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的个性化护理

符妍

关键词:高龄患者, 髋关节置换术, 个性化护理, 并发症
摘要:目的 通过对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个性化护理后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 研究对象为盲选120例我院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进行髋关节置换术高龄患者.盲选60例为对照组选择常规骨科护理,其余60例为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健康管理、出院指导等具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后的Harris评分的改善程度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从个性化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率来看,实验组患者存在的问题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采取个性化护理能有效降低并发症,提高患者护理度和生活水平,因此临床上应大力推广个性化护理.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护理干预在老年脑梗死患者肺部感染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预防老年脑梗死患者肺部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96例老年脑梗死患者的一般资料,将其按照住院先后顺序分为研究组(护理干预)与对照组(常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和死亡、肺部感染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病死率分别为4.2%、2.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7.5%、22.9%,结果 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为(17.3±4.2)d,少于对照组的(27.4±3.5)d,结果 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5.8%(46/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1%(37/48),结果 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护理干预在预防老年脑梗死患者肺部感染中有着较好的应用效果,能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降低患者病死率,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作者:张萍萍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热休克蛋白90抑制剂的临床应用

    热休克蛋白90(HSP90)是细胞内进化保守的蛋白之一,通过与效应蛋白和分子伴侣形成复合物产生生理作用.HSP90在胃癌、肺癌、肝癌、乳腺癌等肿瘤组织中高表达,且和肿瘤分级、分期及预后呈正相关性.HSP90抑制剂主要分为天然HSP90抑制剂及其衍生物和合成的抑制剂两大类,且有多个药物进入临床试验阶段.HSP90已成为一类重要的抗肿瘤治疗靶标,HSP90抑制剂将在抗肿瘤的治疗领域得到长久的关注.

    作者:潘洁莉;李美芽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sCys-C、uNGAL、uKIM-1及uIL-18检测在重症患者急性肾损伤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sCys-C、uNGAL、uKIM-1及uIL-18联合检测在重症患者合并急性肾损伤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重症监护病房(ICU)的患者共256例,以急性肾损伤的评比标准为诊断标准,将256例患者分为AKI组(包括1期、2期以及3期)和非AKI组,然后对各组患者的sCys-C、uNGAL、uKIM-1及uIL-18水平进行检测并作出比较,并绘制出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来评价sCys-C、uNGAL、uKIM-1及uIL-18单独寄联合检测对急性肾损伤的诊断价值.结果 非AKI组患者的sCys-C(1.13 mg/L)、uNGAL(82 mg/L)、uKIM-1(0.67 mg/L)及uIL-18(103 mg/L)水平明显要低于AKI组患者sCys-C(1.90 mg/L)、uNGAL(174 mg/L)、uKIM-1(1.63 mg/L)及uIL-18(158 mg/L),二者间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sCys-C、uNGAL、uKIM-1及uIL-18是诊断早期急性肾损伤的敏感指标,其特异性与敏感性优于传统标志物,四项生物标志物检测在重症患者急性肾损伤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作用及价值.

    作者:倪咏梅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粗隆间骨折行骨牵引的临床护理分析

    目的 分析粗隆骨间骨折行骨牵引的临床护理方法 .方法 以84例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各42例,两组患者均行骨牵引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对照组和研究组治疗疗效比较,对照组治疗优良率为83.3%,研究组治疗优良率为92.9%,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于粗隆骨间骨折患者给予护理干预,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徐文艳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深Ⅱ、Ⅲ度烧伤患者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 探析深Ⅱ、Ⅲ度烧伤患者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接受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进行治疗的80例深Ⅱ、Ⅲ度烧伤患者予以分组研究,根据随机原则分为两组,即对照组、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予以综合护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为(4.0±1.1)分,并发症发生率为5.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6.0±1.8)分、20.0%,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深Ⅱ、Ⅲ度烧伤患者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中应用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更好,能够明显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是一种值得临床广泛应用与普及的护理方式.

