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宏标
目的:对超声在原发性肝淋巴瘤诊断中的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进行诊断的原发性淋巴瘤患者和脂肪肝、慢性肝炎患者各40例,对诊断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单发型结节性肝淋巴瘤20例,多发型结节性肝淋巴瘤16例,弥漫型肝淋巴瘤患者4例。其中单发性肝淋巴瘤和多发型肝淋巴瘤患者的超声扫描检查主要表现为病灶低回声像,超声扫描声像相似,弥漫型肝淋巴瘤表现为肝脏不同程度的肿大,回声表现为不均匀回声,同慢性肝炎和脂肪肝的声像回声相似。准确诊断良性肿瘤、恶性肿瘤20例(50.00%)。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超声扫描声像表现无明显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肝淋巴瘤主要临床症状和超声扫描声像表现无明显特异性,对50%的原发性淋巴瘤患者不能准确诊断良恶性,同时其声像特征与慢性肝炎和脂肪肝较为相似,因此在进行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对慢性肝炎和脂肪肝表现患者应注意排除原发性肝淋巴瘤的诊断,同时对原发性肝淋巴瘤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朱小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分析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对肝硬化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56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64排螺旋CT进行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64排螺旋CT平扫和增强扫描肝硬化再生结节检出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64排螺旋CT平扫和增强扫描肝硬化所并发小肝癌检出率比较,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对诊断鉴别肝硬化再生结节与小肝癌较CT平扫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曼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并分析在病区药品管理中应用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及效果。方法我院于2013年10月成立了持续质量改进小组,对医院病区药品管理存在的问题展开深入分析,并制定出相应的持续质量改进措施。结果实施改进措施后,病区药品的规范放置率、按要求储存率得到显著上升,药品过期率则明显下降,与实施改进前相比,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持续质量改进管理方法可有效提高病区药品的管理质量,在促进临床安全用药、降低浪费的同时,为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充分保障。
作者:陈勐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肾病综合征出血热(HFRS)早期血清酶的变化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至2014年9月我院60例HFRS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乳酸脱氢酶(LDH)、碱性磷酸酶(AKP)、肌酸激酶(CK)、γ-谷氨酰转肽酶(γ-GT)的检测结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60例(100%)HFRS患者LDH、α-HBD水平均高于正常范围,54例(90%)患者AST水平高于正常范围,43例(71.67%)患者ALT水平高于正常范围,32例(53.33%)患者CK水平高于正常范围,而仅有18例(30%)患者AKP水平、11例(18.33%)患者γ-GT水平高于正常范围,多数患者正常。结论在HFRS患者早期血清酶诊断结果中,要格外关注ALT、AST、LDH及CK这四种酶的变化,对肾功能衰竭及多脏器功能损伤的防治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宋宝君;赵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46岁女性患者,于2013年3月于我院神经内科住院,以“右上,下肢活动障碍,约16 h”为主诉入院,发病伴有头痛,无恶心呕吐,既往有贫血病史,腰脱病史,入院查体:血压120/80 mm Hg,神志清楚,言语略欠流利,眼球活动自如,右侧鼻唇沟浅,伸舌居中,颈软,右侧肢体瘫,肌力0级,肌张力高,右巴氏征阳性,双侧查多克征阳性,右半身痛觉减退,双肺呼吸音清,心律齐,心率91次/分,头CT:左侧额顶叶占位性病变(星形细胞瘤?),瘤内出血,心电图:窦性心律,肺CT:两肺下叶支气管炎并感染,肝胆脾CT:胰头内低密度,血常规:HB:76 g/L,入院后给予止血,降颅压,脑保护对症治疗,于入院第2日,患者出现问话不答,抽搐2次,视力下降,患者家属要求转往某三甲医院,出院时情况:神志恍惚,余体征同前。转入医院时诊断为瘤卒中,给予预防感染,抗癫痫,脑保护,降颅压治疗,患者不能配合行头MRI及腹部MRI检查,双眼视力下降,故转入某省级医院。于4月18日转入该省级医院神经外科,做头颅MRI+C:提示左侧额叶出血性脑梗死可能性大,并经全科讨论考虑左侧额叶出血性梗死可能性大,住院治疗后症状不见好转,仍视物模糊,出院后于次年再次于另一家省级医院就诊,做MRV,经会诊后确诊为静脉窦血栓形成。
作者:宋杨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对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采用鞘内注药与人工脑脊液置换同时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探究。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患有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平均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与鞘内注药对对照组治疗,给予人工脑脊液与鞘内注药对试验组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研究对象的临床疗效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96.00%)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66.00%)相比明显较高,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采用鞘内注药与人工脑脊液置换同时治疗的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作者:李雄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对肝功能与血清学指标水平检验诊断脂肪肝的临床应用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5年7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脂肪肝患者300例,疾病组;体检健康人群300例,为健康组,对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疾病组患者的ALT、TG、TC、AST、LDL、HDL均明显高于健康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脂肪肝患者的血清学指标水平和肝功能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人群,对于脂肪肝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和意义。
