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持续质量改进在病区药品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陈勐

关键词:病区药品管理, 持续质量改进, 应用分析
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在病区药品管理中应用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及效果。方法我院于2013年10月成立了持续质量改进小组,对医院病区药品管理存在的问题展开深入分析,并制定出相应的持续质量改进措施。结果实施改进措施后,病区药品的规范放置率、按要求储存率得到显著上升,药品过期率则明显下降,与实施改进前相比,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持续质量改进管理方法可有效提高病区药品的管理质量,在促进临床安全用药、降低浪费的同时,为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充分保障。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切开挂线置管引流一期治疗高位肛周脓肿80例体会

    目的:为探讨高位肛周脓肿一期根治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一期根治术治疗肛周脓肿80例临床资料。结果显示:一次性治愈77例,占96.2%;住院时间7~25 d,平均16 d;随访2~3年,无复发;后遗肛瘘3例,占3.8%,3~6个月后再次复发形成肛瘘,行二次手术治愈。结果一期根治术治疗肛周脓肿手术一次成功,避免了切开引流后遗肛瘘。结论该术式操作简便,疗程短,疗效可靠。

    作者:刘喜斌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肠造口患者皮肤并发症中的应用与效果

    目的:分析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肠造口患者皮肤并发症的应用与效果。方法搜集2014年5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接收的肠造口74例患者,根据管理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即对照组35例与实验组3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实验组实施品管圈活动。观察对照组与实验组的管理效果,并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皮肤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肠造口患者皮肤并发症中的应用效果较为显著,发生率明显降低,可推广应用。

    作者:钱丽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甲基强的松龙治疗多发性硬化用药效果的初步观察及评估

    目的:分析甲基强的松龙治疗多发性硬化用药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76例多发性硬化患者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34)和治疗组(n=42),对照组行地塞米松治疗,治疗组行甲基强的松龙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用药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显效的有8例,有效的有19例,无效的有7例,总有效率为79%,治疗组显效的有14例,有效的有26例,无效的有2例,总有效率为95%,组间比较(χ2=4.508,P<0.05),对照组患者有5例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5%,治疗组有1例出现腹部疼痛,并发症发生率为2%,组间比较(χ2=3.925,P<0.05),对照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为(28.7±6.4)d,治疗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为(21.3±5.2)d,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63,P<0.05)。结论甲基强的松龙治疗多发性硬化治疗效果良好,缩短了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是临床值得推广的治疗方式。

    作者:许艳秋;李笑男;李广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妇产科围术期周围神经损伤53例原因分析及处理方式研究

    目的:研究53例妇产科围术期周围神经损伤患者的主要原因及处理方式。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在本院接受诊治的53例妇产科中围术期周围神经损伤的患者,以随机法划分成两个小组,研究组有28例,对照组有25例。给予对照组研究对象常规方法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则采用综合疗法实施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对照组相比有绝对的优势存在,比较差异较为显著(P<0.05)。结论对于妇产科手术患者而言,其在围术期有可能会出现周围神经损伤的疾病症状,因此必须加强患者在围术期的治疗及护理,不断提升术者的操作技巧,进而才可以有效防止患者出现周围神经损伤等疾病。

    作者:刘水云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社区医院留置导尿后漏尿的原因分析与处置

    目的:探讨留置导尿后发生漏尿的相关原因及对策。方法对自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住院病房及门急诊中施行留置导尿的18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留置导尿中遇到漏尿情况经及时处理,能有效治疗及解决。结论对医护人员进行气囊尿管常识的普及教育,正确掌握导尿方法及意外情况的处理,可有效减少留置导尿相关并发症。

    作者:孙耀华;陈燕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桡骨远端骨折骨科的诊断及规范治疗探讨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骨折的诊断标准及治疗规范。方法通过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40例,其中10例采用非手术治疗,30例采用手术治疗,对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进行评价分析。结果10例采用非手术治疗,其中在骨折分型中A型为6例,B型为4例,患者治疗后临床检查腕关节的活动和握力均恢复正常,患者对于术后治疗的满意度为100%。30例患者采用手术治疗,其中骨折分型为B型的17例,C型的为13例,术后临床检查显示,25例握力和腕关节恢复正常,3例患者术后外观存在畸形的情况, X射线检查显示,临床检查正常率为83%。结论实际工作中应根据患者骨折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作者:刘勇波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与基层医院临床药学工作的开展