    作者:韩素娥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介入栓塞治疗脑血管畸形的临床护理效果研究

    目的 探究介入栓塞治疗脑血管畸形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择取我院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60例脑血管畸形患者作为本次的观察对象,对两组患者均采取计算机随机分组方案,其中常规组30例患者采取一般护理措施,实验组30例患者采取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与护理满意度.结果 经过临床护理后,显示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与护理满意度分别为(8.23±1.35)d与96.67%,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 对脑血管畸形患者进行介入栓塞治疗围术期采取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可取得十分显著的应用效果,患者满意度高,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值得实践推广.

    作者:姜宝玲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延续护理对糖尿病院外使用胰岛素泵患者的影响

    目的 讨论延续护理对糖尿病院外使用胰岛素泵患者的影响.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40例院外使用胰岛素泵的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指导及教育,观察组采用延续护理进行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院外的血糖变化情况、治疗效果及治疗依从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糖水平、治疗效果及治疗依从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干预后两组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延续护理能有效控制血糖水平,提高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增强治疗效果,对糖尿病院外使用胰岛素泵患者有着巨大的积极影响.

    作者:曹玉婷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精神科护士长夜查房质控分析及管理研究

    目的 对精神科护士长的夜班查房工作展开质控探讨,并指出相应规范管理办法.方法 以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本院精神科的夜班查房和有关医护管理工作为探究对象,抽取当中249次护士长夜班查房质控巡查结果 展开集中研究,在提出夜查房护理缺陷的同时,总结相应的规范化处理办法.结果 经评估护士长夜间质控巡查记录,此次质控调研活动中共计29次出现护理缺陷或不当问题,占比11.65%(29/249).结论 护士长强化夜间精神科病房的质控巡查管理力度,有助提升夜间值班护理的总体服务质量.

    作者:李冬梅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抗癫痫药物治疗外伤性癫痫的临床效果及对炎性因子和生化指标的影响

    目的 分析探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抗癫痫药物治疗外伤性癫痫的临床效果及对炎性因子和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现选取我院2014年6月至2016年5月期间所收治的100例外伤性癫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以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联合应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然后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血清炎症水平以及生化指标进行统计观察.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46/50)比对照组患者的74.0%(37/50)明显偏高;研究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前下降更为显著,组间差异明显(P<0.05);另外,研究组患者在发作时及治疗后的T-AOC及NO的水平比对照组患者均明显偏高(P<0.05),而在发作时及治疗后的MDA指标水平比对照组患者明显偏低(P<0.05).结论 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抗癫痫药物治疗外伤性癫痫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调整及稳定患者血清中炎性因子的水平,改善患者生化指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曹春艳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个性化护理对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 探究个性化护理对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对我院2014年2月至2015年12月间接收的8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按照随机序号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 进行护理,观察组采用个性化护理,观察两组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用药的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个性化护理对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具有积极的作用,同时能够提高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率,因而值得我们在临床中借鉴使用.

    作者:王忠芳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研究纤维支气管镜介入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临床疗效

    目的 研究分析纤维支气管镜介入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76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8例.观察组给予纤维支气管颈介入治疗方案治疗,对照组给予全身化疗方案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痰菌阴转率、空洞必合率以及病灶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相关不良反应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纤维支气管镜介入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临床治疗效果确切,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周媛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某市无偿献血工作的现状及对策

    目的 通过分析丹东市无偿献血工作现状,发现面临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推进丹东市无偿献血工作健康可持续发展.方法 分析丹东市2011年~2015年的无偿献血情况,围绕献血趋势、献血量、二次献血比例、献血人群职业及文化程度等展开分析.结果 丹东市无偿献血呈逐年上升趋势;400 mL比例较高,5年平均达到82.7%;二次献血人数比例稳定,均保持在50%以上.献血人群中干部献血比例低,献血主力为中低教育程度者.结论 根据分析结果 ,明确干部为重点宣教人群,农民是重点壮大人群,合理调整献血者队伍结构,保证血液供应.

