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永艳
目的:研究探讨胃癌根治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治疗方法与危险性因素。方法将我院2010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胃癌根治术后胃排空障碍患者48例按照统计学原理分为例数均为24例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肠外营养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实行肠内营养予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同时研究分析引发胃排空障碍的危险性因素。结果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治疗时间以及胃动力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研究还发现,引发胃癌根治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危险性因素主要为糖尿病、术前胃潴留、吻合方式及精神紧张等。结论对胃癌根治术后出现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患者,分析产生的危险性因素,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张万隆 刊期: 2016年第05期
46岁女性患者,于2013年3月于我院神经内科住院,以“右上,下肢活动障碍,约16 h”为主诉入院,发病伴有头痛,无恶心呕吐,既往有贫血病史,腰脱病史,入院查体:血压120/80 mm Hg,神志清楚,言语略欠流利,眼球活动自如,右侧鼻唇沟浅,伸舌居中,颈软,右侧肢体瘫,肌力0级,肌张力高,右巴氏征阳性,双侧查多克征阳性,右半身痛觉减退,双肺呼吸音清,心律齐,心率91次/分,头CT:左侧额顶叶占位性病变(星形细胞瘤?),瘤内出血,心电图:窦性心律,肺CT:两肺下叶支气管炎并感染,肝胆脾CT:胰头内低密度,血常规:HB:76 g/L,入院后给予止血,降颅压,脑保护对症治疗,于入院第2日,患者出现问话不答,抽搐2次,视力下降,患者家属要求转往某三甲医院,出院时情况:神志恍惚,余体征同前。转入医院时诊断为瘤卒中,给予预防感染,抗癫痫,脑保护,降颅压治疗,患者不能配合行头MRI及腹部MRI检查,双眼视力下降,故转入某省级医院。于4月18日转入该省级医院神经外科,做头颅MRI+C:提示左侧额叶出血性脑梗死可能性大,并经全科讨论考虑左侧额叶出血性梗死可能性大,住院治疗后症状不见好转,仍视物模糊,出院后于次年再次于另一家省级医院就诊,做MRV,经会诊后确诊为静脉窦血栓形成。
作者:宋杨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以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GCS)≥10分作为有创—无创序贯通气切换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呼吸衰竭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2月接受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的COPD并呼吸衰竭病例13例,早期辅助控制(A-CV)通气,逐步改为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支持通气(SIMV+PSV)方式行机械通气,待意识障碍改善“GCS≥10分”,此时拔除气管插管导管,改用口鼻面罩或鼻面罩双水平正压(BiPAP)通气,以后渐减PSV水平直至脱离呼吸机,动态观察拔除气管插管前、无创机械通气后2 h血气分析指标及PSV、PEEP水平。观察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无创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例数、再次气管插管例数、死亡例数。结论以GCS≥10分作为有创—无创序贯通气切换点治疗COPD并呼吸衰竭能维持较好的通气换气指标,根据患者通气换气指标及时调整无创机械通气PSV水平,可以改善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治疗效果。
作者:陈万;罗先海;陈央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评价齐拉西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平行对照的方法。共收集2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两组,每组110例,以利培酮作为对照药品,对照组口服利培酮3.7 mg/d,观察组口服齐拉西酮3.9 mg/d,以40 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结束时,比较两组PANSS总分与BPRS总分,与治疗前比较,结果均显著降低(P<0.01);观察组PANSS总分减分率为(65±27)%,对照组为(67±28)%,无显著性差异,结果无显著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观察组为77.1%,对照组79.3%,比较两组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齐拉西酮组常见静坐不能、失眠、震颤、心动过速,较利培酮组少。结论齐拉西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利培酮相似,且不良反应较利培酮少,安全性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精神病的药物。
作者:邸宝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通过针对100例心肺复苏患者不同的急诊治疗方法,分析总结出针对心肺复苏疾病相关的佳治疗方法,探讨出有效的心肺复苏急诊治疗方案。方法通过分析于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来我院进行心肺复苏治疗的100例心肺复苏患者资料,针对不同患者的病理特征及不同的治疗方案,共分为三组包括:开放气道性治疗(40例)、胸外心脏按压性治疗(30例)、人工呼吸治疗(30例急救性措施),对比分析不同的急救疗效。结果100例心肺复苏患者中通过人工心肺复苏治疗的患者治疗成功的共有84例,治疗成功率为84%,在所有重症患者的急诊治疗中治疗疗效为佳。40例心肺复苏患者中通过开放气道性治疗的患者治疗成功的有35例患者,成功率高达88%,30例心肺复苏患者通过胸外心脏按压性治疗组中治疗成功的有24例,成功率为80%;30例心肺复苏患者中精工人工呼吸治疗法治疗的急诊成功的有25例,成功率为83%。结论心肺复苏的治疗核心可以有效的促进心脏疾病的治疗效果,可以为患者提供宝贵的治疗时间,提高患者的生还率。在对重症患者的紧急治疗中必须要有效的运用心肺复苏治疗方法,结合不同的患者情况运用开放气道性治疗、胸外心脏按压性治疗、人工呼吸治疗方法,可以达到大限度的促进对重症患者疾病的诊救。