    目的:分析我院近年来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探求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规率,为加强医院合理用药的管理,更好的开展临床药学工作指明方向。方法根据我院2011年~2013年药品不良反应报表,按照给药途径、药品类型、患者年龄等进行分析。结果在180例ADR报告中,抗微生物药占30%,心血管系统药占23.89%,中成药例占23.33%位居前三位。ADR多发于60岁以上患者,占53.89%。结论在重视ADR监测上报工作的同时,要同步加强临床药学其他方面的工作,要深入临床深入患者,规范临床合理用药,预防并减少ADR的发生,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

    作者:李楠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两种麻醉方式对老年高血压手术患者的麻醉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两种麻醉方式在老年高血压手术患者中麻醉效果影响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5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7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观察组38例,对照组行全身麻醉,观察组行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观察两组麻醉情况。结果在T0时间段,两组患者的心率及血压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在T1、T2、T3时段的心率与对照组对比呈明显差异(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手术患者行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安全性高,可减少麻醉对血压、心率的影响,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孙晓丹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乌司他丁对有机磷农药中毒炎性反应过程的抑制作用分析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炎性反应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入选的60例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均给予常规有机磷农药中毒急救措施,观察组同时给予乌司他丁治疗。测定两组患者入院时和治疗7 d后的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及全血胆碱酯酶活性。结果观察组治疗7 d后的胆碱酯酶活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分别和对照组治疗7 d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的治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能够提高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临床救治效果,能够抑制炎性反应对患者机体的损伤,值得借鉴。

    作者:罗凯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分析优质护理理念在肺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理念在肺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从我院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肺癌根治术患者选取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法和患者自愿原则将其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患者按照优质护理理念进行优质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8%,对照组为75%;经过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调查,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理念是一种先进有效的理念,对肺癌根治患者采取优质护理模式不仅能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还可以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红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系统支持护理干预对恶性肿瘤患儿母亲负性情绪的影响

    目的:探讨系统支持护理干预对恶性肿瘤患儿母亲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患儿母亲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组采取常规和系统支持护理一体的综合护理。两组分别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的评分检测,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恶性肿瘤患儿母亲的焦虑抑郁状况。结果干预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的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有利于缓解恶性肿瘤患儿母亲抑郁焦虑状况,对于改善患儿的心理压力和康复治疗有重要意义。

    作者:吴亚楠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白蛋白尿在SLE患者早期肾损害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白蛋白尿在SLE患者早期肾损害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于我院诊断为SLE的患者,共计80例,将其作为研究组;对照组为同期来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群80例。对比①研究组和对照组血尿素氮、尿肌酐。②研究组和对照组24 h尿白蛋白。结果①研究组和对照组血尿素氮、尿肌酐分别为[(5.4±1.2)mmol/L、(12.4±3.5)mmol/d]、[(4.9±1.1)mmol/L、(12.1±4.2) mmol/d)],结果比较无差异(P>0.05)。②研究组和对照组24 h尿白蛋白分别为[(59.6±12.5)mg/L、(13.4±6.7)mg/L],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研究认为24 h尿白蛋白的测定有助于了解SLE患者是否有早期肾功能损害,从而根据患者的病情,给予针对性治疗。

    作者:杨悦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小儿大叶性肺炎124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小儿大叶性肺炎的临床特点、病因及治疗转归,并对其进行临床分析。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锦州市妇婴医院小儿呼吸科接受诊治的124例小儿大叶性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124例患儿中发热115例(92%);咳嗽124例(100%);合并肺外表现15例(12%);肺不张2例(1.6%);胸腔积液15例(12%);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103例(83%);其他病原体感染21例(17%)。结论目前大叶性肺炎的主要诊断手段仍为影像学检查,早期及时准确的诊断和合理用药是治疗大叶性肺炎的关键。

    作者:张跃川;李迎春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心脏三节段诊断法在超声系统诊断胎儿心脏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心脏三节段诊断法在超声系统诊断胎儿心脏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10月于我院接受检查的高危胎儿12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所有高危胎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有60例受检者,对照组采用常规超声系统诊断,观察组常规超声系统诊断中运用心脏三节段诊断法联合诊断,对比两组受检者的先天性心脏病检出率。结果对照组受检的60例高危胎儿中,检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胎儿有9例,检出率为15%;观察组受检的60例高危胎儿中,检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胎儿有25例,检出率为41.67%,对比两组受检者的检出率,观察组要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检出率比较存在明显差异(χ2=10.506,P=0.001)。结论心脏三节段诊断法在超声系统诊断胎儿心脏病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以较为准确的诊断出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患病率。

