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米非司酮配合化疗药物治疗侵蚀性葡萄胎的临床效果观察

许晓荣

关键词:米非司酮, 化疗, 侵蚀性葡萄胎, 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配合化疗药物治疗侵蚀性葡萄胎的效果.方法 选取侵蚀性葡萄胎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观察组采用米非司酮联合化疗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化疗方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88.37%(38例),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67.44% (29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激素水平变化均明显低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激素水平降低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米非司酮联合化疗药物治疗侵蚀性葡萄胎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明显抑制滋养细胞增殖,具有临床指导效果.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调强放疗同步卡培他滨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调强放疗同步卡培他滨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治疗组采用调强放射治疗同步卡培他滨治疗.调强放射治疗方法:95% GTV 66 Gy/30 F,95% CTV 63 Gy/30 F,95% PTV 60 Gy/30 F,同时放疗第一天开始服用卡培他滨1000mg/m2,每天2次口服(早晚各1次;等于每天总剂量2000mg/m2),服2周后停药1周,3周为1个疗程,服用2个疗程.对照组单纯调强放疗,两组调强放射治疗方法相同.并比较二组的近期疗效、1年及2年生存率和不良反应.结果 近期疗效治疗组有效率为88.2%;对照组有效率为67.6%,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生存率治疗组为82.3%,对照组为58.8%,两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2年生存率治疗组为50%,对照组为44.1%,两组比较,生存率无显差异(P>0.05).两组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在放射性食管炎、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及放射性肺炎.主要集中在Ⅱ ~川度,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在所有治疗患者中,治疗组出现3倒手足综合征.二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经作对症处理,均顺利放疗结束.未出现肝肾功能损害,无穿孔出血.治疗组手足综合征发生3例,不影响治疗.结论 调强放疗同步卡培他滨治疗中晚期食管癌可提高近期疗效及1年生存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不良反应均能耐受.

    作者:吴福道;陶洪;张小静;吴海波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护理干预对老年痛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痛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老年痛风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两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健康宣传教育,干预组患者在常规宣教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定.结果 两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前的血尿酸水平基本一致,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对照组患者血尿酸水平护理前后变化不大,差异无显著性(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患者血尿酸水平护理前后变化显著,差异有显著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复发率为63.3%;干预组患者复发率为43.3%,干预组患者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护理干预能够提高老年痛风惠者的生活质量,控制血尿酸的稳定以及降低痛风的复发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姜芬;刘丽;赵亚楠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重症布尼亚病毒感染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征患者的护理2例

    目的 探讨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护理方法及防控措施.方法 分析总结2例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护理措施.结果 1例患者好转离院,1例患者死亡,期间无工作人员及患者家属被感染.结论 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征是新发的感染性疾病,重症惠者病死率高,护理人员严密观察病情,加强基础护理、用药护理、并发症护理等措施可对疾病的治疗及恢复起到积极作用.严格消毒隔离是防止其传播的有效方法,且有根本意义.

    作者:李莉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神经内科患者焦虑和抑郁症状的分析

    目的 研究并分析神经内科患者焦虑和抑郁症状效果.方法 以2014年3月至12月我院收治的88例神经内科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并记录惠者住院3个月后出现焦虑和抑郁的情况以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 88例神经内科患者中有48例(55%)出现焦虑症状,21例(24%)出现焦虑,其余伴发焦虑和抑郁症状,神经内科患者不同的生活自理能力、神经功能缺损状况、医疗费用报销方式、人格倾向、家庭支持程度等因素都会对焦虑和抑郁症状产生很大的影响.结论 神经内科患者出现焦虑和抑郁的概率很高,为此,医院可以根据其影响因素采取合适的治疗和护理方案,促进患者的康复.

    作者:王淑琴;李万里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复方异丙托溴铵在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中的价值分析

    目的 分析复方异丙托溴铵在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79例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依据随机单盲法划为两组,对照组42例患者FEV1为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采用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37例患者治疗方法为常规综合结合复方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治疗,对比两组不同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肺功能指标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 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采用复方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治疗,应用安全可靠,效果显著.

    作者:王丹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血浆置换治疗肝功能衰竭发生过敏反应的预防与护理

    目的 探讨血浆置换术治疗肝功能衰竭患者发生过敏反应的预防与护理措施.方法 采用WLXGX-888型血浆置换机对肝功能衰竭患者行407例次血浆置换治疗,观察、记录过敏反应发生的情况,给予预防和护理措施.结果 407例次治疗中,过敏反应41例次,发生率10.07%,经过积极处理后无死亡病例发生,1例中断治疗.结论 严密监测、正确预防和处理过敏反应是确保血浆置换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黄菊;姜林仙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肝脓肿患者的临床特征与血糖关系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糖尿病伴有肝脓肿患者和非糖尿病肝脓肿患者的临床特征,为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将2008年6月至2015年6月入住我院就诊的269例成年肝脓肿患者分成糖尿病肝脓肿患者和非糖尿病肝脓肿患者两组,比较分析两组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检查结果和病原学结果,并对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结果 与非糖尿病肝脓肿惠者相比,糖尿病合并肝脓肿患者更容易产生低蛋白血症、低胆固醇血症,脓肿内易见气体,肺炎克雷伯杆菌阳性率高,右上腹痛率低.结论 糖尿病合并肝脓肿患者,临床特征不典型,可将B超、C-反应蛋白作为辅助检查,以帮助临床确诊.

    作者:董林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治疗2型糖尿病30例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统计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入院编号选取30例设为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治疗,将另外30例设为观察组,采用二甲双胍联合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治疗.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状况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疗后临床症状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低(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糖化血糖蛋白、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h血糖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较低(P<0.05);且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惠者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低(P<0.05).结论 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应用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惠者临床症状,降低患者血糖,提高治疗效果,且患者用药安全性高,可在2型糖尿病的治疗中推广运用.

