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国萍
目的:比较盐酸利多卡因和甲磺酸罗哌卡因分别及复合应用于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手外伤手术90例,随机分成L(利多卡因)组、R(罗哌卡因)组和C(利多卡因复合罗哌卡因)组。L组应用1%盐酸利多卡因40 mL、R组应用0.447%甲磺酸罗哌卡因40 mL、C组2%盐酸利多卡因20 mL+0.894%甲磺酸罗哌卡因10 mL+10 mL生理盐水(复合药液利多卡因为1%,罗哌卡因0.2235%)共40 mL,三组均采选择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结果三组麻醉效果均良好,起效时间L组与C组无差异、R组明显慢于前两组,维持时间L组短、C组居中、R组长。局麻药中毒反应发生率C组高。结论盐酸利多卡因复合甲磺酸罗哌卡因行臂丛神经阻滞,起效快,麻醉效果满意,但局麻药毒性反应发生率增加。
作者:金允淑;马虹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在生殖器疱疹治疗中磷甲酸钠联合胸腺五肽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78例生殖器疱疹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给予磷甲酸钠联合胸腺五肽治疗,对照组给予伐昔洛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止疱时间、结痂时间、脱痂时间以及皮疹痊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1年复发比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生殖器疱疹治疗中磷甲酸钠联合胸腺五肽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单偶奇;刘金鑫;郭勇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理念在肺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从我院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肺癌根治术患者选取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法和患者自愿原则将其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患者按照优质护理理念进行优质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8%,对照组为75%;经过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调查,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理念是一种先进有效的理念,对肺癌根治患者采取优质护理模式不仅能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还可以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红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急诊昏迷患者的病因、临床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为急诊昏迷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方法选取我院急诊收治的昏迷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分析昏迷病因及急救措施。结果82例昏迷患者中,急性脑血管病26例,代谢性脑病23例,中毒16例,外伤13例,其他4例。82例急诊昏迷患者经急救处理、周密的体格检查及系统的专业抢救,急诊抢救成功(治愈+好转)71例,抢救成功率86.59%,死亡例数11例,病死率13.41%。结论针对急性昏迷的患者,及时分析病因,采取积极有效的抢救措施,对降低病死率,提高抢救成功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吴发萍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对比分析解剖钢板和克氏针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治疗的锁骨骨折患者100例,按照其手术方式分为解剖钢板组和克氏针组,各50例,分别行解剖钢板内固定术和克氏针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结果解剖钢板组治疗优良率显著高于克氏针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克氏针组。结论与克氏针内固定相比,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更有利于骨折愈合和肩关节功能的恢复,效果显著。
作者:沈会成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小儿DKA行不同剂量胰岛素治疗的效果。方法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9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DKA患儿120例,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予大剂量胰岛素治疗,观察组60例予小剂量胰岛素治疗,比较两组低血糖发生率、血糖、钠、钾、酮症纠正时间及治疗前后实验室相关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0%比对照组15.00%(9/60)低,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糖到250 mg/dL胰岛素用量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大剂量胰岛素注射治疗,小剂量胰岛素在小儿DKA治疗中效果更佳。
作者:武卫东 刊期: 2016年第05期
Monteggia's骨折即孟氏骨折。该损伤可见于任何年龄段的人群,但以儿童和少年多见[1]。约占全身骨折的0.8%。虽然在临床上并不常见,但漏诊率可高达20.8%[2]。加之治疗不当,陈旧性Monteggia's骨折在临床上比较常见。一般损伤超过4周即可认定为陈旧性Monteggia's骨折[3]。我科室自2007年4月至2013年6月,共收治此类患者15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侯婷婷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究胺碘酮在心力衰竭伴快速心房颤动急诊救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70例心力衰竭伴快速心房颤动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加用胺碘酮治疗,对照组加用西地兰及地高辛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心率、QT间期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室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在心力衰竭伴快速心房颤动急诊救治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作者:刘红丹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中频脉冲在治疗脑卒中偏瘫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9月来我院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94例,随机分对照组46例,观察组48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及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及康复训练的基础上配合中频脉冲治疗,观察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并将其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患者治疗后偏瘫肢体的运动功能恢复均较治疗前有明显的改善(P<0.01)。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频脉冲治疗能有效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
作者:姜小红;伍森林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整理我院骨质疏松骨折后再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骨质疏松骨折后再骨折的临床风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68例骨质疏松骨折患者,按照骨折情况分为骨折组与再骨折组,每组各34例患者,对两组患者进行基本情况的调查,并对患者骨折治疗情况进行分析,对两组患者建立Loigistc模型,比较两组患者骨质疏松骨折风险因素。结果再骨折组患者的年龄明显高于骨折组,再骨折组患者中女性患者数量明显高于骨折组,两组患者上述风险原因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方面,再骨折组患者中椎体或股骨骨折患者为26例,发生率为76.47%,骨折组发生椎体或股骨骨折的患者为18例,占52.94%。两组患者上述部位骨折发生率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质疏松骨折后再骨折的风险因素与患者糖尿病、高血压以及烟酒史有关,需要根据患者的骨折部位、个体特点等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治疗以及护理,才能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聂瑞祥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介入术联合冠状动脉注射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2月至2014年10月7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对其进行分组,两组均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替罗非班进行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即刻、术后30 minTIMI血流分级为Ⅲ级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未出现明显差异, P>0.05。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联合关脉注射替罗非班,能够显著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灌注情况,同时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患者良好预后奠定基础。
