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观察瑞舒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及脑梗死体积变化的影响

迟国萍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 脑梗死体积, 瑞舒伐他汀, 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脑内科临床上采用瑞舒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及脑梗死体积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脑内科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6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表的方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2例患者给予临床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给予瑞舒伐他汀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以及治疗前后脑梗死体积的变化情况。结果经过为期2周的临床治疗,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75%(30/32),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4.37%(27/32),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脑内科临床上采用瑞舒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显著,并且该方法能有效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体积,改善和提高患者的生存/生活质量,因此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肿瘤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测结果的分析

    目的:通过对肿瘤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检测,分析肿瘤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和1gM的含量。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治疗的肿瘤患者46例作为肿瘤组,同期收集在我院健康体检者46例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方法测定两组IgA、IgM、IgG水平,比较两组IgA、IgM、IgG指标的差异。结果胃癌、肠癌和肺癌患者的IgG测定结果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患者的IgA值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肝癌患者免疫球蛋白指标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咽癌、恶性淋巴瘤患者的IgG、IgA、IgM值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患者的体液免疫功能受到一定影响,但免疫功能低下与血清免疫球含量不呈正相关。

    作者:李红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90例参附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脑梗死安全性的观察

    目的:对90例参附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脑梗死进行安全性观察。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在我院住院或就诊的脑梗死患者9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取的方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西药治疗,实验组常规治疗上给予参附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56%,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脑梗死效果明显,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此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魏春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匹伐他汀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胆固醇血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匹伐他汀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胆固醇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231例糖尿病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120与对照组111例。两组患者均给予二甲双胍降血糖、饮食控制等治疗,同时对照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匹伐他汀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值均有明显降低(P<0.05),而对照组空腹血糖较治疗前明显降低,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值的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值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值无明显差异(P>0.05),而观察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匹伐他汀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胆固醇血症疗效显著,其对于血糖和血脂的改善效果优于阿托伐他汀,安全可靠,值得临床优先选择。

    作者:李洋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跟骨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皮肤并发症的分析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经外侧切口钢板内固定术后,皮肤并发症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年3月至2013年3月,我院收治跟骨骨折患者,经外侧“L”形切口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105例,分析皮肤并发症原因。结果共18足发生术后皮肤并发症(17.1%),包括皮缘坏死13例(12.35%),窦道形成3例(包括钢板外露2例)(2.85%),伤口感染2例(1.9%)。结论术后皮肤并发症发生与足部的解剖特点、原发软组织损伤、手术技巧密切相关。

    作者:龚子顺;盖伟;朱东波;姜海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43例透明陶瓷托槽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透明陶瓷托槽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本研究选取于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43例接受透明陶瓷托槽进行口腔矫正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透明陶瓷托槽对患者牙周指数以及脱落率情况。结果治疗前患者的平均牙龈指数、菌斑指数、龈沟出血指数分别为(0.86±0.29)、(0.83±0.38)、(0.98±0.41);治疗后1个月的平均牙龈指数、菌斑指数、龈沟出血指数分别为(1.51±0.48)、(1.62±0.55)、(2.21±0.56);治疗后3个月的平均牙龈指数、菌斑指数、龈沟出血指数分别为(1.81±0.49)、(1.99±0.50)、(2.51±0.53);结果显示,较治疗前,患者接受治疗1、3个月后牙周指数明显升高,P均<0.05。治疗后3个月,托槽脱落个数为25个,脱落率为5.81%。结论临床上应用透明托槽时,应做好对患者的宣教工作,以降低患者牙周指数及托槽脱落率。

    作者:王知刚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X线、CT和MRI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早期腕关节病变的临床分析

    目的: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早期腕关节病变诊断中X线、CT以及MRI的诊断结果分析。方法临床选取我院在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实施诊断的6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对所有患者均实施X线、CT以及MRI诊断,并对患者腕关节实施CT和MRI扫描。结果诊断结果两两对比均差异显著,P均<0.05;其中MRI的临床检出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种方式检出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早期腕关节病变诊断中,X线、CT以及MRI均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其中MRI的临床应用价值要高于其他两种。

    作者:李真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脾肾阳虚型肝硬化腹水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脾肾阳虚型肝硬化腹水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80例脾肾阳虚型肝硬化腹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40例。观察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38/40),对照组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8%(27/40),两组比较,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脾肾阳虚型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胜春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肿瘤专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现状分析与相关因素的调查研究