作者:于平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帕金森合并抑郁患者进行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3年8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帕金森合并抑郁病患者92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研究组各有患者46例。给予对照组帕金森合并抑郁病患者帕罗西汀进行治疗,给予研究组帕金森合并抑郁病患者艾司西酞普兰进行治疗。结果两组帕金森合并抑郁病患者接受治疗后的症状都得到了一定的改善,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抑郁测量表SDS评分无明显变化,UPDRS评分研究组帕金森合并抑郁病患者与对照组相比更高,治疗效果更好。结论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帕金森合并抑郁病患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起效快,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增强患者的依从性,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高静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全面护理模式在胆结石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3月对2014年3月收治的126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胆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全面护理模式。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24%,对照组为82.54%,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观察世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工作满意率为93.65%,对照组为80.95%(P<0.05)。结论胆结石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给予全面护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张淼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理念在肺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从我院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肺癌根治术患者选取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法和患者自愿原则将其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患者按照优质护理理念进行优质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8%,对照组为75%;经过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调查,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理念是一种先进有效的理念,对肺癌根治患者采取优质护理模式不仅能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还可以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红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健康教育干预在高龄急性阑尾炎护理的可行性。方法从我院收治的高龄急性阑尾炎患者中随机抽取80例作为研究对象,39例行常规护理为对照组,41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健康教育干预为研究组,分析其可行性。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患者对疾病的知晓率、并发症发生率等,均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高龄急性阑尾炎患者健康教育干预,能够进一步提升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进而提升护理的质量。
作者:张文芝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脑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10例脑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予以血塞通注射液治疗,观察组予以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脑血栓症状改善明显总有效率(90.91%)明显高于对照组(81.82%),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BA血流速度都得到改善,且观察组的改善幅度明显优胜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脑血栓具有十分理想的效果,临床应用价值高。
作者:宋士强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彩超利用胃肠超声助显剂对胃肠及周围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59例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并通过胃镜、肠镜、CT检查或术后病理证实。结果259例患者中阳性病例147例。结论应用胃肠超声助显剂使胃充盈后行彩超检查是胃肠及周围病变首选的筛查手段,与胃镜、肠镜、X钡餐及CT检查相互弥补不足,提高了胃肠及周围脏器病变的诊断符合率。
作者:刘雪峰;尹卫妮;张兆英;边文华;郭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究肝胆胰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34例肝胆胰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在患者围手术期实施科学有效的护理操作,对其护理过程进行分析探讨。结果34例肝胆胰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手术全部顺利实施,没有出现死亡病例,同时在围手术期给予了科学的术前、术中和术后护理,患者都没有出现严重的病发症状。结论肝胆胰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在手术前后实施科学护理操作,能够保证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张铁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通过对肿瘤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检测,分析肿瘤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和1gM的含量。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治疗的肿瘤患者46例作为肿瘤组,同期收集在我院健康体检者46例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方法测定两组IgA、IgM、IgG水平,比较两组IgA、IgM、IgG指标的差异。结果胃癌、肠癌和肺癌患者的IgG测定结果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患者的IgA值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肝癌患者免疫球蛋白指标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咽癌、恶性淋巴瘤患者的IgG、IgA、IgM值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患者的体液免疫功能受到一定影响,但免疫功能低下与血清免疫球含量不呈正相关。