作者:马红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丙硫氧嘧啶与甲巯咪唑治疗甲亢时对肝功能的影响差异。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甲亢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丙硫氧嘧啶,剂量为每天300 mg;对照组给予甲巯咪唑,剂量为每天30 mg。观察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肝损伤出现时间和肝损伤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用药前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血清丙氨酸转氨酶水平、天门冬氨酸转氨酶水平分别和对照组用药前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肝损伤时间晚于对照组的肝损伤发生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肝损伤发生率高于对照组肝损伤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硫氧嘧啶治疗甲亢时肝损伤出现时间较晚,但肝损伤发生率较高,甲巯咪唑肝损伤时间出现较早,但肝损伤发生率较低,但二者均能够全部完成疗程。
作者:章臻翊;李晓行;邵芬;黄德斌;罗亚衡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分析Cys C(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检验在诊断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伤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59例原发性高血压疑似合并早期肾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99mTc-DTPA(99mTc-二乙三胺五醋酸)清除率为标准,将159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肾损伤组与对照组,肾损伤组63例,对照组96例,均进行Cys C检测,分析Cys C在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伤中的诊断价值。结果肾损伤组患者血清Cys C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且早期肾损伤组血清Cys C>1.26 mg/L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检验在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张书丽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骨折的诊断标准及治疗规范。方法通过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40例,其中10例采用非手术治疗,30例采用手术治疗,对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进行评价分析。结果10例采用非手术治疗,其中在骨折分型中A型为6例,B型为4例,患者治疗后临床检查腕关节的活动和握力均恢复正常,患者对于术后治疗的满意度为100%。30例患者采用手术治疗,其中骨折分型为B型的17例,C型的为13例,术后临床检查显示,25例握力和腕关节恢复正常,3例患者术后外观存在畸形的情况, X射线检查显示,临床检查正常率为83%。结论实际工作中应根据患者骨折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作者:刘勇波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气囊仿生助产技术在自然分娩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产妇随机抽取200例产妇分为气囊仿生助产组(观察组)和常规分娩组(对照组)各100例,观察记录两组产妇的剖宫产率和会阴侧切率、自然分娩产程时间、产后2 h内出血量等方面,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使用气囊仿生助产术后,产程时间缩短,剖宫产率及会阴侧切率均出现明显下降趋势(P<0.05)。结论气囊仿生助产术能明确缩短产程时间、降低剖宫产率及会阴侧切率,产后2 h内出血量无明显差异,并且方便可控、安全有效,值得在产科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危卫萍;黄丹丹;曾玉丹;黄露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全面护理模式在胆结石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3月对2014年3月收治的126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胆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全面护理模式。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24%,对照组为82.54%,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观察世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工作满意率为93.65%,对照组为80.95%(P<0.05)。结论胆结石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给予全面护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张淼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究新型以及特殊口腔正畸保持器在口腔正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自我科2012年8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82例牙颌畸形矫正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号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41例。参照组患者应用Hawley保持器进行保持,实验组患者采用改良式压膜联冠透明保持器进行保持。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正畸效果。结果两组患者保持器均达到了上、下颌,尖牙、磨牙弓宽度维持效果,P>0.05。实验组患者上、下颌的Little指数明显低于参照组患者,P<0.05。结论应用保持器在口腔正畸治疗过程中以及正畸后的牙列维持上有重要意义,改良热压膜联冠透明保持器能够有效提高牙列固位的效果,与Hawley保持器相比较,在口腔正畸中,保持牙列整齐度的效果更为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健秋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可调式髌骨爪治疗髌骨骨折的疗效情况。方法分析我院2010年6月至2015年8月32例髌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进行临床分组,对照组12例和观察组20例。