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林
目的 分析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因素,探讨有效的应对措施.方法 特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72例的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对照组)与综合护理组(观察组),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为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措施,比较两组临床护理的效果及其差异.结果 对照组风险事件发生率55.6%.观察组风险事件发生率13.9%,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为97.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实施护理风险评估与管理措施后,护理风险明显降低;患者满意度提高,积极配合治疗,临床疗效明显提高,生活质量也大大改善.
作者:杨飞 刊期: 2017年第27期
目的 研究海南核果木(Drypetes hainanensis)枝叶的化学成分.方法 通过多种色谱技术包括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半制备HPLC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利用波谱技术分析确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海南核果木枝叶的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二氢阿魏酸(1)、3,5-二甲基没食子酸(2)、原儿茶酸(3)、阿魏酸(4)、七叶内酯(5)、咖啡酸(6).结论 所得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分离得到.
作者:罗喻超;姚瑰玮;刘晨鹏;侯杰 刊期: 2017年第27期
在中医的范畴中,中药调剂是治疗病患病情的关键.中药调剂的好坏对于病患的临床治疗效果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合理科学的中药调剂配方能够稳定病患的病情并加速其康复的速度,而配置不合理的中药调剂配方则会危害到病患的身体健康,加重病情甚至会危及生命安全.在目前的中药调剂配方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急需探讨和解决.本文对中药调剂配方对临床疗效产生的影响进行探究,力求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完善措施.
作者:全艳晖 刊期: 2017年第27期
目的 探究尼莫地平保护脑出血后脑损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以本院脑出血后脑损害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2013年5月至2016年4月收治),随机分成两组,35例/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给予患者尼莫地平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肿体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治疗总有效率进行对比.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血肿体积、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治疗总有效率均更佳(P<0.05).结论 尼莫地平保护脑出血后脑损害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卢亚珍 刊期: 2017年第27期
目的 分析器质性心脏病伴阵发性房颤动态心电图,对比其与无器质性心脏病伴阵发性房颤的诱因和阵发性房颤的机制.方法 随机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75例检测为器质性心脏病伴阵发性房颤患者作为试验组,75例无器质性心脏病伴阵发性房颤患者为对照组,观察并分析2组患者的动态心电图.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房室早搏发生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器质性心脏病伴阵发性房颤多数患者是因为房室早搏引发的,因此医务人员应该重视患者动态心电图中发生的房室早搏现象,及时发现患者问题进行治疗.
作者:刘莉 刊期: 2017年第27期
目的 探析综合护理对四肢创伤骨折术后的疼痛护理实效.方法 选取本院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所收治的140例四肢创伤骨折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以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其中对照组67例,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73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结合患者疼痛情况实行个性化的综合护理.对两组患者疼痛缓解程度及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和对比.结果 观察组在疼痛缓解度及护理满意度上均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四肢创伤骨折患者的疼痛感,并能够显著提升护理满意度,可在临床护理中大力推广.
作者:穆秋红 刊期: 2017年第27期
目的 探讨左氧氟沙星与莫西沙星治疗重症监护室(ICU)获得性肺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抽选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在我院重症监护室接收治疗的获得性肺炎77例为研究对象,结合患者入院时间先后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莫西沙星治疗,观察组(39例)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左氧氟沙星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同时统计患者细菌清除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4.9%)与对照组患者(92.1%)相比未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4.6±1.2)d、细菌清除率89.7%(35/39);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4.2±1.3)d、细菌清除率89.5%(34/38),对比差异均未有显著性(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10.3%)与对照组患者(13.2%)未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左氧氟沙星与莫西沙星治疗重症监护室获得性肺炎患者均有良好的效果,患者细菌清除率高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医师可以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作者:李全双 刊期: 2017年第27期
目的 探讨不同机械通气模式在老年重症胸部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老年重症胸部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同步间歇性指令通气+呼气末正压通气,观察组实施连续性气道正压通气+压力支持通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氧分压、功能残气量、肺顺应性、血氧饱和度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86%,观察组总有效率92%,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卡方值为1.03,P>0.05).结论 不同机械通气模式治疗老年重症胸部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均有效果,需要临床医师根据患者情况调节呼吸参数,发挥呼吸机治疗优势.
作者:刘巍巍 刊期: 2017年第27期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室肺动脉高压伴呼吸衰竭患者行机械通气后血浆脑钠肽水平的变化.方法 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需行机械通气的100例肺动脉高压伴呼吸衰竭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行面罩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观察组患者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辅助呼吸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BNP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及对照组的BNP水平分别为(290.34±58.54)ng/L、(294.26±53.15)ng/L,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及对照组的BNP水平分别为(82.31±21.19)ng/L、(159.65±20.62)ng/L,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的BNP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重症监护室肺动脉高压伴呼吸衰竭患者中行机械通气能有效降低患者的血浆脑钠肽的水平,相对于无创机械通气,有创机械通气效果更优.
作者:孙会志;李亚平;刘欣 刊期: 2017年第27期
随着年龄的增加,骨质钙流失加重,老年人群发生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可能也越来越大,目前对其的治疗方法主要为手术治疗,主要方法为采用内固定方法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内固定技术也越来越成熟,其种类也越来越多,不同的内固定拥有不同的适应证及优缺点.