    作者:王世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异丙肾上腺素和阿托品诱发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对比观察

    目的:对比研究异丙肾上腺素和阿托品诱发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所收治的92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与B组,每组人数均为46例。A组给予静脉滴注阿托品,B组给予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结果 A组诱发成功率虽稍微高于B组患者,但是两组诱发成功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成功诱发的PSVT具体类型:AVNRT型(AVNRT慢-快型、AVNRT快-慢型)、AVRT型(AVRT顺传型、AVRT逆传型)的例数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异丙肾上腺素、阿托品在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的诱发效果均非常显著,异丙肾上腺素的诱发成功率虽然比阿托品的略高,但是二者基本无显著差异,仅在诱发类型上有所不同。

    作者:康怀然;张丽杰;吴波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陪护人员手卫生现状的监测与分析

    目的:监测专职陪护人员手的卫生现状及手卫生情况,对相关性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方法按照国家卫生部颁布的《消毒技术规范》、《医疗机构医护人员手卫生规范》要求,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老年康复病房的专职陪护人员的手进行细菌学监测、洗手指证检查。结果两个病房45名护工,洗手前43名细菌超标,超标率95.6%。洗手后27名超标,超标率60%,陪护人员手部皮肤洗手后的细菌含量与洗手前相比明显减少,但手卫生合格率很低。结论陪护人员的手卫生也应该引起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视。

    作者:沈丽英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观察瑞舒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及脑梗死体积变化的影响

    目的:分析和探讨脑内科临床上采用瑞舒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及脑梗死体积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脑内科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6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表的方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2例患者给予临床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给予瑞舒伐他汀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以及治疗前后脑梗死体积的变化情况。结果经过为期2周的临床治疗,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75%(30/32),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4.37%(27/32),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脑内科临床上采用瑞舒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显著,并且该方法能有效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体积,改善和提高患者的生存/生活质量,因此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迟国萍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双侧去骨瓣减压开颅术在重症对冲性颅脑损伤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双侧去骨瓣减压开颅术在重症对冲性颅脑损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本院94例重症对冲性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手术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观察组予双侧去骨瓣减压开颅术,对照组予单侧外伤大骨瓣减压窗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颅内压变化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59.57%显著高于对照组29.79%,术后1、3、7 d的颅内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且急性脑膨出和切口疝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去骨瓣减压开颅术可以显著减轻重症对冲性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降低其并发症概率并减少致残、致死事件,因此值得临床积极推广。

    作者:丁友彬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探讨初产妇无痛分娩常规缩宫素运用对母婴的影响

    目的:分析初产妇无痛分娩常规缩宫素应用效果和对母婴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5年11月接收的初产妇10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初产妇采用无痛分娩方法,观察组初产妇采用无痛分娩配合常规宫缩素静脉滴注方法,比较两组采用不同方式的分娩效果和对母婴的影响。结果经过两组初产妇对比,观察组无痛分娩配合常规宫缩素的剖宫产率(4%)与产后出血率(4%)明显低于对照组无痛分娩的剖宫产率(14%)与产后出血率(10%),观察组初产妇自然分娩率(92%)明显高于对照组初产妇自然分娩率(76%)。根据新生儿Apgar评分显示,观察组新生儿平均指数显著优于对照组新生儿平均指数。根据两组初产妇的产程时长、分娩情况和新生儿评分对比,差异显著(χ2=19.5213,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初产妇无痛分娩配合常规缩宫素的运用能够缓解孕妇分娩疼痛,有效降低剖宫产率和产后出血量。通过新生儿Apgar评分表明,无痛分娩配合常规宫缩素对母亲和婴儿都有积极影响,使新生儿结局更好,降低母体疲劳,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赵旭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肝炎-肝硬化腹水的临床治疗与分析

    目的:观察分析中心静脉导管腹腔穿刺引流术治疗肝炎-肝硬化腹水的临床效果。方法观察组: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腹腔穿刺引流,输注人血白蛋白注射液10 g/L腹水;对照组:进行常规腹水治疗。结果观察组28例,显效21例(75%),有效6例(21.42%),无效1例(0.35%),总有效率92.43%;对照组28例,显效12例(42.85%),有效8例(28.57%),无效8例(28.57%),总有效率71.43%。经统计学处理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腹腔穿刺引流,输注人血白蛋白注射液10 g/L腹水等治疗肝炎肝硬化腹水效果确切,值得借鉴。

    作者:李晓飞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