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乙酰半胱氨酸在COPD及间质性肺疾病中的应用

付联群;夏继伟;郭苗苗

关键词:乙酰半胱氨酸, COPD, 间质性肺疾病
摘要:目的:介绍国内外乙酰半胱氨酸作为黏液溶解剂、抗氧剂的研究进展。方法查阅近年来相关文献及目前市售的乙酰半胱氨酸产品的说明书阅读,对乙酰半胱氨酸在COPD及间质性肺疾病中的应用进行综述。结果乙酰半胱氨酸在COPD中的主要作用是祛痰作用、抗氧化作用、抗炎作用及降低细菌在呼吸道的附着。乙酰半胱氨酸在间质性肺疾病中的作用是抗氧化作用、抗凋亡作用以及抑制胶原的合成。结论乙酰半胱氨酸具有抗氧化及抗炎作用,在COPD及间质性肺疾病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经脐单一切口联合超声刀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经脐单一切口联合超声刀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我院70例经脐单一切口联合超声刀行腹腔镜阑尾切除的患者资料。结果68例成功经脐单一切口联合超声刀施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2例因阑尾粘连严重及阑尾位置变异中转开腹手术(中转率2.9%)。68例患者手术时间为25~90 min,平均时间45 min,无切口感染,无二次手术,术后3~6 d出院,平均住院时间4.2 d,术后电话及门诊随访1年,脐部切口愈合可,无明显瘢痕,无脐疝,无粘连性肠梗阻等并发症。结论经脐单一切口联合超声刀行腹腔镜阑尾切除安全、美观、创伤小,具有临床价值及可行性。

    作者:邱体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护理干预高血压患者生活方式对血压控制的影响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高血压患者生活方式对血压控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在我院接受高血压治疗的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8例。观察组患者给予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服务,对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血压稳定率以及舒张压和收缩压等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服务的基础上运用护理干预可以提高临床血压控制的有效性,改善患者舒张压和收缩压等各项临床指标,具有显著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朱喜莲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重点针对护理对大肠癌手术患者造口情况的影响分析

    目的:研究重点针对护理对大肠癌手术患者造口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自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92例大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其中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重点针对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各类术后并发症的总出现率为4.3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26%;两组患者出院时对造口的自我管理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出院后2、4、6个月对造口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重点针对护理对大肠癌手术患者的预后效果更好,能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出现率,加强患者出院后对造口的自我管理能力,实用性强,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荐。

    作者:刘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双源CT及三维重建技术在小儿气道异物检查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双源CT Flash Spiral扫描模式及三维重建技术在小儿气道异物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6例可疑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行双源CT Flash Spiral模式扫描,并进行多平面重建(MPR)、小密度投影(Min IP)、容积重组(VR)透明法、仿真内镜(CTVE)三维后处理,分析双源CT Flash Spiral扫描模式及三维后处理技术在小儿气道异物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26例患儿诊断明确,均经临床纤维支气管镜确诊,并成功取出异物。结论双源CT Flash Spiral扫描模式扫描速度快、辐射剂量低,患儿无需特殊准备,清醒状态下亦能获得满意的图像,不仅减少了婴幼儿在扫描过程中的电离辐射危害,也为临床抢救及治疗患儿中争取了宝贵时间。

    作者:李飞;陈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辨病护理干预在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辨病护理对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北省邯郸市第一医院心外科自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10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为研究对象,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期间的50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2013年7月至2015年1月50例患者为观察组,采用辨病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效果及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天数、术后卧床时间与住院费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的患者及患儿家长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6%,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0%,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护士在护理工作中了解先天性心脏病的特点,掌握其观察及护理要点,采用辨病护理的护理方式,对于医师的诊治、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均有重要意义。

