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伟
目的:探讨并分析临床检验中应用新型溶血素的价值。方法资料随机选择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于本院行健康体检者53例,均采用新型溶血素及传统溶血素进行临床检验,将采用新型溶血素检验结果设为研究组,将传统溶血素检验结果设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检验后RBC、WBC、PLT以及Hb指标水平。结果两组检验后RBC、WBC、PLT指标水平组间比较均未见显著差别(P>0.05),而研究组Hb指标水平检出值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虽然在临床检验中应用新型溶血素会使Hb指标水平偏高,但RBC、WBC、PLT等血常规指标检测稳定可靠,具有一定积极应用价值。
作者:崔耀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对急诊科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对策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92例,总结分析急诊救治过程中的护理经验。结果92例患者经过治疗和护理后,显效率为48.91%,有效率为33.70%,无效率为9.78%,病死率为7.61%,总有效率为82.61%。12例患者并发休克,27例发生心力衰竭,28例并发心律失常。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快、病情危重,合理、有效的护理工作,能够大大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降低病死率。
作者:王鑫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脑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10例脑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予以血塞通注射液治疗,观察组予以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脑血栓症状改善明显总有效率(90.91%)明显高于对照组(81.82%),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BA血流速度都得到改善,且观察组的改善幅度明显优胜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脑血栓具有十分理想的效果,临床应用价值高。
作者:宋士强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大骨瓣减压术在重度颅脑损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60例,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实施大骨瓣减压术,对照组实施常规骨瓣减压术。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和术后第7天颅内压改变情况。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情况对患者进行疗效评定,分为恢复良好、中度残疾、重度残疾、植物生存和死亡5个级。结果观察组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和术后第7天颅内压测定结果分别低于对照组同期的颅内压测定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恢复良好和中度残疾所占比例为40.0%;观察组恢复良好和中度残疾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骨瓣减压术能够显著降低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术后颅内压,患者术后预后良好,优于传统骨瓣减压术,值得借鉴。
作者:连烨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究新型以及特殊口腔正畸保持器在口腔正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自我科2012年8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82例牙颌畸形矫正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号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41例。参照组患者应用Hawley保持器进行保持,实验组患者采用改良式压膜联冠透明保持器进行保持。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正畸效果。结果两组患者保持器均达到了上、下颌,尖牙、磨牙弓宽度维持效果,P>0.05。实验组患者上、下颌的Little指数明显低于参照组患者,P<0.05。结论应用保持器在口腔正畸治疗过程中以及正畸后的牙列维持上有重要意义,改良热压膜联冠透明保持器能够有效提高牙列固位的效果,与Hawley保持器相比较,在口腔正畸中,保持牙列整齐度的效果更为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健秋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留置导尿后发生漏尿的相关原因及对策。方法对自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住院病房及门急诊中施行留置导尿的18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留置导尿中遇到漏尿情况经及时处理,能有效治疗及解决。结论对医护人员进行气囊尿管常识的普及教育,正确掌握导尿方法及意外情况的处理,可有效减少留置导尿相关并发症。
作者:孙耀华;陈燕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分析中心静脉导管腹腔穿刺引流术治疗肝炎-肝硬化腹水的临床效果。方法观察组: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腹腔穿刺引流,输注人血白蛋白注射液10 g/L腹水;对照组:进行常规腹水治疗。结果观察组28例,显效21例(75%),有效6例(21.42%),无效1例(0.35%),总有效率92.43%;对照组28例,显效12例(42.85%),有效8例(28.57%),无效8例(28.57%),总有效率71.43%。经统计学处理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腹腔穿刺引流,输注人血白蛋白注射液10 g/L腹水等治疗肝炎肝硬化腹水效果确切,值得借鉴。
作者:李晓飞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4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60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合研究需求,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另外30例观察组患者则采用相应护理干预,并对统计分析2组的疗效、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在2组的治愈率方面,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更高(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更短(P<0.05),其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经我院研究得出,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在围术期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利于后续康复中并发症发生率的降低,使得预后质量得到有效提高,显著提高治愈率,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应当推广使用。
作者:尹丹凤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白蛋白尿在SLE患者早期肾损害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于我院诊断为SLE的患者,共计80例,将其作为研究组;对照组为同期来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群80例。对比①研究组和对照组血尿素氮、尿肌酐。②研究组和对照组24 h尿白蛋白。结果①研究组和对照组血尿素氮、尿肌酐分别为[(5.4±1.2)mmol/L、(12.4±3.5)mmol/d]、[(4.9±1.1)mmol/L、(12.1±4.2) mmol/d)],结果比较无差异(P>0.05)。②研究组和对照组24 h尿白蛋白分别为[(59.6±12.5)mg/L、(13.4±6.7)mg/L],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研究认为24 h尿白蛋白的测定有助于了解SLE患者是否有早期肾功能损害,从而根据患者的病情,给予针对性治疗。
作者:杨悦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为了有效地防止狂犬病的发生,减轻及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反应。方法对犬伤Ⅲ级暴露患者进行预防处置,心理分析及心理护理的方法。结果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我中心1024例犬伤Ⅲ级暴露患者,经医护人员进行预防处置:冲洗、消毒伤口和接种狂犬疫苗严重者联合应用人用狂犬免疫球蛋白等处理,并在接种前、中、后进行全面的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的顾虑,使患者愉快地接受接种。经过1~3年的追踪随访,至今无一例狂犬病发病,且患者心理反应正常。结论对犬伤Ⅲ级暴露患者进行及时正确的伤口处理和接种狂犬疫苗并联合应用狂犬免疫球蛋白,在接种前、中、后进行了相应的心理护理,能有效降低狂犬病的发生,减轻及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反应。
