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丽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利用扩大翼点入路标准大骨瓣减压加颞肌、颞浅动脉、硬脑膜贴敷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5年5月收治54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扩大翼点入路标准大骨瓣减压加颞肌、颞浅动脉、硬脑膜贴敷(手术组)21例,内科保守治疗(保守治疗组)33例.以生存率和恢复良好率评定2组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 手术组生存19例(90.47%),按GOS预后评分其中1级2例(9.52%),2级3例(14.28%),3级9例(42.8%),4级5例(23.8%),5级2例(9.52%);内科保守治疗组生存26例(78.79%),按GOS预后评分其中1级7例(21.21%),2级19例(57.5%),3级4例(12.1%),4级3例(9.09%),5级0例,2组不同治疗方法相比较,生存率和恢复良好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扩大翼点入路标准大骨瓣减压加颞肌、颞浅动脉、硬脑膜贴敷治疗大面积脑梗死能够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作者:张勇;姚启龙;高海霞;蒋小文;杨玉元;高雪军;万兴忠;杨建华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第一个组蛋白去甲基化酶(LSD1)的发现证实组蛋白的甲基化修饰并非永久性组蛋白标记,而是一个动态可调节过程.该酶通过催化去除组蛋白N末端赖氨酸上的甲基,参与染色质功能的调节,并与某些疾病,特别是和癌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主要就组蛋白去甲基化酶的催化机制及生物学功能进行文献调研与追踪,并加以归纳整理,旨在更深入的认识和探究组蛋白去甲基化酶提供理论参考.
作者:马佳萍;韩剑;张金龙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微创治疗在老年人残根残冠拔除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自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我院拟诊需行残根残冠拔除术的老年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观察组行微创治疗,对照组行传统拔牙法.对比分析不同术式对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患者接受程度,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传统拔牙法,微创治疗在老年人残根残冠拔除中应用效果佳,应给予临床广泛应用推广.
作者:李俊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取栓术后并发症控制及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取栓术治疗,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n=60例)在取栓术后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n=60例)在取栓术后则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患者干预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肢体功能康复情况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采用不同方式干预后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3.0%(P<0.05);且干预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及Fugl-Meyer运动量表(FMA)评分比较均无较大差异(P>0.05);经不同方式干预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及FMA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方式对急性脑梗死取栓术后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效果显著,有利于改善患者肢体功能及神经缺损症状,并可减少并发症发生,临床价值显著,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高海荣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期间收治的8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8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于丽;颜红霞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究胆结石患者应采取的护理措施和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76例胆结石手术患者进行护理研究,随机分组,实验组40例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对照组36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身体的恢复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护理的总有效率为95.0%,护理总满意度为97.5%;对照组患者护理的总有效率为80.56%.护理总满意度为83.33%.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胆结石患者手术治疗同时采取有效护理,能够缓解患者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减少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作者:徐羽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本文主要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给予个性化康复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在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11月所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中选取10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将这10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个性化康复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24 h尿蛋白定量和24 h尿微量白蛋白.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24 h尿蛋白定量和24 h尿微量白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临床收治糖尿病肾病患者时,应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患者个性化康复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24 h尿蛋白定量和24 h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张爽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对妊娠糖尿病的治疗效果及母婴结局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所接收妊娠糖尿病孕妇1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9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药物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胰岛素、运动及饮食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就两组的剖宫产率、妊高征及新生儿情况等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剖宫产率、妊高征发生率、胎儿窘迫率、早产儿发生率等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妊娠糖尿病对母婴结局具有较大的影响,必须尽早对妊娠糖尿病进行诊断、干预、治疗,保障母婴的安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凌剑梅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老年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100例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老年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给予A组常规护理,给予B组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VAP发生率及临床疗效.结果 A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其心理舒适度与满意度明显低于B组,差异存在统计意义(P<0.05).结论 对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老年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VAP发生率以及病死率,减少机械通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缓解患者的经济负担.
作者:杨帆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对手术室护理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及其防范措施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将8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0例进行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40例进行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观察并记录两组的不良操作情况、护理操作考核情况以及患者对手术室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从发生不良操作例数、护理人员操作考核合格率以及术后患者满意率结果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结论 手术室护理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不仅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操作技能以及风险意识,还能减少因护理不当出现不良事件的可能,并对促进医患友好关系有重大意义,建议在临床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张红莲;孟广峰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ST段抬高型心绞痛的病因并观察疗效.方法 本次调查选取了我院2014年1月22日至2015年1月22日期间心内科收治的78例ST段抬高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在常规方法治疗的基础上,试验组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处理,检测心电图,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分析患者基本信息,发现冠状动脉重度狭窄,冠状动脉痉挛和情绪波动均为导致疾病进展的重要因素.试验组显效率28.21%(11/39),有效率为66.67%(26/39),对照组显效率15.38%(6/39),有效率为48.72%(19/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严重心律失常及心绞痛的再次发生率分别为7.7%(3/39)及5.1%(2/39)显著低于对照组23.08%(9/39)及20.51%(8/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ST段抬高型心绞痛的病因应尽早采取干预措施,采用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进行处理,利于降低严重心律失常及心绞痛的发生率,值得临床选择应用.