    作者:王静;王清玉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体检中心品质管理模式在提升体检服务水平中的效果

    目的 为了进一步提高体检中心得服务水平,分析和研究采取品质管理模式的可行性和价值.方法 抽取60例于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体检中心工作的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管理模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护理人员实施传统的管理办法,观察组护理人员则采取品质管理模式,对比和分析两组的护理质量.结果 经过对比分析发现,两组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具有一定的提高,但是观察组的工作积极性更高,两组比较差异是具有统计学意义的(P<0.05).结论 将品质管理模式应用到体检中心护理人员的日常管理中,既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又可以预防各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李建萍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长期导管在维持性血液透析中的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长期颈内静脉导管在维持性血液透析中的护理方法.方法 选择我科收治的12例长期颈内静脉导管护理方法的临床观察.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例.观察组接受长期导管护理;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透室护士实施有效护理、正确封管、严格执行手卫生是预防并发症,延长导管使用时间保证患者生存的关键.

    作者:张雨钰;尤佩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护理对策探讨

    目的 分析探讨肝硬化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护理措施,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之间收治的64例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严密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对所有患者进行系统的护理干预.结果 64例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在通过积极的治疗和有效的护理干预之后,绝大多数患者成功获救,成功率为62 (96.88%),死亡原因主要是严重并发症.结论 对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在积极治疗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对于降低病死率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邢华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浅谈急诊护士的职业风险与危机管理

    随着医疗水平及公众医疗健康知识水平的提高,法律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公众对医疗护理的要求不断提高,医疗护理承担的风险越来越大.护士的职业风险近年来呈直线上升趋势,护理工作的特点决定了护士的职业风险比较高.危机管理作为管理者的一种新思维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实施危机管理可提高急诊护理管理的工作质量,减少危机事件的发生,使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大为提高.

    作者:潘玉坤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 分析探讨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实施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之间收治的86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患者的入院日期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可控因素、心理干预等方面实施循证分析,指导患者的临床护理.对患者的心功能分级、住院时间和卧床时间等指标进行对比.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心律失常发生率要显著高于观察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卧床时间等高于观察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实施循证护理,能够改善患者的病情,促进患者快速恢复,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王秀凤;吕美玲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临床静脉用药不良反应的分析

    目的 研究临床静脉用药产生不良反应的情况,促进静脉用药的安全性及合理性.方法 我院选择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间诊治的134例静脉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临床上多见的不良反应为抗感染药及中药引起的不良反应,患者主要表现为过敏反应.结论 临床需要足够重视静脉用药引起的不良反应,提升对静脉用药不良反应的监测力度.

    作者:张芮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胺碘酮治疗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动过速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分析胺碘酮治疗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动过速的效果.方法 选择在本院就诊的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动过速惠者112例,其中,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对症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常规治疗,待急性期过后,将患者按照室性心动过速的病情分为对照组和胺碘酮组.对照组患者使用利多卡因进行治疗,胺碘酮组应用胺碘酮进行治疗.结果 胺碘酮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80.36%,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67.86%,前者显著优于后者,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胺碘酮治疗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动过速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谷晓娜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妇产科手术损伤泌尿器官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目的 探讨妇产科手术中损伤泌尿系统的原因及对策.方法 系统回顾分析我院2008年6月1日至2012年6月1日期间收治1840例妇产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840例妇产科手术中膀胱损伤12例,输尿管损伤7例,尿道损伤4例,发生率分别为0.65%,0.38%,0.22%,经及时正确的修补工作后均获得手术成功.结论 充分准备、准确诊断、及时治疗是预防妇产科手术中损伤泌尿系统的三大关键环节.

    作者:敢志惠;李媛媛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检验不合格标本的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分析

    标本从采集到运输再送至检验,其中间环节樊笼复杂,只有认真细致地对待每一个细节,才能够确保送检标本的真实性与可靠性.本文以标本检验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了检验不合格标本的原因,并且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旨在提高医院的护理质量.

    作者:邵明玺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腹部超声检查在慢性精神病患者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腹部超声检查在慢性精神病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在我院诊治的慢性精神病患者5000例为观察组,对照组选择同期门诊健康查体者5000例,两组都进行腹部超声检查,同时对观察组的一般资料进行调查与相关性分析.结果 观察组的胆囊结石、脂肪肝、肾结石、肝脏弥漫性病变、脾大等腹部疾病发生状况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观察组的超声腹部疾病状况与年龄、体质量指数、住院时间及服药时间呈正相关(P<0.05).结论 腹部超声检查在慢性精神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能有效检出腹部疾病状况,协助临床选择治疗方案和确定手术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邵土沙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加速外科护理对胃大部切除患者起到的临床作用

    目的 探讨加速外科护理对胃大部切除术的患者所起到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在2013年1月至12月收治需要做胃大部切除术的患者6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加速外科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各项指标及满意度.结果 采用加速外科护理组的患者术后各项指标恢复情况均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两组护理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满意度评分调查结果显示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加速外科护理应用到胃大部切除术惠者中,对惠者的各项术后指标以及促进康复速度具有良好的改善,并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临床效果优良,值得推广及应用.

    作者:高莹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行吗啡泵鞘内植入术患者离院后的自我管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疼痛患者对生活质量的需求及回归社会的诉求日益强烈,选择行吗啡泵鞘内植入术镇痛治疗的患者日趋增多.国内外文献侧重于患者围手术期管理的报道,本文则通过对我科对3例吗啡泵鞘内植入术患者的护理及跟踪随访,归纳总结患者离院后的自我管理中注意事项,以供大家交流探讨.

    作者:马锐 刊期: 2016年第23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