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肝胆胰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

张铁新

关键词:肝胆胰疾病, 糖尿病, 围手术期, 护理
摘要:目的:探究肝胆胰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34例肝胆胰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在患者围手术期实施科学有效的护理操作,对其护理过程进行分析探讨。结果34例肝胆胰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手术全部顺利实施,没有出现死亡病例,同时在围手术期给予了科学的术前、术中和术后护理,患者都没有出现严重的病发症状。结论肝胆胰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在手术前后实施科学护理操作,能够保证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82例急诊昏迷患者的急救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急诊昏迷患者的病因、临床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为急诊昏迷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方法选取我院急诊收治的昏迷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分析昏迷病因及急救措施。结果82例昏迷患者中,急性脑血管病26例,代谢性脑病23例,中毒16例,外伤13例,其他4例。82例急诊昏迷患者经急救处理、周密的体格检查及系统的专业抢救,急诊抢救成功(治愈+好转)71例,抢救成功率86.59%,死亡例数11例,病死率13.41%。结论针对急性昏迷的患者,及时分析病因,采取积极有效的抢救措施,对降低病死率,提高抢救成功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吴发萍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150例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体会

    目的:整理在我院接受血液透析的老年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探讨老年透析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150例血液透析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优质组和传统组,每组各75例患者,对优质组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对传统组患者进行一般护理,通过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感染出现情况。结果优质组患者护理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质组患者的感染发生率为4%,传统组患者的感染发生率为20%,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血液透析患者进行优质护理,能够有效地提升患者的透析效果和患者的自感,并且能够有效地降低患者的感染发生概率,具有非常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陈翠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局部脑血流测定在短暂性脑缺血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并探讨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以及CT对短暂性脑缺血疾病的诊断效果差异,并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3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疑似短暂性脑缺血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先进行CT检查,再进行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检查结果差异。结果由统计结果可得,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检查的检测率显著高于CT检查结果,组间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法检查患者是否患有短暂性脑缺血疾病的准确率较高,对于短暂性脑缺血疾病患者的早期评估以及诊断具有良好价值,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作者:李文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再次妊娠瘢痕子宫下段肌壁厚度与分娩时机的关系研究

    剖宫产是提高孕产妇安全分娩的主要方法之一。近年来,由于孕产妇对于产程过程的不理性担心,以及社会对于剖宫产安全不合理偏好,导致我国剖宫产率迅速上升。随着国家计划生育政策调整,二胎政策放开,剖宫产后再次怀孕生产孕产妇急剧增多。剖宫产后,子宫切口局部愈合形成子宫瘢痕,可能影响孕产妇再次妊娠分娩安全性。研究表明[1-3]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较首次阴道顺产者带来围生期相关妊娠并发症风险增加。研究资料表明[2]围生期孕产妇前置胎盘、瘢痕妊娠、胎盘粘连植入、产前、产后出血、子宫破裂等风险增加,术后粘连也增加了再次手术时周围脏器损伤风险[4-7]。如何降低瘢痕子宫再妊娠孕产妇孕期风险,获得安全的再次妊娠,需要医护与患者的共同努力。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讨论再次妊娠瘢痕子宫下段肌壁厚度与分娩时机相关问题。

    作者:高凤春;王翠丽;王雁林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肺栓塞患病率及危险因素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究临床上胸闷气短、呼吸困难患者肺栓塞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方法以我院2012年~2014年收治的300例胸闷气短、呼吸困难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表现为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的同时还患有下肢水肿、下肢骨折、心脏病、糖尿病,还有部分肥胖患者。对照组患者除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外并无其他疾病,应用相关分析软件系统和统计学处理方法对两组患者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经统计处理,观察组患者肺栓塞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有下肢水肿疾病的患者的肺栓塞发病率高,危险性也大,其他依次为下肢骨折、心脏病、糖尿病、肥胖。结论结果说明下肢水肿、下肢骨折、心脏病、糖尿病以及肥胖与肺栓塞的发病率密切先关,且对患者的身体健康有不同程度的威胁。

    作者:赵鸿飞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异丙肾上腺素和阿托品诱发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对比观察

    目的:对比研究异丙肾上腺素和阿托品诱发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所收治的92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与B组,每组人数均为46例。A组给予静脉滴注阿托品,B组给予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结果 A组诱发成功率虽稍微高于B组患者,但是两组诱发成功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成功诱发的PSVT具体类型:AVNRT型(AVNRT慢-快型、AVNRT快-慢型)、AVRT型(AVRT顺传型、AVRT逆传型)的例数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异丙肾上腺素、阿托品在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的诱发效果均非常显著,异丙肾上腺素的诱发成功率虽然比阿托品的略高,但是二者基本无显著差异,仅在诱发类型上有所不同。

