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翻转课堂在《基础护理学》课程中培养学生通用能力的应用与思考

冯希源;周琦

关键词:翻转课堂, 基础护理学, 通用能力
摘要:目的 探讨如何将翻转课堂教学法应用在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基础护理学》教学中,以达到培养学生通用能力的目的.方法 探索在高职院校《基础护理学》课程中,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法培养通用能力的可行性及实施方法.结果 翻转课堂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基础护理学》课程中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法,对学生通用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结论 实施翻转课堂有利于学生通用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及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产妇产后抑郁的相关原因及护理干预分析

    目的 探讨产妇产后抑郁相关原因及其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产妇10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产后抑郁发生率、产后抑郁原因和护理前后SDS评分情况.结果 观察组产后抑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护理后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产妇产后抑郁主要原因有体内激素水平变化、缺乏相关知识、情感支持不到位和分娩因素等,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产后抑郁发生率,缓解不良情绪.

    作者:李树华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早期镇静深度对机械通气患者近期预后影响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早期镇静深度对ICU机械通气的重症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80例重症患者机械通气48 h内进行镇静干预.浅镇静组和深镇静组分别选择右美托咪定和咪达唑仑为镇静药物.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拔管时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和ICU住院时间、ICU病死率.结果 浅镇静组机械通气时间、拔管时间、ICU住院时间、ICU病死率、物理约束率、谵妄发生率均低于深镇静组,但严重低血压和严重心动过缓发生率高于深镇静组.结论 机械通气开始后前48 h的镇静强度与重症患者的近期预后密切相关.

    作者:孟祥丽;扈林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眼外伤致前房出血的临床特征与治疗

    目的 探讨眼外伤致前房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眼科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收入住院的46例眼外伤致前房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患者视力显著下降,前房内可见积血,经综合治疗后,前房积血完全吸收,患者视力明显改善.结论 外伤性前房出血是临床常见的眼创伤,多数病例经保守治疗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对一些有合并症及继发的以及复杂的出血患者,为避免视力的严重损害,应早期进行谨慎、积极、恰当的综合治疗.

    作者:王迪男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医学本科临床实践阶段的医患沟通教育现状及需求分析

    目的 调查我院医学本科临床实习阶段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教育现状和教育需求.方法 对2015年在我院实习的322名医学实习生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医患沟通中是否遇到负面经历、对建立和谐医患关系的信心和对于培训的需求进行评分统计.结果 共305分问卷有效,36.07%的被调查学生有时或经常遇到负面医患沟通情况,仅有38.69%的学生对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具有信心,94.49%的学生希望接受接受相关医患沟通的培训.结论 医患沟通教育在医学生教育中势在必行.

    作者:王俊;黄芳;金钧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α-硫辛酸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分析与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分析α-硫辛酸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例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观察组50例,观察组采取α-硫辛酸治疗,对照组采取甲钴胺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治疗显效率为76%,治疗有效率为94%,对照组治疗显效率为56%,治疗有效率为7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α-硫辛酸对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进行治疗,其疗效显著高于甲钴胺,能提高用药安全性,改善患者预后结局,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李阳;邵华;荣阳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糖尿病肾病患者实行个性化康复护理的效果评价

    目的 本文主要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给予个性化康复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在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11月所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中选取10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将这10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个性化康复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24 h尿蛋白定量和24 h尿微量白蛋白.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24 h尿蛋白定量和24 h尿微量白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临床收治糖尿病肾病患者时,应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患者个性化康复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24 h尿蛋白定量和24 h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张爽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本科生和研究生病理学技术课程的教学探讨

    目的 比较病理学技术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的内容和结构,结合学生的评价和教学效果,探索优化该课程教学的方法.方法 问卷调查统计学生的相关评价;SPSS统计软件分析考试成绩,进行教学效果评价.结果 本科生和研究生对病理学技术课程内容的评价和学习需求不同,对相同类型内容的掌握程度也不同.结论 本科生和研究生的病理学技术课程教学,应合理调整不同类型内容比例,优化课程结构和设置,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丁克硕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老年患者的综合护理干预效果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老年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100例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老年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给予A组常规护理,给予B组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VAP发生率及临床疗效.结果 A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其心理舒适度与满意度明显低于B组,差异存在统计意义(P<0.05).结论 对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老年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VAP发生率以及病死率,减少机械通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缓解患者的经济负担.

    作者:杨帆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早期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护理研究

    目的 对早期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护理工作进行探讨研究.方法 随机选择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时间段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将他们划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接受优质护理,对两个组别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对比.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5%,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质护理应用于早期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能够明显改善临床疗效,具备临床广泛推广价值.

    作者:宋金玲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肿瘤内科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 研究肿瘤内科患者睡眠障碍原因分析及护理有关方法.方法 使用PSQI测评方法对肿瘤患者的睡眠质量进行评估,在同期选取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之间的区别,并且使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患者进行睡眠障碍原因调查,并分析原因.结果 肿瘤内科的患者PSQI分数与对照组相比得分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在调查问卷当中显示,影响患者睡眠有社会心理原因90例,病理原因60例,环境原因50例,能够看出社会心理原因成为了影响患者睡眠的主要因素.结论 影响肿瘤患者睡眠的原因有很多,可以使用心理辅导、给予对症护理治疗等方法,提供患者一个良好的休息环境,帮助患者提高睡眠质量.