    目的:调查研究肿瘤专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抽取的方法对我院肿瘤专科医护人员实施问卷调查。结果158份调查问卷中,108人伴有职业倦怠;不同学历与工作时间的医护人员的情感衰竭具有明显差异;情感衰竭和去人格化维度与心理资本和工作满意度情况成明显负相关,与抑郁焦虑和压力成明显正相关;低个人成就感维度与心理资本和工作满意度成明显正相关,与抑郁成明显负相关。结论学历与工作时间对于肿瘤专科医护人员的职业倦怠存在不小的影响;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越大,其职业倦怠情况越严重;工作人员心理资本越强大,其职业倦怠现象越轻;职业倦怠现象越严重,就会造成更为严重的压力、抑郁和焦虑。

    作者:刘微;吴乾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再次妊娠瘢痕子宫下段肌壁厚度与分娩时机的关系研究

    剖宫产是提高孕产妇安全分娩的主要方法之一。近年来,由于孕产妇对于产程过程的不理性担心,以及社会对于剖宫产安全不合理偏好,导致我国剖宫产率迅速上升。随着国家计划生育政策调整,二胎政策放开,剖宫产后再次怀孕生产孕产妇急剧增多。剖宫产后,子宫切口局部愈合形成子宫瘢痕,可能影响孕产妇再次妊娠分娩安全性。研究表明[1-3]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较首次阴道顺产者带来围生期相关妊娠并发症风险增加。研究资料表明[2]围生期孕产妇前置胎盘、瘢痕妊娠、胎盘粘连植入、产前、产后出血、子宫破裂等风险增加,术后粘连也增加了再次手术时周围脏器损伤风险[4-7]。如何降低瘢痕子宫再妊娠孕产妇孕期风险,获得安全的再次妊娠,需要医护与患者的共同努力。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讨论再次妊娠瘢痕子宫下段肌壁厚度与分娩时机相关问题。

    作者:高凤春;王翠丽;王雁林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胃癌根治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治疗及危险因素

    目的:研究探讨胃癌根治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治疗方法与危险性因素。方法将我院2010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胃癌根治术后胃排空障碍患者48例按照统计学原理分为例数均为24例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肠外营养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实行肠内营养予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同时研究分析引发胃排空障碍的危险性因素。结果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治疗时间以及胃动力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研究还发现,引发胃癌根治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危险性因素主要为糖尿病、术前胃潴留、吻合方式及精神紧张等。结论对胃癌根治术后出现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患者,分析产生的危险性因素,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张万隆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小儿大叶性肺炎124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小儿大叶性肺炎的临床特点、病因及治疗转归,并对其进行临床分析。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锦州市妇婴医院小儿呼吸科接受诊治的124例小儿大叶性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124例患儿中发热115例(92%);咳嗽124例(100%);合并肺外表现15例(12%);肺不张2例(1.6%);胸腔积液15例(12%);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103例(83%);其他病原体感染21例(17%)。结论目前大叶性肺炎的主要诊断手段仍为影像学检查,早期及时准确的诊断和合理用药是治疗大叶性肺炎的关键。

    作者:张跃川;李迎春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血脂康胶囊对冠心病患者的抗氧化及抗炎效果研究

    目的:观察探讨血脂康胶囊对冠心病患者的抗氧化及抗炎效果及意义,为临床治疗冠心病提供更多的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我中心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600 mg血脂康胶囊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洛伐他汀治疗,对于天冬氨酸转氨酶超过正常值三倍以上的患者要减少剂量,待恢复正常后恢复原剂量。后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ox-LDL、SOD、AST以及CRP水平变化情况。结果在降低患者ox-LDL以及CRP水平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提高患者血浆SOD水平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脂康胶囊对冠心病患者的抗氧化及抗炎具有显著疗效,不仅安全,还可以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具有极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宋德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早产儿重度贫血采用不同输血量输血治疗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采用不同输血量输血治疗早产儿重度贫血的临床效果,为深入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重度贫血早产儿80例,随机的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输血量进行治疗,输入浓缩红细胞10 mL/(kg?次)),速度0.5~1.5 mL/min。研究组使用高输血量治疗,输入浓缩红细胞20 mL/(kg?次),速度0.5~1.5 mL/min。采用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治疗期间观察两组早产儿的临床疗效。结果通过治疗,对两组早产儿治疗效果比较发现,研究组早产儿输血后呼吸频率和心率较输血前呼吸和心率明显下降,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早产儿输血后呼吸频率较输血前呼吸频率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在心率的对比,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研究组早产儿血红蛋白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研究发现,不同输血量对于早产儿重度贫血的治疗效果不同,研究组早产儿的高输血量治疗方法效果更为明显,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王华英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肝功能与血清学指标水平检验诊断脂肪肝的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对肝功能与血清学指标水平检验诊断脂肪肝的临床应用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5年7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脂肪肝患者300例,疾病组;体检健康人群300例,为健康组,对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疾病组患者的ALT、TG、TC、AST、LDL、HDL均明显高于健康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脂肪肝患者的血清学指标水平和肝功能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人群,对于脂肪肝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和意义。