作者:曹进梅;黄鹏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镇痛治疗在目前治疗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但是药物治疗中相应的治疗方法和药物使用多是各自应用,没有一个相应的临床路径相对应。这就导致了目前应用的混乱。为了改善这一情况。特提出笔者的一些体会和观点。
作者:李永胜;孙玉霞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优甲乐治疗围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9月至2015年3月300例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50例,对照组不采取任何的治疗措施,治疗组给予口服优甲乐进行治疗,随访3~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TSH、FT4水平以及新生儿神经智力发育情况。结果新生儿年龄在14~30个月时检测神经智力发育情况,治疗组孕妇TSH、FT4水平恢复正常,MDI与PDI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甲乐治疗围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任兰翠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对比研究异丙肾上腺素和阿托品诱发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所收治的92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与B组,每组人数均为46例。A组给予静脉滴注阿托品,B组给予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结果 A组诱发成功率虽稍微高于B组患者,但是两组诱发成功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成功诱发的PSVT具体类型:AVNRT型(AVNRT慢-快型、AVNRT快-慢型)、AVRT型(AVRT顺传型、AVRT逆传型)的例数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异丙肾上腺素、阿托品在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的诱发效果均非常显著,异丙肾上腺素的诱发成功率虽然比阿托品的略高,但是二者基本无显著差异,仅在诱发类型上有所不同。
作者:康怀然;张丽杰;吴波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了解我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5月份Ⅰ类切口手术出院病历200份,对抗菌药物的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我院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是21%;术前(0.5~2 h内)给药率为76.19%;术后使用时间>48 h的比率高(78.05%)。结论我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存在不合理现象,应进一步加强Ⅰ类切口手术中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监督和管理。
作者:李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子宫全切术应用腰硬联合麻醉不同穿刺法的麻醉效果。方法将96例子宫全切术患者根据完全抽样法分为两组各48例,观察组行双间隙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行单间隙腰硬联合麻醉,对比两组患者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血流动力较对照物稳定,麻醉效果优良率高于对照组,麻醉起效时间长于对照组,维持时间及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间隙腰硬联合麻醉在子宫全切术中具有显著应用效果,可提高患者生命体征的稳定性,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慷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在生殖器疱疹治疗中磷甲酸钠联合胸腺五肽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78例生殖器疱疹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给予磷甲酸钠联合胸腺五肽治疗,对照组给予伐昔洛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止疱时间、结痂时间、脱痂时间以及皮疹痊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1年复发比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生殖器疱疹治疗中磷甲酸钠联合胸腺五肽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单偶奇;刘金鑫;郭勇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通过针对100例心肺复苏患者不同的急诊治疗方法,分析总结出针对心肺复苏疾病相关的佳治疗方法,探讨出有效的心肺复苏急诊治疗方案。方法通过分析于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来我院进行心肺复苏治疗的100例心肺复苏患者资料,针对不同患者的病理特征及不同的治疗方案,共分为三组包括:开放气道性治疗(40例)、胸外心脏按压性治疗(30例)、人工呼吸治疗(30例急救性措施),对比分析不同的急救疗效。结果100例心肺复苏患者中通过人工心肺复苏治疗的患者治疗成功的共有84例,治疗成功率为84%,在所有重症患者的急诊治疗中治疗疗效为佳。40例心肺复苏患者中通过开放气道性治疗的患者治疗成功的有35例患者,成功率高达88%,30例心肺复苏患者通过胸外心脏按压性治疗组中治疗成功的有24例,成功率为80%;30例心肺复苏患者中精工人工呼吸治疗法治疗的急诊成功的有25例,成功率为83%。结论心肺复苏的治疗核心可以有效的促进心脏疾病的治疗效果,可以为患者提供宝贵的治疗时间,提高患者的生还率。在对重症患者的紧急治疗中必须要有效的运用心肺复苏治疗方法,结合不同的患者情况运用开放气道性治疗、胸外心脏按压性治疗、人工呼吸治疗方法,可以达到大限度的促进对重症患者疾病的诊救。
作者:于平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血清免疫球蛋白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意义。方法自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根据病情严重程度的不同分为慢性乙型肝炎组(62例)和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组(81例),并选取同期健康患者70例为对照组,比较3组患者的免疫功能水平变化。结果慢性乙型肝炎组和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组患者的免疫球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组患者的免疫球蛋白水平显著高于慢性乙型肝炎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免疫球蛋白水平是反映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作者:李艳坤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分析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的时机与方法。方法将2012年2月至2015年3月收治于我院的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数字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均分成观察组46例以及对照组46例。其中观察组患者全部在出血6 h内实施手术;对照组患者全部在出血后22 h进行手术治疗。以患者的出血量、血肿程度以及具体部位等因素分成开颅手术以及穿刺手术两种,每组手术方式各4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和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组间比较差异显著,但两种手术方式日常生活能力评定(ADL)以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针对于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提倡在发病后应当及早手术,提升整体的治疗效果,同时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在临床中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刘智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急诊护士用药失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选定活动主题,调查急诊护士用药失误事件,找出并分析急诊护士用药失误事件的主要原因,实施有效对策,比较实施前后急诊用药失误事件数据。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急诊护士药物知识考核分数较活动前明显上升,用药失误事件数量较活动前明显下降,目标达成率为125%,进步率为55.6%。结论实施品管圈活动可有效降低急诊护士用药失误率,提高护士工作积极性,和谐护患关系,提高急诊护理质量及保障急诊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崔玉顺 刊期: 201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