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巍;刘瑛;张利群
鸟巢式护理是用于早产儿发展性照顾的一种新生儿护理理念,通过模仿母体子宫环境,减少外界刺激,为早产儿提供了舒适的环境,有利于其生长发育.
作者:任尉华;吴亚楠 刊期: 2017年第27期
肝硬化是一种慢性疾病,病程长,需要终身的治疗与管理,患者将不可避免的成为慢性病预防和管理的主要承担者,即慢性病的自我管理者.健康信念模式是社会心理学家贝克从社会心理角度去认识健康和健康行为强调信念是人们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的基础.只有具备了健康信念,患者才能积极主动的做好自我监测工作.本篇依据其理论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指导,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提高了患者进行自我监测的水平.
作者:唐昌美 刊期: 2017年第27期
目的 探讨肝移植手术后引起肺部感染的因素和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方法 对我院50例肝移植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可能引起肺部感染的因素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和单因素t检验分析.结果 50例肝移植患者中有15例发生肺部感染.单因素分析P<0.05因素包括: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计数值、术后胆红素值、ICU治疗时间、术后使用呼吸机时间、无肝期时间、手术时间、术中输血量,进行以上因素的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P<0.05因素包括:凝血酶原时间、术后呼吸机使用天数、手术时间、术中输血量.结论 引起术后肺部感染的主要因素包括凝血酶原值延长、术后使用呼吸机时间过长、无肝期过长、手术时间长、术中输血量大.
作者:于洋 刊期: 2017年第27期
目的 分析药物流产与人工流产对子宫内膜厚度及宫腔、宫颈管粘连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流产妇女100例,按照流产方式的不同将全部妇女分成两组,50例对照组妇女选择人工流产,50例实验组妇女则选择药物流产.结果 在子宫内膜厚度以及宫颈管粘连发生率方面,实验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选择药物流产方式,能更快恢复妇女的子宫内膜厚度,并降低宫腔、宫颈管粘连的发生概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徐朝晖 刊期: 2017年第27期
目的 分析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病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现选取我院在2014年5月至2016年4月期间呼吸内科所收治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患者则是在此基础上施以护理风险管理,然后对比两组患者在不同护理管理模式下的生存质量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患者施以护理风险管理以后其生存质量优良率为88.0%,比对照组患者的74.0%明显偏高,组间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8.0%,比对照组患者的84.0%明显偏高,组间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在临床上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欣欣 刊期: 2017年第27期
目的 探讨对骨折手术患者临床展开持续性护理干预后,在促进肢体功能恢复方面获得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骨折患者172例作为此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根据临床对骨折患者采取的不同护理干预方法展开分组.临床采用持续性护理干预的方法对86例观察组骨折患者进行干预;临床采用常规护理的方法对86例对照组骨折患者进行干预;观察术后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在术后肢体功能恢复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骨折患者(P<0.05);在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骨折患者(P<0.05).结论 针对骨折患者,临床选择持续性护理干预的方法,针对患者术后肢体功能恢复可以发挥显著的促进作用,将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显著提高,终显著提高骨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常青 刊期: 2017年第27期
目的 对比胸腔镜肺癌手术与传统开胸手术在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指标.方法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1月至2017年5月期间胸外科住院手术的老年肺癌患者共100例,在患者知情同意的前提下,根据随机数字表的方式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50例患者给予的是传统的开放性手术,观察组患者50例是采用的胸腔镜手术,临床比较的项目包括两组患者的手术持续时间、手术中出血量、术中淋巴结清扫情况、术后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持续时间(120.68±40.41)min,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216.26±58.37)min,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中出血量(231.31±120.56)mL,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503.47±148.34)mL,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引流天数(8.23±3.45)d,虽然低于对照组(9.34±5.65)d,但是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天数(11.75±3.44)d,虽低于对照组患者(12.65±4.13)d,但是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14%,虽然低于对照组患者18%,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胸腔镜手术在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方面,对患者机体的损伤较小,在有条件的医院应该推广应用.
作者:魏淮东 刊期: 2017年第27期
目的 分析器质性心脏病伴阵发性房颤动态心电图,对比其与无器质性心脏病伴阵发性房颤的诱因和阵发性房颤的机制.方法 随机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75例检测为器质性心脏病伴阵发性房颤患者作为试验组,75例无器质性心脏病伴阵发性房颤患者为对照组,观察并分析2组患者的动态心电图.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房室早搏发生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器质性心脏病伴阵发性房颤多数患者是因为房室早搏引发的,因此医务人员应该重视患者动态心电图中发生的房室早搏现象,及时发现患者问题进行治疗.