    作者:马红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腹腔镜与开腹直肠全系膜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对比探讨

    目的:分析、对比腹腔镜与开腹直肠全系膜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4年9月本院收治的152例低位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每组各76例,腹腔镜组患者予以腹腔镜直肠全系膜切除术治疗,开腹组予以开腹直肠全系膜切除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保肛率及治疗效果。结果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患者手术均成功,腹腔镜组保肛率虽高于开腹组,两组比较差异不显著;且腹腔镜组虽然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但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低位直肠癌方面,腹腔镜直肠全系膜切除术较之于传统的开腹手术具有安全性高、出血量少以及患者恢复快等优点,具有积极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徐洪彪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盐酸利多卡因与甲磺酸罗哌卡因分别及联合应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观察

    目的:比较盐酸利多卡因和甲磺酸罗哌卡因分别及复合应用于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手外伤手术90例,随机分成L(利多卡因)组、R(罗哌卡因)组和C(利多卡因复合罗哌卡因)组。L组应用1%盐酸利多卡因40 mL、R组应用0.447%甲磺酸罗哌卡因40 mL、C组2%盐酸利多卡因20 mL+0.894%甲磺酸罗哌卡因10 mL+10 mL生理盐水(复合药液利多卡因为1%,罗哌卡因0.2235%)共40 mL,三组均采选择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结果三组麻醉效果均良好,起效时间L组与C组无差异、R组明显慢于前两组,维持时间L组短、C组居中、R组长。局麻药中毒反应发生率C组高。结论盐酸利多卡因复合甲磺酸罗哌卡因行臂丛神经阻滞,起效快,麻醉效果满意,但局麻药毒性反应发生率增加。

    作者:金允淑;马虹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探讨高压氧对职业病患者的治疗效果

    目的:就高压氧治疗职业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成效展开分析探讨。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100例职业病患者,结合相关治疗方法划分成研究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研究组给予高压氧治疗,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治疗,就两组的临床治疗成效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2.0%,对照组总有效率62.0%,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相较于对照组明显更佳(P<0.05)。结论职业病患者经临床高压氧治疗,可收获良好的临床疗效,且能够能够促进自身机体功能康复,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康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子宫全切术应用腰硬联合麻醉不同穿刺法的麻醉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子宫全切术应用腰硬联合麻醉不同穿刺法的麻醉效果。方法将96例子宫全切术患者根据完全抽样法分为两组各48例,观察组行双间隙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行单间隙腰硬联合麻醉,对比两组患者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血流动力较对照物稳定,麻醉效果优良率高于对照组,麻醉起效时间长于对照组,维持时间及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间隙腰硬联合麻醉在子宫全切术中具有显著应用效果,可提高患者生命体征的稳定性,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慷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胃镜检查结果的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分析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胃镜检查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5年11月在我院接受胃镜检查的健康胃镜检查者3755例,分析其中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息肉、胃溃疡及胃癌的临床分布特征。结果3755例受检者中慢性萎缩性胃炎1198例(31.9%),包括:腺体萎缩681例,伴肠上皮化生502例,伴异型增生15例;胃息肉265例(7.1%),包括炎性息肉154例,增生性息肉73例,胃底腺息肉32例,管状腺瘤5例,绒毛状腺瘤1例;胃溃疡152例(4.0%);胃癌24例(0.64%),其中早期胃癌2例,病理类型:腺癌23例,印绒细胞癌1例。除胃息肉外,其他各病种男性均多于女性,随着年龄的增大,各病种的检出率逐渐升高,>40岁胃镜检查人群的疾病检出率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息肉好发部位依次为胃底>胃体>胃窦;胃溃疡好发部位依次为胃体>胃角>幽门管;胃癌好发部位低依次为胃体>贲门>胃底>胃窦。结论胃镜是筛查胃癌及癌前病变重要手段,尤其是40岁以上者应重视胃镜检查的地位。

    作者:刘宇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甲状腺手术应用喉罩全麻醉的效果

    目的:考察甲状腺手术应用喉罩全麻醉的效果。方法对2013年5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接受甲状腺手术患者34例在术中实施喉罩全麻。结果本组34例患者有33例一次性置入喉罩成功,其一次性成功率为97.06%,在置喉罩前1 min、置入喉罩即刻、取出喉罩前1 min以及取出喉罩即刻等几个时间点,SBP、DBP、HR、SpO2等几项指标均为发生显著波动,术毕后10 min内全部苏醒并恢复良好自主呼吸。结论在充分把握应用适应证并充分处理好相关细节的情况下,对甲状腺手术应用喉罩全麻醉的效果是比较理想的,值得临床借鉴并推广应用。

    作者:田克友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