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机械通气模式在老年重症胸部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价值分析

刘巍巍

关键词:机械通气模式, 老年重症胸部损伤,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机械通气模式在老年重症胸部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老年重症胸部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同步间歇性指令通气+呼气末正压通气,观察组实施连续性气道正压通气+压力支持通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氧分压、功能残气量、肺顺应性、血氧饱和度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86%,观察组总有效率92%,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卡方值为1.03,P>0.05).结论 不同机械通气模式治疗老年重症胸部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均有效果,需要临床医师根据患者情况调节呼吸参数,发挥呼吸机治疗优势.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叙事护理教学在护理伦理课程中的应用初探

    目的 初步探索叙事护理教学在护理伦理课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在我校2014级226名护理专业本科生的护理伦理课程中,应用欣赏文学及影视作品、分享道德故事和书写反思日记等形式进行叙事护理教学.课程结束后,调查学生对叙事护理教学效果的评价.结果 91.6%的学生对叙事护理教学方式表示满意.90%以上的学生认为叙事护理教学对于提高学习兴趣、增强人文关怀意识和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都非常有帮助.结论 叙事护理教学有助于提高护理伦理课程的教学效果,提高人文关怀意识和职业道德水平.

    作者:郎巍;刘瑛;张利群 刊期: 2017年第27期

  • 良好沟通技巧在门诊采血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分析在门诊采血患者中应用良好沟通技巧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抽签分组的方式对我院门诊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采血患者98例进行分组研究,即对照组(n=49)和观察组(n=49),将常规护理应用于对照组患者中,而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和良好沟通技巧联合模式进行护理,将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的皮下淤血发生率、不良情绪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较优,差异对比均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 将良好沟通技巧应用于门诊采血患者中具有较好的效果,不但提升了护理满意度,同时降低了不良情绪发生率和皮下淤血的发生率,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戚苏娜 刊期: 2017年第27期

  • 针刺疗法联合心理干预对亚健康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针刺疗法联合心理干预对亚健康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亚健康失眠患者,共纳入100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50例采取艾司唑仑治疗,观察组50例采取针刺疗法联合心理干预,2组患者的治疗周期均为1个月,治疗前后分别采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对患者的睡眠质量进行评价,观察时点为治疗前、治疗结束时、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结果 治疗结束时,2组患者的PSQI指数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结束时2组患者的PSQI指数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及治疗后6个月,2组患者的PSQI指数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3个月及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的PSQI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与艾司唑仑相比,采用针刺疗法联合心理干预对亚健康失眠患者的短期干预效果相当,对中长期转归,针刺疗法联合心理干预的优势更明显,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魏金生 刊期: 2017年第27期

  • 人文环境改善方案联合综合护理干预对包皮环切术后小儿心理及相关疗效的影响分析

    目的 探讨人文环境改善方案联合综合护理干预对包皮环切术后小儿心理及相关疗效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行包皮环切术的90例小儿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手术护理,观察组实施人文环境方案联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儿的心理状况、疼痛程度、切口愈合率等.结果 观察组及对照组患儿的焦虑评分分别为(58.64±3.21)分、(72.32±4.18)分,经t检验,观察组患儿的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及对照组的疼痛评分分别为(3.65±0.18)分、(6.49±0.36)分,经t检验,观察组患儿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切口愈合率为91.11%(41/45),对照组的切口愈合率为77.78%(35/45),经 χ2检验,观察组的切口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包皮环切术后患儿中实施人文环境改善方案联合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患儿的焦虑心理,减轻患儿的术后疼痛,促进切口的愈合,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黄旭东;宋佳 刊期: 2017年第27期

  • 机械通气对重症监护室肺动脉高压伴呼吸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的影响分析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室肺动脉高压伴呼吸衰竭患者行机械通气后血浆脑钠肽水平的变化.方法 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需行机械通气的100例肺动脉高压伴呼吸衰竭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行面罩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观察组患者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辅助呼吸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BNP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及对照组的BNP水平分别为(290.34±58.54)ng/L、(294.26±53.15)ng/L,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及对照组的BNP水平分别为(82.31±21.19)ng/L、(159.65±20.62)ng/L,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的BNP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重症监护室肺动脉高压伴呼吸衰竭患者中行机械通气能有效降低患者的血浆脑钠肽的水平,相对于无创机械通气,有创机械通气效果更优.