    作者:王兰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微创治疗在老年人残根残冠拔除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微创治疗在老年人残根残冠拔除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自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我院拟诊需行残根残冠拔除术的老年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观察组行微创治疗,对照组行传统拔牙法.对比分析不同术式对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患者接受程度,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传统拔牙法,微创治疗在老年人残根残冠拔除中应用效果佳,应给予临床广泛应用推广.

    作者:李俊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心理护理干预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将2015年3月至2016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脑出血患者102例,平均分为两组,每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方法,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并发率明显小于对照组.结论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能够促进患者的康复,较少并发症的发生,对指导临床有重要的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丽丽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

    目的 研究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为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治疗提供新的方法及理论支持.方法 抽取2012年2月至2015年2月来我院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双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组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和HSS评分.结果 对照组手术平均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高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优良率低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效果显著,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有助于患者及早出院,同时可显著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运用.

    作者:康波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血液稀释法自身输血的采血方法和护理探讨

    目的 探讨颅内肿瘤择期手术患者采取血液稀释法自身输血的采血方法和护理体会.方法 选取我市第一人民医院2013年~2014年收治的46例颅内肿瘤择期手术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由于医院条件限制,血液稀释法自身输血的采血于本血站进行,机采自体血,血站室内常规温度环境下储存,待术毕后予以患者回输.结果 本组46例患者每例患者的采血量为(445±45)mL;患者围术期未见有败血症发生;MAP、HR、SpO2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变化.结论 采取血液稀释法自身输血可实现减少使用异体血液,充分利用自身血液既安全可靠又经济有效,是解决血液资源紧缺问题的有效途径.

    作者:吴成钰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多次复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前其家属心理健康问题的质性研究

    目的 了解曾经多次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现处于出院前的康复期,其家属的真实内心感受,为在出院前对此类患者家属的心理康复指导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以质性研究的现象学方法为指导,对1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出院前其家属心理情况进行调查和深入访谈.结果 该类患者家属均存在轻重不一的焦虑和抑郁心理问题.结论 医护人员应深入了解此类患者在康复出院前其家属的真实感受和身心需求,并进行早期干预,这样有利于家属的心理健康和家庭和谐;以促进患者出院后病情稳定和社会功能康复,降低复发率.

    作者:杜燕平;杜俊林;龙桂兰;王小艳;唐旭慧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大骨瓣减压加颞肌、颞浅动脉、硬脑膜贴敷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利用扩大翼点入路标准大骨瓣减压加颞肌、颞浅动脉、硬脑膜贴敷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5年5月收治54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扩大翼点入路标准大骨瓣减压加颞肌、颞浅动脉、硬脑膜贴敷(手术组)21例,内科保守治疗(保守治疗组)33例.以生存率和恢复良好率评定2组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 手术组生存19例(90.47%),按GOS预后评分其中1级2例(9.52%),2级3例(14.28%),3级9例(42.8%),4级5例(23.8%),5级2例(9.52%);内科保守治疗组生存26例(78.79%),按GOS预后评分其中1级7例(21.21%),2级19例(57.5%),3级4例(12.1%),4级3例(9.09%),5级0例,2组不同治疗方法相比较,生存率和恢复良好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扩大翼点入路标准大骨瓣减压加颞肌、颞浅动脉、硬脑膜贴敷治疗大面积脑梗死能够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作者:张勇;姚启龙;高海霞;蒋小文;杨玉元;高雪军;万兴忠;杨建华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的分析与防范方式研究

    目的 对手术室护理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及其防范措施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将8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0例进行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40例进行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观察并记录两组的不良操作情况、护理操作考核情况以及患者对手术室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从发生不良操作例数、护理人员操作考核合格率以及术后患者满意率结果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结论 手术室护理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不仅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操作技能以及风险意识,还能减少因护理不当出现不良事件的可能,并对促进医患友好关系有重大意义,建议在临床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张红莲;孟广峰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结核性脓胸胸膜剥脱术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关于临床护理路径于结核性脓胸胸膜剥脱术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3年7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124例结核性脓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随机分配的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方式.结果观察组护理工作有效满意度、服药依从性、住院时间、治疗花费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临床护理路径于结核性脓胸胸膜剥脱术围手术期的效果显著.

    作者:赵青云;宁利峰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肾癌CT强化和灌注特点与病理类型相关性的研究现状

    目前国际公认的佳治疗肾恶性肿瘤的方法为外科手术切除.对于肾细胞癌早期的病例,可以通过切除瘤体或切除患侧肾脏的方法进行手术.手术方法可以选择对患者损伤较小的腹腔镜方式,也可以选择常规开放性方式进行手术.对于肾细胞癌中、晚期的病例,切除患侧肾脏为常规方法,并常采用的是开放性方式进行手术.假若术前能够确定具体肾细胞癌的亚型,对于患者的具体手术方式、方法的选择以及疾病预后的判断将会有很大的帮助,并且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存活时间等.现今,随着医学的发展,医学影像学对于肾细胞癌的具体定位、定性、诊断、具体的分期等方面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因此,探讨CT对于肾细胞癌其不同病理亚型的特点,来进一步分析肾细胞癌其不同病理亚型的诊断及其不同亚型间相互鉴别,对临床具有重大的意义.

    作者:陈文卓;任克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经鼻间歇正压通气在初始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临床有效性

    目的 分析经鼻间歇正压通气治疗方法作用于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有效性.方法 以在我院接收的40例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将40例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行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治疗,观察组行经鼻间歇正压通气治疗.结果 两组患儿在住院时间上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00%(19/20),高于对照组的75.00%(15/20),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结论 经鼻间歇正压通气治疗方法作用于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作者:赵志娟 刊期: 2017年第12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