    作者:康怀然;张丽杰;吴波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肺结核患者施行护理干预对其心理状态与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探讨肺结核患者施行护理干预对其心理状态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80例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给予短信提醒教育护理,护理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31.78±10.34)分、(34.90±10.09)分、(99.97±10.56)分;对照组患者的分别为(53.56±10.32)分、(56.93±10.52)分、(72.l3±10.21)分,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肺结核患者有效的短信教育对患者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借鉴和推广。

    作者:周明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磷甲酸钠联合胸腺五肽在生殖器疱疹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在生殖器疱疹治疗中磷甲酸钠联合胸腺五肽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78例生殖器疱疹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给予磷甲酸钠联合胸腺五肽治疗,对照组给予伐昔洛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止疱时间、结痂时间、脱痂时间以及皮疹痊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1年复发比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生殖器疱疹治疗中磷甲酸钠联合胸腺五肽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单偶奇;刘金鑫;郭勇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对比不同营养支持方式在呼吸衰竭治疗中的效果

    目的:对比不同营养支持方式在呼吸衰竭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为今后的营养支持方式的选择提供思路。方法本组研究以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120例无需要机械通气的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平行随机抽样法将其分为3组各40例,第一组给予肠外营养治疗(PN组);第二组给予肠内营养治疗(EN组);第三组给予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治疗(EN+PN组);对比3组的平均住院时间、平均带机时间、每日治疗费用,并对比治疗前后3组的体质量指数(BMI)、氧合指数、总蛋白、白蛋白等营养指标及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①EN+PN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8.13±5.72)d,平均带机时间为(7.42±1.64)d,均明显低于其他2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N组的每日治疗费用为(218.53±64.28)元,明显低于其他2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前,3组的BMI、氧合指数、总蛋白、白蛋白及APACHEⅡ评分之前均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的各项营养指标均得到明显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EN+PN的BMI、氧合指数、总蛋白用白蛋白均高于其他2组,且APACHEⅡ评分低于其他2组,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开展营养支持治疗能够明显改善呼吸衰竭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治疗效果,EN+PN对患者的疗效更为确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李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与基层医院临床药学工作的开展

    目的:分析我院近年来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探求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规率,为加强医院合理用药的管理,更好的开展临床药学工作指明方向。方法根据我院2011年~2013年药品不良反应报表,按照给药途径、药品类型、患者年龄等进行分析。结果在180例ADR报告中,抗微生物药占30%,心血管系统药占23.89%,中成药例占23.33%位居前三位。ADR多发于60岁以上患者,占53.89%。结论在重视ADR监测上报工作的同时,要同步加强临床药学其他方面的工作,要深入临床深入患者,规范临床合理用药,预防并减少ADR的发生,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

    作者:李楠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甲基强的松龙治疗多发性硬化用药效果的初步观察及评估

    目的:分析甲基强的松龙治疗多发性硬化用药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76例多发性硬化患者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34)和治疗组(n=42),对照组行地塞米松治疗,治疗组行甲基强的松龙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用药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显效的有8例,有效的有19例,无效的有7例,总有效率为79%,治疗组显效的有14例,有效的有26例,无效的有2例,总有效率为95%,组间比较(χ2=4.508,P<0.05),对照组患者有5例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5%,治疗组有1例出现腹部疼痛,并发症发生率为2%,组间比较(χ2=3.925,P<0.05),对照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为(28.7±6.4)d,治疗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为(21.3±5.2)d,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63,P<0.05)。结论甲基强的松龙治疗多发性硬化治疗效果良好,缩短了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是临床值得推广的治疗方式。

    作者:许艳秋;李笑男;李广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解剖钢板和克氏针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对比研究

    目的:对比分析解剖钢板和克氏针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治疗的锁骨骨折患者100例,按照其手术方式分为解剖钢板组和克氏针组,各50例,分别行解剖钢板内固定术和克氏针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结果解剖钢板组治疗优良率显著高于克氏针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克氏针组。结论与克氏针内固定相比,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更有利于骨折愈合和肩关节功能的恢复,效果显著。

    作者:沈会成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X线、CT和MRI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早期腕关节病变的临床分析

    目的: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早期腕关节病变诊断中X线、CT以及MRI的诊断结果分析。方法临床选取我院在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实施诊断的6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对所有患者均实施X线、CT以及MRI诊断,并对患者腕关节实施CT和MRI扫描。结果诊断结果两两对比均差异显著,P均<0.05;其中MRI的临床检出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种方式检出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早期腕关节病变诊断中,X线、CT以及MRI均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其中MRI的临床应用价值要高于其他两种。

    作者:李真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剖宫产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的临床研究