作者:刘莉 刊期: 2017年第27期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是指发生在腹部手术后1~3周内,由于手术创伤或腹腔内炎症等原因导致肠壁水肿和渗出,形成一种机械性与动力性同时存在的肠梗阻[1-5].由于发病机制及治疗有一定的特殊性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常因认识不足而行再次甚至多次手术治疗,造成严重的并发症及后遗症.我院2008年1月至2016年1月腹腔手术后发生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14例全部采用非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作者:房大力 刊期: 2017年第27期
目的 探讨手术室护理干预在椎管内麻醉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大连市中心医院手术的患者101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50例,采用普通手术室护理,试验组51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手术室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焦虑、抑郁及疼痛程度.结果 试验组焦虑、抑郁、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进行椎管内麻醉的手术患者采取手术室护理干预,可以明显减轻患者术后的抑郁、焦虑情况,降低患者的术后疼痛,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刘林 刊期: 2017年第27期
目的 分析呼吸内科教学中开展多元教学模式综合应用价值.方法 资料选择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于本院呼吸内科进行临床见习学生60名,根据教学模式设对两组,各30名,前者行传统教学模式,后者在此基础上行多元教学模式,比较两组考试成绩及对教学模式认可情况.结果 研究组基本技能、病例分析成绩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对教学模式认可程度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呼吸内科教学中开展多元教学模式可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基本能力及呼吸内科教学质量提高,具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李斯南 刊期: 2017年第27期
目的 对本市无偿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不合格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如何减少因ALT不合格而导致的血液报废.方法 对2014年~2016年本市无偿献血者77001份标本ALT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ALT不合格者960份,总体不合格率为1.25%.男性献血者ALT不合格率明显高于女性,不同年龄段、不同季节、不同献血模式ALT不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加强献血前征询和教育,优化献血服务工作,发展固定的无偿献血者队伍,同时加强献血前ALT的初筛,可有效减少因ALT不合格导致的血液资源浪费.
作者:覃雪英;穆鸿雁 刊期: 2017年第27期
目的 探究脑梗死患者卧床期尿失禁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98例于2015年3月至2016年6月来我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甲乙两组,每组49例.给予乙组患者常规护理,甲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及并发生情况.结果 护理后,甲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乙组(P<0.05).甲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乙组(P<0.05).结论 给予卧床期尿失禁的脑梗死患者针对性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卢晓庆 刊期: 2017年第27期
目的 分析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因素,探讨有效的应对措施.方法 特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72例的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对照组)与综合护理组(观察组),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为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措施,比较两组临床护理的效果及其差异.结果 对照组风险事件发生率55.6%.观察组风险事件发生率13.9%,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为97.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实施护理风险评估与管理措施后,护理风险明显降低;患者满意度提高,积极配合治疗,临床疗效明显提高,生活质量也大大改善.
作者:杨飞 刊期: 2017年第27期
目的 探究急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急诊科接诊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有4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路径进行抢救,观察组采用急诊护理路径进行抢救.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抢救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急诊评估时间、急救时间、急诊停留时间、患者满意度分别为(0.5±0.2)min、(60.3±12.1)min、(9.3±2.1)min、(94.1±2.2)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较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诊护理路径能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效率,提升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刘利利 刊期: 2017年第27期
目的 研究综合护理在急性胆囊炎患者围手术期的效果.方法 选取在我院治疗的86例急性胆囊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时间为2015年6月至2016年7月.将其随机分为2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添加综合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的手术、肛门排气、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并发症发生率(6.98%)也低于对照组,P值<0.05.结论 综合护理可以降低急性胆囊炎患者的手术、肛门排气及住院时间,减少患者的并发症情况,护理效果显著.
作者:邓海春;索明娜 刊期: 2017年第27期
目的 研究海南核果木(Drypetes hainanensis)枝叶的化学成分.方法 通过多种色谱技术包括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半制备HPLC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利用波谱技术分析确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海南核果木枝叶的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二氢阿魏酸(1)、3,5-二甲基没食子酸(2)、原儿茶酸(3)、阿魏酸(4)、七叶内酯(5)、咖啡酸(6).结论 所得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分离得到.
作者:罗喻超;姚瑰玮;刘晨鹏;侯杰 刊期: 2017年第27期
在中医的范畴中,中药调剂是治疗病患病情的关键.中药调剂的好坏对于病患的临床治疗效果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合理科学的中药调剂配方能够稳定病患的病情并加速其康复的速度,而配置不合理的中药调剂配方则会危害到病患的身体健康,加重病情甚至会危及生命安全.在目前的中药调剂配方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急需探讨和解决.本文对中药调剂配方对临床疗效产生的影响进行探究,力求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完善措施.
作者:全艳晖 刊期: 2017年第27期
目的 探究在脊柱骨折合并截瘫患者中采用延续性护理方式对出院后预防压疮的护理效果.方法 本研究对象选择我院在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64例脊柱骨折合并截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2)和延续组(n=32),对照组采用常规随访模式,而延续组则在此基础上采用延续性护理模式,将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延续组患者的压疮发生率明显较低,而护理满意度明显较高,差异均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将延续性护理应用于脊柱骨折合并截瘫患者中,可对压疮进行预防,值得在临床护理中应用推广.
作者:靖薇 刊期: 2017年第27期
目的 探究孟鲁司特口服和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效果.方法 在我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中随机抽取出15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中,两组患者均给予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孟鲁司特口服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肺功能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7.33%高于对照组的86.67%,且观察组患者的PEF.FEV1值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 对支气管哮喘患者采用孟鲁司特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效果确切,有助于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改善肺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辉 刊期: 2017年第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