    作者:郭建英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苯环喹溴铵药理毒理的研究进展

    变应性鼻炎和慢性阻塞性肺病是当前两种发病率高、发病人群广泛、病程缠绵且危害显著的呼吸系统疾病。作为有针对性的新一代治疗药物,苯环喹溴铵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一类新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刘红;王宝辉;王宇;张俊毅;王祥艳;孙艾楠;程颜彬;赵李宏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心理护理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的应用。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4年6月本院108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这108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在常规传统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护理结束后,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54例患者采取护理干预后,患者达到满意的人数对比传统护理组数量较多,两组患者术后满意度调查结果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干预后,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的情绪,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促进患者的健康,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党丽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主动脉腔内修复术联合胸腔引流术治疗降主动脉破裂的疗效分析

    主动脉破裂是极其凶险的疾病,病死率极高[1-3],病因包括: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主动脉假性动脉瘤、主动脉外伤等。腹主动脉破裂因有后腹膜局限,为患者争取一定的抢救时间,而胸主动脉破裂,因胸腔负压作用,即刻发生失血性休克、大量血性胸水、呼吸困难、循环衰竭,极短时间内即发生死亡,临床中收治此类患者较少,未经治疗短期内死亡几乎达100%。这类患者往往来不及转上级医疗单位就治。近期,我科收治3例降主动脉破裂合并大量血性胸水,病情危重,急诊行主动脉腔内修复(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联合胸腔引流术,成功救治3例患者,疗效显著,报道如下。

    作者:林小雷;蔡铭智;蔡丽生;徐立;高金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心理护理在肺癌患者化疗康复中应用的临床价值

    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在肺癌患者化疗康复中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肺癌化疗康复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二级护理,试验组(30)例,在二级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化疗前后SCL-90量表结果。结果试验组经过心理护理后SCL-90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可以有效的化解肺癌患者的焦虑情绪,有助于患者的康复并且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梁怡;苗永望;于洋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实时荧光RT-PCR与细胞培养法在流感病毒检测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研究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 CR和细胞培养法两种检测方法在流感病毒检测中的应用、及适合的领域。方法采集2014年10月至2015年3月国家级流感检测哨点医院抚顺市中心医院内科和儿科门诊病例咽拭子样本500份,同时采用实时荧光RT-PCR检测流感病毒核酸,以及采用MDCK进行阳性标本培养,分离流感病毒,比较两种方法的灵敏度以及差异性。结果在500份样本中,通过荧光RT-PCR检测阳性84份;通过MDCK细胞培养法阳性35份。二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荧光RT-P CR在检测流感病毒时快速有效,更适合应急疫情的快速诊断。细胞培养法更适合核实疫情的实验室诊断,通过病毒抗原性和基因特性进行分析,是流感病原学检测的基础。

    作者:姚秀林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早期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透患者内瘘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分析早期护理干预对维持血透患者内瘘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在本院进行血液维持性透析124例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内瘘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生活质量和满意度情况。结果研究组内瘘并发症总发生率8.06%明显小于对照组40.32%;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总满意率82.25%大于对照组58.06%,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对维持血透患者内瘘并发症的影响良好且显著,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生活质量及满意度,具推广价值。

    作者:马丽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全麻苏醒期躁动采用舒芬太尼、异丙酚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全麻苏醒期躁动采用舒芬太尼、异丙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2月5日至2013年12月6日气管插管全麻导管拔除后躁动患者149例,以手术创伤相对大小分为创伤大手术组和创伤小手术组。并分别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创伤大手术组对照组33例予异丙酚治疗,研究组43例应用舒芬太尼治疗;创伤小手术组对照组38例予异丙酚治疗,研究组35例应用舒芬太尼治疗;并分别分析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创伤大手术组,研究组优良率88.4%明显高于对照组63.6%,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创伤小手术组,研究组优良率91.4%,对照组89.5%,二者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较异丙酚在创伤大手术组治疗全麻苏醒期躁动效果更好,临床应用价值更高,创伤小手术组二者无差异。

