解时间小于对照组患者,且P<0.05统计学差异显著;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小于对照组患者,且P<0.05统计学差异显著.结论 硫酸镁联合间苯三酚治疗急性胃肠炎痉挛性腹痛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且用药较为安全,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陈朝生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观察与护理心得探讨

    目的 探讨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观察与护理心得.方法 选取从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行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5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与干预组(2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护理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生活质量与心理状态.结果 本组50例行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患者中,43例术后症状完全消失,5例术后症状缓解,2例未缓解.护理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组SDS、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行微血管减压术三叉神经痛患者采取有效护理干预,能减轻恐惧、焦虑心理,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姜瑜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眼外伤致前房出血的临床特征与治疗

    目的 探讨眼外伤致前房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眼科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收入住院的46例眼外伤致前房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患者视力显著下降,前房内可见积血,经综合治疗后,前房积血完全吸收,患者视力明显改善.结论 外伤性前房出血是临床常见的眼创伤,多数病例经保守治疗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对一些有合并症及继发的以及复杂的出血患者,为避免视力的严重损害,应早期进行谨慎、积极、恰当的综合治疗.

    作者:王迪男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取栓术后并发症控制? 及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取栓术后并发症控制及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取栓术治疗,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n=60例)在取栓术后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n=60例)在取栓术后则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患者干预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肢体功能康复情况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采用不同方式干预后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3.0%(P<0.05);且干预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及Fugl-Meyer运动量表(FMA)评分比较均无较大差异(P>0.05);经不同方式干预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及FMA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方式对急性脑梗死取栓术后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效果显著,有利于改善患者肢体功能及神经缺损症状,并可减少并发症发生,临床价值显著,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高海荣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中医辨证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 探讨中医辨证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内分泌科2014年3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80例进行临床试验,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患者各40例,所有患者纳入标准符合西医诊断标准和中医三型辨证标准,对照组采用传统西医治疗方法,实验组采用中医辨证治疗方法,治疗周期为6个月,并对两组患者的甲状腺功能、肝功能、血常规情况,以及患者主要临床症状进行观察记录,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的检测结果显示二者均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但在中医症候积分比照和总体甲状腺功能恢复方面,实验组患者效果更为明显,组间比较具有明显差异性,且中医辨证治疗在疗程长时疗效显现明显.结论 中医辨证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方面具有突出的效果,且其针对病情的变化处方用药更符合临床实际应用.

    作者:熊静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

    目的 分析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本院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间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从中随机选取84例纳入本次研究.依据信封法将84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及观察组.常规组42例采取单纯西医治疗,观察组42例则在此基础上联合中医进行治疗.结果 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后各项血气指标水平,结果均表明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常规西医的治疗基础上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患者联合应用中医进行临床治疗可有效提高该病症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杨丽辉 刊期: 2017年第12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