作者:牛进国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血清免疫球蛋白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意义。方法自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根据病情严重程度的不同分为慢性乙型肝炎组(62例)和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组(81例),并选取同期健康患者70例为对照组,比较3组患者的免疫功能水平变化。结果慢性乙型肝炎组和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组患者的免疫球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组患者的免疫球蛋白水平显著高于慢性乙型肝炎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免疫球蛋白水平是反映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作者:李艳坤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口腔修复膜材料在牙种植中引导骨再生的临床应用。方法将我院2012年4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牙种植再生的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入选患者66例,可分析疗效病例共5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对患者常规治疗方法采用肽膜引导骨再生,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口腔修复膜材料引导骨再生,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治疗效果,1周骨厚度,植骨厚度,不良反应以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对照组一周骨厚度为2.198±0.439,植骨厚度为2.011±0.245,患者满意度为78.57%,修复成功率为82.61%,并发症发生率为25.00%,;实验组1周骨厚度为2.618±0.521,植骨厚度为2.425±0.221,患者满意度为89.29%,修复成功率为91.30%,并发症发生率为7.14%。通过SPSS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后,发现采用口腔修复膜材料在牙种植中引导骨再生与对照组有明显的差别,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牙种植再生患者的治疗采用口腔修复膜材料引导骨再生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临床效果确切,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爱萍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小儿大叶性肺炎的临床特点、病因及治疗转归,并对其进行临床分析。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锦州市妇婴医院小儿呼吸科接受诊治的124例小儿大叶性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124例患儿中发热115例(92%);咳嗽124例(100%);合并肺外表现15例(12%);肺不张2例(1.6%);胸腔积液15例(12%);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103例(83%);其他病原体感染21例(17%)。结论目前大叶性肺炎的主要诊断手段仍为影像学检查,早期及时准确的诊断和合理用药是治疗大叶性肺炎的关键。
作者:张跃川;李迎春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心脏三节段诊断法在超声系统诊断胎儿心脏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10月于我院接受检查的高危胎儿12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所有高危胎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有60例受检者,对照组采用常规超声系统诊断,观察组常规超声系统诊断中运用心脏三节段诊断法联合诊断,对比两组受检者的先天性心脏病检出率。结果对照组受检的60例高危胎儿中,检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胎儿有9例,检出率为15%;观察组受检的60例高危胎儿中,检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胎儿有25例,检出率为41.67%,对比两组受检者的检出率,观察组要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检出率比较存在明显差异(χ2=10.506,P=0.001)。结论心脏三节段诊断法在超声系统诊断胎儿心脏病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以较为准确的诊断出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患病率。
作者:王世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本文就中老年患者在临界高血压时,进行社区护理的价值进行了浅显的分析与研究。方法在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我社区随机抽取了300例临界高血压的中老年患者,并通过抽签的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50例患者,实验组患者进行干预护理,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后对患者的满意度进行分析。结果通过两组患者的护理对比来看,实验组的患者对于高血压疾病的认知、药物的服用、体质量的有效控制以及患者满意度都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为100%,对照组满意度为87%,(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界高血压的中老年患者在接受社区护理干预模式下,有效的控制了血压的升高,并且中老年患者也能够按时服药和规律性的生活,这对提高患者的身体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值得推广。
作者:祝君艳;刘镇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对间苯三酚在中期妊娠引产中的应用以及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于2013年12月至2014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中期妊娠引产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采取利凡诺引产,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间苯三酚进行引产。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引产时间、患者痛苦程度、产后出血量以及引产成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中期妊娠引产利凡诺中采用间苯三酚作为辅助用药能够大大缩短患者的引产时间,减轻患者的痛苦,对提高引产成功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在临床实践中进行广泛使用。
作者:许先霞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通过病理对照探讨乳腺癌的磁共振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在我院拟诊断为乳腺肿瘤患者80例,其中乳腺癌20例(恶性组),乳腺肿块60例(良性组),都进行了磁共振诊断与分析。结果相对于良性组,恶性组的MRI影像学特征多表现为病灶形态不规则、病灶直径大、边界不规则和病灶多发(P<0.05)。MRI影像判定为乳腺癌21例,乳腺肿块59例,与病理进行对照分析,MRI影像对乳腺癌的诊断敏感性为100.0%,特异性为98.3%。结论乳腺癌的磁共振诊断有很好的影像学特征,诊断敏感性与特异性都比较高,能为乳腺癌的早期诊断提供参考。
作者:李博;韩玉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应用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6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按不同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对照组33例行奥扎格雷钠治疗,研究组36例在其基础上行依达拉奉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对照组神经功能的缺损评分显著高于研究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应用依达拉奉和奥扎格雷钠治疗的疗效显著。
作者:范立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行肛肠外科手术患者在行全麻前后的不同时机进行截石位摆放护理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01例在我院肛肠外科行肛肠外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51例,采取在麻醉前护士摆放好截石位;对照组50例,采取在麻醉后护士摆放好截石位。观察两组患者自觉舒适度、操作所消耗护士人力及时间、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试验组由1名护士耗时2~3 min完成截石位摆放,省时省力。对照组由2名护士耗时7 min完成了截石位的摆放,与试验组比较费时费力。试验组患者舒适度、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肛肠外科手术患者采取麻醉前摆放截石位,提高患者满意度以及舒适度,节省护理人数以及时间,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蒋励;乔玉萍;于锦绣 刊期: 201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