    作者:孙会志;李亚平;刘欣 刊期: 2017年第27期

  • 优质护理干预对住院高血压患者的影响

    目的 对住院高血压患者采取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对我院自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一年内的住院高血压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优质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每组30例,对两组患者护理后血压情况和生活质量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显著低于对照组,且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优质护理应用于对住院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能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使患者的血压降低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黄琳 刊期: 2017年第27期

  •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良性卵巢囊肿的临床效果

    目的 整理我原来所在辽阳襄平医院的良性卵巢囊肿患者的手术治疗资料,探讨腹腔镜手术疗法与开腹手术疗法对良性卵巢囊肿的治疗效果差异.方法 选取辽阳襄平医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92例良性卵巢囊肿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患者,研究组采用腹腔镜手术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则采用常规开腹手术方法进行中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100%,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6.96%,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3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1.74%,率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良性卵巢囊肿临床发病率高,通过腹腔镜手术疗法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借鉴.

    作者:王慈 刊期: 2017年第27期

  • 综合护理在急性胆囊炎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研究综合护理在急性胆囊炎患者围手术期的效果.方法 选取在我院治疗的86例急性胆囊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时间为2015年6月至2016年7月.将其随机分为2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添加综合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的手术、肛门排气、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并发症发生率(6.98%)也低于对照组,P值<0.05.结论 综合护理可以降低急性胆囊炎患者的手术、肛门排气及住院时间,减少患者的并发症情况,护理效果显著.

    作者:邓海春;索明娜 刊期: 2017年第27期

  • 药物流产与人工流产对子宫内膜厚度及宫腔、宫颈管粘连的影响研究

    目的 分析药物流产与人工流产对子宫内膜厚度及宫腔、宫颈管粘连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流产妇女100例,按照流产方式的不同将全部妇女分成两组,50例对照组妇女选择人工流产,50例实验组妇女则选择药物流产.结果 在子宫内膜厚度以及宫颈管粘连发生率方面,实验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选择药物流产方式,能更快恢复妇女的子宫内膜厚度,并降低宫腔、宫颈管粘连的发生概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徐朝晖 刊期: 2017年第27期

  • 呼吸内科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价值探讨

    目的 分析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病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现选取我院在2014年5月至2016年4月期间呼吸内科所收治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患者则是在此基础上施以护理风险管理,然后对比两组患者在不同护理管理模式下的生存质量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患者施以护理风险管理以后其生存质量优良率为88.0%,比对照组患者的74.0%明显偏高,组间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8.0%,比对照组患者的84.0%明显偏高,组间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在临床上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欣欣 刊期: 2017年第27期

  • NCPAP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7月医院诊治的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60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采用盐酸氨溴索治疗,观察组联合NCPAP治疗,比较2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pH及OI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PaCO2,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7%(P<0.05).结论 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在盐酸氨溴索治疗基础上联合NCPAP治疗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徐玲 刊期: 2017年第27期

  • 器质性心脏病伴阵发性房颤动态心电图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器质性心脏病伴阵发性房颤动态心电图,对比其与无器质性心脏病伴阵发性房颤的诱因和阵发性房颤的机制.方法 随机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75例检测为器质性心脏病伴阵发性房颤患者作为试验组,75例无器质性心脏病伴阵发性房颤患者为对照组,观察并分析2组患者的动态心电图.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房室早搏发生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器质性心脏病伴阵发性房颤多数患者是因为房室早搏引发的,因此医务人员应该重视患者动态心电图中发生的房室早搏现象,及时发现患者问题进行治疗.

    作者:刘莉 刊期: 2017年第27期

  • 浅析妇产科临床技能模拟训练实验室化的研究与思考

    对于临床带教工作来说,对实习护士临床操作技能的提升是工作中的重点内容.但由于受到现今医疗环境改变、教学设施以及方法更新等因素的影响,实习护士临床操作技能提升已经成为临床带教工作的重难点.在妇产科的临床带教工作中,需要对其中存在的高风险以及隐藏的医疗隐患问题进行有效避免,并对现今紧张的医患关系进行有效缓解.本文主要分析了忽视在实习以及见习的过程中,利用操作培训实验室化的手段,结合临床实践,探索出一套较为完整且对护理人员操作技能进行提高啊啊的教学手段,以期在今后的临床带教工作中解决相应问题.