作者:龚小东;刘勇 刊期: 2017年第27期
目的 探讨多因素对恶性实体瘤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治疗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6年9月至2016年9月间收治的167例恶性实体瘤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对其进行病因治疗,抗凝和(或)替代治疗等对症治疗后,观察临床效果,并分析多因素对治疗有效率的影响.结果 167例DIC患者,以消化道肿瘤和肺癌较为多见.年龄≥60岁组的DIC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60岁组(52.0%VS 28.3%,P<0.05).合并感染的患者治疗有效率低于不合并感染的患者,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34.7%VS 44.9%,P>0.05).无瘤负荷DIC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有瘤负荷DIC患者(82.9%VS 27.3%,P<0.05).在无瘤负荷组,抗凝治疗和替代治疗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在有瘤负荷组,抗凝组疗效高于替代治疗组(33.7%VS 6.5%,P<0.05).在DIC治疗有效的患者中,有瘤负荷组接受>6150 IU抗凝剂量所占比例明显高于无瘤负荷组(61.1%VS24.1%,P<0.05).结论 恶性实体瘤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转归受多因素影响.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适量的抗凝治疗是提高治疗有效率的重要手段.
作者:王晓杰;郑静娴;林晶;陈誉;郭增清 刊期: 2017年第27期
目的 研究分析中药枳壳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枳壳药材,采用羟丙基葡聚糖凝胶、硅胶和ODS柱色谱法分离纯化样品,并根据其波谱数据与理化性质鉴定化学结构.结果 本次枳壳乙醇提取物当中所获得的化合物有9个,经鉴定为伞形花内酯、6,7-二羟基香柠檬素、马尔敏、佛手酚、阿魏酸、水合橙皮内酯、柠檬苦素、胡萝卜苷以及胡萝卜苷棕榈酸酯.药理作用主要有调节胃运动、调节免疫力、降血脂和抗肿瘤等作用.结论 中药枳壳在临床上有广泛地应用,其含有的黄酮类与生物碱等活性物质,加强对其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的研究具有显著的价值.
作者:谭辉 刊期: 2017年第27期
目的 探讨对骨折手术患者临床展开持续性护理干预后,在促进肢体功能恢复方面获得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骨折患者172例作为此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根据临床对骨折患者采取的不同护理干预方法展开分组.临床采用持续性护理干预的方法对86例观察组骨折患者进行干预;临床采用常规护理的方法对86例对照组骨折患者进行干预;观察术后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在术后肢体功能恢复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骨折患者(P<0.05);在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骨折患者(P<0.05).结论 针对骨折患者,临床选择持续性护理干预的方法,针对患者术后肢体功能恢复可以发挥显著的促进作用,将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显著提高,终显著提高骨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常青 刊期: 2017年第27期
目的 对住院高血压患者采取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对我院自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一年内的住院高血压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优质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每组30例,对两组患者护理后血压情况和生活质量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显著低于对照组,且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优质护理应用于对住院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能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使患者的血压降低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黄琳 刊期: 2017年第27期
目的 整理我原来所在辽阳襄平医院的良性卵巢囊肿患者的手术治疗资料,探讨腹腔镜手术疗法与开腹手术疗法对良性卵巢囊肿的治疗效果差异.方法 选取辽阳襄平医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92例良性卵巢囊肿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患者,研究组采用腹腔镜手术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则采用常规开腹手术方法进行中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100%,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6.96%,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3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1.74%,率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良性卵巢囊肿临床发病率高,通过腹腔镜手术疗法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借鉴.
作者:王慈 刊期: 2017年第27期
目的 观察并分析不同新生儿护理模式对产妇掌握新生儿护理的影响.方法 在本院2014年5月至2016年7月间接诊的产妇中随机选取100例作为此次调查研究对象,并对如上产妇实施分组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妇产科新生儿护理服务,观察组则采取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各50例.结果 观察组产妇对新生儿各项护理操作掌握率较之对照组均有明显提高.另外对比两组母乳分泌时间、SAS评分以及护理满意率,结果均提示观察组具有显著优异性(P<0.05).结论 采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可有效提高产妇对新生儿护理操作的掌握程度,帮助产妇尽快适应角色转变,改善焦虑情绪,缩短泌乳时间,提高护理满意率.
作者:刘欣 刊期: 2017年第27期
目的 探讨手术室护理干预在椎管内麻醉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大连市中心医院手术的患者101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50例,采用普通手术室护理,试验组51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手术室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焦虑、抑郁及疼痛程度.结果 试验组焦虑、抑郁、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进行椎管内麻醉的手术患者采取手术室护理干预,可以明显减轻患者术后的抑郁、焦虑情况,降低患者的术后疼痛,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刘林 刊期: 2017年第27期
对于临床带教工作来说,对实习护士临床操作技能的提升是工作中的重点内容.但由于受到现今医疗环境改变、教学设施以及方法更新等因素的影响,实习护士临床操作技能提升已经成为临床带教工作的重难点.在妇产科的临床带教工作中,需要对其中存在的高风险以及隐藏的医疗隐患问题进行有效避免,并对现今紧张的医患关系进行有效缓解.本文主要分析了忽视在实习以及见习的过程中,利用操作培训实验室化的手段,结合临床实践,探索出一套较为完整且对护理人员操作技能进行提高啊啊的教学手段,以期在今后的临床带教工作中解决相应问题.
作者:王容 刊期: 2017年第27期
目的 分析呼吸内科教学中开展多元教学模式综合应用价值.方法 资料选择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于本院呼吸内科进行临床见习学生60名,根据教学模式设对两组,各30名,前者行传统教学模式,后者在此基础上行多元教学模式,比较两组考试成绩及对教学模式认可情况.结果 研究组基本技能、病例分析成绩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对教学模式认可程度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呼吸内科教学中开展多元教学模式可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基本能力及呼吸内科教学质量提高,具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李斯南 刊期: 2017年第27期
目的 探究孟鲁司特口服和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效果.方法 在我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中随机抽取出15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中,两组患者均给予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孟鲁司特口服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肺功能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7.33%高于对照组的86.67%,且观察组患者的PEF.FEV1值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 对支气管哮喘患者采用孟鲁司特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效果确切,有助于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改善肺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辉 刊期: 2017年第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