作者:刘晔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联合切除术后行鼻肠管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7月胰十二指肠联合切除术后患者90例,所有患者均行鼻肠管早期肠内营养,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置管时间和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患者对比,具有明显差异,而且,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对胰十二指肠联合切除术后行鼻肠管早期肠内营养的患者,采取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具有显著效果,不仅可缩短其置管时间和住院时间,而且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史延丽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分析α-硫辛酸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例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观察组50例,观察组采取α-硫辛酸治疗,对照组采取甲钴胺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治疗显效率为76%,治疗有效率为94%,对照组治疗显效率为56%,治疗有效率为7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α-硫辛酸对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进行治疗,其疗效显著高于甲钴胺,能提高用药安全性,改善患者预后结局,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李阳;邵华;荣阳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对早期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护理工作进行探讨研究.方法 随机选择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时间段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将他们划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接受优质护理,对两个组别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对比.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5%,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质护理应用于早期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能够明显改善临床疗效,具备临床广泛推广价值.
作者:宋金玲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并探讨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应用针刺配合康复训练的临床价值和效果,并分析该方法的可靠性.方法 将我院从2013年8月17日至2014年8月17日期间选取的9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研究,将9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以及实验组(48例),实验组采用针刺配合康复训练,对照组患者仅采用康复训练,将实验组患者(48例)和对照组患者(48例)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将实验组患者(48例)和对照组患者(48例)的MBI、FMA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实验组患者的MBI、FMA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急性脑卒中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戢炳金;赖晓英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早期镇静深度对ICU机械通气的重症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80例重症患者机械通气48 h内进行镇静干预.浅镇静组和深镇静组分别选择右美托咪定和咪达唑仑为镇静药物.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拔管时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和ICU住院时间、ICU病死率.结果 浅镇静组机械通气时间、拔管时间、ICU住院时间、ICU病死率、物理约束率、谵妄发生率均低于深镇静组,但严重低血压和严重心动过缓发生率高于深镇静组.结论 机械通气开始后前48 h的镇静强度与重症患者的近期预后密切相关.
作者:孟祥丽;扈林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调查我院医学本科临床实习阶段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教育现状和教育需求.方法 对2015年在我院实习的322名医学实习生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医患沟通中是否遇到负面经历、对建立和谐医患关系的信心和对于培训的需求进行评分统计.结果 共305分问卷有效,36.07%的被调查学生有时或经常遇到负面医患沟通情况,仅有38.69%的学生对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具有信心,94.49%的学生希望接受接受相关医患沟通的培训.结论 医患沟通教育在医学生教育中势在必行.
作者:王俊;黄芳;金钧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对药品微生物检验结果影响要素进行分析.方法 对2145例药品展开微生物限度检验,主要制剂类型包括片剂、颗粒剂、中药制剂、口服液、丸剂、外用制剂以及胶囊剂.对检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结果 受检的2145例药品中,有118例(5.5%)因受到培养基条件、实际操作环境、设备与工具情况、药品具体性质、菌落计数水平等多种干扰因素的影响出现检查结果偏差.结论 对于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而言,其操作繁琐,对环境、人员的要求比较严格,检验人员需要进行岗前培训,并在通过考核后,方可进行检验操作,避免发生检验结果误差,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作者:陈克玲;李晓强;吴玉兰;刘晓倩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安全、有效的胃管固定方法,减少胃管脱出率和并发症的发生,便于临床固定及观察胃管的刻度.方法 我院使用胃管固定夹固定胃管,对留置胃管患者采用新型的头环式胃管固定夹固定胃管方法从牢固程度、皮肤刺激性、护理工作量、舒适度及美观度进行分析比较,评定效果.结果 应用新的胃管固定夹固定胃管的设计,有效代替了传统的胶布固定,方便医护人员操作,固定十分简便,患者的面部美观和整洁,松紧度舒适的弹力棉绳固定在患者枕后,不受压、不过敏、洁面也较方便.既能增加牢固系数及患者美观舒适度,又能减少皮肤刺激性和医护人员工作量,优点明显.结论 通过创新设计方法简单、方便、易于掌握,有利于临床观察胃管的刻度,它能更好的防范管道脱出.达到有效固定胃管,规范监控留置胃管的护理安全,患者感觉舒适,面部外观整洁美观,增强患者的自信心,有效提升留置胃管护理质量的目的.
作者:杨翠丽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颅内肿瘤择期手术患者采取血液稀释法自身输血的采血方法和护理体会.方法 选取我市第一人民医院2013年~2014年收治的46例颅内肿瘤择期手术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由于医院条件限制,血液稀释法自身输血的采血于本血站进行,机采自体血,血站室内常规温度环境下储存,待术毕后予以患者回输.结果 本组46例患者每例患者的采血量为(445±45)mL;患者围术期未见有败血症发生;MAP、HR、SpO2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变化.结论 采取血液稀释法自身输血可实现减少使用异体血液,充分利用自身血液既安全可靠又经济有效,是解决血液资源紧缺问题的有效途径.
作者:吴成钰 刊期: 201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