    作者:王容 刊期: 2017年第27期

  • 不同机械通气模式在老年重症胸部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不同机械通气模式在老年重症胸部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老年重症胸部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同步间歇性指令通气+呼气末正压通气,观察组实施连续性气道正压通气+压力支持通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氧分压、功能残气量、肺顺应性、血氧饱和度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86%,观察组总有效率92%,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卡方值为1.03,P>0.05).结论 不同机械通气模式治疗老年重症胸部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均有效果,需要临床医师根据患者情况调节呼吸参数,发挥呼吸机治疗优势.

    作者:刘巍巍 刊期: 2017年第27期

  •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使用多样性护理干预的临床分析

    目的 研究多样性护理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近年收治糖尿病合并冠心病90例,常规组45例进行常规护理,护理组45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用药指导、饮食指导、运动指导等多样性护理,比较2组患者病情管理能力及临床疗效.结果 病情管理能力上,护理组情绪管理、疾病认知、症状管理及生活习惯得分明显高于常规组.治疗后患者FBG及2 h PBG明显低于常规组,冠心病治疗显效率44.4%、总有效率93.3%明显高于常规组,无效率6.7%明显低于常规组.结论 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实施多样性护理干预,能提高患者病情自我管理能力,提高冠心病及糖尿病的疗效,值得推广.

    作者:路彩霞 刊期: 2017年第27期

  • 探讨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评估和措施

    目的 分析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因素,探讨有效的应对措施.方法 特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72例的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对照组)与综合护理组(观察组),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为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措施,比较两组临床护理的效果及其差异.结果 对照组风险事件发生率55.6%.观察组风险事件发生率13.9%,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为97.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实施护理风险评估与管理措施后,护理风险明显降低;患者满意度提高,积极配合治疗,临床疗效明显提高,生活质量也大大改善.

    作者:杨飞 刊期: 2017年第27期

  •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物应用的研究进展

    随着年龄的增加,骨质钙流失加重,老年人群发生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可能也越来越大,目前对其的治疗方法主要为手术治疗,主要方法为采用内固定方法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内固定技术也越来越成熟,其种类也越来越多,不同的内固定拥有不同的适应证及优缺点.

    作者:龚小东;刘勇 刊期: 2017年第27期

  • 延续性护理在脊柱骨折合并截瘫患者出院后压疮预防中的应用

    目的 探究在脊柱骨折合并截瘫患者中采用延续性护理方式对出院后预防压疮的护理效果.方法 本研究对象选择我院在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64例脊柱骨折合并截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2)和延续组(n=32),对照组采用常规随访模式,而延续组则在此基础上采用延续性护理模式,将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延续组患者的压疮发生率明显较低,而护理满意度明显较高,差异均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将延续性护理应用于脊柱骨折合并截瘫患者中,可对压疮进行预防,值得在临床护理中应用推广.

    作者:靖薇 刊期: 2017年第27期

  • 重症肝炎患者的传染消毒隔离与护理管理的临床效果

    目的 观察重症肝炎患者的传染消毒隔离与护理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我院2015年11月至2016年4月期间接诊的51例重症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均给予传染消毒隔离,并加强护理环节的管理,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 51例重症肝炎患者具有良好治疗依从性患者48例(94.1%);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和电解质紊乱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8%(4/51)、3.9%(2/51)、23.5%(12/51);医护人员发生感染0例.结论 医院对重症肝炎患者实施传染消毒隔离与护理管理,能使患者治疗依从性提高,并发症发生率降低,进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临床效果明显,因此值得大力推广并应用.

    作者:陈丽颖 刊期: 2017年第27期

  •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14例临床诊断与治疗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是指发生在腹部手术后1~3周内,由于手术创伤或腹腔内炎症等原因导致肠壁水肿和渗出,形成一种机械性与动力性同时存在的肠梗阻[1-5].由于发病机制及治疗有一定的特殊性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常因认识不足而行再次甚至多次手术治疗,造成严重的并发症及后遗症.我院2008年1月至2016年1月腹腔手术后发生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14例全部采用非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作者:房大力 刊期: 2017年第27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