作者:李红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卡维地洛联合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本院收治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10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予以缬沙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予卡维地洛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心率降低值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LVD、LVS、LVEDV和LVESV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且SV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慢、快和平均心率降低值均大于对照组,且比较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仅报告1例高血压和1例心功能不全,不良反应总率为3.92%(2/51);对照组报告2例水肿,1例乏力,不良反应总率为5.17%(3/51);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维地洛联合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显著,既能够改善患者心功能和心率水平,又无明显不良反应,具有临床应用并推广意义。
作者:陈颖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了解我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5月份Ⅰ类切口手术出院病历200份,对抗菌药物的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我院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是21%;术前(0.5~2 h内)给药率为76.19%;术后使用时间>48 h的比率高(78.05%)。结论我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存在不合理现象,应进一步加强Ⅰ类切口手术中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监督和管理。
作者:李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清润化解汤治疗间质性肺炎的临床疗效,用于指导临床用药。方法选取间质性肺炎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6例,对照组应用中成药养阴清肺丸治疗,治疗组在中成药养阴清肺丸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清润化解汤治疗,进行疗效比较观察。结果治疗组显效28例(60.87%),好转14例(30.43%),总好转率91.30%;对照组显效21例(45.65%),好转13例(28.26%),总好转率73.91%。除此之外,治疗组的肺功能改善情况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因此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应用清润化解汤治疗间质性肺炎,不仅可以提高治疗效果,而且可以改善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鲍淑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分析溶血对临床生物检验结果造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1月至2014年11月在我院接受健康检查的60例正常病例为实验研究的对象,健康检查病例的溶血血清中各项生化指标的含量运用贝克曼AU-6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器进行分析和检测,对溶血前后各项生活指标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实验研究正常病例发生溶血现象前后的天冬氨酸转氨酶、尿酸、天冬氨酸转氨酶、直接胆红素、谷氨酰转肽酶、总胆红素具有显著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葡萄糖、肌酐和尿素氨间没有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生化检验过程中,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造成的干扰和影响相对较大,因此临床检验人员在实施血液检验的过程中要杜绝各种可能导致血样发生溶血现象因素的发生,以此达到提高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的目的。
作者:刘俊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分析中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效果及缓解情况。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患有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150例,将这150例随机分为中药观察组和西药治疗对照组两组,75例/组,围绝经期综合征对照组单方面采用谷维素片做为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观察组在治疗围绝经期常规治疗基础上再加上中药补肾疏肝汤治疗。结果观察组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经过中药治疗后,其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赵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治疗先天性无阴道患者各种阴道成形术的利弊,以寻求佳的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先天性无阴道患者共18例,均采用人工造穴,用不同覆盖物覆盖。腹膜代阴道成形术11例,阴股沟带蒂皮瓣阴道成形术3例,全厚游离皮片阴道成形术4例。比较各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以及人工阴道的满意程度。结果①术后并发症:阴股沟带蒂皮瓣手术患者的术后切口疼痛明显,患者较痛苦,活动受影响;各种成形术都有覆盖阴道壁组织脱落的情况发生。②腹膜成形阴道质地硬,定制的模具常难以置入,需改用小模具逐步扩张。带蒂皮瓣阴道成者及全厚皮片阴道成形者人工阴道均能容两指,顺利置入定制的模具,且人工阴道壁柔软,有近似于正常阴道黏膜的弹性。结论经过我们几种阴道成形术方法的对比,认为中厚皮片阴道成形术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方法。
作者:肖卫芬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整理在我院接受血液透析的老年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探讨老年透析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150例血液透析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优质组和传统组,每组各75例患者,对优质组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对传统组患者进行一般护理,通过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感染出现情况。结果优质组患者护理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质组患者的感染发生率为4%,传统组患者的感染发生率为20%,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血液透析患者进行优质护理,能够有效地提升患者的透析效果和患者的自感,并且能够有效地降低患者的感染发生概率,具有非常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陈翠芳 刊期: 201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