    目的:对剖宫产患者术后再次妊娠实施阴道分娩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在我院2011年~2014年实施治疗的患者中随机选取106例剖宫产后再次妊娠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53例患者实施剖宫产分娩,观察组53例患者实施阴道分娩,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健康状况。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产妇情绪波动、健康不良反应以及新生儿健康不良反应均显著偏低,两组差异均P<0.05。结论对剖宫产后再次妊娠患者实施阴道分娩,能够显著减少产妇的情绪波动,并且还可以改善产妇和新生儿健康状况,因此在临床患者分娩中应该尽可能的选择阴道分娩。

    作者:孙茜;王孝信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持续质量改进在病区药品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观察并分析在病区药品管理中应用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及效果。方法我院于2013年10月成立了持续质量改进小组,对医院病区药品管理存在的问题展开深入分析,并制定出相应的持续质量改进措施。结果实施改进措施后,病区药品的规范放置率、按要求储存率得到显著上升,药品过期率则明显下降,与实施改进前相比,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持续质量改进管理方法可有效提高病区药品的管理质量,在促进临床安全用药、降低浪费的同时,为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充分保障。

    作者:陈勐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早产儿重度贫血采用不同输血量输血治疗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采用不同输血量输血治疗早产儿重度贫血的临床效果,为深入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重度贫血早产儿80例,随机的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输血量进行治疗,输入浓缩红细胞10 mL/(kg?次)),速度0.5~1.5 mL/min。研究组使用高输血量治疗,输入浓缩红细胞20 mL/(kg?次),速度0.5~1.5 mL/min。采用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治疗期间观察两组早产儿的临床疗效。结果通过治疗,对两组早产儿治疗效果比较发现,研究组早产儿输血后呼吸频率和心率较输血前呼吸和心率明显下降,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早产儿输血后呼吸频率较输血前呼吸频率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在心率的对比,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研究组早产儿血红蛋白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研究发现,不同输血量对于早产儿重度贫血的治疗效果不同,研究组早产儿的高输血量治疗方法效果更为明显,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王华英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牛磺酸熊去氧胆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戊型肝炎感染的疗效

    目的:观察TUDCA治疗HEV感染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124例HEV感染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各62例),两组均给予内科综合治疗,研究组加以TUDCA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有效性指标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TBIL、ALT、GGT等各项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且总有效率96.77%比对照组79.03%高(P<0.05);两组均出现轻微头晕、头痛1例(1.61%),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TUDCA治疗HEV感染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安全性高。

    作者:宛月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胃镜检查结果的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分析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胃镜检查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5年11月在我院接受胃镜检查的健康胃镜检查者3755例,分析其中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息肉、胃溃疡及胃癌的临床分布特征。结果3755例受检者中慢性萎缩性胃炎1198例(31.9%),包括:腺体萎缩681例,伴肠上皮化生502例,伴异型增生15例;胃息肉265例(7.1%),包括炎性息肉154例,增生性息肉73例,胃底腺息肉32例,管状腺瘤5例,绒毛状腺瘤1例;胃溃疡152例(4.0%);胃癌24例(0.64%),其中早期胃癌2例,病理类型:腺癌23例,印绒细胞癌1例。除胃息肉外,其他各病种男性均多于女性,随着年龄的增大,各病种的检出率逐渐升高,>40岁胃镜检查人群的疾病检出率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息肉好发部位依次为胃底>胃体>胃窦;胃溃疡好发部位依次为胃体>胃角>幽门管;胃癌好发部位低依次为胃体>贲门>胃底>胃窦。结论胃镜是筛查胃癌及癌前病变重要手段,尤其是40岁以上者应重视胃镜检查的地位。

    作者:刘宇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常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

    目的:研究常用非典型抗神经病药物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首发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90例,按照数字随机法随机分成3组,氯氮平组给予氯氮平治疗,利培酮组给予利培酮治疗,齐拉西酮组给予齐拉西酮治疗,观察比较3组患者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结果氯氮平组治疗后4周、治疗后8周、治疗后12周体质量、血糖及TG与治疗前比较,且与齐拉西酮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培酮组治疗后8周、治疗后12周体质量及TG与治疗前比较,且与齐拉西酮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齐拉西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对患者体质量以及代谢几乎没有影响,较同类药物更有优势。

    作者:刘丽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肝炎-肝硬化腹水的临床治疗与分析

    目的:观察分析中心静脉导管腹腔穿刺引流术治疗肝炎-肝硬化腹水的临床效果。方法观察组: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腹腔穿刺引流,输注人血白蛋白注射液10 g/L腹水;对照组:进行常规腹水治疗。结果观察组28例,显效21例(75%),有效6例(21.42%),无效1例(0.35%),总有效率92.43%;对照组28例,显效12例(42.85%),有效8例(28.57%),无效8例(28.57%),总有效率71.43%。经统计学处理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腹腔穿刺引流,输注人血白蛋白注射液10 g/L腹水等治疗肝炎肝硬化腹水效果确切,值得借鉴。

    作者:李晓飞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