    作者:李佳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通脉化瘀汤治疗血瘀型缺血性脑血管病70例临床探讨

    目的 针对血瘀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讨论实施通脉化瘀汤的治疗效果,为日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与指导.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4月至2015年9月,共收治的血瘀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共79例.运用抽签的方法 随机分成两组,即对照组、观察组.观察组患者实施常规+通脉化瘀汤治疗;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临床疗效中,对照组患者总体有效率74.3%、观察组患者总体有效率97.1%.两组对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方面,观察组患者评分为(10.35±6.84)分;对照组患者评分为(16.28±7.04)分,P<0.05,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针对血瘀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在临床治疗中,选择应用通脉化瘀汤进行治疗后,可以将患者的临床表现积极改善,提高疗效的同时,将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问题有效解决,对患者的长期疗效具有较大积极意义.建议在日后的临床治疗中,将通脉化瘀汤推广应用.

    作者:赵嫦颖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一次性根管治疗急性牙髓炎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一次性根管治疗急性牙髓炎的临床效果和价值.方法 以我院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80例急性牙髓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时间顺序将其分为两组,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疗的观察组(40例)和采用常规根管治疗的对照组(40例),对比并分析两种治疗方法 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近期治疗有效率和远期治疗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牙髓炎患者实施一次性根管治疗,效果显著,患者的恢复速度快,值得推广和使用.

    作者:李军杰;徐幸;郭睿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合并糖尿病白内障患者人工晶体植入术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研究临床护理路径用于合并糖尿病的白内障患者人工晶体植入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在我院收治的白内障合并糖尿病患者中随机选出87例作为观察对象,全部患者均行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将其按护理方法 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对比分析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合并糖尿病的白内障患者行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中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改善预后,建议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作者:于晓明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浅谈骨科护理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目的 探究骨科护理中常见的问题,根据分析结果 制定有效的解决措施.方法 对本院骨科中近年来发生的安全事故予以回归分析,归纳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结果 骨科中常见的不安全因素主要有:护理人员的专业业务知识掌握不熟练、法律意识不强、护患沟通存在问题、病情观察不够及时到位等.结论 对骨科护理应用风险管理,能够收到突出的改善效果,有效的降低护理风险出现.

    作者:李娜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患者的观察与护理

    目的 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的临床观察及护理要点.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间收治的30例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时间顺序将其分为两组,采用综合护理的观察组(15例)和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15例),对比并观察两种护理手段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蔡秋红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浅谈提高采供血工作中的护理质量

    目的 对如何提高采供血工作的护理质量展开探讨,以期为血站的护理安全提供充分保障.方法 我站于2014年7月开始组建护理质量控制小组,并对组员进行系统培训.各小组成员则严格履行自身职责,坚持每日对工作进行自查,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整改.结果 与组建护理质量控制小组之前相比,组建后的献血者满意度、用血医院满意度、一针穿刺成功率均发生显著升高,采供血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则明显下降,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建立护理质量控制小组,可充分促进血站护理人员质量管理意识的增强,及时发现并解决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大大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全面促进采供血工作中护理质量的提高.

    作者:刘仁芳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研究

    目的 研究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临床诊断方法 与治疗措施.方法 在统计学原理指导下选取某段时间内收治的原发性胆汁肝硬化患者84例作为此次研究活动对象.并在随机数表法原理的指导下将其分为基础性资料并无显著差异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采用常规治疗方法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方法 基础上予以异甘草酸镁静脉滴注,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率,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8.1%,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1.4%,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在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过程中,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异甘草酸进行治疗,效果确切,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周玉玲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基层医院30例子宫瘢痕妊娠的诊疗分析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子宫瘢痕妊娠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方法 选取我院30例子宫瘢痕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探讨其临床疗效.结果 行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药物治疗11例,B超引导下胎囊内注射甲氨蝶呤联合清宫术4例;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清宫术6例;经腹手术9例,其中1例为B超引导下刮宫时子宫破裂、急性失血性休克急诊经腹行子宫切除术.结论 为减少子宫瘢痕妊娠的发生率,首先得控制剖宫产率,尤其是控制社会因素剖宫产.基层医院可根据患者子宫瘢痕与孕囊关系、经济基础、生育要求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 .早期诊断及治疗意义重大.

    作者:钱存燕 刊期: 2017年第20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