    作者:温贤静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探讨舒适护理模式对前列腺增生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膀胱痉挛舒适护理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模式对前列腺增生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膀胱痉挛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4月来我院进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的前列腺增生患者58例,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28例,观察组患者3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的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舒适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让患者对护理的舒适程度和满意度进行评分,比较两组患者膀胱痉挛发生的概率。结果经过护理后,对照组患者膀胱痉挛发生概率为明显高于观察组患者,观察组患者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舒适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价值更高。结论舒适护理能够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减轻疾病给患者造成的痛苦,并且还能够降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膀胱痉挛发生的概率,具有极强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曹桂花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针灸联合基础药物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针灸和基础药物联合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本院89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临床资料,按不同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患者基础药物进行治疗,研究组46例在其基础上予以针灸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76.7%显著低于研究组95.7%,且C-反应蛋白(CPR)、血沉(ESR)及类风湿类因子(RF)水平均显著高于研究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和基础药物联合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张宝国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人文关怀护理在尿毒症患者整体护理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护理在尿毒症患者整体护理中的临床效果及应用。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尿毒症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人文关怀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治疗中不同护理下的不良情绪情况和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抑郁(HAMD)和焦虑(HAMA)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尿毒症患者个体心理差异的特殊性,对其进行人文关怀护理,可提高患者遵医行为,减少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范转爱;党春霞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观察康复锻炼于骨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观察康复锻炼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1月期间在我院治疗骨折的3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完成手术后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完成手术之后医护人员陪同并且指导患者进行1~8周的康复训练,并且观察患者康复训练的效果。结果观察组康复率为94.11%,对照组康复率为70.58%,观察组康复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康复训练的过程中,医护人员要加强对患者心理活动的关心,患者要保证足够的休息,并且叮嘱其进行适当地运动,指导其进行关节、肌肉康复训练,有利于促进患者的康复。

    作者:于媛慧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浅谈药剂科在医院抗菌药物使用与感染管理中的作用

    目的:分析药剂科在医院抗菌药物使用与感染管理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本院200例患者设为干预组,实施抗菌药物使用干预措施;将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本院20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未实施抗菌药物使用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与对照组对比,干预组用药种类不合理、联合用药不合理、剂量不合理、用药时机不合理、给药方法不合理等发生率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对比,干预组抗菌药物费用、住院时间、药物使用品种、应用天数明显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提升药剂科药事服务功能,有利于增强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

    作者:田敬林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肾病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血栓及纤维鞘形成的护理研究

    目的:探讨干预护理对肾病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血栓及纤维鞘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肾病血液透析患者中静脉导管功能不良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比较两组对比两组患者血栓及纤维鞘的形成和再形成率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对照组的血栓及纤维鞘的形成和再形成率分别为78.13%和62.50%,研究组的血栓及纤维鞘的形成和再形成率分别为43.75%和28.13%,且具有明显差异(χ2=6.286,P<0.01)。结论对肾病血液透析患者中心的患者进行诊断导管血栓及纤维鞘形成的干预护理是十分必要的,其能有效降低导管血栓及纤维鞘的形成状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病率,提高透析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作者:郭文霞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PICC致肿瘤患者相关感染因素及护理

    目的:探讨导致肿瘤患者PICC置管期间感染的主要因素,并探索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期间13例肿瘤患者PICC置管期间感染的临床资料,分析感染原因以及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导管病原菌定位超标2例,临床出口部位感染4例,隧道感染3例,导管相关血流感染4例。通过改进护理措施后,相关感染因素明显降低。结论通过改进PICC在置管与维护的过程中环节护理,可明显降低PICC导管相关的感染概率。

    作者:付秀珍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绩效考核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绩效考核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制定适合神经内科的护士绩效考核实施方案,每月量化考核,比较实施绩效考核后的护理质量、工作态度与患者满意度。结果绩效考核实施后,护理质量评分和工作态度评分分别为(98.8±6.2)和(97.3±5.2),均高于实施前的(91.6±4.3)和(90.7±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为97.5%,明显高于实施前的86.5%(P<0.05)。结论绩效考核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提高了护理满意率,值得推广。

    作者:杨天娥 刊期: 2016年第04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