结果观察组髌骨骨折患者临床治疗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χ2=28.57,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可调式髌骨爪治疗髌骨骨折患者临床疗效明显,预后恢复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杜兵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并分析低离子凝聚胺技术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接收的需进行输血的患者170例,所有患者均根据检验方法的不同,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对照组均采用盐水法进行检验,对观察组均采用低离子凝聚胺技术进行检验,之后观察并对比两组的抗体阳性对照凝集强度和凝集细胞个数检出率。结果观察组抗-D、抗-C、抗-c、抗-E、抗-e的阳性对照凝集强度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凝集细胞个数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输血检验中采用低离子凝聚胺技术,具有操作便捷、灵敏度高等特点,值得临床探究和广泛应用。
作者:李月琴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分析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不同给药方案治疗细菌性呼吸道感染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细菌性呼吸道感染患者13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5例,采取静脉注射100 mg/kg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100 mL氯化钠注射液,每天1次,对照组65例,采取静脉注射同批次50 mg/kg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50 mL氯化钠注射液,每天2次。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并记录给药时间。结果治疗轻、中度感染者,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重度感染者时,对照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在治疗重度感染者的给药时间中,对照组明显优于观察组(P<0.05)。结论治疗轻、中度细菌性呼吸道感染者采用观察组给药方案临床疗效较好,对重度细菌性呼吸道感染者采用对照组给药方案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孙凤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镇痛治疗在目前治疗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但是药物治疗中相应的治疗方法和药物使用多是各自应用,没有一个相应的临床路径相对应。这就导致了目前应用的混乱。为了改善这一情况。特提出笔者的一些体会和观点。
作者:李永胜;孙玉霞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患者开展“双心医学”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近期收治的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患者1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给予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开展“双心医学”,两组治疗后,比较患者SDS和SAS评分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经过双心医学治疗后,焦虑抑郁情况有所改善,心功能有所好转,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的常规治疗,两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双心医学治疗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病例有显著效果,远期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王丽红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找出一种更有效的普外科常见病护理方案。方法选取近两年来我院就诊的阑尾炎患者3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150例)和对照组(150例),实验组给予PDCA临床路径护理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分别对两组满意率、转化率(解释如正文)、感染率及粘连概率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的考察指标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体卡方值见文中表格)。结论 PDCA循环临床护理途径是一种较先进的护理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我普外科临床护理质量,值得我们大力推广。
作者:柴西英;司金春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啶预防长时间全麻下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苏醒期寒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腹部手术患者110例,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5例。一组应用右美托咪啶(D),一组应用生理盐水(C)作为对照组。两组手术时间皆>4 h。两组术前用药及诱导方法相同。术前应用咪达唑仑2 mg和阿托品0.5 mg静注。诱导采用丙泊酚1.5 mg/kg+舒芬太尼0.3μg/kg或芬太尼2μg/kg+顺苯磺酸阿曲库铵0.2 mg/kg。麻醉维持:吸入七氟烷1%~4%,静脉注射泵注入瑞芬太尼0.1μg/(kg?min),间断给予顺苯磺酸阿曲库铵0.08 mg/(kg?h)。D组诱导前10 min开始给予右美托咪定0.5μg/(kg?h),术中应用0.4~0.7μg/(kg?h)维持,C组在相同时间段给予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记录诱导前,插管即刻,麻醉后2 h,拔管前,拔管即刻,拔管后5、10 min生命指标;记录手术时间,苏醒时间,七氟烷用量,应用阿托品例数,输入液体量,腹腔冲洗液量;记录术毕患者拔管前,拔管后10 min寒战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输入液体量,腹腔冲洗量,苏醒时间,体温变化没有统计学差异;插管即刻,术毕拔管前,拔管即刻,拔管后5、10、30 min MAP,心率变化D组更稳定(P<0.05);D组七氟烷应用量少于C组,阿托品应用例数高于C组(P<0.05);术毕拔管前,拔管后10 min寒战发生率D组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全麻下长时间腹部手术患者应用右美托咪定能够显著预防术后寒战的发生;并能减少七氟烷的用量;减少插管、拔管期间血流动力学波动。
作者:于宏标 刊期: 201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